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改良摆形矫治器远移磨牙效果及对牙颌面结构的影响。方法选择11例安氏Ⅱ类错、上牙弓中度以下拥挤患者,采用改良摆形矫治器远移磨牙获得间隙,每一病例在应用改良摆形矫治器前后进行头影测量分析。结果11例患者在9.4±1.7周内上第一磨牙3.76mm、上第二前磨牙1.65mm的远中移动,伴切牙2.37mm的近中移动,同时上第一磨牙、切牙倾斜移动,且上第一磨牙、上第二前磨牙和切牙治疗前后的位置变化在水平方向具有显著性差异,而在垂直方向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改良摆形矫治器具有简便、前牙支抗丢失少的优点,可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
摆形矫治器远移磨牙的矢状方向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本研究在矢状方向上分析摆形矫治器远移上磨牙的效果及对支抗前磨牙、切牙的交互作用。方法选择14例安氏Ⅱ类错、上牙弓I-Ⅱ°拥挤患者,应用摆形矫治器远移上颌第一磨牙,每一病例治疗前后进行头影测量分析比较。结果14例患者在17.5±7周内上第一磨牙远移3.18±1.62mm,伴有前磨牙1.42±1.16mm、切牙0.97±0.45mm的近中移动,同时注意到上磨牙的远移、第二前磨牙与切牙的近移均是倾斜移动,统计分析显示各评估对象在治疗前后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摆形矫治器是一种简便、对患者依赖少的上磨牙远移装置,可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改良式摆型矫治器远中移动上颌磨牙的疗效。方法 选择14例牙性安氏Ⅱ类错的患者,应用改良式摆型矫治器远移上颌第一磨牙,通过矫治前和磨牙远移到位后的X线头影测量分析评价其疗效。结果 磨牙平均向远中移动3.85mm,牙冠远中倾斜3.22°;切牙近中倾斜移动2.08mm,覆盖增加1.68mm。结论 改良式摆型矫治器能有效地整体远中移动上颌磨牙,快速矫正磨牙关系,但也会引起少量的支抗丧失和切牙唇向移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构建隐形矫治器远移下颌第一磨牙的有限元模型,探究是否使用微种植体支抗及不同第一磨牙起始位置进行远移时的牙列移动特点。方法 使用锥形束CT (CBCT)数据构建下颌骨、牙齿、牙周膜及隐形矫治器模型,依据是否辅助微种植体弹性牵引分为无支抗组及微种植体组(第一磨牙与第二磨牙根间),在两组中以第一磨牙起始位置分为工况1:第一磨牙距第二前磨牙0 mm;工况2:第一磨牙距第二前磨牙1 mm,工况3:第一磨牙距第二前磨牙2 mm;工况4:第一磨牙距第二前磨牙3 mm。分析各工况牙列总体位移及各方向位移的数据特点。结果 无支抗组:除第一磨牙向远中移动外,其余牙均表现为反向移动。微种植体组:除工况1中第二磨牙表现为少量近中移动,其余工况全牙列均表现为远中移动、前牙舌向移动,其中工况4第一磨牙远中位移值最大。随着第一磨牙起始位置向远中改变,第一磨牙向远中、前磨牙向近中及前牙向唇侧移动量增加,而第二磨牙向近中移动量减小。结论 微种植体能够有效保护前牙支抗,增加磨牙远移的表达率,避免第二磨牙出现往返移动,且第一磨牙移动起始位置与其远移量及其余牙齿移动量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本实验旨在对改良钟摆式矫治器在远移上颌磨牙的作用及效果进行初步研究。方法 :挑选 13名患者 ,其中男 7名、女 6名 ,年龄在 10~ 14岁之间 ,平均年龄 12 .6岁。患者均为牙性安氏Ⅱ类错 ,恒牙列且下颌牙弓排列较好。