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在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中的临床意义。方法以ACS患者68例和稳定型心绞痛患者(SAP)36例为研究对象,ACS患者被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35例和急性心肌梗死(AMI)组33例,测定3组血清NT-proBNP、hs-CRP、肌钙蛋白I(TnI)水平。结果 AMl组患者血清NT-proBNP、hs-CRP、TnI水平均显著高于UAP组和SAP组(P<0.05),UAP组患者血清NT-pro BNP、hs-CRP、TnI水平均显著高于SAP组(P<0.05)。AMl组NT-proBNP水平与hs-CRP呈正相关(r=0.813,P<0.05),与TnI呈正相关(r=0.517,P<0.05)。结论血清NT-proBNP、hs-CRP可以作为检测老年ACS心肌缺血损伤程度一个无创伤性量化指标,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
PCI对AMI患者血浆BNP水平的影响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自强 《山东医药》2008,48(20):34-35
对105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分别采用静脉溶栓组治疗(溶栓组)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组,采用免疫发光法检测治疗前后血浆B型脑钠肽(BNP)水平并随访12个月.结果两组治疗前后血浆BNP水平均降低(P<0.01),PCI组降低较溶栓组明显(P<0.01),PCI组再发心肌梗死率、心衰发生或恶化率低于溶栓组(P<0.05).认为BNP升高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PCI治疗可降低AMI患者血浆BNP水平,改善AMI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肌红蛋白(Mb)、心肌肌钙蛋白(cTn)Ⅰ联合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50例AMI患者及健康体检者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检测血清中Mb、cTnⅠ联合hs-CRP水平;并分析三指标联合检测的诊断效能。结果观察组血清中Mb、cTnⅠ及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所有受试者中Mb阳性44例,cTnⅠ阳性46例及hs-CRP阳性49例;Mb、cTnⅠ及hs-CRP三项指标单独诊断的灵敏度均低于85%,特异度均不超过75%,且诊断准确率均低于85%;Mb、cTnⅠ及hs-CRP指标平行联合诊断时阳性54例,系列联合诊断时阳性33例;Mb、cTnⅠ及hs-CRP三项指标平行联合诊断灵敏度98%,诊断准确率91.42%,系列联合诊断特异度80%,且平行联合诊断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显著高于系列联合诊断。结论在对老年AMI患者进行诊断时,可通过将Mb、cTnⅠ及hs-CRP三项指标行平行联合诊断进行筛选,具有较高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肌红蛋白(Mb)、心肌肌钙蛋白I(c Tn 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及其联合检测在诊断ACS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ACS患者141例(ACS组),冠心病(HD)患者(除外ACS)110例(CHD组),健康体检者150例(健康对照组),其中ACS再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A)57例(UA组)和急性心肌梗死(AMI)84例(AMI组),分别进行血清Mb、c Tn I、CK、CK-MB和hs-CRP检测。结果 ACS患者血清Mb、c Tn I、CK-MB和hs-CRP检测值均高于CHD组及健康对照组(P<0.05);AMI组各项检测指标水平均高于UA组、CHD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Mb、c Tn I、CK-MB和hs-CRP联合检测对ACS诊断的阳性率高于只检测其中任意一种指标或两种指标。结论 ACS患者血清Mb、c Tn I、CK-MB和hs-CRP水平明显升高;Mb、c Tn I、CK-MB和hs-CRP联合检测有助于ACS早期快速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溶栓、急诊PCI术2种不同再灌注治疗方式再通前、后血清脑钠肽(BNP)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将124例STEMI患者分为溶栓治疗组(61例)和急诊PCI治疗组(63例),ELISA法测定2组患者血管再通前、后血清BNP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STEMI组再灌注治疗前血清B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溶栓治疗和急诊PCI治疗组血管再通后血清BNP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急诊PCI治疗组血清BNP水平明显低于溶栓治疗组(P<0.05)。结论:急诊PCI治疗与溶栓治疗均可明显降低STEMI患者血清BNP水平,急诊PCI治疗组BNP水平下降程度优于溶栓治疗组。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中B-型尿钠肽(BNP)、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方法选取AMI患者80例为AMI组,其中ST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37例,非ST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43例;选取同期心功能正常的健康志愿者80例为对照组。对比甲状腺激素水平及血清BNP、Hcy、hs-CRP水平。结果AMI组三碘甲腺原氨酸(T3)和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 05);STEMI组T3水平明显低于NSTEMI组(P0. 05)。AMI组BNP、Hcy、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 05);再发梗死患者BNP值明显高于初次梗死患者(P0. 05)。结论AMI患者血清中BNP、Hcy、hs-CRP及T3、TSH水平变化可以作为判断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测定老年冠心病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B型钠尿肽(BNP)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已经确诊的老年冠心病患者200例作为冠心病组,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72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38例,稳定心绞痛(SAP)90例。