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在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心肌梗死中的疗效。方法将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均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在常规给药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替罗非班治疗。观察两组术前术后TIMI分级情况及术后主不良心脏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术后梗死血管TIMI分级3级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4周主不良心脏事件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能改善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术后梗死血管血流情况,减少术后不良心脏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使用国产替罗非班(欣维宁)对患者的远期无事件生存率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3月至2006年3月急诊PCI治疗患者117例,按是否使用国产替罗非班分为治疗组(n=36)和对照组(n-81),随访1年,观察并比较两组的全因死亡率、心肌梗塞率、靶血管重建率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左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结果:两组一般情况、基础临床情况和造影、介入资料均无显著差异(P〉0.05),且两组术后即刻TIMIⅢ级血流相似(94.44%:92.59%P〉0.05)。术后随访1月时,两组均无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两组LVEF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但治疗组改善更明显(47.89%:41.75%P〈0.05);且治疗组LVEDVI(73.49ml/m^2)和LVESVI(42.86ml/m^2)均较对照组(82.77ml/m^2、53.52ml/m^2)明显下降(P均〈0.05)。随访1年,治疗组有3例发生主要心血管事件,对照组有6例,无事件生存率两组间无显著差异(8.33%:7.41%P〉0.05)。两组心功能较术后1月有明显改善,但两组心功能相比未见显著差异。结论:急诊PCI术中使用国产替罗非班对远期无事件生存率无影响,但能明显改善患者PCI术后1月的心功能,而1年后这种获益不复存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时,术前静脉注射替罗非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11年5月至2013年4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住院并接受急诊PCI的60例急性STEMI患者按入院时间顺序分为术前静脉注射替罗非班(观察组,30例)和术前不用替罗非班(对照组,30例)两组。分析两组患者术前的基本情况,术前、术后梗死相关血管的前向血流、ST段回落、血清心肌标志物及出血并发症等情况。结果两组间基础临床状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梗死相关动脉前向血流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IMI 0-1级13 vs 15,TIMI 2级12 vs 11,TIMI 3级5 vs 4,P>0.05),但术后即刻前向血流,观察组好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IMI 0-1级0 vs 2,TIMI 2级2 vs 8,TIMI 3级28 vs 20,P<0.05)。两组ST段回落百分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7.32%±18.36%) vs (71.18±19.22%),P>0.05]。观察组术后6h血清心肌标志物值低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118.4±55.8) vs (178.8±63.2)U/L, P<0.05;心肌钙蛋白T(cTnT):(2.18±0.69) vs (3.21±0.46)ng/L,P<0.05]。术后出血并发症比较,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00%vs 6.67%,P>0.05)。结论急诊PCI治疗急性STEMI时,在术前静脉应用替罗非班可以改善术后患者的心肌灌注,且不增加出血风险,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18)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对发病12~24 h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发病12~24 h心肌梗死患者;采用系统随机法分为对照组132例和观察组132例。两组患者术前均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冠状动脉造影术(CAG)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观察组术前加用替罗非班。比较两组患者PCI前后TIMI血流分级、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及出血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PCI前TIMI血流3级、2级、1级、0级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观察组TIMI血流3级率高于对照组,TIMI血流2级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再发心梗死亡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出血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发病12~24 h急性心梗患者术前应用替罗非班安全有效,可改善患者TIMI血流,降低MACE发生率,出血发生率并未增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术前采用替罗非班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择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山西省心血管病医院CCU住院并行急诊PCI治疗的STEMI患者共计13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69例)和对照组(65例)。比较两组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情况、术后TIMI血流、心电图ST段抬高总和回落百分比(sum STR)、住院期间1周内和术后90天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左室射血分数(LVEF)、术前和术后24h及1周血小板计数、出血事件的发生率。结果两组间一般临床资料、冠状动脉造影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术后TIMI血流Ⅲ级的比例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7.1%vs.92.3%,P0.05),而术后90分钟sum STR50%的比例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4.2%vs.80.0%,P0.05);观察组住院期间1周内顽固性心绞痛及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的发生率(2.9%vs.13.8%,4.3%vs.15.4%,P均0.05)明显降低,术后90天MACE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无明显变化(1.4%vs.3.1%),而LVEF[(53.86±4.50)%vs.