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PKC活化对大鼠I/R心肌细胞死亡和凋亡抑制基因bcl-2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TUNEL法以及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方法。结果:①PMA+IR3h组TUNEL法阳性心肌细胞核数量及阳性心肌细胞核占总心肌细胞核数的百分比均明显少于IR3h组(P<0.05,<0.01);②PMA+IR3h组表达Bcl-2蛋白阳性的心肌细胞数及阳性心肌细胞占心肌细胞总数的百分比均明显多于IR3h组(P<0.01);PMA+IR1h组表达bcl-2mRNA阳性的心肌细胞数及阳性心肌细胞占心肌细胞总数的百分比均明显多于IR1h组(P<0.01)。结论:①PKC活化能够显著减少大鼠I/R心肌细胞死亡;②PKC活化通过上调凋亡抑制基因bcl-2的基因表达可能是其减少大鼠I/R心肌细胞死亡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心肌缺血后处理(IPTC)对心肌缺血/再灌注(I/R)梗塞面积和PKCα表达的影响。方法:Evan’s蓝、TTC染色,观察心肌IPTC与缺血预处理(IPC)对大鼠I/R心肌梗死范围(IS)的影响,免疫组化技术观察心肌IPTC对心肌组织中PKCα的表达。结果:①IPTC组的梗死面积(IS)显著低于I/R组(P <0 . 0 1) ,心肌细胞膜PKCα表达明显多于I/R组(P <0 . 0 1) ;②IPTC组的IS、心肌细胞膜PKCα的表达与IPC组无显著差异(P >0 . 0 5 )。结论:心肌IPTC能减少大鼠心肌梗死范围,其机制可能与心肌细胞膜PKCα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巴曲酶(BAT)对狗心脏缺血/再灌注(I/R)损伤过程中血栓素A2(TXA2)水平的影响。方法:结扎狗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 min, 恢复血流90 min,造成I/R模型,于缺血前或缺血后15min静注BAT(1U/kg),测定血浆、心肌TXB2浓度以及血浆磷酸肌酸激酶(CK)和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并检测心脏功能,观察病理学变化。结果: I/R组心肌组织及血浆TXB2水平明显升高, 血浆CK及LDH活性明显降低,心功能受损。病理学发现心肌纤维水肿、排列紊乱、线粒体水肿、嵴明显断裂、细胞核皱缩。给予BAT后,动物死亡率、再灌期血浆及心肌TXB2水平、血浆CK及LDH活性以及LVEDP明显低于I/R组,而±dp/dt max明显高于I/R组,病理学检查无明显损伤。结论:BAT能够降低血浆及心肌TXA2水平减轻心肌组织I/R损伤。  相似文献   

4.
肾缺血预处理保护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的机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心脏外脏器缺血预处理对心肌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将动物分为缺血/再灌注(I/R)、经典缺血预处理(CIPC)、肾缺血预处理(KIPC)及超氧化物歧化酶+肾缺血预处理(SOD+KIPC)4组。比较各组心肌内源性保护物质一氧化氮(NO)含量、5'-核苷酸酶(5'-NT)活性的变化。结果:肾缺血预处理能明显改善左室功能,降低再灌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及血浆磷脂酶A2(PLA2)活性,同时使心肌5'-NT活性、NO含量明显高于I/R组。而在肾缺血预处理前用超氧化物歧化酶处理则肾缺血预处理的心肌保护作用明显弱于KIPC组,与心肌5'-NT活性、NO含量下降相一致。结论:肾缺血预处理对心肌的保护作用可能也与通过调动心肌内源性保护物质的释放有关,氧自由基在介导该类物质的释放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肝缺血预处理保护作用与一氧化氮/内皮素-1系统有关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一氧化氮/内皮素-1(NO/ET-1)失衡与肝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关系以及肝缺血预处理(IPC)对NO/ET-1系统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鼠肝I/R模型,比较I/R组和IPC+I/R组NO/ET-1系统的变化情况及其与肝I/R损伤的关系。用RT-PCR检测再灌注2h内肝组织中是否有诱生性一氧化氮合酶(iNOS)mRNA表达。结果:再灌注急性期血浆NO代谢产物(NO2-/NO3-)降低、ET-1升高致NO/ET-1比值降低,血浆ALT、AST、LDH、TNF-α含量及肝组织丙二醛(MDA)含量增高,而肝组织ATP含量降低,肝损伤加重;肝IPC的保护作用与其升高NO2-/NO3-、降低ET-1,升高NO/ET-1比值有关;在上述肝组织中未测出有iNOSmRNA表达。结论:肝I/R损伤与NO/ET-1失衡有关,IPC对I/R急性期肝的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对NO/ET-1系统的调节作用而介导的,此时NO来源于原生性一氧化氮合酶(cNOS)而非iNOS。  相似文献   

6.
