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移植肝热缺血损伤后糖原及酶组织化学活性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不同热缺血时间下大鼠移植肝组织糖原及酶组织化学活性变化规律,预测供肝耐受热缺血性的安全时限。方法:用组织化学和细胞化学的方法,对大鼠移植肝组织进行动态观察,按热缺血时间随机分为0、15、30、45、60min5组,观察肝移植后的恢复性变化。结果:随热缺血时间的延长,肝组织琥珀酸脱氢酶(SDH)、细胞色素氧化酶(CO)和三磷酸腺苷酸(Mg^2 ,ATPase)活性逐渐降低,糖原减少,热缺血30min以前各组酶活性变化轻微,而45、60min组均出现明显的酶活性降低和高碘酸-无色品红(PAS)反应减低,15、30min组,在复流后24h糖原颗粒逐渐增多,呈明显的恢复,酶活性逐渐恢复至接近正常水平,45、60min组,复流后24hPAS反应和酶活性仍无明显恢复趋势,结论:移植肝热缺血在30min以内,肝组织损伤仍处在可复性阶段,复流后能逐渐恢复至正常的形态和功能,移植肝糖原含量,酶组织化学活性的变化以及术后其恢复性的潜能可作为衡量供肝质量的重要标准。  相似文献   

2.
目的动态观察移植肝热缺血损伤后组织学与超微结构的变化特点,预测无心跳供体(NHBD)中供肝耐受热缺血的安全时限。方法实验动物按供肝热缺血时间分别为0、10、15、20、30、45、60min,随机分为7组。按各组条件分别作原位肝移植,动态观察单纯热缺血期和肝移植术后6h、24h、48h各组移植肝组织学、组织化学和超微结构变化规律。结果NHBD的供肝不仅发生热缺血阶段缺血缺氧造成的损伤,在移植肝复流后,也存在再灌注损伤,且再灌注期肝组织损伤的程度与热缺血时间长短有密切关系。热缺血30min以前,移植肝仅出现组织细胞的变性,未见明显坏死。45min组,肝组织可见小灶状的坏死,在小叶中央区首先发生。60min组,肝细胞坏死的范围扩大,呈片状或弥漫性分布;肝窦内皮细胞明显肿胀呈泡状或气球状,肝血窦阻塞,呈微循环障碍。结论大鼠供肝经受30min以内热缺血损伤,肝组织损伤处在可复性阶段。热缺血60min以后,呈现不可逆性的形态学改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肝移植中供肝热缺血损伤对肝移植术后胆汁淤积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4组:对照组(C)和移植组,移植组根据供肝获取前经历供体心脏停搏时间的不同分为三组:热缺血0min(W0)、热缺血15rain(W15)和热缺血30min(W30),其后建立大鼠动脉化原位肝移植模型,每组均为30只大鼠,分别于术后3d、7d、14d和30d处死,每个时间点各取6只大鼠,分别测定移植肝组织学、血清ALP和ALT变化。此外,移植组各组随机选取6只大鼠观察长期生存率(〉100d)。结果随着供肝热缺血时间的延长,术后血清ALP逐渐增高,14天达到高峰后逐渐下降。术后第3d、7d、14d、30d血清ALP与供肝热缺血时间具有显著相关性。随着供肝热缺血时间的延长,移植肝损伤加重,并且恢复过程也延长。移植组和对照组术后血清ALT无显著性改变。W0、W15和W30术后长期生存率无明显差别。结论肝移植术后存在胆汁淤积,供肝热缺血时间的延长明显加重胆汁淤积的程度。但是,供肝热缺血30min以内造成的大鼠肝移植术后胆汁淤积并不影响预后。  相似文献   

4.
