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79只眼底病患眼的光照黄斑部试验(MPT)结果显示: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老年性黄斑变性渗出型和Rieger型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眼的光照黄斑恢复时间显著延长,其它黄斑部病变患眼也有不同程度的延长。本文结合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和黄斑视野域值试验对光照黄斑部试验的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报告30例黄斑部视网膜下新生血管,阐述了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及治疗。本组包括老年盘状变性、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况网膜炎、血管样条纹、高度近视合并黄斑变性及外伤性黄斑视网膜病变。  相似文献   

3.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是一种病因和病理尚不十分清楚的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有学者认为其发生是由于黄斑部脉络膜和视网膜色素上皮弥漫性功能失调导致的液体渗漏所致[1].患者感觉视物模糊,视物变形变小并伴色觉改变,急性期中心视野存在相对或绝对中心暗点,恢复期后可以恢复正常.但是对于病程长或反复发作的患者,中心视野可能遗留相对暗点.笔者通过Humphery自动视野计的黄斑阈值检查程序分别对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进行黄斑光敏度检测,以了解患者黄斑视功能状况.  相似文献   

4.
李泽斌  陈子林 《医学综述》2012,18(10):1575-1577
黄斑病变是病理性近视患者视力损害的常见原因,但由于其伴随的广泛视网膜脉络膜萎缩,使临床观察较为困难。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可获得清晰的活体视网膜黄斑部横切面解剖结构的伪彩色图像,并可准确观察视网膜黄斑部结构改变。OCT的应用使临床对病理性近视黄斑病变的观察变得更加可能,以更好地指导临床诊治。现对OCT在病理性近视黄斑病变中的应用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5.
王丽霞 《内蒙古医学杂志》2010,42(7):835-836,F0003
目的:用荧光眼底血管造影观察黄斑部脉络膜新生血管。方法:用日本Canon相机对30例患者(36眼)进行荧光眼底血管造影检查,并结合常规眼科检查进行分析。结果:荧光眼底血管造影图像显示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中,有典型黄斑下脉络膜新生血管24眼,隐匿型脉络膜新生血管6眼,黄斑结瘢6眼;在明确脉络膜新生血管定位和分型中,典型脉络膜新生血管呈颗粒状11眼,斑片状7眼,车轮状6眼,隐匿型脉络膜新生血管呈血管性色素上皮脱离4眼,血管性色素上皮病变2眼。结论:荧光眼底血管造影可早期发现黄斑下典型脉络膜新生血管,并能确定其位置、范围、数目及性质,从而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6.
眼底病变中 ,以黄斑病变对视力的影响较为严重。常见的黄斑病变有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黄斑囊样水肿 ,老年性黄斑变性等眼病以及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全身性疾病影响黄斑者。上述疾病均归属于内障范围 ,在中医眼科的五轮学说中 ,常将其归于水轮 ,内应于肾 ,故临床上多从肝肾论治。但笔者从临床中体会到黄斑病变虽归属水轮 ,多与脾有关 ,现试分析如下。1 理论基础1 .1 脾的生理功能决定了脾在黄斑病中的主要作用 在陈达夫著《中医眼科六经法要》中 ,对黄斑疾病 ,根据《素问·…  相似文献   

7.
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简称中渗),其临床表现为在眼底黄斑部或黄斑旁出现一约1/4~1个视盘经大小的圆形或类圆形黄白色渗出灶,渗出灶边缘处可见新月形或环形出血灶,或病灶区见网膜水肿。本病较少见,易与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  相似文献   

8.
复方樟柳碱治疗缺血性眼后部病变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缺血性眼后部病变包括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后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后部视中枢缺血性病变、眼动脉阻塞、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视网膜分支动脉阻塞、睫状视网膜动脉阻塞、毛细血管前小动脉阻塞、低灌注性视网膜病变、三角综合征、急性多灶性缺血性脉络膜病变、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病变、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病变、老年性黄斑变性等[1],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常导致严重视功能障碍,甚至失明,常规治疗效果欠佳.  相似文献   