同时选择我院老年职工体检者20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测定2组血清hs-CRP和BNP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冠心病组hs-CRP和BN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6.32±1.56)mg/L vs(1.80±0.81)mg/L,(1102.56±164.45)ng/L vs(98.34±47.14)ng/L,P<0.01],AMI和UAP患者hs-CRP和BNP水平明显高于SAP患者(P<0.01),冠心病组治疗后SAP、UAP和AMI患者hs-CRP和BNP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结论血清hs-CRP和BNP测定对老年冠心病诊断和病情观察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脑钠肽(BNP)浓度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中的临床意义及他汀类药物对ACS患者脑钠肽的影响。方法:以ACS患者78例和稳定型心绞痛患者(SAP)40例为研究对象,ACS患者被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40例、急性心肌梗塞(AMI)组,38例,测定其血清BNP、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肌钙蛋白I(TnI)水平,并选择ACS患者中60例随机分为他汀治疗组(30例)和常规对照组(30例),比较两组治疗4周后上述各指标的变化。结果:ACS组BNP、hs—CRP、TnI水平均明显高于SAP组(P〈0.01),AMI组BNP、hs—CRP、TnI水平均明显高于UAP组(P〈0.01),AMI组BNP水平与hs—CRP呈正相关(r=0.913,P〈0.01)、与TnI呈正相关(r=0.526,P〈0.01);与常规对照组比较,他汀治疗组治疗后BNP、hs—CRP水平明显下降(P〈0.05)。结论:血清BNP水平与急性冠脉缺血的严重程度正相关。阿托伐他汀可显著降低BNP水平,提示其具有独立于降脂作用之外的改善心肌缺血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溶栓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浆内皮素(ET-1)、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栓素A2(TXA2)、一氧化氮(NO)水平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病例组32例,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分别测出溶栓前后再通组和未通组ET-1、NO、hs-CRP、TXA2水平的动态变化。正常对照组测空腹ET-1、NO、hs-CRP、TXA2水平。结果病例组ET-1、hs-CRP、TXA2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NO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溶栓再通组的ET-1、NO、hs-CRP、TXA2水平显著增高,且峰值显著高于溶栓未通组的峰值(P<0.05);再通组ET-1、hs-CRP、TXA2和NO峰值提前,都在溶栓后3 h,而溶栓未通组峰值均为溶栓后5h。结论 ET-1、hs-CRP、TXA2和NO相互作用,参与了AMI的循环炎症反应和再灌注损伤,可作为判断AMI病情及溶栓治疗再通的可能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冠心病(CHD)患者病情严重性和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关系。方法选取疑似或已确诊CHD接受冠脉造影的197例患者,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5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56例、稳定型心绞痛(SA)40例、非冠心病(NCHD)50例。采用循环酶法测定HCY,乳胶增强免疫比浊定量法测定hs-CRP水平。结果SA组、UA组、AMI组HCY及hs-CRP水平均高于NCHD组(P<0.0 1);UA组、AMI组HCY水平高于SA组(P<0.01);hs-CRP水平AMI组>UA组>SA组(P<0.01);随着冠状动脉病变的发展,单支病变、双支病变到三支病变,HCY、hs-CRP的水平也随之升高(P<0.05),且二者与冠脉病变支数相关(r分别为0.498、0.679,P<0.01);CHD患者血清HCY与hs-CRP呈正相关(r=0.880,P<0.01)。结论血清HCY和hs-CRP水平与CHD病情严重性及冠脉病变支数相关,HCY与hs-CRP具有相关性。联合检测血清HCY和hs-CRP水平,可更好地了解病情、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中炎症标志物白介素-6(IL-6)、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B型尿钠肽(BN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肌钙蛋白I(cTnI)水平及相关性的比较.方法 选取2009年4-9月158例入院初步诊断为冠心病并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患者,根据临床表现、心电图、心肌酶谱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分为4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P)48 例、急性心肌梗死(AMI)42 例、稳定型心绞痛(SAP)34 例,冠脉造影正常者34例作为对照组.检测患者外周静脉血清IL-6、MMP-1、hs-CRP及cTnI水平,并比较各组IL-6、MMP-1、BNP、hs-CRP及cTnI水平并分析 IL-6、MMP-1、BNP、hs-CRP及cTnI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1)UAP组和AMI组血清 IL-6、MMP-1、BNP、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和S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UAP组与AMI组、对照组与 SAP组血清IL-6、MMP-1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血清BNP与hs-CRP水平高于U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ACS患者中IL-6及MMP-1与hs-CRP、BNP与cTnI分别呈正相关;ACS患者中hs-CRP与cTnI无直线相关.