改良钟摆式矫治器是我科与杭州西湖生物材料研究所新近研制的一种远移上颌磨牙的装置 ,它包括两个磨牙和两个第一前磨牙 ,其支抗是腭侧的Nance腭托 ,设计有轨道、弹簧及制动螺丝在上颌腭侧连接磨牙与前磨牙。远移磨牙的力在腭侧传递到上颌第一磨牙。本研究采用 15 0 g力的Ni Ti螺旋推簧远移上颌第一磨牙 ,采用头影测量分析治疗前后数值变化及磨牙远移距离。结果 :安氏Ⅱ类错的上颌磨牙平均整体远移 5 .8mm ,平均远移时间为 3~ 4个月 ,在反作用力的影响下上颌第一前磨牙向近中移动 1.7mm ,上切牙向前移动 2 .1mm ,上切牙唇倾度增加 3.8° ,前牙覆减少 2 .9mm ,覆盖增加 3.4mm。远移完成后 ,为防止远中移动的上颌磨牙向近中移动 ,用Nance腭托保持三个月。结论 :1.只要病例选择合适 ,方法应用得当 ,改良钟摆式矫治器就可以在较少的支抗丧失情况下有效的远中移动上颌磨牙。 2 .改良钟摆式矫治器现已有成品生产 ,临床操作简便 ,可减少椅旁操作时间 ,患者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安氏Ⅱ类骨性Ⅰ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经摆形矫治器结合直丝弓矫治器治疗后的牙颌面形态变化,探讨此方法建立正常牙(牙合)关系的机制.方法 10例接受摆形矫治器结合直丝弓矫治器治疗的安氏Ⅱ类骨性Ⅰ类错(牙合)患者,分别在治疗前(T1阶段)、摆形矫治器治疗后(T2阶段)及直丝弓矫治结束后(T3阶段)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对3个阶段牙齿、颌骨及软组织的位置变化进行测量及分析,同时观察上颌第二、三磨牙的位置和萌出情况.结果摆形矫治器治疗阶段上颌第一、二磨牙远中整体移动并适度远中倾斜,上切牙唇向倾斜,上齿槽座点前移;直丝弓矫治后上颌第一、二磨牙位置与治疗前无明显差异,下齿槽座点和下颌第一磨牙明显前移;上颌第二磨牙萌出顺利.结论摆形矫治器可使上磨牙明显远中移动,但固定矫治结束后上磨牙前后位置因上颌骨生长和一定程度的支抗丧失而有所复原;Ⅰ类磨牙关系的建立可能是上下磨牙差别移动和颌骨差别生长的综合结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安氏Ⅱ类骨性Ⅰ类错畸形患者经摆形矫治器结合直丝弓矫治器治疗后的牙颌面形态变化, 探讨此方法建立正常牙关系的机制。方法 10例接受摆形矫治器结合直丝弓矫治器治疗的安氏Ⅱ类骨性Ⅰ类 错患者,分别在治疗前(T1阶段)、摆形矫治器治疗后(T2阶段)及直丝弓矫治结束后(T3阶段)拍摄头颅定位侧位 片,对3个阶段牙齿、颌骨及软组织的位置变化进行测量及分析,同时观察上颌第二、三磨牙的位置和萌出情况。 结果 摆形矫治器治疗阶段上颌第一、二磨牙远中整体移动并适度远中倾斜,上切牙唇向倾斜,上齿槽座点前移; 直丝弓矫治后上颌第一、二磨牙位置与治疗前无明显差异,下齿槽座点和下颌第一磨牙明显前移;上颌第二磨牙萌 出顺利。结论 摆形矫治器可使上磨牙明显远中移动,但固定矫治结束后上磨牙前后位置因上颌骨生长和一定程 度的支抗丧失而有所复原;Ⅰ类磨牙关系的建立可能是上下磨牙差别移动和颌骨差别生长的综合结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设计平面导板,对上中切牙压低效率的影响及支抗前磨牙、磨牙的变化,以期对无托槽隐形矫治器设计平面导板矫治深覆(牙合)提供参考.方法 分别选取无托槽隐形矫治器设计平面导板和无平面导板矫治深覆(牙合)的病例各6例,两组均设计上中切牙不少于0.7mm的压低,通过前牙压低矫正深覆(牙合).前磨牙及磨牙作为支抗牙不设计移动.以腭穹窿为参照,重叠设计压低前后的数字化模型,比较两组上颌中切牙压低效率的差异,以及两组支抗前磨牙和磨牙的差异.