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产科病区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将2011年1~6月收治的2 578例产妇作为观察组,2010年6~12月收治的2 633例产妇作为对照组,观察组给予护理风险管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管理。观察、比较两组护理质控、患者满意度、投诉率、护理纠纷、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质控、产妇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患者投诉率、护理纠纷、护理风险事件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产科病区实施护理风险管理能有效预防和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手术室风险管理在腔镜手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2月腔镜手术室护士风险管理状况。将2015年1月~2016年6月64例腔镜手术患者分为对照组,应用常规手术室护理;将2016年7月~2017年12月56例腔镜手术患者分为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手术室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护理质量、护士及患者满意度、自觉风险事件发生可能性评分、护士手术室护理操作风险认知得分等。结果:观察组护理风险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 05),护士及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0. 05),自觉风险事件发生可能性评分低于对照组(P 0. 05),护士手术室护理操作风险认知良好率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将手术室风险管理应用于腔镜手术患者中,有利于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改善护士风险认知水平,提高护士和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胡小雪 《当代护士》2016,(11):160-161
目的探讨手术室的护理风险和安全隐患,加强手术室的风险管理。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5月在我院实施手术治疗的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风险管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满意度和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风险事件的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能不断识别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现存和潜在的风险,能把差错、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减少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15):2510-2512
目的探讨手术室安全隐患干预对普外科手术患者风险事件发生及安全隐患意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3月我院普外科收治的择期手术患者300例,分为两组各1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观察组在常规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同时予以手术室安全隐患干预手段管理模式。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风险事件发生率情况、满意度评分以及临床护理人员的安全隐患意识比较。结果对照组患者风险事件总发生率为6.0%,明显高于观察组的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临床护理人员安全隐患意识的各项评分都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普外科手术患者通过手术室安全隐患干预手段能够有效降低相关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同时能显著提高临床护理人员的安全隐患意识,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22):4040-4042
目的 探讨风险管理在急诊护理质量管理中运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医院急诊科收治的患者120例,根据患者入院的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护理风险管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出现护理投诉、不良事件、职业伤害等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急诊护理质量管理中运用风险管理,有效降低各项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提升护理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风险管理在产房护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产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产妇80例临床护理资料,依据护理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风险管理.结果:观察组产妇对风险因素认知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而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产妇综合满意度和护理质控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护患纠纷投诉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险管理应用于产房护理可以提高产妇和护理人员对风险因素的认知,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对于提高护理质量和产妇的满意度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风险管理对手术室护理与患者满意度的作用.方法 选取该院2014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风险管理组,每组40例.常规护理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风险管理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联合风险管理,然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风险事件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风险管理组患者护理的总有效率92.5%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77.5%(P<0.05),风险事件发生率5.0%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27.5%(P<0.05),风险事件发生原因中责任感不强、医院管理问题、手术室环境问题比例2.5%、2.5%、0均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12.5%、7.5%、7.5%(均 P<0.05),护理满意度92.5%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60.0%(P<0.05).结论 风险管理能够有效改善手术室护理的临床疗效、风险事件发生情况及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骨科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3月我院骨科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选取2012年1~12月我院骨科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护理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可以减少骨科护理风险事件,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安全隐患自查模式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的意义。方法将2015年7月~2017年5月本院接诊的40例需择期手术患者纳入本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被研究对象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室风险管理,观察组将安全隐患自查模式用于手术室风险管理。比较两组风险事件发生率、护理满意度评分以及护理人员安全隐患意识评分。结果观察组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护理人员安全隐患意识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应用安全隐患自查模式可以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改善护理人员安全隐患意识,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安全风险管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1年2月收治的100例手术患者为对照组,选取2011年3月—2012年1月收治的100例手术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室护理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安全风险管理,观察2组患者手术室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及护理投诉纠纷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室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为2.0%(2/100),无护理投诉事件发生;对照组手术室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为14.0%(14/100),护理投诉事件发生率为8.0%(8/100)。