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胃窗超声造影与双重超声造影用于胃癌分期判断及胃间叶源性肿瘤检出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42例胃癌患者及31例胃间叶源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进行胃窗超声造影和双重超声造影,比较不同造影方法的诊断价值.结果:胃窗超声造影对T1期、T2期、T3期及T4期胃癌诊断准确率为55.5%、66.7%、66.7%、66.7%.超声双重造影对T1期、T2期、T3期及T4期胃癌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7.8%、94.4%、88.9%和83.3%.胃窗超声造影和双重超声造影对胃间叶源性肿瘤的检出率分别为93.5%和74.2%.胃窗超声造影对胃癌病理T分期诊断准确率低于双重超声造影(P<0.05),双重超声造影的敏感性、特异性均高于胃窗超声造影(P<0.05).结论:双重超声造影对胃癌病理分期的诊断准确率和对胃间质叶源性肿瘤的检出率均较高,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口服胃窗超声造影在胃癌术前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38例行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术前行口服胃窗超声造影检查,评价胃癌病灶的位置、大小、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并进行T、N分期,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38例胃癌患者口服胃窗超声造影后均表现为局部胃壁不均匀增厚,其中对病灶位置判断准确率100%(38/38),对病灶大小的评估与病理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2.53±29.33)mm(43.11±29.37)mm,P〉0.05];口服胃窗超声造影对胃癌术前T、N分期的准确率为73.7%(28/38)、84.2%(32/38)。结论口服胃窗超声造影检查术前可以准确评估胃癌病灶的位置、大小、浸润深度、TN分期,为指导临床手术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胃窗超声造影、MSCT及两者联合诊断胃癌术前TNM分期与手术后病理一致性。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4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75例胃癌患者,在所有患者在未接受手术及其他治疗前使用胃窗超声造影、MSCT检查。对患者所得图像进行分析,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胃窗超声造影、MSCT及两者联合诊断胃癌术前TNM分期与手术后病理符合率。结果胃窗超声造影、MSCT及两者联合检查对胃癌术前T分期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1.33%、78.66%、93.33%,胃窗超声造影、MSCT及两者联合检查对胃癌术前N分期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0.66%、80.00%、93.33%,联合检查对胃癌术前T、N分期明显高于单独检查(P0.05);胃窗超声造影、MSCT及两者联合检查对胃癌术前M分期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4.66%、96.00%、98.66%,联合检查稍高于单独检查,但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胃窗超声造影、MSCT均为胃癌TNM分期的有效检查手段,但两者联合诊断胃癌术前TNM分期诊断准确性更佳,与术后病理结果一致性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胃窗超声造影在胃癌定量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研究。方法选取胃癌患者100例,利用胃窗超声造影技术为其提供检测并对照病理结果。结果在T分期中,利用胃窗超声造影技术可以取得78.0%的总准确率。结论利用胃窗超声造影技术能够为TNM分期提供数据支持,在指导手术方式与治疗方法选择方面有着重要的实用意义,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超声双重造影在胃癌TNM分期上的诊断价值及局限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挺玉  林纪光  寿仕新 《现代实用医学》2011,23(10):1102-1104,F0002
目的探讨口服胃窗超声造影联合静脉超声造影(超声双重造影)在胃癌TNM分期诊断上的临床价值。方法对50例胃镜确诊胃癌患者进行超声双重造影检查并进行TNM分期,并与术后病理结果相比较分析。结果单纯口服胃窗超声造影对胃癌术前T分期的准确率为64.0%,其中T1、T2、T3、T4准确率分别为50.0%、53.3%、72.7%、66.6%。超声双重造影对胃癌术前T分期准确率达84.0%,其中T1、T2、T3、T4准确率分别为75.0%、80.0%、86.3%、88.8%。两者T分期准确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两者对淋巴转移者检出率不理想,且均低估胃癌的N分期。盆腔、肠系膜和大网膜种植远处转移等检出率较低。结论超声双重造影对胃癌T分期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但对NM分期仍然有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对胃癌临床分期的诊断及局限性。