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应用抗马来丝虫成虫单克隆抗体结合免疫放射测定法,对马来丝虫成早抗原,马来丝虫成虫排泄-分泌抗原,马来微丝蚴抗原及班氏丝虫病病人血清中循环抗原进行了检测。马来丝虫成虫抗原检出的最低含量为0.48pg,ES抗原,马来微丝蚴抗原可测得抗原结合量分别为0.35μg和0.065μg,班氏丝虫病人血清中循环抗原的检测结果阳性率为80%,线虫病流行区50份微丝蚴阴性血清及丝虫病非流行区50份肠道蠕虫感染者血清全  相似文献   

2.
应用抗马来丝虫成虫单克隆抗体(McAb)结合免疫放射测定法(IRMA),对马来丝虫成虫抗原、马来丝虫成虫排泄-分泌抗原(ES抗原)、马来微丝蚴抗原及班氏丝虫病病人血清中循环抗原进行了检测。马来丝虫成虫抗原检出的最低含量为0.48pg,ES抗原、马来微丝蚴抗原可测得抗原结合量分别为0.35μg和0.065μg,班氏丝虫病人血清中循环抗原的检测结果阳性率为80%(40/50),丝虫病流行区50份微丝蚴阴性血清及丝虫病非流行区50份肠道蠕虫感染者血清全部为阴性。  相似文献   

3.
用ELISA方法检测丝虫病患者血清IgG_4抗体,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为进一步探讨该方法在丝虫病诊断与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本文对实验方法及材料作了一些改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报告如下。一、材料和方法一、试验对象:经血检确诊的班氏微丝蚴血症者血清87份,采自安徽省霍山县;治愈十余年的原班氏微丝蚴血症者血清60份,采自山东省滕州市;班氏丝虫病流行区健康对照血清(历年来血检微丝蚴均为阴性)55份,采自山东省平邑县;阴性对照血清及肠道蠕虫感染(钩、蛔、鞭虫)血清均采自山东省非丝虫流行区的长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告以马来丝虫成虫可溶性抗原作Dot-ELISA检测丝虫病人抗丝虫抗体的初步结果。62例马来丝虫微丝蚴血症者的阳性符合率为96.8%,49例班氏丝虫微丝蚴血症者的阳性符合率为85.7%,50例和39例非流行区正常人的假阳性率分别为4.0%和5.1%,与钩虫和蛔虫混合感染者的血清有一定的交叉反应。实验结果显示,Dot—ELISA检测微丝蚴血症者抗丝虫抗体具有敏感性高,且方法简便,可望用于丝虫病监测。  相似文献   

5.
作者采用青霉素酶结合物的酶联技术,以班氏丝虫微丝蚴代谢抗原检测班氏丝虫病人循环免疫复合物中的特异性抗体。收集象皮肿、鞘膜积液和丝虫性水肿的病人血清19份,班氏丝虫流行区正常人血清16份,非流行区健康者血清9份,加0.1%叠氮钠为防腐剂,贮于-20℃备用。用薄膜过滤法收集班氏丝虫微丝蚴,置  相似文献   

6.
为寻找诊断人体丝虫病的异种抗原来源,我室用牛唇突丝虫成虫可溶性抗原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及成虫冰冻切片抗原作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T),并与马来丝虫成虫冰冻切片抗原IFAT进行比较. 一、ELISA选择12份非丝虫病流行区的健康人等量混合血清为阴性血清,10份班氏丝虫微丝蚴阳性  相似文献   

7.
应用兔抗微丝蚴抗体及抗班氏丝虫微丝蚴代谢抗原(ES34株)或抗马来丝虫3期幼虫抗原(HC11株)单克隆抗体(McAb)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双抗体法检测人体丝虫病循环抗原时,微丝蚴血症者阳性率分别为94.5%(103/109)及89.0%(97/109),且ES34株单克隆抗体ELISA检测结果显示微丝蚴密度与抗原滴度呈正相关;部分微丝蚴血症者尿液中亦可测得丝虫抗原;晚期丝虫病人阳性率分别为57.4%(31/54)及61.1%(33/54);获自美国及中国贵阳非丝虫病流行区正常人血清阳性率分别为0~4.1%及2.8~4.1%;30份肠道蠕虫感染者血清全部为阴性。血清中丝虫循环抗原的存在似与活动性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8.
材料和方法:(1)从无微丝蚴血症而有班氏丝虫病临床症状诸如淋巴水肿、阴囊水肿和象皮肿患者;同时有针对班氏丝虫微丝蚴表面抗原的循环抗体和针对指状腹腔丝虫成虫抗原SD_2-4的循环抗体的患者收集血清,混合的血清中含有高水平循环抗体。(2)病人血清用PEG(聚乙烯二醇)沉淀分离免疫复合物(和抗原),这种物质称为班氏丝虫抗原提取物。(3)指状腹腔丝虫成虫从牛腹腔中收集,制成抗原SD_2-4。(4)有抗体的病人血清及~(126)碘标记的指状腹腔丝虫粗抗原制成免疫复合物用PEG沉淀。(5)以SD_2-4抗  相似文献   

