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经脉-脏腑相关理论是祖国医学的理论核心,经脉与脏腑的复杂联系构成了中医学的理论体系.通过分析、总结相关文献,从实验研究与机理研究等方面对经脉和脏腑的联系及经脉-脏腑相关理论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2.
基因芯片技术是近几年发展很快的一种细胞分子结构研究方法 ,据美国癌症研究会统计 1 999年仅发表了2 0篇应用基因芯片技术进行研究的报告[1] ,但现在已有数百篇之多 ,基因芯片技术的迅速发展说明该技术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基因芯片技术在多样品处理方面 ,具有并行处理能力、分析速度快、所需样品量少、污染力小等优点 ,可应用于临床诊断、药物筛选、寻找新基因领域。越来越多的病理学家运用基因芯片技术分析比较肿瘤组织与相应正常组织之间基因表达的差异 ,以期发现在肿瘤组织中特异性表达的基因和药物治疗的靶序列。目前在不同组织和病理切…  相似文献   

3.
摘要:“经脉脏腑相关”是体表经络诊察法在脏腑病中应用的理论基础。目前经络诊察法已应用于临床诊断治疗多种脏腑疾病,以王居易经络诊察法应用最多。本研究整理近20年相关文献,发现经络诊察法在现代临床中已应用于心脑血管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等多种脏腑病,为认识疾病部位进而指导治疗靶点提供重要依据,但不同医师选取诊察经脉的原则不同,含有个人主观性。其作用机制的研究主要通过刺激体表与病变脏腑相对应经脉或腧穴,观察刺激信号在脊髓或大脑出现反映的作用规律,或从基因水平研究经脉脏腑与疾病的关系,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经脉脏腑相关”的科学内涵,但尚未见变动经脉或阳性反应点与病变脏腑间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提示今后可进行大数据脏腑疾病变动经脉及阳性反应点出现部位的规律性研究和其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4.
<正>经脉脏腑相关是针灸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近年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研究手段的发展,经脉脏腑相关已成为针灸基础研究的热点。为此,本刊拟组织一批前沿性、高水平、原创性的论文,系统呈现"经脉脏腑相关研究"领域当前的新成果、新观点、新思路。一、专栏主题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经脉(穴)脏腑相关的理论文献研究;2.经脉(穴)脏腑相关的科学基础研究;3.经脉(穴)脏腑相关与脑联系研究;4.经脉(穴)脏腑相关的临床应用研究;5.经脉(穴)脏腑相关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5.
杨峰  赵京生 《中国针灸》2007,27(8):617-619
据《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及相关早期文献分析可知,"中热"可形成"不溲、溺赤"等小便病候。在当时这种观点是被普遍接受的一个早期医学观念,受其影响,与小便病候关系密切的足厥阴脉早期经脉病候中出现了"热中癃",这种早期经脉病候在《素问.诊要经终论》《素问.脉解》《灵枢.终始》中依然有所反映。在《内经》中"中热"已然成为具有脏腑意义的概念,《灵枢.经脉》篇经脉病候成书时因经脉脏腑理论明显区别的影响,并未将"中热"纳入到经脉病候中。本研究提示,早期经脉病候的形成有其相当广阔的医学背景,脱离这种背景对经脉病候的研究会产生偏差。  相似文献   

6.
微透析是生物化学领域一种崭新的活体局部连续采样分析技术,一经问世便被迅速运用于生命科学的各科领域。本文简要介绍了微透析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研究进展,并对其在中医经脉脏腑相关研究领域中的拓展应用提出设想和思考。  相似文献   

