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血浆中CO 经由RBC 携带并由连二亚硫酸盐还原法测定。批内和批间CV 分别为10.7%和12.8%。最低检出限为0.1mg/L。血浆中CO 的正常参考范围为0.14~0.60mg/L。此法简便、灵敏。在空气中CO 持续浓度>4ml/L 对人有致命性。CO 与Hb 的结合力比O_2与Hb 的结合力大200倍还多,HbCO 使得O_2的运输无效,人体RBC 中HbCO浓度占总Hb 浓度的65~80%通常使人致死,浓度较低的导致不可逆转的神经后遗症。经典观点认为与Hb 结合的CO 夺取了组织中的氧,引起细胞的死亡。而有人却认为CO 通过与细胞色素a_3的结合,抑制了氧化磷酸盐化作用和组织利用氧的能力,致死细胞。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邻-甲联苯胺法(经典方法)测定血浆游离血红蛋白(Hb)的基质效应及消除方法。方法以用生理盐水1 000倍稀释的Hb储存液(浓度为103.1 g/L)作为标准液,将此Hb标准液再用无Hb血浆分别稀释500、1 000、2 000、4 000倍(游离Hb理论浓度分别为206.20、103.10、51.55、25.78 mg/L),然后用经典方法测定游离Hb浓度,比较与理论值的差异。将Hb储存液分别用生理盐水(经典方法)、无Hb血浆(消除方法 1)、混合血浆(消除方法 2)1 000倍稀释作为标准液。经典方法和消除方法 1的计算公式为血浆游离Hb(mg/L)=测定管吸光度(A)值×标准液浓度÷标准管A值;消除方法 2的计算公式为血浆游离Hb(mg/L)=测定管A值×标准液浓度÷(标准管A值×混合血浆A值);消除方法 3操作同经典方法,计算公式为血浆游离Hb(mg/L)=测定管A值×标准液浓度×2.35÷标准管A值。测定40份标本,比较各消除方法的结果。在血浆中分别加入206.20、103.10、51.55 mg/L Hb,测定各消除方法的回收率。分别取6.25、12.50、25.00、50.00μg/L维生素C溶液4.5 m L,各加1.031 g/L Hb标准液0.5 m L,用经典方法测定回收率。结果采用无Hb血浆500、1 000、2 000、4 000倍稀释的Hb标准液的游离Hb测定结果分别为87.85、43.16、21.90、10.99 mg/L。40份标本采用经典方法、消除方法 1、消除方法 2、消除方法 3测定的游离Hb浓度分别为(7.99±4.90)、(18.61±11.42)、(19.18±11.77)、(18.77±11.52)mg/L;消除方法 1、消除方法 2、消除方法 3的结果均高于经典方法(P均0.01),但3种消除方法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经典方法、消除方法1、消除方法 2、消除方法 3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42.54%、98.33%、100.98%、97.56%。采用经典方法检测Hb在6.25、12.50、25.00、50.00μg/L维生素C溶液中的回收率分别为98.57%、98.17%、97.17%、95.16%。结论邻-甲联苯胺法测定血浆游离Hb存在基质效应,3种消除方法均可消除基质效应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脂肪乳输注对血红蛋白(Hb)及相关指标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10例输注脂肪乳的自愿者,于脂肪乳输注后1、2、4、8、12h采集静脉血2mL,离心后检测血浆三酰甘油(TG)及Hb水平,并将不同时间点的血浆标本混合制备5份混合乳糜血浆。选择1例O型血健康自愿者,采集静脉血6mL,离心后吸去血浆,制备健康浓缩红细胞(RBC),在200μL各时间点混合乳糜血浆中分别加入200μL浓缩RBC,以200μL生理盐水加入200μL健康浓缩红细胞为对照。选择1例O型血小细胞低色素贫血自愿者,采集静脉血6mL,离心后吸去血浆,制备小细胞低色素浓缩RBC,将100μL浓缩红细胞加入100、200、300、400μL TG浓度为15.23mmol/L的乳糜血浆中,以100μL浓缩红细胞加入等体积生理盐水为对照。采用迈瑞公司BC-6800型血细胞分析仪对各试验管进行Hb及相关指标检测,每管测2次,计算均值。结果输注脂肪乳后自愿者血浆TG水平迅速升高,最高可达25.89mmol/L,乳糜血浆直接测定Hb水平最高可达19g/L。各时间点乳糜血浆对健康浓缩RBC和小细胞低色素浓缩RBC中的RBC、红细胞比容(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检测结果影响不大,对Hb、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造成假性增高,输注后4h内影响程度尤为明显;贫血越严重,Hb、MCH、MCHC受影响程度越大。脂肪乳输注12h后,血浆对Hb及相关指标检测结果影响较小。结论输注脂肪乳后4h内尽量避免检测Hb及MCH、MCHC,特别是严重贫血的患者,输脂肪乳后12h的检测结果则相对可靠。  相似文献   

4.