9.
用检测抗原的方法诊断寄生虫感染比检测抗体更有前途。作者以丝虫病人血清的免疫球蛋白(FSI),提取IgG,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双抗体法,检测丝虫病人血清内的循环抗原。血清:113份血清分成2组,即正常健康人(流行区和非流行区的健康人,无寄生虫感染)和丝虫病人(血检微丝蚴阳性以及有临床表现的病人如象皮病等)  相似文献   

10.
作者等在新加坡应用马来丝虫微丝蚴超声粉碎抗原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检测微丝蚴血症阴性的疑似丝虫病患者血清中丝虫抗体。抗原制备及IFA分别参照Singh(1977)和Kane(1971)方法进行。以微丝蚴碎片边缘及表膜上出现黄绿色荧光为阳性反应。在324份有各种丝虫病症状体征而无微丝蚴血症患者的血清中仅28%(90/324)为IFA阳性。抗体滴度自1:4至1:4096。绝大部分血清滴度在1:4至1:256之间,其中1:4、  相似文献   

11.
应用圈形盘尾丝虫成虫和马来丝虫成虫抗原致敏绵羊红细胞作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以诊断丝虫病。对84例马来微丝蚴阳性血清标本检测,结果圈形盘尾丝虫成虫抗原阳性率为90.5%(76/84);马来丝虫成虫抗原阳性率为93.8%(78/84),经统计学处理,两者无显著性差异(x~2=0.312,P>0.05)。两种抗原对52例正常人血清检测的假阳性率均为7.7%(4/52),结果说明圈形盘尾丝虫成虫可作为异种抗原用于丝虫病诊断。  相似文献   

12.
应用马来丝虫成虫抗原、鼠抗人 IgG_4单克隆抗体和碱性磷酸酶标记的羊抗鼠 IgG_4结合物做ELISA,对69份班氏丝虫微丝蚴血症者血清测定 IgG_4抗体。在血清稀释度1:100时阳性率高达97.10%。表明丝虫感染者血清 IgG_4水平明显升高。在治愈10余年的以往微丝坳血症者、原丝虫病流行区人群以及丝虫病基本消灭后10年内出生的儿童中,阳性率分别为18.03%,16.67%和17.65%。而在非丝虫病流行区仅有3.66%的人群出现阳性反应。  相似文献   

13.
作者以采自皮下结节的盘尾丝虫的雌雄成虫及采自库蚊体内的班氏丝虫第三期幼虫作冰冻切片后固定于玻片上作为抗原,进行间接萤光抗体试验。呈现明显萤光的血清最高稀释度在1:64或以上者作为阳性标准。105例经确诊的盘尾丝虫病人的血清对同种抗原呈阳性反应的有102例(97%),对班氏丝虫抗原的阳性率为86%(19/22)。44例班氏丝虫病人对同种抗原有33例(75%)呈阳性反应。其中有急性症状的8例,不论血中有无微丝蚴,反应均为阳性;28例有慢性症状(象皮肿或淋巴水肿)而无微丝蚴血症者有22例(79%)阳性;无症状而有微丝血症的8例中仅3例阳性,该类病例的特异性抗体最  相似文献   

14.
最近不少学者的研究证实,班氏丝虫微丝蚴在无血清的199培养液(加有机酸和糖类)中释放的代谢(ES)抗原,用于检测丝虫抗体,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抗体类型分析,微丝蚴血症者均存在IgM抗体,晚期丝虫病人存在IgG抗体,某些人同时存在IgM和IgG抗体。丝虫病血清抗体滴度为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道用二种方法(木瓜蛋白酶和超声粉碎)制备的马来丝虫微丝蚴抗原,用间接免疫荧光抗体试验(IFAT)检测不同丝虫感染的猫血清抗体水平,并比较两种抗原的敏感性。从感染马来丝虫的阳性猫体,采静脉血用生理盐水稀释,经5μm核孔薄膜过滤,再用pH7.6 PBS离心洗涤3次,收集微丝蚴,置-20℃保存。木瓜蛋白酶处理的整条微丝蚴抗原片(简称木瓜抗原片),按Santes等(1976)的方法进行,将经木瓜蛋白酶处理的微丝蚴悬液吸滴于聚氟乙烯玻片凹孔中,室温干燥、丙酮固定。超声粉碎处理的微丝蚴碎片抗原玻片(简称粉碎抗原片)制备方法:微丝蚴经超声粉碎后,将其悬液吸滴于上述玻片的凹孔中,用同法干燥固定。血清采自47只猫的静脉血,其中30只感染马来丝  相似文献   