方法:选取54例经胃镜及病理检查确诊的胃癌住院患者,通过超声造影分别对T、N、M临床分期进行术前评估,并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超声造影对胃癌术前T分期的总准确率为70.4%,其中T1、T2、T3和T4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37.5%,54.5%,80.0%以及86.7%;对胃癌术前N分期诊断总准确率为55.6%,其中N0,N1,N2,N3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1.%,47.6%,20.0%以及0,对胃癌术前M分期的诊断准确率为100%。结论:超声造影检查对胃癌的诊断及临床分期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其价值在于它有较高的病灶检出率,尤其对胃癌M分期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其局限性在于对早期胃癌的T分期诊断符合率低,对胃底部肿瘤易漏诊。由于其具有无创、经济、可重复性好等优点,可以作为胃癌术前诊断的主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邱伟  陈曙蓓  李明星 《西部医学》2017,29(9):1301-1306
【摘要】 目的 探讨自制胃肠超声造影剂联合静脉超声造影对胃癌诊断及T分期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黑芝麻糊、山药粉作为原材料进行不同的组合,并与“天下牌”胃肠超声造影剂对92例胃肠超声检查患者进行比较,选择最优组合作为胃肠超声造影剂。对经病理检查确诊的151例胃癌患者,于手术前分别行口服自制胃肠超声造影剂胃肠超声检查和在口服自制胃肠超声造影剂的基础上联合静脉超声造影检查,分别做出胃癌的诊断及胃癌T分期的诊断,并与术后病理结果作对比分析。结果 在92例胃肠超声检查患者中,自制胃肠超声造影剂,造影区图像的超声直方图峰位与“天下牌”胃肠超声造影剂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151例胃癌患者中,单纯口服自制胃肠超声造影剂胃肠超声检查检出胃癌101例,诊断符合率为66.89 %,胃肠超声双重造影检出胃癌128例,诊断符合率为84.77%。口服自制胃肠超声造影剂胃肠超声检查正确判断T1、T2、T3+T4 期分别为24、46、31例,各期诊断符合率分别为53.33%、70.77%和75.61%。胃肠超声双重造影正确判断T1、T2和T3+T4 期分别为33、56和39例,各期诊断符合率分别约为73.33%、86.15%和95.12%。两者对胃癌术前T分期各期诊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制胃肠超声造影剂可用于对胃部疾病的诊断与静脉超声造影联合运用可明显提高胃癌的诊断率,对T分期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 探讨双重超声造影在胃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15年7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26例经病理证实为胃癌的患者的双重超声造影检查资料,与术后病理比较.结果 双重超声造影在胃癌定位、定性、T分期中诊断符合率分别为:100% (26/26)、100%(26/26)、88.5%(23/26).与普通超声检查比较,DCUS对胃癌的术前定性诊断准确率高于普通超声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胃癌的术前T分期诊断明显高于普通超声检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重超声造影在胃癌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术前超声胃镜在判断胃癌临床病理特征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市静安区中心医院2008年1月~2013年1月125例术前行超声胃镜检查的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将超声胃镜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做对比分析。结果超声胃镜检查与术后病理在判断肿瘤侵袭深度上的吻合率是55.2%;单因素分析显示,当胃癌病灶直径〉3cm或大体形态为凹陷型,超声胃镜对肿瘤侵润深度的判断准确率下降:多因素分析表明,胃癌位于胃底部或大体形态表现为凹陷型可能是影响EUS诊断吻合率的独立因素,其次肿瘤浸润越深,超声胃镜检查与术后病理结果吻合度越高。结论超声内镜检查对胃癌的术前T分期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但超声内镜检查结果提示病灶位于胃底部、病灶直径〉3cm、大体形态是凹陷型时,与术后病理结果吻合率不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腹超声显像对胃癌的诊断价值及对胃癌术前分期的诊断价值.方法:42例胃癌患者口服"胃窗-85"声学对比剂500-600ml进行经腹超声检查,并依照国际TNM分期法对胃癌进行术前分期,所得结果与术后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经腹超声检查对胃癌T分期的诊断符合率为71.4%(30/42),其中T1:50%(2/4),T2:62.5%(5/8),T3:75%(15/20),T4:80%(8/10);对胃癌N分期的诊断符合率为80%(16/20),其中N1:77%(7/9),N2:81.8%(9/11);对胃癌M分期的诊断符合率为60%(6/10).结论:经腹超声能较好地显示胃壁层次及受浸润的情况,对胃癌的术前分期提供重要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