非创伤性预处理对大鼠缺血心肌保护效应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非创伤性下肢缺血预处理对大鼠心肌保护效应的机制。方法:用雄性SD大鼠36只,分对照、缺血再灌注、经典缺血预处理及非创伤性下肢缺血预处理4组。分别观察以下指标:血浆一氧化氮(NO)水平;心肌热休克蛋白70(HSP70)mRNA表达;心肌5'-核苷酸酶(5'-NT)及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结果:经典及非创伤性下肢缺血预处理后,血浆NO水平显著高于缺血再灌注组和对照组(P<0.01),心肌HSP70mRNA表达明显增强,心肌5'-NT、CAT活性升高(P<0.05,vsI/R),而经典及非创伤性下肢缺血预处理两组间上述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非创伤性下肢缺血预处理保护心肌的机制可能与经典缺血预处理相似,均是通过提高心肌内源性保护物质NO、HSP70mRNA、CAT及5'-NT显示预处理效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部位缺血预处理对未成熟心肌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经典心脏缺血预处理、肾缺血预处理及双下肢缺血预处理动物Langendorff灌注模型比较三种方法对缺血 /再灌(I/R)未成熟心肌损伤的效应。分为5组 :正常对照组(NC,n=6) ,离体心脏仅灌注KH液70min;缺血 /再灌 (I/R ,n=6) ,离体心脏灌注15min转为工作心15min后停灌45min,恢复灌注15min改为工作心30min;心脏缺血预处理组 (IPC,n=6),离体心脏灌注15min转为工作心15min后反复2次缺血5min/再灌5min,然后重复I/R组方法 ;肾缺血预处理组(K -IPC ,n=6) ,反复3次阻断左肾动脉5min,放开5min,然后重复I/R组方法。双下肢缺血预处理组 (DL-IPC ,n=6) ,反复3次捆扎双下肢5min,松开5min,然后重复I/R组方法。以左心室功能恢复、心肌含水量、血清肌酸激酶 (CK)和乳酸脱氢酶 (LDH)漏出率 ,心肌组织ATP和丙二醛 (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电镜作为观察指标。结果IPC、DL-IPC及K-IPC组在左心室功能恢复优于I/R组 (P<0.05) ,在ATP含量、SOD活性及心肌超微结构方面均优于I/R组(P<0.01) ,心肌含水量低于I/R组 (P<0.05) ,在MDA含量、CK、LDH漏出率方面均低于I/R组 (P<0.01)。结论不同部位的非心脏缺血预处理 ,与心脏缺血预处理可诱发同等的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大鼠心肌缺血预适应对I/R心肌细胞凋亡及bcl-2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对缺血预适应(IP)第一保护窗对大鼠缺血再灌注(I/R)心肌细胞凋亡和凋亡抑制基因bcl-2表达的影响进行研究。方法:采用TUNEL法、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方法测定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凋亡和bcl-2的表达。结果:①IP+I/R3h组TUNEL法阳性心肌细胞核数量及阳性心肌细胞核占总心肌细胞核数的百分比均明显少于I/R3h组(P<0.05,P<0.01);②IP+I/R3h组表达bcl-2蛋白阳性的心肌细胞数及阳性心肌细胞占心肌细胞总数的百分比均明显高于I/R3h组(P<0.01);IP+I/R1h组表达bcl-2mRNA阳性的心肌细胞数及阳性心肌细胞占心肌细胞总数的百分比均明显高于I/R1h组(P<0.01)。结论:①大鼠心肌IP第一保护窗能够显著减少I/R心肌细胞凋亡;②IP通过上调凋亡抑制基因bcl-2基因表达可能是其减少I/R心肌细胞凋亡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单磷酰脂A(MLA)的心脏保护作用及其细胞分子机制。方法:在猪心脏缺血再灌注(I/R)模型上,观察MLA预处理对于心肌梗塞面积的影响。并采用Westernblot的方法,检测MAL预处理后猪心肌组织内细胞外信调节激酶(ERKs)与HSP86含量的变化。结果:MAL预处理明显缩小猪心脏I/R所致心肌梗塞的范围,并使心肌组织内HSP86和ERKs蛋白水平发生上调。结论:MLA预处理可以减轻猪心脏I/R所造成的损伤,其机制涉及ERKs介导的HSP86蛋白合成的上调。