目前测定血浆和尿液中Hb的方法大多利用血红素对不同底物(?)过氧化活性,某些废物有潜在的致癌性且测定方法易受血浆成分的干扰检出的灵敏度(?)等缺点。作者将用氯丙嗪作底物测定血浆和尿中Hb的终点法改为速率法,克服了前法中高浓度Hb达到终点早而最大吸光度在终点延迟时间短的缺点,并把灵敏度提高到3mg/L。试剂:1.冰醋酸—磷酸液:28ml冰醋酸和4ml浓磷酸混合,磷酸的终浓度为1.9mol/L。  相似文献   

5.
一氧化碳(CO)中毒为冬春季常见的气体中毒,CO与血红蛋白(Hb)结合成碳氧血红蛋白(HbCO),HbCO不易解离,导致组织器官缺氧,脏器功能受损.提高机体血氧含量,降低HbCO水平是治疗CO中毒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与一氧化碳(C0)中毒程度的关系,并评价左旋肉碱的治疗作用.方法 从本院309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OP)患者中选择69例入院时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异常增高者,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观察组35例.在氧疗和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静脉滴注醒脑静20 ml/d;观察组静脉滴注醒脑静20 ml/d+左旋肉碱2 g/d.于治疗24 h、72 h和1周后分别检测碳氧血红蛋白(HbCO)浓度和心肌损伤标志物肌红蛋白(Mb)、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分析CO中毒程度(HbCO浓度)与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异常升高的关系,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差异.结果 入院时轻度中毒(HbCO浓度10%~19%)、中度中毒(20%~39%)、重度中毒(≥40%)患者中,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异常的检出率分别为2.5%(5/204)、46.8%(36/77)、100.0%(28/28),与HbCO浓度具有极显著相关性(x2=170.354 9,P<0.000 1).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前HbCO[(31.1±17.6)%、(32.3±16.9)%)]、Mb(μg/L:154.2±51.8、165.4±48.6)、CK-MB(μg/L:8.7±3.3、9.6±3.8)、cTnI(μg/L:2.7±1.2、2.8±1.5)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24 h、72 h后Mb(24 h:74.0±36.5比97.1±35.8,72 h:40.1±6.8比69.0±11.2)、cTnI水平(24 h:1.9±0.5比2.3±0.7,72 h:1.2±0.3比1.8±0.4)及治疗24 h后CK-MB(10.6±4.1比13.0±3.9)显著降低(P<0.05或P<0.01);1周后两组心肌损伤标志物均降至正常水平;治疗过程中HbCO浓度的下降两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 CO中毒后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异常升高的检出率与HbCO浓度呈正相关,左旋肉碱有减轻CO中毒后心肌损伤和横纹肌损伤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7.
作者经过比较试验,改进了适于血库小量(平均血浆量14L/批)生产因子Ⅷ浓制剂的方法,其要点如下。 (1)新鲜冰冻血浆及冷沉淀(Cryo)的制备:从CPD抗凝全血500ml分离血浆(含白膜层)约290ml,置-48℃酒精冰冻,融化虹吸分离Cryo(平均5g/单位血浆);ACD-A抗凝单采血浆约630ml,冰冻同前,4℃融化离心得Cryo(平均7.7g/单位血浆)。(2)Cryo的混合:所分离的CPD血浆Cryo48单位或单采血浆Cryo24单位室温下混合为一批(约  相似文献   

8.
1.地面、墙壁、门窗:用0.2%~0.5%过氧乙酸溶液或500mg/L~1000mg/L二溴海因溶液或1000mg/L~2000mg/L有效氧含氯消毒剂溶液喷雾。泥土墙吸液量为150 ml/m~2~300 ml/m~2,水泥墙、木板墙、石灰墙为100 ml/m~2。对上述各种墙壁的喷洒消毒剂溶液不宜超过其吸液量。地面消毒先由外向内喷雾一次,喷药量为200 ml/m~2~300ml/m~2,待室内消毒完毕后,再由内向外重复喷雾一次。以上消毒处理,作用时间应不少于60min。 2.空气:房屋经密闭后,每立方米用15%过氧乙酸溶液7 ml(1g/m~3),放置瓷或玻璃器皿中加热蒸发,熏蒸2 h,即可开门窗通风。或以2%过氧乙酸溶液(8ml/m~3)气溶胶喷雾消毒,作用30min~60min。  相似文献   

9.