缺血后处理对大鼠移植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Wang N  Ma QJ  Lu JG  Chu YK  Lai DN 《中华外科杂志》2005,43(23):1533-1536
目的探讨在体条件下缺血后处理对大鼠移植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SD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供肝冷保存时间100min,无肝期控制于18min以内,60只雄性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12只,缺血再灌注损伤组和后处理组各24只。对照组开腹后仅游离肝周韧带;缺血再灌注损伤组受体大鼠供肝切除前仅以肝素化生理盐水经门静脉灌注;后处理组供肝植入后完全再灌注前,给予多次短暂复灌复停作为缺血后处理。缺血再灌注损伤组、后处理组受体一半(6只)于再灌注后2h留取血液及肝组织,另一半(6只)于再灌注后6h留取肝组织。对照组于关腹后相应时间留取血液及肝组织。各组分别检测肝功能,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Or.和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根据酶促反应原理,利用分光光度仪测定肝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丙二醛、髓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肝组织HE染色后光镜下观察组织学变化。结果缺血再灌注损伤组和后处理组血清肝功能指标、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及肝组织过氧化物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后处理组较缺血再灌注损伤组则明显低(P〈0.05);缺血再灌注损伤组和后处理组肝组织抗氧化酶活力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后处理组较缺血再灌注损伤组则明显高(P〈0.05)。结论缺血后处理对大鼠移植肝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提高组织的抗氧化能力和降低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可能是缺血后处理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兔移植肝糖原在缺血再灌注期间的代谢特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们研究了兔肝移植的供肝糖原含量在缺血再灌注期间的变化及代谢特点 ,现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1.动物分组及模型 :选用健康成年新西兰大耳白兔42只 ,体重 2 0~ 2 5kg ,雌雄不限 ,随机均分为供体组(2 1只 )和受体组 (2 1只 )。其中供体组再随机均分成 3个亚组 ,分别作相应处理 :A组 (7只 ) :术前禁食 2 4h ,自由饮水 ;B组 (7只 ) :正常喂食 ,术前 2h禁食 ;C组 (7只 ) :正常喂食 ,并于术前 2 4h内自耳缘静脉点滴 2 5 %葡萄糖液 30ml/ 6h ,共 4次 ,每次平均于 30min内注射完。受体组均给予正常喂食 ,术前 2h禁食。以B组为…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术中S-腺苷-L-蛋氨酸(SAMe)加入UW液和血浆冲洗液对热缺血损伤供肝及其恢复的影响。方法建立10min热缺血大鼠肝移植模型,分为A组:UW液灌注+乳酸钠林格氏液冲洗、B组:UW液灌注+血浆冲洗、C组:SAMe加入UW液灌注+血浆冲洗和D组:UW液灌注+SAMe加入血浆冲洗4组,观察肝组织组织病理学变化和电子显微镜下超微结构变化,并检测血清AST和透明质酸。结果C组和D组术后24h血清AST均低于B组(P〈0.05)。A组术后3h和24h血清HA高于B组(P〈0.05),B组复流后3h及24h血清HA均高于C组和D组(P〈0.05)。组织病理学表现B组复流后3h和24h肝细胞损伤和微循环紊乱较C组和D组明显;超微结构表现,A组复流后3h线粒体肿胀,肝窦内皮细胞肿胀,细胞核不规则,可见内皮细胞凋亡,大部分区域肝窦状隙明显狭窄,内皮层结构模糊,红细胞淤积,受压变形,白细胞附壁,可见内皮层完整性破坏;复流后24h,可见线粒体嵴断裂,核融解。B组内皮细胞损伤较A组轻,C组和D组超微结构表现微循环紊乱和肝细胞损伤表现较B组轻。结论供肝切取术中UW液中加入SAMe灌注保存,血浆冲洗液中加入SAMe可改善热缺血供肝微循环,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并减轻肝细胞热缺血损伤,有利于10min热缺血供肝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热缺血损伤对大鼠移植肝组织能量代谢及存活期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He X  Ma Y  Chen G  Lin G  Wu J  Zhu Z  Huang J 《中华外科杂志》2002,40(12):936-939