结论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明显高表达炎性生化标志物,联合检测多生化标志物可能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早期诊断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早期干预过程中血清瘦素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方法动态检测23例AMI病人(AMI组)、20例同期住院的稳定型心绞痛(SAP)病人(SAP组)以及20例健康对照志愿者(CN组)的外周血清瘦素水平.AMI组病人均采用经皮穿刺冠状动脉造影术(PCI)治疗,并动态检测了溶栓后6及24 h瘦素水平的变化,并根据溶栓效果(主要通过ST段回落结果判断)分为溶栓成功组(ST回落≥50%,n=19)及不成功组(ST回落<50%组,n=4),分析溶栓前及后血清瘦素水平下降百分比与溶栓疗效的相关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检测血清P选择素,E选择素水平.结果 AMI组血清瘦素水平为(13.48±3.41)μg/L,SAP组血清瘦素水平为(8.09±1.17)g/L,显著高于CN组的血清瘦素水平(3.62±1.16)μg/L(P<0.01);AMI组血清瘦素水平明显高于SAP组(P<0.05).AMI组病人经PCI溶栓治疗后6 h血清瘦素、P选择素及E选择素水平显著升高,24 h后显著下降;AMI组病人溶栓前血清瘦素水平高低与溶栓疗效有关,溶栓成功组术前血清瘦素水平显著低于溶栓不成功组(P<0.01).溶栓24 h后血清瘦素水平下降程度与溶栓疗效相关,溶栓成功组的瘦素水平下降率为48.3%±6.2%,明显大于溶栓不成功组的瘦素水平下降率(10.5%±2.3%)(P<0.01);AMI病人血清瘦素水平与P选择素及E选择素水平水平呈正相关.结论 瘦素可能参与了AMI心肌损伤过程,动态检测血清瘦素水平有助于判断AMI疾病进程与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心肌肌钙蛋白T(cTnT)、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联合检测对心力衰竭诊断和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测定115例明确诊断为CHF的不同病因、不同心功能分级的患者入院时、出院时血清cTnT、hs-CRP和血浆NT-ProBNP水平,进行治疗前后对比观察,并与30名健康对照组比较,随访观察患者心脏事件再发生的情况。结果血清cTnT、hs-CRP和血浆NT-ProBNP水平在CHF患者不同心功能分级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心功能越差,其浓度越高(均P<0.01);三者在CHF患者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三者联合检测在CHF患者早期敏感性为78.3%,明显优于单项检测(均P<0.01);出院后发生心脏事件组血清cTnT、hs-CRP和血浆NT-ProBNP出院时浓度明显高于未发生心脏事件组(均P<0.01)。结论血清cTnT、hs-CRP和血浆NT-ProBNP在CHF患者中明显升高,三者联合检测对CHF临床诊断和预后判断有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癌胚抗原(CA)-125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与新发房颤(NOAF)的关系。方法选取242例AMI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心律情况将患者分为窦性心律组204例和NOAF组38例,所有患者入院时及时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患者血清CA-125、脑利钠肽(BNP)、脑钠肽前体(NT-ProBN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表达情况,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CA-125、BNP、NT-ProBNP、hs-CRP水平对AMI患者NOAF的诊断价值,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进行分析血清CA-125水平与BNP、NT-ProBNP、hs-CRP水平的关系,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AMI患者NOAF预测因素。结果窦性心律组与NOFA组性别、年龄、左心房内径、左室射血分数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OAF组血清CA-125、BNP、NT-ProBNP、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窦性心律组(P0.05);血清CA-125水平与BNP、NT-ProBNP、hs-CRP水平呈正相关(P0.05);血清CA-125、BNP、NT-ProBNP、hs-CRP水平诊断AMI患者NOAF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05,0.760,0.874,0.876,诊断分界点分别为31.94,8.27,1.36,20.35,敏感度分别为87.10%,74.20%,96.00%,86.30%,特异度分别为86.80%,68.40%,71.10%,81.60%;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左心房内径、CA-125、BNP、NT-ProBNP、hs-CRP是AMI患者出现NOAF的危险因素。结论 AMI患者NOAF患者血清CA-125表达上调,血清CA-125水平可能作为预测AMI患者NOAF发生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脂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58例AMI患者为AMI组,6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均测定血脂和hs-CRP水平,并将存活的96例和死亡的37例患者治疗前后血脂和hs-CRP进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MI组hs-CRP明显升高(P<0.01),TC、TG和LDL-C明显降低(P<0.05),HDL-C虽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存活患者hs-CRP明显降低(P<0.05),TC、TG、HDL-C和LDL-C升高(P<0.05);而死亡患者hs-CRP明显升高(P<0.01),TC、TG、HDL-C和LDL-C明显降低(P<0.05)。存活者与死亡者血脂和hs-CR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AMI患者血脂和hs-CRP早期即出现异常改变,其持续性改变与病情变化相关,并有利于观察治疗和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清D-二聚体(D-D)、N-端脑利纳肽前体(NT-pro BNP)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测在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CPHD)合并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CAHD)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139例CPHD患者,按是否合并CAHD分为观察组(合并CAHD)和对照组(未合并CAHD)。