7.
<正>经脉脏腑相关是针灸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近年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研究手段的发展,经脉脏腑相关已成为针灸基础研究的热点。为此,本刊拟组织一批前沿性、高水平、原创性的论文,系统呈现"经脉脏腑相关研究"领域当前的新成果、新观点、新思路。一、专栏主题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经脉(穴)脏腑相关的理论文献研究;2.经脉(穴)脏腑相关的科学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中医药研究应用基因芯片技术的经验和成果,使该技术更好地为中医药研究服务。方法:从2001.01-2008.12年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下载相关文献,从发表时间、研究领域、芯片平台、样品情况、杂交方法、数据挖掘方法等方面进行整理分析。结果:应用基因芯片技术进行中医药研究论文数目呈逐年上升趋势,研究涉及中医证候、诊断、中药药理、药效等多个领域;多个基因芯片平台被利用于研究,主要为cDNA芯片;样品数量较少、多混合样品杂交,缺乏技术、生物重复和其他方法确认差异基因;数据分析方法单一,缺乏必要的聚类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论:中医药研究应用基因芯片技术已涉及多个领域,但尚处于尝试阶段,技术和方法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9.
<正>经脉脏腑相关是针灸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近年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研究手段的发展,经脉脏腑相关已成为针灸基础研究的热点。为此,本刊拟组织一批前沿性、高水平、原创性的论文,系统呈现"经脉脏腑相关研究"领域当前的新成果、新观点、新思路。一、专栏主题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经脉(穴)脏腑相关的理论文献研究;2.经脉(穴)脏腑相关的科学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10.
经脉脏腑相关是中医经络学说的核心理论之一,关于其机制的研究是经久不衰的热点。原穴作为特定穴之一,为经脉中脏腑原气循行所经过和留止的部位,故其与经脉、脏腑的关系都十分密切。文章通过对相关古代文献和现代研究的整理,分别总结了原穴与相应脏腑对应关系的形成过程、原穴与脏腑原气的关系以及原穴与脏腑关系的相关研究,进而分析从原穴角度探讨经脉脏腑相关的可行性。最后提出注重文献研究、结合现代技术和关注穴位组合的研究思路,以期为今后经脉脏腑相关方面的研究提供另一个角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基因芯片技术在传统和天然药物防治肿瘤研究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查阅2000年1月-2014年1月所有应用基因芯片技术进行抗肿瘤传统和天然药物研究的国内外文献,建立了相应的数据库,从文章发表情况、药物干预种类、研究领域、样品来源、芯片平台、芯片技术重复、差异基因评判标准和验证性等方面总结基于基因芯片技术传统和天然药物防治肿瘤的相关经验和成果,深入分析该技术应用的不足之处。结果:基因筛选实验多局限在细胞水平,应该更加关注动物水平和临床水平的实验;在芯片平台的选择上,学者多关注mRNA的表达水平的差异,而对于基因调控水平和表观遗传研究的microRNA芯片和DNA甲基化芯片关注度较少;基因芯片实验缺少重复性,直接影响差异基因的评判结果,降低了差异基因筛选的可信度;基因筛选结果的验证,不仅包括mRNA水平的验证,还应该增加蛋白水平的验证。结论:基因芯片是目前最为成熟的基因表达水平检测技术之一,在传统和天然药物抗肿瘤的研究领域应用广泛,研究者在实验设计中如果涉及到了基因芯片技术,应该尽量避免上述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介绍基因芯片技术在中药领域中应用概况。方法:查阅国内外文献资料。结果:基因芯片技术在中药鉴定、新药开发、中药复方、中药药理研究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结论:基因芯片技术在中药现代化研究中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针灸原理和经络研究中红外热像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张栋 《中国针灸》2004,24(1):37-42
目的:介绍红外热像技术在针灸和经络研究中的应用.方法:从8个方面介绍笔者使用红外热像技术所进行的针灸经络研究的情况,包括:(1)针灸治疗的效果;(2)针灸的升温作用;(3)穴位相对特异性现象;(4)经络的温度特性;(5)经穴-脏腑相关;(6)经络温度特性形成的原理;(7)体表温度形成机制;(8)神经温度图像方法的建立及针灸研究的应用.结果:证明了红外热像技术用于针灸经络研究的可能性,开拓了热像技术应用的领域.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肾消康对糖尿病肾病大鼠的防治作用及对肾脏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糖尿病肾病(DN)的发病机制,揭示中药复方肾消康防治DN的作用机理,筛选药效作用靶点,为临床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STZ)加高热量饮食建立糖尿病大鼠肾脏损伤模型。运用放免、生化、光镜、电镜及美国Affymetrix公司的基因表达谱芯片、RT-PCR等先进检测手段和方法,观察了多项指标,尤其是通过聚类分析寻找和DN有重要相关性的基因,并进一步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做验证实验研究。结果真核生物翻译起始因子3,8亚基(eIF3s8),在糖尿病大鼠肾脏表达下调,肾消康治疗组表达上调。结论应用Affymetrix Rat2302.0基因表达谱芯片检测糖尿病大鼠肾脏基因的表达,eIF3s8是筛选出的肾脏差异表达基因和药效靶点之一,并对该基因做荧光定量RT-PCR测序分析。这在国内外尚属首次。基因功能分析表明,在糖尿病状态下,eIF3s8表达下调,与糖尿病肾脏损伤有重要相关性,而经肾消康治疗后大鼠肾脏组织中eIF3s8表达上调,可见肾消康对eIF3s8基因表达具有良性调节作用,其作用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基因芯片技术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气虚证患者T淋巴细胞相关差异基因表达情况。方法 采集肺气虚证和肺阴虚证患者、健康人的外周血作为实验血样和对照血样。采用Ficoll技术分离外周血淋巴细胞、流式细胞仪分选并纯化T淋巴细胞,采用人类全基因表达谱芯片技术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结果 肺气虚证组/肺阴虚证组和肺气虚证组/健康对照组均高表达的差异基因15条。结论 基因芯片技术能有效地研究中医证的基因表达谱并初步筛查出COPD肺气虚证患者T淋巴细胞相关差异表达基因。  相似文献   