目的:探讨不同热缺血时间下大鼠肝组织能量代谢变化规律,预测供肝耐受热缺血的安全时限。方法:实验动物按供肝热缺血时间分别为0、10、15、20、30、45和60min,随机分为7组。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单纯热缺血后肝组织能量代谢指标并进行超微结构的观察。然后按各组条件分别作原位肝移植,观察移植后24、48h各组肝组织能量代谢指标的恢复性变化,并统计生存时间。结果:供肝经受热缺血损伤后,肝组织ATP含量和EC水平远逐渐下降,其中前30min下降比较急剧,以后趋向平缓。热缺血30min内肝组织ATP含量和EC水平在肝移植再复流24h后基本得到恢复,术后大鼠仍可以获长期存活。45min组,移植肝在48h后能量代谢的功能也基本恢复,虽不足以影响术后的1周存活率,但对大鼠肝移植术后的3个月存活率影响显著。60min组,肝脏能量代谢储备功能难以恢复,大鼠术后生存天数显著降低。结论:供肝组织三磷酸腺苷(ATP)含量和能荷(EC)水平以及其移植术后恢复的潜能是衡量供肝质量的重要标准。供肝热缺血损伤的时间与肝组织能量代谢功能的恢复及术后动物生存情况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缺血预处理 (ischemicpreconditioning ,IP)对大鼠移植肝脏保存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理。方法采用SD大鼠原位肝移植动物模型 ,12 8只大鼠随机分成A(对照组 )、B(IP组 )、C(腺苷 ,Ado组 )、D(NO合成抑制剂 ,NAME组 )组 ,每组 32只。其中各组的半数用于观察存活率 ,另一半用于移植肝脏再灌注 2h后取血及肝脏检测。结果IP组和Ado组的 1周存活率、血清NO水平及肝组织腺苷含量分别为 88% (7/ 8)和 88% (7/ 8) ,(33 0± 6 1) μmol/l和 (2 9 1± 6 5 ) μmol/l,(7 2± 1 8) μmol/g和 (5 7± 1 3) μmol/g ,均高于对照组的 38% (3/ 8) ,(15 4± 3 0 )mol/L和 (3 6 9±0 5 4 ) μmol/g (P <0 0 5 ) ,血清ALT及TNF含量分别为 (2 87± 82 )IU/L和 (35 7± 93)IU/L ,(1 15± 0 2 3)ng/ml和 (1 14± 0 2 7)ng/ml,均低于对照组的 (5 88± 5 8)IU/L及 (1 5 9± 0 35 )ng/ml(P <0 0 5 ) ,组织的病理学改变也轻于对照组 ;NAME组的 1周存活率、血清NO及ALT含量等分别为 2 5 % (2 / 8)、(13 74± 3 11) μmol/l及 (6 34± 6 5 )IU/L ,与对照组相近 (P >0 0 5 ) ,而肝组织腺苷含量为 (5 5 6± 1 19)μmol/g ,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 结论IP对大鼠移植肝脏的保存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治疗性高碳酸血症对大鼠移植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清洁级雄性Wistar大鼠32只,6周龄,体重220~280 g,采用完全随机设计的方法两两配对实施肝脏原位移植16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受体鼠随机分为2组(n=8):肝移植组(LT组)和治疗性高碳酸血症组(TH组).LT组再灌注即刻吸入50% O2-50%N2混合气体2 h;TH组再灌注即刻吸入O2-N2-CO2混合气体lh,调节气体浓度和呼吸频率,维持FiO2 50%、PaCO2 80~ 100 mm Hg,而后继续吸入50%O2-50%N2混合气体lh.再灌注期间记录MAP、PaO2和PaCO2.再灌注2h时,取动脉血样,测定血清ALT、AST、TNF-α、IL-1和IL-6的水平;取肝组织,测定NF-κB活性,计算凋亡指数,观察肝组织病理学结果.结果 与LT组比较,TH组血清ALT、AST、TNF-α、IL-1和IL-6水平、肝组织NF-κB活性和凋亡指数降低,MAP、PaO2和PaCO2升高(P<0.05).TH组肝组织病理学损伤较LT组减轻.结论 治疗性高碳酸血症可减轻大鼠移植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与抑制炎性反应和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0.
