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脑卒中是最常见的致残疾病之一,其中70%~85%的患者伴有偏瘫。脑卒中6个月以后,因偏瘫而需住院行康复治疗的患者中,只有60%能够达到独立进行些简单日常活动的能力。约有85%伴有上肢功能障碍,其中55%~75%在发病3~6个月时仍有上肢功能障碍。研究表明,除手术和药物治疗外,科学的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功能康复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康复训练系统研究现状与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脑卒中运动功能障碍康复的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资料表明,脑卒中大约有85%患者伴有上肢功能缺损.他们中的55%-75%患者在发病后3—6个月仍伴有上肢功能障碍口“,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和生存质量.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随着康复医学的迅速发展.脑卒中康复已成为康复医学研究的重点之一。本文简述近年来脑卒中后瘫痪肢体康复治疗的新进展,以及对未来脑卒中康复发展方向的展望.[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自理能力,经皮电神经刺激作为一种上肢功能障碍康复手段,其有效性已得到相关临床研究的证实。但如何根据脑卒中患者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治疗方法加速上肢功能的康复,一直是临床工作者关注的焦点。本文就经皮电神经刺激在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临床康复中的应用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帮助临床工作者更好地指导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4.
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与患者生活质量联系密切,也是康复治疗中的难点。虚拟现实技术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手段,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到康复领域。本文拟对虚拟现实技术原理、优势,发展历程以及在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康复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脑卒中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部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我国的脑卒中年发病率约为200/10万,且呈上升趋势。本病导致大脑对低级中枢的调节失去控制,原始反射被释放,正常运动的传导受到干扰而产生异常运动模式。其中上肢功能障碍是脑卒中偏瘫患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上肢精细动作的恢复往往需要较长时间,康复效果常不尽人意[3]。在脑卒中发病初期,69%~80%的患者有上肢功能障碍,发病3个月后,  相似文献   

6.
目前大约有30% ~ 36%的脑卒中患者在卒中后6个月遗留有上肢功能障碍[1-2],严重影响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proprioceptive neuromuscular facilitation,PNF)技术是通过对本体感受器进行刺激以促进神经、肌肉反应能力的一种常用易化技术[3].大量文献报道已证明针刺疗法能有效地改善患者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PNF技术也可以恢复患者运动功能[4],但目前关于针刺结合PNF技术改善脑卒中上肢运动功能的相关临床研究较少见报道.笔者在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治疗中应用针刺结合PNF技术,观察其对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收到一定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脑卒中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因其高致死率、高致残率越来越受到关注。据报道,脑卒中后3~6个月仍有55%~75%的患者因上肢功能障碍导致日常生活能力不同程度受损。有报道,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患者即使接受常规训练后仍然会有30%~60%的瘫痪上肢成为无功能上肢。临床研究证实,辅助康复机器人对脑卒中(发病5年内)患者的上肢功能障碍具有较好的康复疗效。  相似文献   

8.
<正>脑卒中是世界上导致成年人残疾的首要原因,全世界每年有脑卒中患者1500万人,其中500万人永久性残疾~[1]。上肢功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大约有55%—75%的患者在脑卒中后3—6个月遗留上肢功能障碍~[2],给患者及家庭带来严重影响。因此,怎样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提高其生活质量,一直是脑卒中康复技术研究领域的热点与难点。本文采用神经松动术联合简易上肢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进行治疗,取得良好效  相似文献   

9.
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基于半球间抑制模型[1],通过调节神经可塑性促进卒中后运动功能恢复[2].脑卒中后残存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比例明显高于下肢[3],即使经过常规康复治疗后,仍有50%~60%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运动功能障碍[4...  相似文献   

10.
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的发生率较高,而且恢复较为困难,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本文对脑卒中后偏瘫上肢功能康复治疗技术及方法进展进行综述。主要的康复技术和方法有双侧上肢训练、镜像疗法、体操棒训练方法、音乐疗法、运动想象疗法、上肢康复机器人、虚拟现实游戏、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功能性电刺激、肌电生物反馈疗法、经颅磁刺激和神经肌肉促进技术等。  相似文献   