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经典缺血预处理及硫酸腺嘌呤预处理大鼠心肌微循环及心肌问质胶原纤维的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大鼠分假手术组(S)、缺血再灌注组(1/R)、经典缺血预处理组(IPC)、硫酸腺嘌呤预处理组(ASP),通过电镜二维图像立体计量法,测量心肌毛细血管横截面积,并观察问质胶原纤维的变化。结果:S组、IPC组与ASP组心肌毛细血管的横截面积显著大于I/R组。与I/R组相比较,IPC、ASP组心脏胶原纤维明显增加。结论:心脏经典缺血预处理与硫酸腺嘌呤预处理均能明显扩张心肌间质中血管及促进心脏胶原明显增多。4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比较支甲肾上腺素预处理与经典缺血预处理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脏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实验动物分为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经典缺血预处理和去甲肾上腺素预处理4组在相应时点分别测定心肌梗塞面积心功能,观察心肌超微结构,线粒体内膜标志酶损伤性反应及热休克蛋白70、mRNA表达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兔心局部缺血“预处理”后,局部缺血和相邻非缺血心肌热休克蛋白70(HSP70)mRNA的水平变化。方法:提取心肌组织总RNA,用HSP70探针进行斑点杂交。结果:缺血预处理组的缺血区和非缺血区HSP70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相应部位(P<005),而每组内的缺血区及非缺血区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局部缺血“预处理”后,缺血和非缺血区两处心肌的内反应呈“一致性”;缺血预处理对心肌的保护作用可能与HSP70的合成增多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缺血预处理(IPC)对大鼠小体积肝移植术后肝脏组织eNOS和 iNOS mRNA表达的影响及意义。 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对):无热缺血组(NWI)、单纯缺血再灌注组(WI)和缺血预处理组(IPC)。用双袖套法建立大鼠小体积肝移植模型。肝组织eNOS mRNA和iNOS mRNA的表达检测用荧光定量PCR法。 结果:IPC后肝组织eNOS mRNA表达较IPC前高(P<0.05)。供肝再灌注后0.5、1、2及 3 h,各组肝组织eNOS mRNA表达均高于术前(P<0.05),NWI组和WI组eNOS mRNA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IPC组eNOS mRNA表达高于其它两组(P<0.05或P<0.01)。各组肝组织iNOS mRNA均在供肝再灌注后1h开始表达,术后 2 h 和 3 h IPC组iNOS mRNA表达低于WI组(P<0.05或P<0.01),NWI组iNOS mRNA表达又低于IPC组(P<0.05或P<0.01)。 结论:IPC可能通过促进供肝再灌注后早期eNOS mRNA表达和抑制再灌注后晚期iNOS mRNA表达而保护小体积供肝。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四逆汤能否诱导心肌延迟预适应及其机制。 方法: 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I/R)组、延迟缺血预处理组、四逆汤预处理组。延迟缺血预处理组采用经典大鼠冠脉结扎,缺血5 min,再灌5 min,反复循环3次,24 h后缺血1 h,再灌1 h。四逆汤预处理组给予四逆汤灌胃(5 mL·kg-1·d-1)连续3 d,末次灌药24 h后缺血1 h,再灌1 h。以心肌梗死面积、心肌酶为评价指标,测定心肌中NO2-/NO3-的含量并通过免疫组化检测大鼠心肌p38 MAPK及PKC的表达。 结果: 延迟缺血预处理组及四逆汤预处理组心肌梗死面积、血清CK、LDH的值明显少于I/R组,NO2-/NO3-含量显著高于I/R组,p38 MAPK和PKC发生转位且蛋白表达明显高于I/R组。 结论: 四逆汤能诱导心肌延迟预适应,其机制与p38 MAPK的激活可能有关。  相似文献   

15.