肝脏移植已经成为治疗终末期肝脏疾病、急性暴发性肝功能衰竭的一种最有效的方法.目前等待肝移植患者数量稳步增长,而用于移植的供者器官数量却没有相应增长,同时在脑死亡法尚未通过的国家(如中国、日本等)无法实施有心跳供者,供体的短缺限制了肝移植手术的大量开展.目前心脏死亡器官捐献已成为国际上公认的供者三大来源之一.但是心脏死亡...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三磷酸腺苷-氯化镁(ATP-MgCl2)预处理对无心跳大鼠供肝热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根据ATP-MgCl2预处理与否及供肝获取前经历的供体心脏停搏时间(即热缺血时间)30min或45min,将实验动物分为4组,即非预处理的30min(N-30min)组和45min(N-45min)组,以及ATP-MgCl2预处理的30min(tN-30min)组和45min(tN-45min)组行原位肝移植,观察存活状况,取材行光学显微镜及电子显微镜检查,移植术后1、3、7d 采集血样检测肝功能.结果 N-30min组和N-45min组的1周存活率分别为50.0%和16.7%,而tN-30min组和tN-45min组的1周存活率分别为83.3%和66.7%,预处理组移植肝脏的病理及肝功能明显好于非预处理组.结论 ATP-MgCl2预处理能够减轻供肝的热缺血损伤,改善肝功能,减轻病理损害,提高大鼠肝移植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丙氨酰-谷氨酰胺二肽(Ala-Gln)对大鼠心脏停搏供体肝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大鼠心脏停搏供体肝移植模型,以供、受体是否给予谷氨酰胺分为G-d组、C-d组,G-dr组、C-dr组,检测再灌注后血清肝生化酶、肝组织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对肝组织进行光镜检查,并计算术后1周生存率。结果再灌注1 h,G-d组和G-dr组的血清ALT、LDH的水平均分别显著低于C-d组和C-dr组(ALT:505.53±41.77比844.13±105.91和235.59±44.89比844.83±114.72;LDH:7 059.68±1 091.28比10 989.71±1 801.23和3 454.32±563.62比11 129.70±1 920.08,P<0.05),而G-dr组血清ALT和LDH的水平又均显著低于G-d组(P<0.05)。再灌注1 h,G-d组和G-dr组的GSH的水平和SOD活性均分别明显高于C-d和C-dr组(GSH:1 204.47±153.61比847.44±59.44和1 189.86±146.82比851.74±81.74;SOD:167.24±16.10比136.17±9.68和171.59±9.87比141.57±15.79,P<0.05)。而G-dr组和G-d组的GSH水平和SOD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d组和G-dr组术后1周存活率分别为55.56%(20/36)和77.78%(28/36),而C-d组和C-dr组术后1周存活率分别为25.0%(9/36)和27.78%(10/36)。结论Ala-Gln(Gln)对大鼠心脏停搏供体肝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而这种保护作用部分与维持了供体肝脏组织中GSH的含量和提高肝脏SOD的活性有关,同时也可能与减少了肠源性内毒素与细菌易位、细胞因子及活性氧群释放至门静脉血有关。  相似文献   

13.
肝糖原贮备对热缺血再灌注大鼠肝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糖原贮备对热缺血再灌注肝细胞凋亡及肝损伤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肝热缺血模型。实验分组:术前24h静脉注射25%葡萄糖组,2ml/只,每6h1次,高糖饮食(H组);术前禁食24h,饮水不限(L组);正常饮食对照组(N组)和假手术组(S组)。缺血45min,再灌注2、24h取材。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及Bcl-2、Bax蛋白。同时进行肝酶学检测、肝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1.细胞凋亡及蛋白表达:(1)24h细胞凋亡百分率。S组N组(P<0.01)。2.肝酶学指标:各时相点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组相似文献   

14.
