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Sun Y  He H  Ma Q  Wang XY  Yang L  He DL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35):2507-2512
目的评价膀胱肿瘤抗原(BTAstat)、核基质蛋白22(NMP22)、透明质酸(HA)、生存蛋白、CD44v6、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VUC7项指标在膀胱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检测52例膀胱肿瘤患者,11例良性泌尿系疾病患者,10例正常人的清洁中段晨尿中各指标,计算各指标及两两指标联合的敏感度与特异度、变异系数、检测耗时、费用,评价其应用价值。结果各指标在肿瘤组与对照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VUC(42.3%,100%);BTAstat(78.8%,90.5%);NMP22(76.9%,81.0%);HA(86.5%,90.5%);生存蛋白(67.3%,85.7%);CD44v6(50.0%,85.7%);VEGF(69.2%,95.2%)。联合指标敏感度最高的是NMP22+HA和HA+CD44v6(96.2%),最低的是VUC+CD44v6(67.3%)。特异度最高的是VUC+NMP22和VUC+VEGF(95.2%),最低的是HA+生存蛋白(66.7%)。BTAstat检测操作最简便,HA检测费用最低。BTAstat、VUC可重复性最高。结论各指标在膀胱肿瘤的诊断中均有应用价值。除CD44v6外,随着分期分级的升高各指标诊断敏感度增加。综合敏感度、特异度、检测的可重复性及检查操作的难易和费用,BTAstat+HA是最佳组合。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尿核基质蛋白22(NMP22)在膀胱尿路上皮癌术后监测中的临床意义,并与尿细胞学检查相比较。方法留取117例有膀胱尿路上皮癌病史患者的晨尿,应用免疫酶标记法(EUSA法)检测尿中NMP22的数值.同时行尿细胞学检查。所有患者均行膀胱镜检查,并对肿瘤或可疑病变处取膀胱组织送病检.以病理学为最后诊断标准。分析NMP22、尿细胞学检查结果与复发膀胱尿路上皮癌分期、分级的相关性。结果膀胱镜证实39例患者复发。NMP22以6.4U/ml为临界值,阳性33例,NMP22的敏感性为84.6%;尿细胞学检查阳性16例,敏感性为41.2%,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NMP22对于低级别膀胱尿路上皮癌敏感性是细胞学的8倍。NMP22与细胞学特异性分别为74.2%和92.1%。两者联合检测敏感性增加至91%。结论所有分期、分级的复发膀胱尿路上皮癌NMP22的敏感性均高于尿细胞学检查.两者联合可以提高诊断的敏感性.但在随访过程中尚不能完全取代膀胱镜检查。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腹壁与经阴道超声联合应用诊断已婚女性膀胱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膀胱镜、病理及临床随访确诊的89例已婚女性膀胱疾病患者联合应用经腹壁与经阴道超声检查膀胱疾病结果,并与同期采用相同设备对膀胱疾病患者单纯行经腹壁超声检查结果相对照。结果联合应用经腹壁与经阴道超声检查与单纯经腹壁检查相比:膀胱炎诊断符合率92.2%vs63.4%(P〈0.01);膀胱肿瘤检出率97.4%vs80.0%(P〈0.05);膀胱肿瘤诊断符合率92.1%vs65.7%(P〈0.01)。结论经腹壁与经阴道超声检查联合应用可使膀胱疾病显示更加清晰,观察更加全面、准确;对于减少膀胱疾病的漏诊和误诊、提高超声对膀胱疾病诊断的准确性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膀胱肿瘤6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62例膀胱肿瘤的诊断,治疗方法并进行随访。结果:B超,IVP,CT,尿吖叮橙试验及膀胱镜诊断膀胱肿瘤的阳性率分别为96.7%,68%,95.7%,67.5%及98.4%。膀胱部分切除26例,膀胱部分切除+输导管再植术5例,肿瘤局部切除15例,TURBt12例,全膀胱切除+回肠切除4例。40例随访1-12年,平均4年,复发率37.5%。认为膀胱肿瘤诊断可道先尿细胞学和B超检查,但膀胱镜检查是术前必须进行的检查方法。目前膀胱肿瘤的主要治疗手段是开放手术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术后化疗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5.
