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介绍一种矫正后牙远中和前牙深覆的方法。方法 选择上颌正常、下颌后缩的安氏Ⅱ类错患者 ,非拔牙矫治 ,用Ⅱ类牵引配合下颌尖牙与第一双尖牙之间及第二双尖牙与第一恒磨牙之间分步放置螺旋推簧解除后牙远中及前牙深覆。结果 所选病例后牙远中和前牙深覆得到了矫正。结论 配合推簧矫治Ⅱ类错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采用正畸直丝弓矫治技术矫正下颌第一磨牙阻生的治疗方法, 评估其疗效。方法: 选择8例下颌第一磨牙阻生患者, 采用MBT直丝弓矫治技术治疗。阻生牙开拓足够间隙后, 结合外科开窗导萌牵引第一磨牙萌出。采用SPSS12.0软件包对治疗前、后磨牙升高的距离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 8例埋伏阻生的第一磨牙全部萌出到正常平面, 平均升高(3.94±0.49) mm, 覆、覆盖正常, 咬合关系良好。X 线片显示阻生磨牙周围牙槽骨生长良好。结论: 正畸治疗结合外科开窗导萌可有效治疗下颌第一磨牙埋伏阻生。  相似文献   

3.
每当提到正畸拔牙这个名词时,立刻会想到的是第一双尖牙,这是因为以下原因:1.除了第一磨牙外,它常常在其它牙齿之前萌出;2.拔除第一双尖牙有利于恒尖牙萌出;3.它位于牙弓的中间,拔牙间隙可供前后牙解除拥挤。第二磨牙的大小及萌出时间上下颌第二磨牙在2(1/2)~3岁时钙化,牙冠完全形成是在7~8岁。下颌第二恒磨牙在11~13岁萌出,牙根在14~15岁仍未完全形成。上颔第二磨牙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冠根倒置合并根发育异常的埋伏阻生切牙保存治疗的可能性。方法对9例10颗冠根倒置埋伏合并根严重弯曲的上颌前牙,应用封闭式导萌术合并正畸牵引技术进行治疗。其中9颗通过固定矫治器开拓间隙,进行开窗封闭式牵引导萌矫治;1颗间隙足够的患牙使用活动矫治器牵引。结果 8例9颗牙牵引成功,1例因其牙根1/2唇向弯曲近90°,导萌后牙根突出于唇侧牙槽骨,牙冠突出于牙弓0.5 mm。结论牙根严重弯曲的埋伏阻生牙的正畸导萌治疗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介绍一种矫正后牙远中和前牙深覆的方法.方法选择上颌正常、下颌后缩的安氏Ⅱ类错患者,非拔牙矫治,用Ⅱ类牵引配合下颌尖牙与第一双尖牙之间及第二双尖牙与第一恒磨牙之间分步放置螺旋推簧解除后牙远中及前牙深覆.结果所选病例后牙远中和前牙深覆得到了矫正.结论配合推簧矫治Ⅱ类错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上颌埋伏阻生前牙应用固定正畸方法进行矫治的临床疗效,探讨埋伏阻生前牙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对49例58颗上颌前牙埋伏阻生病例,应用固定正畸进行矫治,结合牙槽外科开窗术,对埋伏牙进行牵引。其中20颗进行开拓间隙使之自然萌出,38颗进行开窗封闭式牵引导萌矫治。结果:55颗阻生牙矫治后牙髓活力正常、未见埋伏牙及邻牙牙根吸收、牙周组织正常。开窗封闭式牵引导萌有3颗牙治疗失败,总体成功率94.8%。结论:应用固定正畸技术开拓间隙或结合牙槽外科开窗术导萌埋伏阻生牙,可有效保存上颌埋伏阻生前牙。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术后患者上下颌牙弓间横向关系以及正畸治疗对上颌牙弓的影响。方法 :对 84名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术后患者的错畸形和上下颌颌间关系进行研究 ;并对 36名唇腭裂术后患者进行正畸治疗前后的牙模型进行测量分析上颌牙弓宽度的变化。结果 :(1)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术后 6 0 .7%的患者出现牙弓间横向关系的不协调 ,双尖牙区较易受累。 (2 )在出现牙弓间横向关系不调的患者中 ,双侧后牙反者为 6 0 %。 (3)正畸治疗后上颌牙弓的尖牙、第一、第二双尖牙间各自的宽度均有显著增加 ,第一磨牙间宽度变化不显著。上颌第一、第二双尖牙间各自宽度较尖牙间、第一磨牙间宽度增加显著。结论 :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术后患者上颌宽度的发育受到明显的限制 ,牙弓间横向关系不协调的比率较高 ,以双尖牙区为主 ;正畸矫治扩弓的重点应在双尖牙区。  相似文献   