王静  张曼林  杨新艳 《临床荟萃》2002,17(21):1252-1253
目的 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血浆内源性一氧化碳 (CO)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肺心病组 30例 ,正常对照组 30例。血浆CO测定采用分光光度法 ,同时测定血浆内皮素 1(ET 1)水平、动脉血氧分压 (PaO2 )及反映肺动脉压的超声指标—右室射血前期时间 (RVPEP)与肺动脉血流加速时间 (AT)的比值。结果 肺心病组急性加重期血浆CO水平 (1.78± 0 .79)ng/L和缓解期血浆CO水平 (1.2 1± 0 .38)ng/L ,均高于正常对照组 (0 .87± 0 .2 3)ng/L(均P <0 .0 0 1) ,且血浆CO水平与ET I、RVPEP/AT呈正相关 ,与PaO2 呈负相关。结论 内源性CO参与了肺心病的病理生理过程 ,肺心病患者血浆CO水平升高对于延缓肺动脉高压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保护意义  相似文献   

10.
大部分凝血试验如凝血酶原时间(PT)所采用的抗凝剂为柠檬酸钠和草酸钠。抗凝剂与全血的比例是1:9,即抗凝剂0.2ml加入静脉血1.8ml。然而在实际工作中,遇到严重贫血(Hb常低至50g/L左右)或红细胞高度增多(Hb高达200g/L以上)的病人,按常规抗凝比例采集标本,则PT结果不正确。究其原因,部分是抗凝比例失准,未予纠正所致。PT等凝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建立测定血液中碳氧血红蛋白(HbCO)含量的方法.方法 采用双波长吸光度比值法测定血液中HbCO含量,以HbCO饱和度>10%为CO中毒诊断标准.结果 还原血红蛋白(Hb)的最大吸收峰波长在431.5 nm处,HbCO的最大吸收峰波长在421.5 nm处,健康人血液中HbCO饱和度平均1.65%.结论 采用双波长吸光度比值法检测血液中HbCO含量,简便易行,适用于急性CO中毒的快速诊断.  相似文献   

12.
作者利用氰化钾与血清中的锌和其他干扰离子结合成氰化物,再用水合氯醛使锌离子首先游离出来,与硝基—PAPS 反应呈色。仪器微板读数仪(双波长分光光度计,干涉滤光片577nm 和650nm,半峰宽为7和12nm)MPRA4i 型。微量混合器。微孔板(扁平底、8或16孔)。试剂(1)Tris 缓冲液(0.4mol/L,pH8.1)。(2)KEN 溶液(0.5mol/L)。(3)GT 溶液(pH8.1):盐酸胍基67g,加Tris 缓冲液90ml 液解后,用3mol/L NaOH 或3mol/L HCl 调节至pH8.1,然后用Tris 缓冲液补足至100ml。贮于塑料瓶中,室温至少可稳定一个月。(4)GTAC 溶液:L-抗坏血酸钠盐20mg 溶解于10ml GT 溶液中,加KCN 溶液0.1  相似文献   

13.