11.
采用易化技术对43名老年脑卒中和79名中青年脑卒中存在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进行1~2个月康复治疗并对其疗效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老年人上肢运动功能的疗效不明显,下肢疗效明显,中青年患者上下肢运动功能均有明显进步;早期开始康复治疗者中老年人上肢运动功能积分较中青年略低,下肢运动功能积分增加明显较中青年少;晚期开始康复者中,老年人下肢运动功能积分增加较中青年多。本文还对老年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的特殊性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偏瘫后上肢的反复刺激与双侧训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运动功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最常见的表现.约有2/3的脑卒中患者会有一侧上肢的功能障碍。上肢功能的障碍不仅影响粗大动作的技能.更影响精细动作的完成.从而影响患者日常生活活动,降低其生活独立性。但由于上肢及手功能的复杂性,脑卒中后其功能的恢复往往不尽人意.据报道仅有15%甚至更少的患者上肢功能能完全或基本恢复.但还有20%的患者可能会完全丧失上肢功能。如何有效地促进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恢复.是我们康复临床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3.
左右制衡是上肢和手发挥正常功能的重要规律,其异常是脑卒中患者上肢和手功能障碍的重要机制。本文提出上肢和手功能康复左右制衡的概念,梳理其主要表现和相关神经机制,分析基于左右制衡的脑卒中上肢和手功能康复评定策略和主要治疗技术,探讨该理论未来的研究要点,提出在脑卒中患者上肢和手功能康复评定和治疗中,应充分考虑左右制衡因素,以提高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14.
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的发生率较高,而且恢复较为困难,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本文对脑卒中后偏瘫上肢功能康复的新技术、新方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上肢机器人系统对于脑卒中上肢功能障碍训练的疗效观察。方法将60例脑卒中康复期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增加上肢机器人训练。结果实施上肢机器人训练后,治疗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FMA评分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上肢机器人训练能加速肢体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6.
正脑卒中生存患者70%有不同程度的残疾存在[1],其中超过50%的卒中患者存在上肢运动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生存质量[2]。研究发现,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的损害要重于下肢,况且其恢复也较下肢困难[3]。尽管目前的治疗方法和技术水平使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障碍预后有所改善,但脑卒中上肢功能障碍患者生存质量仍然较低[4]。因此,在脑卒中运动功能的恢复中,偏瘫上肢功能的康复一直是临床上比较棘手的问题之一。本研究目的在于探  相似文献   

17.
正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显示,半数以上脑卒中患者发生手功能障碍~([1]),手功能障碍成为影响患者独立生活能力的重要因素~([2])。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康复治疗的系列研究提示~([3—5]),"中枢-外周-中枢"闭环康复干预模式,在提升患者上肢及手功能障碍中发挥着作用,成为脑卒中后手功能康复研究领域的热点,已引起学界重视。1脑卒中后手功能康复的概念"脑卒中后手功能康复"是指所有可以促进脑卒中后手功能恢复的干预措施的整合,它贯穿于临床治疗、功能评估、康复训练、家庭社会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运动想象联合优化运动技能训练干预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76例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2组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后进行运动想象训练,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予以运动想象联合优化运动技能训练.治疗前后用表面肌电信号(sEMG)测定患侧...  相似文献   

19.
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功能障碍之一。这一功能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然而它恢复较难、较慢,是卒中康复过程中的一大难点。合理、有效的康复评定有助于了解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程度及患者的生活状态,从而指导医师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促进患者的康复。因此,本文在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整理并分析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常用量表,旨在为临床和科研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脑卒中是神经系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往往伴有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经过康复训练后,80%-90%的患者下肢可实现步行功能,但仍约有2/3的患者遗留有一侧上肢功能障碍,中度致残者约占10%以上[1],而上肢和手功能的恢复情况直接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程度[2],因此,如何更好地促进偏瘫患者上肢和手的功能恢复及实用能力是目前康复治疗中急需解决和很难解决的问题,由丽等[3]研究通过作业疗法配合运动疗法及物理治疗可改善患者的上肢和手功能,取得了一定的康复效果,但在临床作业治疗中方法较少且单一,缺少趣味性,本文旨在研究应用E-LINK综合评估和训练系统以游戏的形式通过声音、视觉、运动等相结合的方法来提高患者上肢和手的运动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