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沙眼衣原体和解脲支原体感染与不孕关系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生殖道沙眼衣原体(CT)和解脲支原体(UU)对不孕的影响.方法:CT采用金标法.UU采用培养及药敏鉴定.对128例原发不孕,106例继发不孕共234例不孕症妇女(不孕症组)进行CT、UU检测,并与100例正常妇女进行对照,阳性患者夫妇同时治疗.结果:不孕症组CT和UU阳性率分别为30.8%和35.4%,对照组CT、UU阳性率分别为8%和13%,两组间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0.01),而原发不孕与继发不孕检出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不孕症组宫颈糜烂患者CT、UU感染率分别为45.1%和37.8%,明显高于宫颈光滑患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采用药敏鉴定后敏感药物夫妇双方同时治疗1疗程,CT、UU治愈率可达89%及82.6%.结论:生殖道CT、UU感染是引起女性不孕的原因之一,对不孕夫妇进行CT、UU常规检查并及时治疗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不孕女性的生殖道感染类型,探求不同感染类型与不孕的关系。方法对2015年1月—2017年8月本院就诊的不孕女性进行衣原体检测、支原体及真菌培养,比较不同感染类型的比例。结果 1454例患者中,449例不孕患者,1005例非不孕患者。在不孕组中,支原体感染202例(44.99%),其中解脲脲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UU)感染148例(32.96%);人型支原体(M.hominis,Mh)感染71例(15.81%);双重感染28例(6.2%)。而非不孕组中,支原体感染394例(39.20%),其中解脲脲原体(UU)感染296例(29.45%);人型支原体(Mh)感染218例(21.69%);双重感染97例(9.65%)。两组总支原体及UU感染率差异显著(P0.05),而人型支原体(Mh)及双重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孕组衣原体感染率显著高于非不孕组(P0.05),而两组真菌感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孕女性支原体和衣原体感染率较高,以单一解脲脲原体(UU)感染最多见,且与不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女性支原体、衣原体感染和抗精子抗体阳性与不孕的关系,以指导临床治疗及提高不孕患者的治愈率。方法选择于我院2011年2月~2012年2月就诊的不孕女性患者365例(观察组)进行支原体(UU、MH)、衣原体(CT)与血清抗精子抗体(ASA)检测,同时选择66例正常妇女(对照组)作对照。结果不孕症观察组支原体、衣原体、抗精子抗体阳性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不孕组中血清抗精子抗体阳性者支原体、衣原体感染较阴性者高,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殖道支原体、衣原体感染及血清抗精子抗体阳性是导致不孕的重要原因,抗精子抗体的产生与支原体、衣原体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4.
收集本院门诊2009年10月~2012年9月就诊的不孕患者210例。其中80例为原发组,130例为继发组,统计其临床表现,并对所有患者做宫颈分泌物支原体、衣原体实验室检查;选择同期在妇产科门诊检查、年龄相当、生育能力正常的妇女100例作为对照组,同样行上述检查。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感染的阳性率。结果不孕组患者支原体阳性率为25.2%;对照组为8%;不孕组衣原体阳性率为19%,对照组为7%;不孕不育组联合感染的阳性率为10%,对照组为3%。不孕组的支原体、衣原体以及联合感染的阳性率都明显高于对照组,统计学处理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原发组支原体阳性率21.3%,继发组为27%;原发组衣原体阳性率13.8%,继发组为22.3%;原发组混合感染率10%,继发组为9.2%,统计学处理无明显差异(P0.05)。支原体及衣原体的感染可导致育龄期妇女不孕的发生,因此对于患有不孕症的妇女,不论原发还是继发,均应首先排除上述病原体的感染,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从而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不孕症妇女解脲支原体(Uu)和沙眼衣原体(CT)的感染状况及其与不孕症的关系。方法对316例患不孕症的妇女(不孕组)和250例正常生育的妇女(对照组)进行宫颈分泌物的uu和cT检测,比较两组妇女Uu与cT感染率差异,并分析原发性不孕症与继发性不孕症妇女感染率的差异。结果不孕组UU、CT感染检出率分别为30.7%、8.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2%和0.8%(P〈o.05);原发性不孕妇女宫颈分泌物UU、CT感染检出率分别为11.9%、3.7%,而继发性不孕妇女宫颈分泌物UU、CT感染捡出率分别为40.6%、n.6%,UU感染检出率明显高于原发性不孕妇女(P〈O.05),CT感染检出率明显高于原发不孕妇女(P〈O.05)。结论Uu和CT与妇女不孕密切相关,建议临床将UU、CT作为女性不孕就诊患者的常规检查项目。  相似文献   