测定尿蛋白的方法已有很多报道,然而,这些方法的线性范围和重复性不完全令人满意.本文作者对Fujita等应用邻苯三酚红——钼酸盐与蛋白质显色反应的方法进行了改良.本法是根据颜料与蛋白质在pH2.5条件下相结合,光谱吸收峰由460nm改变为600nm.试剂:①PR溶液(1.5mmol/L):邻苯三酚红(PR)60mg溶于100ml甲醇中.⑦钼酸盐溶液(10mmol/L):钼酸钠(2H_2O)0.24g溶于100ml蒸馏水中.③PR—钼酸盐试剂:丁二酸5.9g,草酸钠0.14g,苯甲酸钠0.5g,溶于900ml重蒸馏水中,加PR溶液40ml,钼酸盐溶液4ml,用0.1mol/LHCl调节pH至2.5.最后用蒸馏水稀释至1000ml.操作:手工操作,分别取尿液标本或1g/L白蛋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荜茇提取物荜茇酰胺(PL)对儿童具有抗血小板、抗凝作用,为临床用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抽取30名健康儿童静脉血,随机分为5组,分离富血小板血浆(PRP),取PRP分别加入二甲基亚砜(DMSO)作为空白组,加入阿司匹林(终浓度10μmol/L)作为对照组,加入PL(终浓度分别为20、100、200μmol/L)作为不同浓度PL组,37℃孵育5min,作用后PRP分别加入诱导剂二磷酸腺苷(ADP)终浓度10μmol/L,胶原(Coll)终浓度2.5μg/mL,花生四烯酸(AA)500μg/mL,采用比浊法在37℃条件下测定血小板聚集率。抽取静脉血分离血浆后分5组,将不同浓度PL分别与3组血浆混合,终浓度分别为5、10、20μmol/L,空白组将1%DMSO与血浆混合,对照组将肝素钠与血浆混合(35U/mL),各组37℃孵育5min后上机检测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凝血酶原时间(PT)及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结果与对照组比较,PL(20、100、200μmol/L)干预后对AA、Coll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均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PL 100μmol/L、PL 200μmol/L可以显著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P0.05);PL 10μmol/L、PL 20μmol/L干预后可以显著延长儿童血浆的PT、APTT、TT值(P0.05),但FIB未见明显变化。结论 PL能抑制儿童血浆的血小板聚集,抑制抗凝活性。  相似文献   

15.
速率法测定血浆(尿液)游离血红蛋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红蛋白(Hb)中亚铁血红素有类似过氧化物酶的作用,本文用ELISA试验广泛采用的显色剂TMB(3,3,5,5—四甲基联苯胺),建立了测定血浆和尿液中游离Hb的速率法,效果满意.1材料和方法1.1仪器意大利BT-224半自动生化仪。1.2试剂①TMB溶液:TMB用二甲亚飒溶解并配成10mg/ml,以0.1mol/LpH5.4醋酸钠一枸橼酸缓冲液稀释成1mmol/L,4℃避光保存备用。②0.3%H2O2:溶液:3%H2O2lml加于9ml蒸馏水中,4℃稳定6小时。③Hb标准液:Hb质控物用盐水稀释至100mg/L。1.3方法TMB液和0.3%H2O2。液各0.5ml混匀,再加肝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原不同血红蛋白(Hb)水平人群血液制备的悬浮红细胞储存质量的差异。方法选择久居高原地区不同Hb水平的男性志愿者分为2个实验组,A组:10名,Hb≥180 g/L;B组:10名,Hb(120—160)g/L;另以平原地区正常男性志愿者为对照组(C组):10名,Hb(120—160)g/L。各组分别采集全血200 mL/人(份)(10份/组),离心分离去除血浆后,加入MAP保存液50 mL/份,制备得到的悬浮红细胞平均分装到4个50 mL小袋,于4℃冰箱储存d1、d7、d21、d35分别按不同检测项目取同等量标本测定反映红细胞质量的制备。结果 A、B、C 3组悬浮红细胞储存d1、d7、d21、d35溶血率(%)分别为:0.05±0.03 vs 0.06±0.07 vs 0.05±0.01,0.05±0.03 vs 0.05±0.04 vs0.05±0.03,0.06±0.03 vs 0.07±0.04 vs 0.06±0.03,0.10±0.05 vs 0.09±0.04 vs 0.07±0.03(P0.05);红细胞渗透脆性(g/L)分别为:4.22±0.19 vs 4.18±0.15 vs 4.18±0.14,4.06±0.28 vs4.16±0.10 vs 4.25±0.15,4.09±0.26 vs 4.14±0.15 vs 4.17±0.12,4.11±0.25 vs4.12±0.14 vs 4.11±0.12(P0.05);红细胞变形指数(200-1)分别为:0.58±0.03 vs0.58±0.02 vs 0.58±0.01,0.58±0.03 vs 0.57±0.02 vs 0.59±0.02,0.55±0.04 vs 0.55±0.03 vs 0.57±0.02,0.54±0.05vs 0.53±0.03 vs 0.55±0.02(P0.05)。