宋争放  谭政  武有志 《四川医学》2010,31(12):1857-1859
目的比较与评价尿生存蛋白(survivin)与膀胱肿瘤抗原(BTAstat)在监测膀胱肿瘤复发中的应用及临床意义。方法在我院膀胱肿瘤住院及门诊确诊或有膀胱肿瘤病史随访患者31例40例次进行尿膀胱肿瘤抗原(BT-Astat)、生存蛋白(survivin)检测,两者均以"+"、"-"判定,依据结果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并判断两者在早期监测膀胱肿瘤复发的临床意义。结果 survivin与BTAstat对膀胱癌复发的检测具有相关性(P〈0.05),可认为两者对膀胱癌复发的检测无明显差别。结论 survivin与BTAstat对膀胱癌复发的检测具有相关性和临床价值;联合应用是可供选择的一个有益的方案。  相似文献   

6.
李红全  唐颛 《当代医学》2014,(35):19-21
目的探讨液基细胞学、液基细胞学联合核基质蛋白22(NMP 22)、膀胱肿瘤抗原(BTA)检测对膀胱癌诊断的价值。方法对收治的196例膀胱癌疑似及随访患者的尿液进行液基细胞学检查,对其中68例细胞学诊断阳性和非典型标本同时进行NMP 22、BTA检测,将结果与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对比,评估它们对膀胱癌的诊断价值。结果液基细胞学、液基联合NMP 22、BTA和三者联合检测的敏感度分别为72.9%、83.3%、87.5%、93.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特异度分别为95.0%、80.0%、85.0%、90.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液基细胞学联合NMP 22或(和)BTA检测可进一步提高对膀胱癌的敏感度,并无创伤性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7.
尿核基蛋白22检测在膀胱癌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尿核基蛋白22(NMP22)在膀胱移行细胞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ELISA法定量分析16例膀胱移行上皮癌(TCC)、14例TCC术后随访患者和12例泌尿系良性疾病患者的尿NMP22含量,并同时行尿脱落细胞学检查。设定NMP22的临界值为10U/ml。结果:16例膀胱移行癌患者、14例膀胱癌术后随访患者和12例泌尿系良性疾病患者的尿NMP22中位值分别为31.65、5.41和6.74U/ml,前者与后两者均有统计学差异(P<0.001)。以10U/ml为界值,尿NMP22诊断膀胱癌的敏感性为93.7%,特异性为69.2%,阴性预测值为94.7%,准确性为78.6%。同期尿细胞学的敏感性为31.3%,特异性100%,阴性预测值为70.2%。结论:与脱落细胞学比较,尿NMP22测定有更高的敏感性,是一种较理想的早期膀胱移行细胞癌诊断指标,对预后判断亦有价值。  相似文献   

8.
膀胱肿瘤发生率近来有增加趋势。为提高对本病的影像学诊断认识,我们收集了199O年~1997年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4例膀胱肿瘤。结合有关文献复习着重分析膀脱镜,IVP,膀胀造影,B超,CT和MRI在膀胱肿瘤的诊断及术前分期中的价值,并比较其优缺点。l检查方法(1)IVP:造影剂用76%泛影葡胺20m。(2)膀脱造影:造影剂用10%~25%的泛影葡胺150~200ml。(3)B超:用SAL一50A和SAL-21D型,频率3.5兆赫,采用经腹探测法。(4)CT:用PHILIPSTOMOSCAN350和SIEMENSSO-MATOMCRF,造剂用60%泛影葡胺10Oml。(5)MRI:…  相似文献   

9.