结果 平面导板组上中切牙压低效率为33%,无平面导板组上中切牙压低效率为8%,二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面导板组第一前磨牙、第二前磨牙、第一磨牙和第二磨牙分别伸长0.3、0.1、0.2和0.1mm;无平面导板组第一前磨牙、第二前磨牙、第一磨牙和第二磨牙分别压低0.0、0.2、0.1和0.1mm,两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面导板组和无平面导板组未设计移动的第一磨牙分别颊倾0.0mm和0.3mm,二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设计平面导板对上颌中切牙的压低无明显影响,但能有效伸长支抗前磨牙及磨牙,克服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牙合)垫效应"造成的后牙压低,并维持磨牙水平向的位置,对深覆(牙合)的矫正发挥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改良蛙式矫治器与摆式矫治器远中移动上颌磨牙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例需远中移动上颌磨牙病例分成两组,改良蛙式矫治器组8例,摆式矫治器组12例。对矫治前及磨牙移动至中性关系后的头颅定位侧位片进行测量,并通过成组设计的t检验分析两组牙颌面形态变化的差异。结果:①改良蛙式矫治器组与摆式矫治器组在上颌第一磨牙远中移动距离、远中倾斜程度、矫治时间及速率上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②改良蛙式矫治器组上颌第二前磨牙远中移动1.83±1.21mm,远中倾斜7.50°±7.07°摆式矫治器组上颌第二前磨牙近中移动1.79±2.44mm,近中倾斜4.33°±3.73°两组问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③改良蛙式矫治器组上颌中切牙近中移动0.17±0.52mm,远中倾斜0.580±1.74°摆式矫治器组上颌中切牙近中移动2.96±2.46mm,近中倾斜7.08°±7.48°两组问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改良蛙式矫治器能不依赖患者配合,有效地远中移动上颌磨牙,并且相比较摆式矫治器能有效地减少前牙支抗丧失,适用于安氏Ⅱ类错胎畸形的矫治。  相似文献   

10.
“摆”式矫治器远中移动上颌磨牙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摆"式矫治器远中移动磨牙的效果以及其对面部骨骼和上颌牙齿的影响。方法选择处于替牙期或恒牙早期,上颌牙列轻中度拥挤,磨牙远中关系的病例25例。采用"摆"式矫治器远中移动上颌磨牙。以X线头影测量分析为测定手段。结果①上颌第一、二磨牙均发生了远中倾斜移动;②上颌第一前磨牙发生了近中倾斜移动,上中切牙发生了唇向倾斜移动;③在垂直向上,第一磨牙位置无明显变化,上颌第二磨牙伸长。④前牙覆盖增加,覆减小;⑤MP-SN和前下面高(ANS-Me)增加。结论①"摆"式矫治器可以有效的远中移动上颌磨牙;②"摆"式矫治器主要影响上颌牙齿,而对面部骨骼影响较小;③"摆"式矫治器在远中移动磨牙的同时伴随有上颌磨牙远中倾斜和上颌前部支抗丧失。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改良"摆"式矫治器对(牙合)和面部骨骼结构的影响.方法:安氏Ⅱ类错(牙合)12例,采用改良"摆"式矫治器治疗.摆式矫治器推磨牙向远中的疗程为2~4个月.进行X线头影测量分析和模型测量分析.结果:①每侧磨牙平均向远中移动2.75 mm,主要为倾斜移动.②切牙牙冠平均向近中移动2.06 mm,主要为近中倾斜移动,前牙覆盖增加1.30 mm.前牙唇倾增加1.9°.③摆式矫治器改良后对面部骨骼结构无直接影响.结论:摆式矫治器能有效地远中移动上颌磨牙,快速矫正磨牙关系,但也可导致磨牙远中倾斜及切牙唇向倾斜移动.  相似文献   

12.
