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志群 《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1991,(6)
本文43例HCV RNA阳性的患者随机分别接受α干扰素(IFN-α)或β干扰素(IFN-β)6MU治疗。选出其中16例患者来评价IFN对HCV RNA的影响。这16例抗-HCV均阳性。在治疗前、治疗期间(第1、2和4周)和治疗后(每2个月1次,共6个月)采集血清标本。另选择16例抗-HCV和HCV RNA均阳性的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作为对照。用逆转录法和套式PCR法检测血清HCV RNA。结果表明,开始16例患者血清HCVRNA均阳性,经IFN治疗后第1周,有11例HCV RNA转阴,2例2周后转阴。在治疗期间,13例HCV RNA转阴的患者,其血清ALT水平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5 相似文献
2.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4)
目的对失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并发症消除后进行抗病毒治疗,观察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09-2012年住院的失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15例作为治疗组,进行手术消除并发症后进行抗病毒治疗,对照组15例同期失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未进行抗病毒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组所有患者经过手术消除并发症术后2周白细胞升高达到(6.7±1.93)×109/L,血小板计数显著升高达(104.8±30.26)×109/L,Child-Pugh评分(8±1)分,术后36周效果更显著,均达到抗病毒治疗的标准;采用PEG-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方案后,两组患者年均住院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Child-Pugh评分(6±1)分,低于对照组的(10±1)分,观察组ALT复常率、持续病毒学应答率,分别为93.3%、73.3%,高于对照组的46.6%、2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用药期间均出现流感症候群、白细胞下降、肠胃反应、失眠等不良反应,用药结束后消失,无死亡病例,对照组患者死亡1例。结论失代偿期丙肝肝硬化患者消除并发症后给予PEG-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能够有效的缓解肝硬化的进展,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3.
李灼亮 《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1993,(3)
据目前的一些研究表明,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有效。作者分析了HCV RNA阳性的慢性丙型肝炎病人在经干扰素治疗后ALT和HCV RNA的变化。研究对象为73例HCV RNA阳性病人,在干扰素治疗前6个月内ALT水平反复超过100KU,经组织学诊断确为慢性肝炎。所有病人的HBsAg、HBV DNA、抗核抗体、抗线粒体抗体均呈阴性,干扰素治疗前6个 相似文献
4.
刘正稳 《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1993,(6)
为了更好地了解血清HCV重新出现和经常复发的基础,作者研究了α-干扰素(IFNα)治疗后作为HCV潜在贮存场所——肝脏的作用;检测治疗前肝组织的HCVRNA序列,并比较治疗前后的检测结果。这项随机多中心试验,用重组人IFNα-2b治疗21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所有患 相似文献
5.
刘正稳 《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1996,(6)
作者对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在α-干扰素(IFN-α)治疗前、治疗中和治疗后血清HCV核心蛋白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评价。 27例用IFN-α治疗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男19例,女8例,年龄32~65(平均50.6)岁,均有血清抗-HCV和HCV RNA,且HBsAg和抗-HIV阴性。重组IFN-α2a以9MU剂量每天肌注1次共2周,继以每周3次共22周。开始治疗后对患者进行观察,并至少至治疗完成后24周。若(1)血清ALT浓度在治疗中恢复正常并在完成治疗后保持 相似文献
6.
方天祥 《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1995,(1)
肝脏疾病的二个主要病因是肝炎病毒感染和饮酒。为了弄清饮酒对HCV复制及干扰素疗效的影响,作者进行了本研究。 研究对象为53例(男性40例,女性13例)经组织学证实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全部患者抗-HCV和HCV RNA阳性,HBsAg阴性。调查患者一生饮酒的消费情况,包括饮酒的种类、每日常饮酒量以及饮酒史。如 相似文献
7.
谢小明 《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1993,(5)
HCV感染时病毒复制水平与肝损伤状态的关系尚不清楚。作者描述了一种定量测定血清中HCV RNA的新方法,这种称之为竞争性RT-PCR方法就是把逆转录(RT)和聚合酶链反应(PCR)相结合,将合成的突变HCV RNA与待测RNA共同扩增,根据已知的合成的突变的HCV RNA的量,推算出待测标本中HCV RNA水平。作者共检测了9例血清ALT正常的无症状供血者(男3例,女6例)和95例血清ALT升高6个月以上的患者(男68例,女27例)。对所有病例按前述的RT-PCR方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的改变及HCV RNA含量变化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53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和62例正常对照组血清免疫球蛋白和补体的含量,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53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HCV RNA的水平。结果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IgG、IgA、C4含量均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IgM略有升高,C3有所下降,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随着HCV RNA水平的升高,IgG也明显上升,两者之间有显著相关性(r=1,P<0.05)。结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补体会发生改变,通过动态的观察它们的变化有助于疾病的治疗和预后。 相似文献
9.