(52.03±4.10)%,P0.05]显著提高。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24h、1周血小板计数以及出血事件的发生率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早期应用替罗非班可显著提高STEMI患者的心肌细胞灌注,改善微循环,从而改善左心功能和临床预后,且并未增加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在静脉使用替罗非班的基础上,加用冠状动脉(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对高血栓负荷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影响。方法 126例ACS患者,急诊行PCI术前30 min静注国产替罗非班。冠脉造影观察,126例患者的罪犯血管仍有残余血栓者6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对照组32例。治疗组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10μg/kg,3 min),随后行PCI治疗,对照组直接行PCI治疗。比较两组术后即刻罪犯血管血流分级(TIMI)、1周及30 d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PCI术后TIMI具有更好的优势(P=0.008),1周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较低(P=0.025)。术后1周出血和血小板下降率两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急诊行PCI的ACS高血栓负荷患者,在静脉使用替罗非班的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冠脉内治疗,对患者PCI术后冠脉血流改善、短期临床疗效方面起有益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血栓抽吸导管联合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符合条件的AMI患者340例,均行急诊PCI,PCI术中应用血栓抽吸联合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的18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直接行PCI的16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2组术后冠状动脉血流灌注水平(TIMI分级)、心肌灌注水平(TMP分级),无复流或慢血流发生率,住院期间再梗死、梗死相关血管再次血运重建、心力衰竭发生率、30 d内的死亡率、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在术后冠状动脉血流灌注水平、心肌灌注水平均较对照组升高,而无复流或慢血流发生率则明显减少;观察组在住院期间再梗死、目标血管再次血运重建、心力衰竭发生率、30 d内的死亡率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MI患者行急诊PCI过程中,应用血栓抽吸导管联合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可明显减少慢血流、无复流等并发症的发生,从而降低病死率,改善近期预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在应用负荷剂量氯吡格雷、阿司匹林的基础上早期应用替罗非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拟行急诊PCI的患者67例,根据替罗非班给药时间随机分为早期组(救护车上或一进入急诊室即开始给予替罗非班)37例,晚期组(冠脉造影结束后给予替罗非班)30例。应用TIMI血流、校正的TIMI血流帧数(CTFC)、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时间、ST段回落评价PCI术后梗死血管血流及心肌再灌注疗效,并记录使用替罗非班治疗期间的出血并发症和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术后TIMI血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再灌注早期组优于晚期组(P〈0.05)。使用替罗非班期间,两组均有轻微出血,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PCI术前早期给予替罗非班能改善心肌再灌注,减少慢血流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国产替罗非班(tirofiban)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中消除冠脉内血栓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择接受急诊PCI术中有较大量血栓负荷的患者12例,其中2例为溶栓失败后补救性PCI(rescue PCI)。经桡动脉途径PCI常规处理梗死相关动脉(IRA),在PCI术中给予国产替罗非班10μg/kg的负荷量,然后给予0.15μg·kg~(-1)·min~(-1)的剂量持续静滴24h。如出现皮下出血或是其他出血倾向时可减半量输入。对比给药1h前、后的造影结果。术后常规给予抗血小板药物口服、术后给予肝素500~1000U/h泵入24h,监测患者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始终在治疗前的1.5~2.5倍,之后以低分子肝素克赛1mg/kg皮下注射,1次/12h,5~7d。观察手术成功率、血栓积分、围术期和出院3个月后患者的出血并发症及主要心脏不良事件(死亡、急性心肌梗死、紧急血运重建)的发生率。结果12例患者PCI均取得成功,血栓明显消退,治疗前、后血栓评分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手术成功率为100%,无死亡、再发心梗及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结论替罗非班在急诊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中应用安全有效,且具有较强的抗血栓效果,可明显降低冠脉内血栓评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围手术期联合应用替罗非班抗血小板治疗,对不同年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地收集解放军总医院老年心内科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确诊为ACS,围术期均用小剂量替罗非班,并植入药物洗脱支架(DES)的患者302例(男性207例,女性95例),根据年龄分为老年组(≥65岁,n=155)和中青年组(<65岁,n=147)。比较两组患者PCI术后30d内主要及次要终点事件的发生率,并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终点事件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1)老年组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中青年组[26(16.7%)vs 7(4.8%),P=0.001]。(2)30d随访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颅内出血,消化道出血两组各1例,老年组发生轻微出血事件24例(15.5%),中青年组6例(4.2%),P=0.001。(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65岁、女性、吸烟史、糖尿病、高脂血症、既往PCI史为30d内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4)女性、吸烟史、糖尿病与30d内各种出血事件成正相关,老龄、高脂血症、既往PCI史不是出血并发症发生的预测因素。结论围术期应用替罗非班强化抗血小板治疗,老年组患者主要终点事件及轻微出血事件的发生率均高于中青年组,提示对老年患者介入治疗过程中强化抗血小板治疗需慎重。 相似文献
11.