9.
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简称中浆病,下同)有自愈和反复的倾向。有些患经常反复发作,且药物治疗效果亦不理想,本报道通过分析视网膜黄斑区毛细血管网结构,探讨其与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治疗效果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及视网膜激光光凝后的变化情况。方法对符合激光光凝治疗的120例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观察记录其激光光凝后3年视网膜发生的变化。结果对120例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行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98例1次性激光封闭渗漏点成功,占82%,22例行2次激光光凝后封闭渗漏点成功,6例演变为黄斑变性(其中湿性黄斑变性5例,干性黄斑变性1例),其年龄均在45岁以上。结论98例1次性激光封闭渗漏点成功者的吲哚青绿血管造影术,均看到与渗漏点相对应的脉络膜局部的毛细血管小叶的高通透性,表明存在CSC复发的病理基础。另外,当激光光凝的能量过大时,可导致视网膜下的bruch膜破裂,从而使视网膜下出血和新生血管生成,是否也是黄斑变性形成的原因,值得我们继续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离治疗黄斑部疾病的疗效。方法选择36例(36只眼)黄斑部疾病患者,采用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离手术进行治疗,观察术后1、2周,1、3个月视网膜复位、视力、黄斑水肿消退及黄斑裂孔闭合情况。结果 27例视网膜脱离患者均视网膜解剖复位;18例黄斑裂孔患者中16例黄斑裂孔闭合,2例黄斑裂孔缩小;12例黄斑水肿明显消退;10例黄斑前膜无复发,经眼底检查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检查证实。术后视力与术前视力相比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所有患者的视物变形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离是治疗黄斑部病变的有效手段之一,可改善术后视力及视物变形。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究玻璃体切割术在高度近视性黄斑劈裂及黄斑裂孔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9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行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的40例(45眼)高度近视性黄斑劈裂或黄斑裂孔且不伴视网膜脱离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其中包括黄斑劈裂组患者22例(24眼),黄斑裂孔组患者18例(21眼)。术后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测定并观察患者的视力、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和视力及多焦视网膜电图(mfEGR)情况。结果 黄斑劈裂组视力进步率、黄斑完全愈合率显著高于黄斑裂孔组,且视力减退率、未改善率更低(p<0.05);两组术后3个月、6个月时的P1振幅密度均显著高于同组术前(P<0.05);黄斑劈裂组P1潜伏期逐渐下降,且术后6个月时与术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黄斑裂孔组虽有所下降,但各时期与术前相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玻璃体切割术是治疗高度近视性黄斑劈裂及黄斑裂孔的有效手段,在裂孔形成前进行治疗有助于患者术后视力的改善。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数字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及图像分析系统测量视网膜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AZ)的面积,为临床工作提供正常形态学数据及技术方法。方法:采用数字FFA检查37例无眼疾就诊者中的49只正常眼,研究对象均具有屈光间质清晰、中心凹无视网膜出血等视网膜疾病。使用APS-B图像分析系统计算FAZ面积等指标,比较年轻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雷珠单抗联合光动力疗法(PDT)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黄斑形态学变化。方 法 收集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57 例(1 眼/ 例)并分为观察组30 例(雷珠单抗联合光动力疗法)和对 照组27 例(雷珠单抗单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黄斑形态学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黄斑中心凹厚度(CMT) 及病变面积均呈下降趋势(P <0.05),观察组下降幅度高于对照组。治疗后1 个月下降幅度最大,观察组和对照 组CMT 下降幅度分别为(87.5±12.8)和(60.1±16.6)μm ;观察组和对照组黄斑病变面积减少幅度分别 为(2.5±0.6)和(1.8±0.7)mm2。治疗后12 个月观察组和对照组黄斑病变面积减少有效率分别为93.3% 和 77.8%。结论 与单药治疗相比,雷珠单抗联合光动力疗法更能提高黄斑形态学改善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马国嫣  李冬  王禹  解聪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3):1674-1675