治疗前的血清HCV RNA水平和HCV基因型是α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持续应答的主要预测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法治 《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1996,(3)
干扰素是目前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有效的抗病毒药物,约50%患者治疗有应答,20%呈持续应答。影响干扰素治疗应答的因素尚不清楚。近有两种新方法,即分枝DNA信号扩增法(b DNA,用于血清HCV RNA定量分析)和逆向杂交法(LIPA,用于HCV基因分型)能提供规范、可靠的HCV RNA定量和HCV基因型别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郑金峰 《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1996,(5)
本文通过测定IFN-α治疗慢性丙型肝炎之前,治疗期间及治疗后血清中HCV核心蛋白的含量,探讨其与IFN-α疗效之间的关系。 研究对象为27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男19例,女8例),其中7例为轻型,6例为中型,14例为重型。所有病例血清中抗-HCV及HCV RNA均为阳性,并经肝活检证实。用重组IFN-α 2a肌注9MU/天×2周治疗,然后是9MU,3次/周×22周,并于治疗开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9年3月至2022年3月我院收治的80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为肝硬化组,选取80例乙肝患者作为CHB组及8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三组的免疫球蛋白水平,分析其与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三组的IgG、 IgA水平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0.05)。死亡组的Ig G、 IgM、 IgA水平高于生存组(P <0.05)。IgA、 IgM、 IgG、联合检测预测患者预后的AUC分别为0.717、 0.625、 0.650、 0.909,联合检测预测患者预后的效能高于三者单独检测(P <0.05)。结论 血清IgA、 IgM、 IgG异常高表达可能与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预后不良存在联系,三者联合检测可提高预测患者预后的效能。 相似文献
12.
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血清钠代谢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钠代谢及临床意义。方法 以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患者血清钠、钾、氯及肝功能。结果 126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低钠血症发生率高;伴腹水者发生率高于不伴腹水者;Child—Pugh B级 C级与A级比较,低钠血症发生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钠血症与血清钠正常者比较,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病死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易发生低钠血症,且伴腹水者发生率高于不伴腹水者;Child—Pugh B级 C级低钠血症发生率高于A级;低钠血症患者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病死率高于正常血钠者。 相似文献
13.
14.
邵建国 《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1995,(6)
作者应用重组α-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并观察了HCV RNA从血清中清除与基因型的相互关系。 126例日本患者(男91例,女35例)均有慢性肝炎的组织学证据。血清HCV RNA均阳性(PCR法),抗-HCV阳性率为98.6%。乙型肝炎标志:HBsAg均阴性,抗-HBs和抗-HBc阳性率分别为25.2%和39.2%。所有患者抗-HIV阴性。根据血清学、生化以及组织学检查排除了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年龄25~63岁(平均47岁)。ALT 相似文献
15.
林晓田 《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1996,(2)
作者在此项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中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评价了α-2b重组干扰素(rIFNα-2b)治疗HCV病毒血症的效果。 39例研究对象的血清转氨酶均超过正常值2倍持续6个月以上,经第二代ELISA测定血清抗-HCV阳性,PCR测定血清HCVRNA阳性,肝活检确诊为慢性肝炎。其中男24例、女15例,平均年龄51岁。慢性迁延性肝炎(CPH)9例,慢性活动性肝炎(CAH)25例、肝硬变5例,平均病程65个月(6~197个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治疗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过程中血清甲状腺激素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来我院进行治疗的乙肝肝硬化患者84例,84例患者在入院后,均给予支持治疗,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综合治疗,在此治疗基础上再给予恩替卡韦片口服治疗,恩替卡韦0.5mg/次,1次/d,连续治疗24周时间。结果:患者经治疗后,有67例患者HBV-DNA转阴,有17例患者HBV-DNA未转阴。HBV-DNA转阴患者和HBV-DNA未转阴患者的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HBV-DNA转阴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甲状腺激素水较HBV-DNA未转阴组患者显著升高(P〈0.05)。患者经治疗后,HBV-DNA转阴患者和HBV-DNA未转阴患者的肝功能测定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HBV-DNA转阴组患者治疗后的肝功能测定指标较HBV-DNA未转阴组患者有显著提高(P〈0.05)。结论:应用恩替卡韦治疗代偿期乙肝肝硬化,结果显示乙肝肝硬化患者的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得到显著的改善,表明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发生血清甲状腺激素紊乱时,不需要对其进行外源治疗,仅需要对原发病进行治疗就可以调整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 相似文献
17.
张立明 《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1995,(1)
由于HCV基因组不能整合入宿主细胞DNA,因此HCV的存留依赖于HCVRNA的复制。作者对9例α-干扰素治疗结束后至少6个月内转氨酶水平正常的长期应答者进行了血清、肝组织和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中的HCV RNA检测,并对α-干扰素是否能完全清除长期应答者的HCV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8.
19.
吴广利 《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1996,(4)
目前,干扰素(IFN)治疗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疗效监测,需要重复静脉采血。本文旨在评价接受IFN治疗的慢性HCV感染患者,其血清与唾液标本中HCV存在的情况,了解唾液能否替代血液,用于监测IFN治疗慢性HCV感染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丙型肝炎 (丙肝 )病毒 (HCV)全基因或片段基因克隆的序列分析 ,据国内外报道证实至少存在 12种基因型 ,不同国家地区核苷酸有很大差异。目前日本和美国已分离出 4种基因型 ,美国以Ⅰ型为主 ,日本以Ⅱ型为主 ,中国是Ⅱ、Ⅲ型 ,其次是Ⅱ Ⅲ混合型。不同基因型的HCV致病性及对干扰素治疗反应不同。我们对克拉玛依地区慢性丙肝患者血清HCVRNA进行基因分型的检测 ,了解该地区HCV基因型分布情况 ,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研究对象与方法 :1996年 3月至 2 0 0 0年 9月 ,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的HCVRNA阳性血清标本 6 0份 ,其中抗 H…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