16.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分型的方法学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中医证研究的进展,探讨了中医证研究的方法学问题,针对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分型的分子基础研究问题,提出了用现代生物芯片技术开展此项研究的基本思路,即采用基因表达谱芯片技术对比研究慢性乙型肝炎病程进展中不同“证”的基因表达谱差异,探讨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分型的基因调控网络。  相似文献   

17.
肺气虚证患者T淋巴细胞相关基因的表达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基因芯片技术研究肺气虚证患者T淋巴细胞基因表达的差异。方法:采集肺气虚证和肺阴虚证患者、正常人的外周血作为实验血样和对照血样。采用Fieoll技术分离外周血淋巴细胞、流式细胞仪分选并纯化T淋巴细胞,一步法提取总RNA,逆转录合成双链cDNA,体外转录合成生物素标记的cRNA,片断化后,采用人类全基因表达谱芯片进行芯片杂交,扫描后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结果:肺气虚证患者/正常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相关差异表达基因45条,其中上调41条,下调4条;肺气虚证/肺阴虚证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相关差异表达基因43条,其中上调27条,下调16条;肺气虚证组/肺阴虚证组、正常人组均高表达的差异基因15条。结论:基因芯片技术能有效地研究中医证的基因表达谱,筛查出肺气虚证患者T淋巴细胞相关差异表达基因。  相似文献   

18.
针灸与基因技术应用研究的思考及建议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李忠仁 《中国针灸》2002,22(8):16-24
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界,如何将中医针灸特色融入到生命科学的领域及将生命科学渗透到中医领域。笔者根据自己的经验认为,在针灸与基因技术应用研究中,应注意严格遵守科学研究的准则,结合针灸自身特点,找准契合点,提倡“血清药理学”研究的思路和方法,注意基因调衡整体作用的研究,加强联合攻关,利于创新突破,这样才能为中医针灸现代化贡献我们科学工作者的智慧。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中医证研究的进展,探讨了中医证研究的方法学问题,针对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分型的分子基础研究问题,提出了用现代生物芯片技术开展此项研究的基本思路,即采用基因表达谱芯片技术对比研究慢性乙型肝炎病程进展中不同“证”的基因表达谱差异,探讨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分型的基因调控网络。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肾消康对糖尿病。肾病大鼠的防治作用及对肾脏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糖尿病肾病(DN)的发病机制,揭示中药复方肾消康防治DN的作用机制,筛选药效作用靶点,为临床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实验采用链脲佐菌素(STZ)加高热量饮食建立糖尿病大鼠肾脏损伤模型。运用放免、生化、光镜、电镜及美国Affymetrix公司的基因表达谱芯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等先进检测手段和方法,观察了多项指标,尤其是通过聚类分析寻找和DN有重要相关性的基因,并进一步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做验证实验研究。[结果]鸟嘌呤核苷酸结合蛋白cd2(Gna12),在糖尿病大鼠肾脏表达下调,肾消康中剂量组表达上调。[结论]应用Aflymetrix Rat2302.0基因表达谱芯片检测糖尿病大鼠肾脏基因的表达,Gna12是筛选出的肾脏差异表达基因和药效靶点之一,并对该基因做荧光定量RT—PCR测序分析。基因功能分析表明,在糖尿病状态下,Gna12表达下调,与糖尿病肾脏损伤有重要相关性,而经肾消康治疗后大鼠肾脏组织中Gna12表达上调,可见肾消康对Gna12基因表达具有良性调节作用,其作用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