目的:观察黄斑区盘状水肿和囊样水肿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图像上的不同。方法:对经过散瞳后直接、间接检眼镜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已确诊的32例致黄斑区盘状水肿的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及28例致黄斑区囊样水肿的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进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结果:盘状水肿表现为神经上皮层增厚,神经上皮层隆起和色素上皮之间为液性暗腔,色素上皮层光带变薄,或伴有1处或多处的色素上皮层隆起,下方为液性暗腔。且色素上皮的脱离是局限的。囊样水肿表现为神经上皮间有1个或数个液性暗腔,呈蜂窝状,表面组织菲薄,伴有神经上皮层脱离、增厚。结论:盘状水肿主要是神经上皮层的脱离,神经上皮层间无明显改变。囊样水肿主要是神经上皮间形成蜂窝状液性暗腔。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分析玻璃体腔分别注射雷珠单抗与曲安奈德并联合黄斑格栅光凝治疗黄斑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黄斑水肿患者共83例102眼,其中单眼64例,双眼19例.随机选取单、双眼42例共53眼行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3周后行黄斑格栅光凝治疗;选取单眼33例、双眼8例共49眼行玻璃体腔内注射曲安奈德,3周后黄斑格栅光凝治疗.治疗后3~12个月通过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眼底、视力、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等检查来观察疗效.结果 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黄斑格栅光凝治疗黄斑水肿,有效率为83.01%,较对黄斑水肿行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联合黄斑格栅光凝治疗有效率54.24%明显增高(P<0.05).结论 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黄斑格栅光凝治疗黄斑水肿较为安全、有效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7.
目的记录几种常见黄斑疾病的明视视网膜电图photopicelectroretinogram(photopicERG) ,又称单次闪光视锥细胞反应(single -flashconeresponse) ,并探讨明视视网膜电图在黄斑疾病诊断及疗效评定的价值。方法对三种黄斑病变进行双眼明视视网膜电图的检测 ,以明视白光b波的振幅及潜伏期作为观察指标。结果黄斑裂孔、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明视视网膜电图b波振幅值与正常对照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b波振幅异常率分别为 10 0 %、71.4 %、87.5 % ,而干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异常率较低 2 6 .7% ,异常率间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b波振幅值与视力呈高度正相关关系。结论不同类型黄斑病变对黄区视网膜电活动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 ,明视视网膜电图是测量黄斑功能的一种有效电生理方法 ,对黄斑疾病的诊断有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手术)与黄斑出血的关系.方法对本院行Lasik手术的8136只眼进行随访检查眼底情况.结果术后出现视网膜黄斑出血17例,其中女性7例,男性10例,平均屈光度为-13.25±4.35,占高度近视的4.2%.结论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手术)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并不加重黄斑出血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联合视网膜光凝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阐明这种联合治疗方法治疗DME的优势。方法:采用临床病例对照研究。经眼底检查、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及黄斑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确诊为重度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和增殖性DR伴黄斑水肿的71例(85眼)患者被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42眼行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联合视网膜光凝治疗)和单纯光凝组(43眼仅行视网膜光凝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凹处视网膜厚度(CMT)和眼压的变化,并进行比较和统计分析。结果:联合治疗组治疗后患者BCVA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单纯光凝组治疗后患者BCVA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光凝治疗后1、3、6个月联合治疗组患者BCVA优于单纯光凝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光凝治疗后1、3、6个月时2组患者CMT均降低,且各阶段联合治疗组患者CMT均值小于单纯光凝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2组患者均未发生青光眼、白内障、玻璃体积血、视网膜脱离、脉络膜脱离和感染性眼内炎等眼部及全身严重并发症。结论:视网膜激光光凝联合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DR并发黄斑水肿可以更快速有效地减轻黄斑水肿并改善视力,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养血益睛汤治疗早期干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疗效。方法 将5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5例,观察组予以口服养血益睛汤治疗,对照组予口服维生素E软胶囊及维生素C片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治疗研究(early treatment diabetic retinopathy study,ETDRS)字母数及治疗后眼部症状改善评分。结果 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BCVA、ETDRS字母数均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患者眼部症状改善评分及BCVA、ETDRS字母数升高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养血益睛汤对早期干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有较好疗效,可减轻黄斑区病变程度,提升患者视力,改善患者视觉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