尿核基质蛋白22诊断膀胱癌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比较尿核基质蛋白22(NMP22)检测与尿胱落细胞学检查诊断膀胱移行细胞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26例临床怀疑膀胱癌的病人,在膀胱镜检查前留取新鲜自排尿,分别进行NMP22检测和脱落细胞学检查,比较2种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结果:126例中病理征实膀胱移行细胞癌35例,其他疾病9l例。NMP22诊断膀胱癌敏感性82.9%,与细胞学(25.7%)比较,差别有权显著性意义(P<0.01)。即使对浅表性膀胱癌,NMP22的敏感性也达到77.8%,明显优于细胞学的ll.3%(P<0.01)。2种方法诊断特异性分别为79.1%和100.0%。阳性预测值分别为60.4%和100.0%。结论:NMP22检测是一种简单、敏感的早期诊断膀胱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Xu K  Tam PC  Hou S  Wang X  Bai W 《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2002,115(11):1736-1738
目的:探讨一种无创,快速,高效便携的监测膀胱肿瘤复发的方法用于肿瘤术后的随访。方法:采用标准ELISA法检测病人尿中的核基质蛋白22(NMP-22)值,并对患进行尿液膀胱肿瘤抗原(BTA stat)测定,膀胱镜检及病理检测以明确有无肿瘤复发。结果:与膀胱镜检及活检结果相比较,尿的NMP-22检测可发现76.7%(33/43)复发的病例,尿的BTAstat可发现67.4%(29/43)复发的病例。若将两项检测的结果综合考虑,则检测的准确率达93.0%(40/43)。结论:尿的NMP-22检测为一种快速、高效,便捷的监测膀胱肿瘤复发的方法,若同BTA Stat检测联合使用,会提高其准确率,并可在术后随访中减低膀胱镜检的频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经腹超声在膀胱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应用超声对62例膀胱肿瘤患者进行定位、测量及分期,与手术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超声诊断的膀胱肿瘤与手术完全符合率达83.87%(52/62)。结论:经腹超声对诊断膀胱肿瘤的定位、鉴别诊断及分期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是一种简便、无创的、首选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尿核基质蛋白22(NMP22)对诊断对膀胱移行上皮癌(BTCC)或对膀胱移行上皮癌术后复发监测的价值。方法: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测定48例BTCC患及20例非BTCC患尿样中NMP22的含量,结果。BTCC患尿NMP22阳性率为79.2%,且与分级无关,20例非BTCC患仅1例阳性。结论:尿NMP22的含量测定敏感性及特异性强,且方便,无创,对BTCC的诊断与监测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尿核基质蛋白22在膀胱癌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柏峰  卓小兰 《中国热带医学》2005,5(8):1702-1702,1669
目的分析尿核基质蛋白(NMP22)检测用于辅助诊断膀胱移行细胞癌的临床价值. 方法对106例临床怀疑膀胱癌的病人,在膀胱镜检查前留取新鲜自排尿、进行NMP22检测,计算该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并取20份健康人新鲜屎液作为对照组一同检测. 结果NMP22诊断膀胱癌敏感性达85.7%,特异性82.4%.结论NMP22是一种简单、敏感的早期诊断膀胱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TURBT(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联合BCG(卡介苗,Bacille Calmette—Guerin)灌洗治疗多发性膀胱癌的疗效观察。方法多发性膀胱癌30例,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联合BCG灌洗治疗,并定期膀胱镜、B超等复查。结果平均随访4.6年,无瘤存活22例(73.0%),8例曾复发,占治疗病例的27.0%。其中1年内复发3例(37.5%);1~3年复发的4例(50.0%);3年以上复发1例(12.5%)。8例复发者再次行TURBT,肿瘤病理分级,5例无改变,2例降1级,1例升1级。结论TURBT联合BCG灌洗对高龄、高危多发性膀胱癌患者是一种可行性的治疗选择。但要密切随访,及时处理复发肿瘤。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膀胱癌抗原核基质蛋白22、尿膀胱癌抗原、膀胱肿瘤抗原在诊断膀胱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检测膀胱癌疑似尿中NMP22、UBC、BTA的浓度,并与正常组进行对比,评价NMP22、UBC、BTA在诊断时的价值.结果:膀胱癌患者的NMP22 、UBC、BTA含量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当NMP22 的临床判断值为10.0 U/ml 时,NMP22检测敏感性76.5%(26/34),特异性72%(18/25),阳性预测值为78.8%,阴性预测值为69.2%;UBC临床判断值为12μg/L时,检测敏感性67.5%(23/34) ,特异性76%(19/25),阳性预测值为79.3%,阴性预测值为63.3%;BTA临床判断值为11.2U/ L 时,检查敏感性73.5%(25/34),特异性64%(16/25),阳性预测值为73.5%,阴性预测值为64%.NMP22和BTA敏感性和阳性预测值显著高于UBC,NMP22和BTA敏感性和阳性预测值差异不显著.UBC和NMP22特异性显著高于BTA,NMP22阴性预测值显著高于UBC和BTA.3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敏感性97.1%(33/34),特异性为80%(20/25),阳性预测值为86.8%,阴性预测值为95.2%.联合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显著高于任何单一肿瘤标志物检测.对于膀胱癌不同分级和分期,NMP22、UBC含量和阳性率随着膀胱移行细胞癌分期、分级的升高而显著增加, BTA含量和阳性率在各分级和分期之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尿中NMP22 、UBC、BTA检测可用于膀胱癌的诊断,三者联合应用对膀胱癌的诊断价值优于单独检测.  相似文献   

16.