8.
本文的目的是通过研究上颌快速扩弓后,下颌尖牙、第一双尖牙、第一恒磨牙牙弓、基骨弓宽度变化的影响。结果仅第一双尖牙、第一恒磨牙牙弓间宽度增加,平均增加分别为1.05mm、1.94mm,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提示出快速上颌扩大术是双牙弓狭窄错患者的适应症。其它下颌尖牙弓与基骨间以及下第一双尖牙、第一恒磨牙基骨弓间宽度无变化。  相似文献   

9.
第一恒磨牙在萌出过程中过于偏近中可导致第二乳磨牙牙根吸收。第一恒磨牙异位萌出常常造成间隙丧失和牙弓长度减少,严重者可导致第二乳磨牙早失。第一恒磨牙异位萌出分为可逆性和不可逆性,对于不可逆性异位萌出应进行积极的治疗。治疗方法包括主动治疗和被动治疗。前者常用的方法有分牙法以及采用推第一恒磨牙向后的装置;后者通常采用截冠或拔牙的方法。本文对第一恒磨牙异位萌出的临床表现和常用的治疗方法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快速扩弓联合前牵引治疗不同骨龄组骨性安氏Ⅲ类错患者的硬组织变化,并探讨骨龄与前牵引效果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75例上颌发育不足或位置后缩的骨性安氏Ⅲ类错患者,均采用前方牵引联合快速扩弓治疗。根据治疗前头颅侧位片上颈椎成熟程度将其分为三组:生长加速期组(颈椎成熟度Ⅰ期),生长高峰期组(颈椎成熟度Ⅱ期),生长减速期组(颈椎成熟度Ⅲ-Ⅴ期)。结果(1)生长加速期及高峰期患者的上颌前移量没有明显差异,但生长减速期患者的前移量较小;(2)生长减速期患者牙槽反应明显;(3)三组间下颌向下后旋转、面下1/3高增加、磨牙萌出量没有明显差异。结论骨性安氏Ⅲ类错患者诊断和治疗设计时应重视骨龄的评价。  相似文献   

11.
双侧完全性唇腭裂术后牙弓宽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双侧完全性唇腭裂术后患者上下颌牙弓宽度关系及牙弓形态特征.方法唇腭裂组为23名第二恒磨牙已萌出的已经完成唇腭裂修复的双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均为男性;选择23名年龄与唇腭裂组患者相匹配的第二恒磨牙均已萌出的正常(牙合)人作为对照组;制作牙(牙合)模型、记录颌间关系、游标卡尺测量牙弓各部位宽度并计算牙弓各段宽度与第二磨牙间宽度比,统计分析为两样本T检验.结果 (1)52.1%(12人)的患者存在后牙段的反(牙合),另外13.2%(3人)的患者宽度的不调累及双尖牙段及以前的牙弓.(2)双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上颌除第二磨牙外各段间牙弓宽度,均小于正常(牙合)人,差异有显著性;(3)上颌牙弓除第一磨牙远中尖外,其余各段宽度与第二磨牙的宽度比均显著减小,差异显著.(4)双侧完全性唇腭裂术后患者下颌牙弓各段宽度正常.结论双侧完全性唇腭裂手术修复后上颌牙弓发育受到明显影响,牙弓缩窄明显并以尖牙双尖牙区显著,后牙反(牙合)发生率较高;上颌牙弓从后向前渐进缩窄,牙弓呈尖型.  相似文献   