肝糖原贮备对热缺血再灌注大鼠肝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肝糖原贮备对热缺血再灌注肝细胞凋亡及肝损伤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肝热缺血模型。实验分组:术前24h静脉注射25%葡萄糖组,2ml/只,每6h1次,高糖饮食(H组);术前禁食24h,饮水不限(L组);正常饮食对照组(N组)和假手术组(S组)。缺血45min,再灌注2、24h取材。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及Bcl-2、Bax蛋白。同时进行肝酶学检测、肝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1.细胞凋亡及蛋白表达:(1)24h细胞凋亡百分率。s组〈H组〈N组〈L组(P〈0.01),各组24h凋亡率均高于2h(P〈0.01,S组除外)。(2)Bcl-2、Bax蛋白表达量。①再灌注24hBcl-2表达量:H组明显高于其余3组(P〈0.01),L组〈N组(P〈0.05),与2h比较H组表达升高(P〈0.01);②再灌注24hBax表达量:S组明显低于其余3组(P〈0.01),L组〉N组(P〈0.01)。2.肝酶学指标:各时相点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组〈H组〈N组〈L组。3.肝脏病理组织学改变:再灌注24hH组明显轻于N组及L组,并接近S组,L组最严重。结论预防性增加肝糖原贮备可抑制热缺血再灌注过程中肝细胞凋亡,减轻肝损伤,并可能通过影响Bcl-2、Bax的表达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5.
无心跳供体中供肝微循环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不同热缺血时间下大鼠无心跳供体肝组织微循环的变化规律,预测供肝耐受热缺血的安全时限。方法 实验动物按供肝热缺血时间分别为0、15、30、45、60min,随机分为5组。然后按各组条件分别作原位肝移植.对肝移植术后各组血清透明质酸(HA)的水平进行动态检测,以及观察肝组织微循环超微结构的动态变化。结果 在热缺血30min以内,移植肝组织复流后能逐渐恢复至正常的微循环结构和功能。热缺血45min,复流后大部分肝血窦腔可逐渐恢复通畅。但部分血窦仍充满较多的膜浆泡和血细胞积滞;热缺血45min以前各组术后3d血清HA可基本恢复。热缺血60min,复流后内皮细胞损伤不但不能恢复,且出现加重、扩大趋势。结论 供肝经受30min以内热缺血损伤,肝组织微循环的变化处在可复性阶段。45min的热缺血时间可能县供肝微循环功能耐受热缺血损伤的极限.热缺血60min以后.呈现不可逆性的微循环障碍.  相似文献   

16.
The influence of warm ischemia on calcium mobilization in liver transplantation was investigated. Twenty-four porcine orthotopic liver transplantations were performed by a temporary portal arterialization technique. Swine were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according to warm ischemia time; I (0 min,n=9), II (30 min,n=8), and III (60min,n=7). Ionized calcium was measured in arterial and hepatic venous blood, in initial perfusate, and in initial perfused blood. In group I, all the pigs survived, while in group III all succumbed. In group II, four survived and four died. Ionized calcium level in influx showed no differences, but the level in the initial perfusate in group I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group III. The level in the initial perfused blood in group I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levels in groups II and III. Retrospective analysis in group II showed that ionized calcium value in the initial perfused blood in the survivor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non-survivors. A substantial amount of ionized calcium accumulated after revascularization in the graft loaded with warm ischemia, and, in group II, significantly more ionized calcium accumulated in the non-survivors.  相似文献   

17.
不同热缺血时间对大鼠移植肝功能状态及存活期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不同热缺血时间条件下,大鼠原位肝移植术后肝脏功能和组织形态变化规律,并对动物远期存活情况进行观察,预测无心跳供体(NHBD)中供肝耐受热缺血的安全时限。方法:实验动物按供肝热缺血时间分别为0、10、15、20、30、45、60min,随机分为7组。然后按各组条件分别作原位肝移植,观察肝移植后24、48h、3和5d各组肝脏功能和组织形态的恢复性变化,并统计生存时间。结果:供肝经受30min以内热缺血损伤,各组移植术后生存天数差异无显著性,热缺血30min组,肝移植术后1周的存活率达到83.3%(10/12),1个月和3个月存活率分别为58.3%(7/12)和50.0%(6/12)。热缺血45min组,术后1周的存活率为66.7%(8/12),但1个月和3个月存活率分别为33.3%(4/12)和8.3%(1/12)。至于热缺血60min组,1周的存活率仅为8.3%(1/12)。结论:大鼠的供肝可以安全地耐受30min以内的热缺血。45min的热缺血损伤,虽对术后1周存活率无明显影响,但大鼠肝移植术后的远期存活时间明显缩短。60min以后,移植肝组织的结构和功能均难以恢复,大鼠术后生存天数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8.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