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安全风险管理防御机制用于手术室护理管理中效果良好,可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减少投诉纠纷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手术室安全隐患自查结合循证护理对围术期病人护理质量及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3月—2022年6月在医院进行手术的病人16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8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观察组采用手术室安全隐患自查结合循证护理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手术室护理质量,两组病人的护理满意度、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及手术室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室环境、设备管理、器械及急救药品的准备、手术流程、护理配合度及护理操作技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对护患关系、护理责任、护理态度及护理舒适度的满意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室护理风险事件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术室安全隐患自查结合循证护理的干预模式明显降低了手术病人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和手术室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有效提高了围术期护理质量及手术病人对护理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风险管理方法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行手术治疗的患者560例,按照治疗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8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管理,实验组患者给予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风险发生及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患者的风险发生率更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升高(均P<0.05).结论 采用风险管理法能够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降低患者的风险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在护理管理工作中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0年6月前对160例急诊科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选择160例患者(观察组),对其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比较2组风险事件(包括医疗事故和护理差错)发生率、投诉率及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风险事件发生率和投诉率较对照组均明显降低;观察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实施护理风险管理能有效减少急诊科风险事件发生率与投诉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李建群 《当代护士》2014,(9):179-181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关节外科病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院关节外科从2013年6月到2013年12月共收治患者480例,按入院先后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的240例患者在常规护理管理基础上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比较2组患者风险事件的发生情况以及风险管理的实施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患者的综合满意度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患者的护理纠纷投诉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实施风险管理,可以有效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的综合满意度,降低护理纠纷的投诉率。  相似文献   

15.
龙荣燕 《妇幼护理》2023,3(6):1509-1512
目的 探讨风险意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 2021 年 1 月至 2022 年 3 月期间于我院手术室进行 手术的 120 台手术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先后顺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60 例。对照组开展常规手术室护 理管理,观察组开展强化风险意识护理管理工作。分析对比两组风险事件发生情况、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护 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基础护理、药品管理、护理安全、环境管理等方面护理质量得分均显 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强化风险意识开展手术室护理管理工作,能提高 手术室护理质量,预防和减少风险事件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对血液透析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106例,根据护理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3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风险事件、护理投诉、依从性、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风险事件发生率、护理投诉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患者依从性、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风险管理可显著降低血液透析患者风险事件的发生几率,明显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护理风险管理在先天性心脏病围术期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5年4月—2017年2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92例先天性心脏病围术期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的护理基础上增加护理风险管理,观察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安全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安全评分、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应用于围术期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安全管理中对降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护理风险、提升护理满意度等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临床妇产科护理管理中采用风险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在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期间妇产科患者中抽取100例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参与研究的患者分成两组,即50例对照组和50例研究组,给予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管理干预,给予研究组患者风险管理进行干预。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护理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以及风险发生几率等结果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护理质量评分和护理满意度均得到明显提高,风险发生几率得到有效控制,风险事件发生率下降,且结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结果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险管理在妇产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能明显提高患者在院期间的护理效果,明显降低临床不良反应的发生,整体提升患者的护理质量与生命质量,在临床上具有广泛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究风险管理在门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5~12月门诊就诊的5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选择2019年12月~2020年5月门诊就诊的51例患者纳入观察组,给予风险管理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投诉率、护理期间风险事件发生情况及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7.84%)低于对照组(24.00%),观察组投诉率(3.92%)低于对照组(1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2.16%)高于对照组(7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风险管理模式用于门诊护理管理中可有效减少门诊护理过程中的风险事件,提高护理满意度,降低患者的投诉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1年5月~2012年4月实行风险管理后收治的632例手术患者作为研究组,将2010年5月~2011年4月实行风险管理前的597例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风险事件的发生情况以及患者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并在培训前、后对护理人员进行风险意识的考核。结果:研究组风险事件发生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1),对手术室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较对照组高(P<0.05),护理风险意识较对照组强(P<0.05)。结论:风险管理有利于增强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减少手术室风险事件对患者的伤害,提高手术室护理服务的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