应用多项肿瘤标记物及B超检测卵巢癌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提高卵巢癌术前诊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应用3项肿瘤标记物CA125、人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转化生长β1因子(TGF-β1)及B超进行临床观察。方法:对44例卵巢恶性肿瘤及80例卵巢良性肿瘤和非肿瘤包块患者在术前进行血清学检测及B超检查,以40例正常妇女进行对照。结果:单纯应用CA125诊断卵巢恶性肿瘤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84.1%和76.2%;3项肿瘤标记物联合检测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90.9%及81.2%;单纯应用B超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81.8%及91.2%;B超联合CA125可使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提高到86.3%和97.5%。结论:3项肿瘤标记物和B超联合检测对提高卵巢肿瘤诊断的准确率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20~30岁膀胱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治疗预后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20~30岁膀胱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基本信息、临床表现、诊断特点、病理结果、治疗方式和预后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共20例,占同期膀胱肿瘤的1.22%(20/1 645),平均年龄(25.8±3.1)岁,男13例,女7例.以肉眼血尿为主要临床表现者10例,因非血尿症状检查发现者6例,健康体检中发现4例.肿瘤多发2例,单发18例;总计24枚,位于侧壁15枚,后壁3枚,前壁1枚,三角区3枚,膀胱颈口部2枚.B超检查发现22枚肿瘤,2例血尿患者B超检查阴性;B超测量肿瘤最大径为0.4~2.7 cm,平均(1.1±0.7)cm.膀胱镜的肿瘤诊断率100%.病理诊断为副神经节瘤1例,尿路上皮肿瘤19例(其中平坦型病变2例,乳头状肿瘤17例).19例患者接受了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治疗,1例给予吉西他滨和顺铂新辅助化疗4个周期后行剖腹探查.16例获随访,随访时间3个月至5年,平均(28±16)个月,随访期间3例复发,l例进展为肌层浸润性癌.结论 20~30岁膀胱肿瘤患者总体具有单发、低级别、低分期的特点,但也有高恶性度肿瘤发生的可能,相当部分患者临床症状隐匿值得重视,治疗后长期随访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测定尿中NMP 22的含量在膀胱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29例膀胱癌术前患者(实验组)、15例膀胱癌术后复测患者(对照组),20例泌尿系良性疾病患者(对照组),15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尿样中NMP22的含量。同时行尿脱落细胞学检查并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29例术前尿NMP22含量中位数为27.63 u/ml 15例术后尿NMP22含量中位数为7.62 u/ml 20例泌尿系良性疾病中位数为7.25 u/ml 15例健康志愿者的中位数为2.17 u/ml。膀胱癌患者尿NMP22的平均水平均显著高于其他3组的NMP22的平均水平,实验组与其他3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10 u/ml为诊断参考值时,NMP22诊断膀胱癌的敏感度为82.76%,特异度为65%。而尿脱落细胞学检查的敏感度仅为34.48%,特异度为100%。15例术后复测患者的NMP22平均水平显著低于术前(P〈0.01),且实验组NMP22水平与肿瘤分级密切相关、与临床分期无关。结论:尿NMP22含量的测定可作为膀胱癌诊断和监测的一个辅助指标,且具有简单、无创伤、敏感度高、可定量分析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宋争放  武有志  谭政 《吉林医学》2011,(20):4112-4114
目的:评价尿液中膀胱肿瘤抗原(BTAstat)及生存蛋白(survivin)联合检测对膀胱肿瘤术后复发监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我院住院及门诊确诊患有膀胱肿瘤的患者,收集晨尿进行检测。共纳入患者46例,共57例次,对同一份尿液进行BTAstat及survivin配对检测,两者检测结果均以(+)、(-)判定,依据两者最终试验数据分析两者之间是否有相关性。结果:研究共纳入合格标本52例,其中survivin+43例,敏感性为80.8%;BTAsata+39例,敏感性为75.0%。survivin与BTAstat对膀胱癌的检测诊断结果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尿液中BTAstat与survivin的检测可用于膀胱肿瘤的早期复发的监测,两者联合检测能够提高膀胱肿瘤复发的检出率。但尚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回顾性分析肾肿瘤、膀胱肿瘤的超声特点。方法 对33例肾肿瘤、膀胱肿瘤的特征性超声表现做出诊断。结果 9例肾肿瘤,经病理证实8例(88.9%),超声误诊1例(12.5%),24例膀胱肿瘤均经病理证实(100%),超声诊断24例(100%),彩超检查血流信号有一定临床意义。结论 超声是检查肾肿瘤、膀胱肿瘤的可靠影像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