12.
固定正畸技术矫治上颌前牙埋伏阻生的经验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矫治埋伏阻生的上颌前牙。方法 应用固定正畸技术,通过拓展间隙和/或集中散在间隙,或拔牙减数,为埋伏阻生牙提供有效间隙。对有萌出能力,正常位的埋伏阻生牙进行助萌法法矫治;对异位埋伏阻生牙,进行牙槽外科开窗术封闭式牵引导萌法矫治。结果 用获得间隙助萌法矫治5例,经3-4个月矫治可获得有效间隙7mm-8mm,以1.5-3月可自然萌出;用开窗术封闭式牵引导萌法矫治11例,经3-5月的封闭式牵引,埋伏阻生牙可导萌引出。结论 应用固定正畸技术,通过助萌法和导萌法矫治,可高质量地完成较难矫治的埋伏阻生牙,高效能地完成错He畸形的矫治。  相似文献   

13.
《口腔医学》2013,(7):465-468
目的评价应用口外弓非拔牙矫治上颌第二恒磨牙不同萌出状态的安氏Ⅱ1类错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恒牙期应用口外弓进行非拔牙矫治的安氏Ⅱ1类错畸形患者36例,年龄10~15岁,平均12.5岁。根据上颌第二恒磨牙萌出状态分为4组,测量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头颅侧位片,采用方差分析方法比较治疗效果。结果矫治前后的显著性改变主要发生在上颌,上颌第二磨牙牙胚位于上颌第一磨牙颈部以下组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最多(SNA、ANB、Wits距、U6-Ptv、over-jet),且明显优于其他3组。结论口外弓颈牵引能有效改善恒牙期深覆盖,矫正磨牙关系,在上颌第二恒磨牙未萌,特别是其牙胚尚处于第一恒磨牙颈部以下时采用此方法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4.
张爱华  刘梅  胡小坤  陈文静 《口腔医学》2012,32(10):636-638
[摘要] 目的 观察通过正畸的方法牵引上颌埋伏尖牙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17例患者的上颌埋伏尖牙经外科手术开窗后,粘正畸附件,用正畸方法将其牵引并移到牙弓的正常位置。结果 16例埋伏尖牙均被牵引入牙弓内的正常位置,牙龈附着良好,牙髓活力正常,未见邻牙牙根吸收及损伤。结论 外科导萌与正畸联合治疗是恢复上颌埋伏尖牙正常位置及功能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矫治骨性安氏Ⅲ类错。方法 :拔除下颌第一恒磨牙 ,拉下双尖牙向远中 ,下第二恒磨牙向近中 ,关闭拔牙隙后 ,后牙为牙尖交错 ,同时解除后磨牙区拥挤 ,加舌栅使舌后退带动下颌后退以矫治前牙反覆盖和矫治不良舌习惯。矫治完成后下颌为固定保持 ,上颌为活动保持同时加舌栅。结果 :从X线头影测量值及面像看下颌骨长度得到较好抑制 ,但面下 1/ 3高度抑制较差 ,口内像见后牙关系改善好 ,前牙反覆盖解除 ,前牙无明显唇舌倾。结论 :拔下颌后磨牙矫治骨性安氏Ⅲ类可较好的抑制下颌骨长度发育 ,但应尽量在早期面下 1/ 3高度未过长时即开始矫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正畸治疗过程中影响上颌第二恒磨牙颊侧倾斜萌出的因素,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取84例正畸治疗患者,初诊时上颌第二磨牙均未萌出,正畸治疗结束时,上颌第二磨牙萌出建,且第二磨牙未经治疗。用Logistic回归分析正畸治疗后上颌第二磨牙颊倾的发生与第三磨牙的牙胚存在与否、是否拔牙、下颌平面角、错类型、治疗前牙弓后段拥挤度、治疗后牙弓后段拥挤度和第一磨牙前移量之间的关系。结果上颌第二磨牙颊侧倾斜与治疗后牙弓后段拥挤度密切相关(P〈0.001),其它因素排除在外,逐步回归方程为Y=1.238X治疗后牙弓后段拥挤度-2.919。结论上颌第二磨牙的颊侧倾斜与治疗后牙弓后段拥挤度密切相关,牙弓后段越拥挤越容易发生颊倾。拔牙矫治可通过增加第一磨牙的前移来减少牙弓后段拥挤度,间接影响第二磨牙颊侧倾斜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第一恒磨牙异位萌出分为可逆性异位萌出和不可逆性异位萌出.第一恒磨牙异位萌出的临床危害主要是造成间隙丧失、牙弓长度减少等.本文通过3例推第一恒磨牙向远中开展间隙的病例,阐述第一恒磨牙异位萌出治疗方案选择的考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安氏Ⅱ1类错拔牙矫治中 ,上下颌磨牙及切牙的位置变化。方法 选择 15名11— 16岁拔除四个第一双尖牙的安氏Ⅱ1类错病例 ,用方丝弓矫治技术 ,口外力加强上颌磨牙支抗 ,治疗前及以间断力后移上颌尖牙到与第二双尖牙接触时 ,进行X线头影测量及统计分析。结果 上颌磨牙前移了 0 9mm ,比下颌磨牙整体前移少约 2mm ;上切牙舌侧斜移动了 4 1mm ;下切牙舌向移动了 1 8mm ,比上颌磨牙前移少 1mm。结论 控制上颌磨牙支抗并增大弓丝的滑动 ,可使上颌切牙在未主动内收前舌向移动 ;减少下颌尖牙的后移则有利于下颌磨牙的前移  相似文献   

