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综合护理干预在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1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将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神经功能、生活质量、不良反应以及满意度等。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中国卒中量表(CSS(评分低于对照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效果显著,治疗过程中配合综合性护理干预可有效促进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神经功能,并发症减少,患者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因时护理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9年6月1日~2020年12月31日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因时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采用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CSS)和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干预前后运动功能(采用Fugl-Meyer量表)及护理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NIHSS、C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上肢和下肢运动功能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因时护理应用于急性脑梗死患者,可改善患者神经缺损程度,提高患者运动功能,优化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身心整体护理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及预后的改善作用。方法选择98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开展身心整体护理,对2组患者护理干预后认知功能及预后结局进行观察。结果干预前2组患者MMSE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2周、6周、12周后均呈上升趋势,且观察组干预后MMSE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干预前生活质量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均有改善,且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痊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病死率及致残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接受身心整体护理有利于认知功能恢复,可有效提高生存质量,改善预后结局,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情绪、运动功能、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40例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两组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中医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情绪变化、运动、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及生活质量。结果:两组干预后SAS、SDS评分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干预前(P0.05),且干预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上下肢肌力评分、社会功能、躯体功能、心理功能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干预后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是老年脑梗死患者临床治疗方法的有效辅助措施,对改善患者心理状态、运动、神经功能及提高生活质量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联合心理护理对脑卒中后抑郁症(PSD)患者治疗效果、神经功能、认知功能、不良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90例PS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认知行为护理,观察组给予认知行为联合心理护理措施,干预4周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认知功能、不良情绪及生活质量。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护理后神经功能评分低于护理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护理后认知功能评分高于护理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护理后不良情绪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护理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认知行为干预联合心理护理应用于PSD患者中,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认知功能,缓解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孔丽  宋杏花 《全科护理》2016,(25):2620-2622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老年急性脑梗死病人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老年急性脑梗死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病人采用一般常规护理干预模式,观察组病人采用循证护理干预模式.比较两组病人的神经功能改善情况、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护理满意度情况,神经功能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NIHSS)、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和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进行评定,日常生活能力采用简易运动功能评价量表(FM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估量表(BI)进行评定,护理满意度采用院内自行制定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评定.[结果]两组病人护理后NIHSS评分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人护理后MoCA评分、MMSE评分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人护理后FMA评分、BI评分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护理后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急性脑梗死病人进行循证护理有利于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提升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医辩证理论护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并随机等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基于中医辩证理论的特色护理干预。观察两组运动功能、生活质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上肢、下肢功能评分及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P0.05),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中医辩证理论的特色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强化护理干预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5例脑梗死患者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7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强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症状康复情况以及预后。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的Glasgow昏迷量表(GCS)评分、Karnofsky预后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强化护理干预有效的辅助了脑梗死的治疗,促进了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了生活能力,改善了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认知干预、早期康复及延续护理在脑梗死偏瘫患者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12月收治的12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60例,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服务,对照组给予常规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肢体功能恢复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肢体FMA评分和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病情保证、护理及时性、操作设备、护理技能等方面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知干预、早期康复及延续护理在脑梗死偏瘫患者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能促进患者的神经功能和运动功能恢复,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升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早期康复护理组)和观察组(超早期康复护理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于24 h内开始康复治疗,对照组于第7天开始康复治疗,比较2组患者神经功能及ADL(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治疗后第14天及28天,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在ADL评分中,观察组治疗后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结论 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对急性脑梗死溶栓患者康复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9月1日~12月31日收治的46例急性脑梗死溶栓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将2019年1月1日~3月31日收治的46例急性脑梗死溶栓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采用脑卒中量表(NIHSS)]、生活能力恢复情况[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出院时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院时ADL评分及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能够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后神经功能与生活能力的恢复,提高其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精准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12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50例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选取本院2018年1—12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50例为观察组,实施以患者需求为导向的精准护理。比较2组的干预后的疾病认知情况、神经功能以及生活能力的变化。结果观察组在病情知晓率、健康知识掌握、早期康复训练认知方面均好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干预3个月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HISS)评分低于对照组,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高于对照组,预后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精准护理能够满足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护理需求,提高对康复训练的认知,促进神经功能、生活能力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行为护理干预在脑梗死并发运动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脑梗死并发运动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行为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生活能力以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Fugl-Meyer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改良Barthel指数(MBI)高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核心问卷(QLQ-C30)评分、整体健康状况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行为护理干预能够改善脑梗死并发运动功能障碍,促进患者生活能力的恢复,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身心整体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身心整体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和焦虑、抑郁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神经功能损伤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状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身心整体护理可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心理状态和肢体功能及认知功能,从而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在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延续性护理干预,干预6个月后,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表(NIHSS)、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表(ADL)评价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干预后6个月,观察组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P 0. 05),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 0. 05),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延续性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心理状态、神经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9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住院期间应用神经内科常规性护理,观察组住院期间实施循证护理;干预前后应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日常生活活动功能量表(ADL)及WHO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BREF)对两组心理状态、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及生存质量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后两组HAMD、HAMA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1),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两组MMSE评分、ADL评分、WHOQOLBREF各维度及总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1),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循证护理能有效减轻急性脑梗死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Orem自理理论指导下的路径式护理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将2016年10月~2017年4月收治的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神经内科常规护理;将2017年5~11月收治的40例作为观察组,实施Orem自理理论指导下路径式护理。采用Barthel指数、肢体运动功能(Fugl-Meyer)量表、神经功能缺损(NIHSS)量表,评估两组日常生活能力、肢体运动功能、神经功能缺损,并统计两组知识掌握程度、康复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12周,观察组Barthel评分、Fugl-Meyer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及家属对脑梗死康复知识掌握程度、康复依从性、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应用Orem自理理论指导下的路径式护理,提高了家属对脑梗死及康复知识掌握程度、康复依从性,有效改善了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提高了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急性脑卒中患者抑郁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收治的脑卒中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两组均实施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干预前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两组抑郁情况,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的Barthel指数(BI)评估两组神经功能恢复;出院时通过我院自行定制的调查表评估两组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两组HAMD、NIHSS、BI等指标均较干预前有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HAMD、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BI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出院时,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好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患者抑郁情绪,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获得较高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主动运动训练联合萧氏双C护理模式在老年脑梗死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老年脑梗死偏瘫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功能锻炼及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主动运动训练联合萧氏双C护理模式干预;比较两组疗效,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肢体运动功能[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自理能力[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arthel)]、负性情绪[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睡眠质量[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NIHSS评分、FMA评分、Barthel评分均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PSQI各维度评分和总分明显低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主动运动训练联合萧氏双C护理模式应用于老年脑梗死偏瘫患者干预中,疗效满意,能有效改善患者神经、运动功能,缓解其负性情绪,提高其睡眠质量,尽早恢复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同理心护理对脑梗死患者护理服务需求满足及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按常规临床路径进行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同理心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服务需求满足中护士态度、护理技能、信息告知、情感体验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中文版情绪和社会功能障碍量表(ESDQ)评分低于干预前(P0.05),观察组干预后ESDQ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院3个月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梗死患者开展同理心护理,可提升其护理服务需求满足程度,改善负性情绪及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