国产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治疗术后冠状动脉血流和心肌灌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8
目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直接经皮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PCI)术中应用国产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 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评价替罗非班对术后冠脉血流和心肌灌注的影响。方法:2004年8月~2005年5月,共50例接受急诊直接 PCI 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男性34例,女性16例,年龄43~73(60.2±19.1)岁,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和对照组,两组各25例。比较两组间的基础临床状况、造影情况、介入治疗结果以及住院期间随访情况,术后即刻对病变血管行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分级、计算校正的 TIMI 计帧数和心肌 Blush 分级。结果:两组一般情况、基础临床情况和造影、介入资料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 TIMI 3级获得率未见显著性差异(96%和88%,P>0.05),但替罗非班组的校正的 TIMI 计帧数明显低于对照组(22.8±8.9帧和30.9±3.4帧,P <0.05);而 Blush 3级获得率则显著高于对照组(72.0%和32.0%,P<0.01)。同时,替罗非班组术后肌酸激酶峰值浓度较对照组低[(1862.9±301.0)IU/L 和(2302.3±582.6)IU/L,P<0.05],术后90分钟心电图相关导联 ST 段回落幅度较对照组大[(63.2±13.3)%和(40.9±12.9)%,P<0.05]。两组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 >0.05)。替罗非班组出血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步研究表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直接 PCI 术中联合应用国产替罗非班是安全的,可以改善 PCI 术后的冠脉血流和心肌灌注,其对临床结果的影响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急诊冠状动脉介入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术中使用国产盐酸替罗非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入选156例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给予替罗非班静脉持续泵入至术后12~48h,观察30d内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的发生率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安全性及预后:术后30d内MACE发生率:死亡0例,再梗死1例(0.625%),LVEF(%):(59±8)%,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严重出血,轻度出血6.3%,主要是术后伤口渗血、穿刺处血肿,均经对症处理好转。结论盐酸替罗非班能显著改善左室射血分数,使术后30dMACE发生率降低,同时并不显著增加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后微血管功能不全和早期左心室重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应用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对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不全和早期左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104例AMI接受急诊直接PCI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替罗非班)52例和对照组52例。比较两组术后即刻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分级、计算校正TIMI计帧数(cTFC)和心肌Blush分级。采用彩色多普勒心动超声仪分别于发病后早期(<24小时即基线)、1、2、3周末连续测量、计算左心室形态、构型等多项指标。结果:两组患者中TIMI3级血流无显著差异(P>0.05),而治疗组中cTFC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心肌Blush分级获得率比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对照组左心室形态和构型变化比治疗组显著加重(P<0.05),且1周末到3周末呈进行性加重,3周末最明显。结论:AMI患者急诊直接PCI术中应用替罗非班可有效改善PCI术后微血管功能不全,对左心室重构有显著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血栓抽吸后联合替罗非班及维拉帕米冠状动脉内注射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心肌灌注及预后的影响。方法纳入281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拟行急诊PCI治疗患者,分为联合药物治疗组(即在常规对闭塞血管行血栓抽吸后即刻通过抽吸导管于闭塞处以远注入替罗非班及维拉帕米药物,其后再行球囊扩张或支架术)及对照组(对闭塞血管行血栓抽吸及球囊扩张后置入支架),术后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比较两组术后即刻冠状动脉血流及心肌灌注情况,半年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及随访半年内左心室收缩功能。结果两组间入选时基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两组间术后TIMI3级血流患者比例无明显差异(91.5%比89.3%,P=0.531);联合药物治疗组较对照组有更低的校正的TIMI血流帧数计数(CTFC)(21±6比25±8,P0.001),心肌灌注分级(TMPG)2~3级比例高于对照组(65.2%比52.1%,P0.001)。联合药物治疗组术后2 h心电图ST段回落50%患者比例高于对照组(66.7%比53.6%,P=0.025);两组患者术后半年内MACE发生率无明显差异(2.1%比3.6%,P=0.712)。联合药物治疗组半年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值较对照组升高(50%±8%比46%±9%,P0.001),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LVEDd)值较对照组减小(47.6%±8.3%比52.6%±7.7%,P0.001)。结论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血栓抽吸后于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及维拉帕米能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水平的灌注,提高了左心室收缩功能,可能对改善患者的长期预后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5.