19.
下颌第二双尖牙拔除后牙齿自行调整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以15名恒牙期安氏Ⅱ类病人作为研究对象,下牙弓均拔除第二双尖牙,拔牙时的平均年龄为13.4岁。拔牙后上颌即开始方丝弓矫正器治疗,下牙弓牙齿自行调整,平均观察6.6个月。通过拔牙前后的牙 模型测量及计算机X线头影测量对比分析发现,下牙弓拔牙间隙明显减小,下前牙直立,下颌磨牙前移,下牙弓拥挤度减小。本研究结果表明:下牙弓自行调整期间牙齿的移动情况对于第二双尖牙拔除的安氏Ⅱ类病人的治疗有益。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安氏Ⅰ类边缘型牙列拥挤病例非拔牙快速扩弓矫治的牙弓参数变化,探讨其临床疗效.方法对9例安氏Ⅰ类边缘型牙列拥挤病例采用上颌快速扩弓配合上下固定矫治技术进行非拔牙正畸治疗,分别在T1(正畸治疗前)、T2(快速扩弓三个月后)和T3(正畸治疗结束进入固定保持期)三个时间点结合模型分析对牙弓参数进行分析.结果上颌第一磨牙、第一双尖牙和尖牙间宽度在T1、T2和T3相互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下颌第一磨牙间宽度(T1-T2,T1-T3)和下颌尖牙间宽度(T1-T2)有显著性增加.上颌牙弓周径、上颌第一磨牙及第一双尖牙颊倾度有显著性增加(T1-T2),但有少量复发(T2-T3).下颌牙弓周径、下颌第一磨牙和第一双尖牙颊倾度随治疗均有显著性增加.结论快速扩弓能够通过改变上颌牙弓宽度增加其牙弓周径,下颌舌弓配合固定矫治也能显著增加下颌牙弓周径.因此可以较好地解决边缘型牙列拥挤中牙量/骨量不调问题,并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咬合关系和疗效的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