大鼠心脏腺苷预处理心肌组化和细胞化学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应用图象分析和电镜细胞化学方法,观察大鼠心脏腺苷预处理心肌琥到脱氢酶、细胞色素氧化酶及Ca^2+Mg^2+-ATPase活性变化。方法:采用SD雄性大鼠32只 分4组,即正常对照组(NC),缺血/再灌组(I/R),缺血预处理组,腺苷预处理组。用图象分析检测琥珀酸脱氢酶、细胞色素氧化酶和Ca^2+Ma^2+-ATPase活性。 结果:在缺血预处理组及腺苷预处理组琥珀酸脱氢酶、细胞色素氧化酶、Ca^2+Ma^2  相似文献   

16.
背景:研究表明蛋白激酶C和热休克蛋白70可能参与运动预适应的心脏保护作用。 目的:观察长期运动预适应对大鼠心脏蛋白激酶C和热休克蛋白70的影响及其对心脏保护的作用机制。 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力竭运动组和运动预适应组。对照组和力竭运动组大鼠常规饲养3周,运动预适应组大鼠进行3周的间歇性游泳运动建立长期运动预适应动物模型。3周后,力竭运动组和运动预适应组大鼠进行一次性力竭游泳运动。 结果与结论:大鼠力竭运动后,力竭运动组心脏热休克蛋白70表达高于对照组(P < 0.05);先经3周运动预适应再进行力竭运动后,运动预适应组心脏蛋白激酶C和热休克蛋白70的表达高于力竭运动组(P < 0.05)。结果证实,长期运动预适应能激活心脏蛋白激酶C,诱导热休克蛋白70的合成增多,从而发挥其心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短期禁食(STF)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I/R)后,其心肌酶含量的变化及热休克蛋白70(HSP70)表达的诱导作用并与心肌缺血预处理(IP)作比较。方法结扎/松解SD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I/R实验模型。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和乳酸脱氢酶(LDH)的含量。采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各组心肌HSP70含量。结果对照组(即假手术组)上述3种心肌酶含量均少,HSP70极少表达。I/R组3种酶含量均比对照组明显增加,HSP70表达明显。STF+I/R组和IP+I/R组3种酶的增加程度比I/R组明显下降(P<0.05);而HSP70表达明显增强(P<0.05),但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STF+IP+I/R组比上述两组3种酶的增加程度更低(P<0.05),而HSP70过度表达(P<0.01)。结论STF可明显降低I/R所致心肌酶增加,增强HSP70的表达,类似IP的效果,二者联合应用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晚期缺血预适应对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以及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其中的作用。方法: 将雄性C57/BL6N小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ham)、缺血再灌注组(IR)和缺血预适应组(IPC)。采用夹闭双侧肾蒂30 min后恢复灌注的方法建立肾缺血再灌注小鼠模型;缺血预适应组4 d前给予肾脏15 min预缺血。观察缺血预处理对再灌注后不同时点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肾组织形态学和细胞凋亡的影响。采用免疫组化及Western印迹法,分析HIF-1α在肾组织的表达;采用实时定量RT-PCR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葡萄糖转运子-1(Glut-1)的mRNA表达。结果: 再灌注24 h后,IPC组小管间质损伤程度较IR组显著减轻,Scr、BUN水平以及小管上皮细胞凋亡明显下降。IPC组的HIF-1α核内表达显著高于IR组,且HIF-1下游靶基因VEGF和Glut-1的mRNA表达亦显著增加。结论: 晚期缺血预适应能够显著改善缺血再灌注后肾脏的形态和功能,这种保护作用可能与促进低氧诱导因子高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