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状动脉血流和微循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应用替罗非班对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状动脉血流和微循环的影响。方法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行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58例,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n=30)和对照组(n=28)。比较两组患者临床基础情况、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梗死相关血管开通率、手术前后心肌梗死溶栓治疗血流情况、心电图ST段回落、术后内皮细胞凋亡数及凝血状态、住院期间出血事件、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和出院前左心室射血分数等。结果替罗非班组使术前TIMI血流分级达到1级血流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级及3级血流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同时在对照组血流完全闭塞率高于替罗非班组(P<0.01),术中无复流现象、再灌注心律失常、内皮细胞凋亡数及凝血因子在替罗非班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再通后90min心电图相关导联ST段回落值替罗非班组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出院前左心室射血分数、两组患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和住院期间主要出血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急诊行介入治疗可改善术前梗死相关血管TIMI血流情况,使介入手术顺利更好进行,争取更多时间避免较多的心肌细胞永久性坏死,改善心肌微循环障碍,减少无复流现象。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在无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高危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观察在标准抗栓治疗基础上加用中等剂量盐酸替罗非班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2005年4月-2006年1月接受药物洗脱支架(DES)植入的NSTE-ACS高危患者按有无接受替罗非班治疗分为替罗非班组(26例)和对照组(24例)。比较两组术后支架内血栓形成、不良心脏事件及出血事件的发生率。结果:两组临床、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基线特征均无显著性差异。替罗非班组一级联合终点发生率有低于对照组的趋势,但尚无统计学意义;替罗非班组二级联合终点发生率在7 d(0%vs 16.7%,P=0.046)、30 d(3.8%vs 25%, P=0.045)和6个月(7.7%vs 33.3%,P=0.035)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二级联合终点差异主要来源于需要住院的严重不稳定心绞痛,而心性死亡、急性心肌梗死及靶血管血运重建在两组中无差别。两组7天内出血事件发生率无差别。结论:在植入DES的NSTE-ACS高危患者中,在标准抗栓治疗基础上加用中等剂量的替罗非班可减少6个月随访期间不良事件及支架内血栓的发生、不增加急性期出血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支架置入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支架置入术中冠脉内应用血小板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盐酸替罗非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6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冠状动脉内置入支架加替罗非班组34例,冠状动脉内置入支架加用普通肝素组30例,均于发病12h内行急诊PCI术。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后对冠状动脉再灌注的影响,并随访主要心脑血管事件和出血并发症。结果替罗非班组PCI术后慢复流发生率及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均低于普通肝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并发症的发生与普通肝素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内应用替罗非班能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支架置入术后梗死相关血管的TIMI血流,减少PCI术后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的无再流现象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无再流现象 (no reflowphenomenon)是指冠状动脉闭塞 ,血流中断后重新恢复血流 ,却无心肌组织的有效灌注的现象 ,可发生于溶栓治疗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术后。本文就PCI术后无再流现象的发生情况、机制、检测、预防和处理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替罗非班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9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50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PCI,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替罗非班。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即刻TIMI血流改善率、ST段回落率,术后48 h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出血事件发生率,术后6个月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即刻TIMI血流改善率、ST段回落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48 h MACE发生率、出血事件发生率、术后6个月LVEF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中应用替罗非班安全有效,其可有效改善患者TIMI血流及心肌灌注,且并不增加MACE、出血事件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