两组患者分别在入院后24 h内及出院前抽取空腹肘静脉血行D-D、NT-pro BNP及hs-CRP等检查。结果 (1)两组患者NYHA心功能分级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观察组治疗前血清D-D、NT-pro BNP及hs-CRP浓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3)观察组治疗后血清D-D、NT-pro BNP及hs-CRP浓度均明显下降,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4)两组治疗后血清D-D、NT-pro BNP浓度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5)两组治疗后hs-CRP浓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NT-pro BNP、D-D及hs-CRP水平是CPHD合并CAHD患者疾病诊断、病情评估、治疗指导、疗效评价及评估预后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强化极化液(GIK)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PCI治疗中对细胞可溶性凋亡相关因子(s-FAS)、高敏C反应蛋白(hs-CRP)、B型脑钠肽(BNP)的影响。方法选择AMI患者97例,随机分为GIK组(50例)和常规组(47例),另设正常对照组(30例)。所有AMI患者给予急诊PCI治疗,其中GIK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GIK(10%葡糖糖溶液500 m L中加入门冬氨酸钾镁20 m L和胰岛素10 U),采用ELISA法在入院即刻、24 h、3 d、7 d、10 d检测血清s-FAS、BNP、hs-CRP水平。结果 AMI患者入院即刻血清BNP、hs-CRP、s-FAS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显著升高(P均〈0.01)。GIK组入院即刻血清s-FAS、BNP、hs-CRP水平较常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MI患者再灌注治疗后24 h血清s-FAS水平较入院即刻明显降低,3~7 d有上升趋势,10 d时GIK组较常规组sFAS水平明显降低(P均〈0.05)。血清BNP水平24 h与入院即刻比较开始升高,3 d后均明显下降,7 d时GIK组较常规组BNP水平明显降低(P均〈0.05)。血清hs-CRP水平24 h与入院即刻比较逐渐上升,3 d时达到高峰,7 d后明显下降,且GIK组较常规组hs-CRP水平降低明显(P均〈0.05)。结论 GIK可使行急诊PCI治疗的AMI患者血清s-FAS、BNP、hs-CRP水平降低,其可能通过减少缺血再灌注损伤实现对缺血心肌的保护。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福辛普利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炎症的影响。方法将91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设为治疗组,给予福辛普利控制血压,治疗周期为3个月,治疗前后监测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30名同期门诊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完成上述指标的监测。结果治疗前患者血清NO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VEGF、ET-1、hs-CRP和IL-6水平明显升高(P<0.01);经福辛普利治疗3个月后,血浆NO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VEGF、ET-1、hs-CRP和IL-6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或P<0.01),但NO水平仍低于对照组(P<0.01),VEGF、hs-CRP、IL-6、ET-1水平仍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福辛普利具有良好降压效果,能明显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内皮功能,且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左室收缩功能及血浆脑钠肽(BNP)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以超声心动图检测80例AMI患者以及20例健康对照者的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两组脑钠肽(BNP)的浓度;AMI患者被随机分为传统治疗组(38例)和早期康复组(42例),3周和3月时再测定上述指标。结果:AMI患者在治疗后3周LVEDd、LVEF及LVFS与治疗前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3个月时的上述指标与治疗前比较改善显著(P<0.01),但早期康复治疗组LVEF水平较传统治疗组升高更明显(P<0.05)。AMI患者在梗塞后24h血浆BNP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治疗3周和3月时血浆BNP水平均明显下降(P<0.01),但早期康复组较传统治疗组下降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血浆BNP水平与LVEF呈负相关(P<0.01)。结论:早期康复治疗可以改善AMI患者心功能和降低血浆BNP水平;AMI患者血浆BNP水平的改变早于心脏结构的变化,可作为观察AMI病情的一个灵敏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进行早期再灌注后血中B型脑钠肽(BNP)及肌钙蛋白I(TnI)水平的动态变化及对心室重塑的影响。方法 6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PCI组(34例)和非PCI组(34例),检测所有患者的BNP和TnI;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测定患者左心室内径、左心室收缩末容积(ESV)、左心室舒张末容积(ED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BNP测值PCI组与非PCI组患者治疗第2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第4天PCI组明显低于非PCI组(P<0.05),TnI水平PCI术组治疗第2天、第4天均明显低于非PCI组(P<0.05),治疗第7天EDV、ESV值PCI组明显低于非PCI组(P<0.05),但两组间的LVEF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MI患者急诊PCI进行早期再灌注治疗可明显降低治疗第4天BNP水平、及第2、4天TnI水平,进而能改善AMI患者的左心室功能及左室重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