陈敏 《口腔医学》2015,35(7):570-573
[摘要] 目的 分析改良摆型矫治器远移上颌磨牙的疗效。 方法 选择20例牙源性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的患者,采用改良摆型矫治器远移上颌磨牙,矫治前后进行X线头影测量和模型测量分析。 结果 4~6个月两侧磨牙平均远移5 mm,获得足够间隙。结论 改良摆型矫治器是一种经济,简便的远移上颌磨牙装置,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采用摆形矫治器对上颌磨牙远中移动的同时,观察对上颌前牙及双尖牙的副影响。方法 在临床上收集12名患者,男4名,女8名,平均年龄11.1岁,患者均为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畸形,非拔牙矫治,均使用摆形矫治器远中移动磨牙来纠正Ⅱ类磨牙关系为Ⅰ类磨牙关系,牙弓内获得足够的间隙。比较治疗前后的头影测量片。结果 上颌磨牙远中倾斜8.34°(SD=8.37°),远中移动3.37mm(SD=2.10mm);上颌切牙移动2.4mm(SD=4.57);(牙合)平面向前上倾斜1.09°(SD=1.76°);下面高(ANS-Me)增加2.79mm(SD=2.03mm)。结论对摆形矫治器远中移动磨牙的疗效是肯定的,但是在治疗过程中,支抗的丧失,上颌切牙的唇倾、前牙覆(牙合)覆盖增加以及下面高的增加是治疗的副影响,而且磨牙远中移动的过程中,伴有牙冠较大量的远中倾斜。因此,提醒临床医生在使用类似的矫治器时应慎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改良式摆型矫治器与固定矫治器结合治疗恒牙早期功能性反[牙合]伴牙列拥挤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恒牙早期功能性反[牙合]且上颌牙列拥挤的患者10例,上颌采用改良式摆型矫治器远中移动第一磨牙,同时下颌戴用活动式全牙列骀垫打开咬合,最后全口粘结固定矫治器完成治疗。分别于矫治前(T1)、改良式摆型矫治器治疗后(T2)、固定矫治器治疗后(T3)拍摄正中[牙合]位的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进行头影测量分析。结果10例患者经改良式摆型矫治器治疗后上颌第一磨牙平均远中移动3.78mm,远中倾斜3.84°,上前牙平均唇向倾斜移动1.52mm;固定矫治器治疗后前牙反[牙合]解除,牙齿排列整齐,前牙覆[牙合]覆盖正常。结论改良式摆型矫治器能有效地远中移动上颌磨牙;与固定矫治器结合治疗恒牙早期功能性反[牙合]伴牙列拥挤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5.
摆型矫治器远中移动上颌磨牙矫治安氏II类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改良摆型矫治器对牙和面部骨骼结构的影响。方法 选择安氏Ⅱ类错16例 ,其中女 13例 ,男 3例 ,年龄 9 3~ 2 2 8岁 ,平均 13 6岁。采用摆型磨牙远中移动矫治器治疗。摆型矫治器推磨牙向远中的疗程为 1~ 6个月 ,平均 3 7个月。以X线头影测量分析和模型测量分析为测定手段。结果 ①每侧磨牙平均向远中移动 3 5 9mm ,主要为磨牙向远中倾斜移动。②切牙牙冠平均向近中移动 3 2 8mm ,主要为切牙的近中倾斜移动 ,前牙的覆盖增加 ,达 1 5 6mm。③牙列出现较大的间隙 ,双侧分别达 6 70mm和 6 5 9mm。④磨牙垂直向移动较少 ,推磨牙后 ,磨牙平均伸长仅0 6 9mm。⑤磨牙区、双尖牙区与尖牙区的宽度均增加 ,分别达 2 0 3mm、1 6 6mm和 1 10mm。⑥摆型矫治器对面部骨骼结构无明显的直接影响。结论 摆型矫治器能有效地远中移动上颌磨牙 ,快速矫正磨牙关系。但也可导致磨牙倾斜及切牙唇向倾斜移动 ,临床治疗中应予注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远中移动上颌第一磨牙,结合直丝弓矫治伴有第二前磨牙阻生的II类错畸形的有效性。