结论采用高原不同Hb水平人群血液制备的悬浮红细胞在正常储存时间内的质量均符合现行血液储存的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慢性肺原性心脏病患者血浆内源性一氧化碳(CO)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肺心病组30例,正常对照组30例。血浆CO测定采用分光光度法,同时测定血浆内皮素—1(ET-1)水平、动脉血氧分压(PaO_2)及反映肺动脉压的超声指标—右室射血前期时间(RVPEP)与肺动脉血流加速时间(AT)的比值。结果:肺心病组急性加重期血浆CO水平(1.78±0.79)和缓解期血浆CO水平(1.21±0.38)均高于正常对照组(0.87±0.23)(P<0.001,P<0.001);且血浆CO水平与ET—1、RVPEP/AT呈正相关;与PaO_2呈负相关。结论:内源性CO参与了肺心病的病理生理过程,肺心病患者血浆CO水平升高对于延缓肺动脉高压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保护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建立溶血程度和病毒浓度的梯度模型,研究标本溶血对基于转录介导扩增(TMA)核酸检测(NAT)结果的影响。方法采用超声波破坏红细胞制造溶血标本,验证游离血红蛋白(Hb)浓度并建立溶血梯度模型;按照多因素实验设计中的析因设计方式,在不同溶血程度的标本模型中加入不同浓度的检测目标病毒。溶血程度根据血浆Hb浓度分为5个梯度,依次为0g/L、5g/L、10g/L、20g/L、40g/L。HIV、HCV、HBV浓度分为2个水平,低水平组分别为:20IU/ml、10IU/ml、5IU/ml;高水平组分别为:60IU/ml、20IU/ml、15IU/ml。采用基于TMA技术的全自动系统进行NAT。对检测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研究所建立的每个Hb梯度内各标本管的Hb浓度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α)。核酸检测分3个批次进行测试,每个批次80例样本,共计240例。其中225个测试标本呈反应性,15个对照标本呈非反应性。结论在标本血浆Hb浓度≤40g/L时,溶血对基于TMA技术的NAT结果无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血浆置换治疗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方法 采用免疫吸附系统 (KM - 890 0系统 )对 5例高胆红素血症患者进行血浆置换 ,血浆交换速度 30ml/min ,以等量的同型血浆或 4 %白蛋白稀释液为置换液 ,每次血浆交换量 2 5 0 0~ 30 0 0ml,每例血浆置换次数为 1~ 3次。结果 血浆置换前直接胆红素 (2 78.3± 74 .2 ) μmol/L ,间接胆红素为 (6 37.4± 1 2 2 ) μmol/L ,总胆红素 (91 5 .8±1 82 .8) μmol/L ,血浆置换后直接胆红素 (2 2 8.4± 78.3) μmol/L ,间接胆红素 (4 2 8.4± 1 75 .8) μmol/L ,总胆红素 (6 5 6 .8± 1 78.2 ) μmol/L ,治疗后明显低于治疗前(P <0 .0 5 )。结论 血浆置换可有效治疗高胆红素血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双利肝和甘氨酸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Th1/Th2平衡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32只,随机选择24只术前禁食12 h,不禁水,1%戊巴比妥钠腹腔注射麻醉,取上腹部正中切口入腹腔,于胆胰管远端逆行推注5%牛磺胆酸钠溶液0.1 ml/100 g,制造SAP模型.假手术组8只以等量生理盐水代替5%牛磺胆酸钠溶液.24只SAP大鼠中选择8只在造模后0.5 h从尾静脉注射0.2%大黄酸4 mg/kg和0.4%丹参素8 mg/kg(双利肝组),8只在造模后0.5 h从尾静脉注射20%甘氨酸0.6 g/kg(甘氨酸组),余8只为单纯SAP组.32只大鼠分别于造模后24 h采集腹主动脉血,观察造模后24 h血浆内毒素和血清淀粉酶的变化及双利肝和甘氨酸对Th1/Th2比值的影响.结果 单纯SAP组血浆内毒素[(0.67±0.11)EU/ml]、促炎细胞因子[干扰素-γ(8.43±0.86)ng/L,白细胞介素-12(8.26±1.97)ng/L]和Th1/Th2比值(0.36±0.07)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内毒素(0.44±O.07)EU/ml,干扰素-γ(3.80±0.55)ng/L,白细胞介素-12(3.34±1.34)ng/L,Th1/Th2比值(0.24±0.05),P均<0.05];与单纯SAP组相比,双利肝和甘氨酸均显著降低血浆内毒素[(0.57±0.08)、(0.52±0.04)EU/ml,P均<0.05],使Th1/Th2比值[双利肝组:0.29±0.04,甘氨酸组:0.25±0.06;P均<0.05]趋于平衡.结论 在SAP的早期,血浆内毒素的升高使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过强,导致组织细胞损伤加重;而双利肝和甘氨酸都能抑制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形成,减轻或阻止了组织细胞的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