16.
为寻找一种敏感、特异的丝虫病监测方法,根据班氏丝虫p W b12 重复序列,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班氏丝虫特异的 D N A 片段(490 bp),回收后用光敏生物素标记该片段,制备成非放射性 D N A 探针,并在探针的制备方法上做了新的尝试。实验结果显示,该探针只与班氏微丝蚴及其感染蚊 D N A 出现杂交,与马来微丝蚴、正常蚊以及人白细胞的 D N A 未出现杂交;检测 6 份现场镜检班氏微丝蚴阳性的血样 P C R 产物全部阳性,8 份正常对照均阴性;与微丝蚴模拟血样本和 D N A 样本的 P C R 扩增产物杂交时,敏感性分别达1 条微丝蚴/100 μl和 2 pg;检测人工感染的班氏丝虫阳性蚊虫扩增产物全部阳性,正常蚊全部阴性。  相似文献   

17.
ELISA在丝虫病诊断及流行病学调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ELISA检测68例马来丝虫病人和84例班氏丝虫病人的抗体,发现应用马来丝虫成虫可溶性抗原、马来微丝蚴可溶性抗原和犬恶丝虫成虫可溶性抗原三种抗原测得的阳性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异.根据测得的消光值和获得材料的难易,认为选用马来丝虫成虫可溶性抗原较好。其敏感性为83.3%~92.6%,特异性为98.8%。分别检测5年和10年前治疗过的马来丝虫病人59例和85例,其ELISA理论转阴率分别为67.1%和82.2%。在一个马来丝虫和三个班氏丝虫病流行区,对四批人群共818名进行了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发现ELISA阳性检出率以10岁以下儿童为最低。班氏丝虫病流行区ELISA的阳性检出率与血检微丝蚴阳性率呈平行关系。综上所述,认为ELISA作为丝虫病的辅助诊断方法,对考核与监测丝防工作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由于对丝虫抗原免疫应答的类型不同,宿主感染丝虫后的临床表现亦不同。在淋巴丝虫病中,微丝蚴血症病人通常无症状或对丝虫抗原应答低下;伴有淋巴水肿和象皮肿的淋巴炎症发作病人,通常无微丝蚴血症,且对丝虫抗原反应强烈。宿主对感染的不同应答,可能由于接触虫体抗原方式不同和虫体抗原形成中遗传决定性的差异造成。最引人注意的是患微丝蚴血症母亲的后代,出生前接触特异性抗原,能改变对寄生虫抗原的应答,然而尚不清楚这种改变的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19.
对流免疫电泳是各种方法测定沉淀抗体较敏感的一种技术。本文首次报道用班氏丝虫病患者和感染犬恶丝虫动物的血清分别与犬丝虫成虫、微丝蚴抗原以及用免疫家兔抗犬丝虫血清测定动物体内可溶性抗原的对流免疫电泳结果。抗原:剖检自然感染的狗,收集犬恶丝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丝虫特异IgG4检测试剂盒在消除丝虫病地区监测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应用山东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和深圳市绿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联合研制的丝虫特异IgG4检测试剂盒 ,检测原微丝蚴血症者和 12岁以下儿童及消除丝虫病地区居民特异IgG4,并与病原学方法进行对照。  结果 检测原微丝蚴血症 3 43例 ,特异IgG4阳性6例 ,阳性率 1.75 % ;检测基本消除丝虫病后出生的儿童 5 42人 ,未检出抗体阳性者 ;检测消除丝虫病地区居民 77人 ,特异IgG4阳性 7例 ,阳性率 9.0 9%。病原学检查消除丝虫病地区居民 77人 ,检出微丝蚴血症 2例 ,阳性率 2 .5 9% ;其余人群均未发现微丝蚴血症。 结论 丝虫特异IgG特异检测试剂盒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 ,适合于消除丝虫病地区流行病学监测和防治效果考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