方法:选取处于替牙晚期、上颌中重度拥挤的24例患者,采用活动矫治器单侧或双侧远移上颌第一磨牙,开辟间隙并进行第二期固定矫治;统计学分析治疗前后的X线头影测量结果,评估临床疗效。结果:上颌第一磨牙平均远中移动4.5 mm,两侧磨牙和尖牙达到I类关系,上颌前牙唇倾度增加。结论:早期远中移动上颌第一磨牙并结合直丝弓技术可促进第二磨牙正常萌出。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无托槽隐形矫治器远中移动上颌磨牙的疗效.方法:选取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15例,平均年龄为25.3岁.应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远中移动上颌磨牙,通过重叠磨牙远移前后的三维数字化模型,并进行三维测量分析评价其远中移动磨牙的疗效.结果:双侧第一磨牙均平均向远中移动2.58 mm,左右侧第二磨牙分别平均向远中移动2.57 mm和2.68 mm,双侧中切牙均平均向近中移动0.34 mm.双侧中切牙在水平向上无明显移动,左右侧第一磨牙均平均颊向移动0.96 mm和0.97mm,左右侧第二磨牙平均颊向移动1.01 mm和1.11 mm.双侧中切牙无明显伸长或压低,双侧第一磨牙均平均压低0.26 mm,左右侧第二磨牙分别平均压低0.37 mm和0.36 mm.双侧第一磨牙和第二磨牙均无明显颊腭向旋转.结论:无托槽隐形矫治器能有效地远中移动上颌磨牙,但会引起轻微的磨牙压低和前牙支抗丧失.  相似文献   

18.
摆形矫治器远移磨牙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观察摆形矫治器对牙弓长度、牙弓宽度及覆牙合覆盖的影响。方法 :选择 3 7例安氏Ⅱ类错牙合 ,Ⅰ~Ⅱ度拥挤的患者 ,应用摆形矫治器远移上颌第一磨牙 ,每一病例术前术后进行模型测量分析比较。结果 :3 7例患者在 18.2± 4.5周内双侧第一磨牙之间的牙弓弧形长度增加 (17.3 6± 4.3 8)mm ,伴牙弓前段宽 (-3 .0 4± 1.5 9)mm ,后段宽 (-1.2 9± 2 .0 1)mm的缩小 ,统计分析显示这些差异具有高度显著性。结论 :摆形矫治器是一种简便有效、对患者依赖少的上磨牙远移装置 ,但在临床应用中应注意牙弓的横向变化、上磨牙的旋转及支抗丢失  相似文献   

19.
摆型矫治器远中移动上颌磨牙娇治安氏Ⅱ类错He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研究改良摆型矫治器对牙He和面部骨骼结构的影响。方法 选择安氏Ⅱ类错He16例,其中女13例,男3例,年龄9.3~22.8岁,平均13.6岁。采用摆型磨牙远中移动矫治器治疗。摆型矫治器推磨牙向远中的疗程为1~6个月,平均3.7个月。以X线头影测量分析和模型测量分析为测定手段。结果 ①每侧磨牙平均向远中移动3.59mm,主要为磨牙向远中倾斜移动。②切牙牙冠平均向近中移动3.28mm,主要为切牙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CBCT测量种植支抗整体远中移动上牙列正畸治疗后牙齿三维方向的变化,评价其移动方式及力学机制.方法:筛选满足纳入标准的23例种植支抗整体远中移动上牙列正畸成人患者,用Dolphin软件测量治疗前后牙齿三维方向上的变化,运用SPSS 23.0软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上颌第一磨牙、尖牙、切牙远中移动量分别为2.60 mm、2.66 mm、2.07 mm,远中倾斜角度分别为5.31°、5.42°、-4.68°.上颌第一磨牙颊尖和尖牙分别压低0.96 mm、0.40 mm.牙合平面顺时针旋转1.51°.第一磨牙颊向倾斜4.57°,远中旋转7.71°.尖牙区和磨牙区宽度分别增加1.18 mm、2.01 mm.结论:采用种植体支抗整体远移上牙列可以获得有效的远中移动量,远移的磨牙存在一定程度的压低、远中倾斜及远中扭转,上颌牙合平面发生顺时针旋转,尖牙区和磨牙区的宽度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