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4):5696-5697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我院妇科门诊收治的宫颈糜烂患者147例作为观察组,同期选择50例宫颈正常的其他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CT、UU感染情况。结果观察组解脲支原体(UU)感染率为49.66%明显高于沙眼衣原体(CT)感染率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T、UU感染率、混合感染率、CT或UU感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宫颈糜烂程度的加重,各感染率均升高,宫颈糜烂轻度、中度、重度组各感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0~29岁及30~39岁年龄组CT、UU感染率均高于40~49岁年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解脲支原体(UU)与沙眼衣原体(CT)感染是导致宫颈不同程度糜烂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非淋菌性尿道炎(NGU)患者支原体、衣原体感染情况及抗生素的耐药率.方法采用郑州安图生物公司支原体鉴定药敏一体试剂盒和Clearview男女两用衣原体快速检测试剂盒对2735例NGU分泌物进行检测,同时测定支原体对抗生素的耐药性.结果2735例NGU患者检测出单纯UU阳性969例占35.43%,单纯MH阳性12例占0.44%,UU+MH阳性102例占3.73%,单纯CT阳性201例占7.35%,UU、CT总检出率分别为43.84%、11.59%,女性感染率显著高于男性(P<0.01);UU、MH、UU+MH对克拉霉素、交沙霉素、强力霉素、美满霉素较为敏感.结论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主要以UU为主,CT、U-U、MH、UU+MH、UU+CT次之,单纯UU、MH和UU+MH的耐药率存在一定差异,治疗支原体感染以克拉霉素、交沙霉素最好,其次为强力霉素、美满霉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女性不孕症与解脲支原体(Uu)、沙眼衣原体(CT)感染的关系.方法 分别采用培养法和ELISA方法检测175例不孕妇女Uu、CT感染率与120例健康生育妇女(对照组)Uu、CT感染率.结果 不孕组Uu感染阳性率为46.3%,CT感染阳性率为16.0%,Uu、CT混合感染(Uu+CT)阳性率为11.4%;对照组Uu感染率为10.8%,CT感染率为2.5%,Uu、CT混合感染(Uu+CT)阳性率2.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女性生殖道Uu感染是女性不孕症的生殖道感染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检测不孕患者腹腔液中沙眼衣原体(CT)、解脲脲原体(UU)的感染情况,探讨病因不明不孕妇女与CT、UU感染的关系,为临床诊断和治疗不孕症提供依据。方法:CT、UU的检测均采用PCR法。结果:原因不明不孕组CT、UU感染率分别为37.5%、53.13%,混合感染率为2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建议对临床病因不明的不孕患者作CT、UU检测。  相似文献   

10.
未产妇药物流产术致继发性不孕15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药物流产术后继发不孕的主要原因。方法:对药物流产术后继发不孕症153例病因统计,并和同期原发不孕症96例进行支原体(UU)、衣原体(CT)感染和输卵管梗阻情况对比。结果:①继发不孕组病因分类中前三位依次是输卵管梗阻、盆腔炎、排卵障碍性疾病;②药流术并发症中与输卵管梗阻关系最密切依次为感染流产、药流不全、流血时间过长;③输卵管梗阻的发生率随着药流次数的增加而增加;④继发不孕组有66例(43.14%)有不同程度输卵管梗阻,而同期原发不孕组21例(21.8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⑤继发不孕组UU 、CT感染率高于同期原发不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输卵管梗阻是药流后继发性不孕的主要原因。未产妇药物流产存在一定的不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性病门诊患者生殖道念珠菌感染情况和菌种分布。方法:对性病门诊1247例患者进行念珠菌、沙眼衣原体(CT)、解脲支原体(UU)、人型支原体(MH)的检测,用显色培养基和糖发酵试验鉴定念珠菌。结果:女性较男性念珠菌患病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CT、UU检测阳性的患者念珠菌感染率显著高于CT、UU阴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UU、MH多重感染的念珠菌患病率显著高于单一感染者(P<0.05);念珠菌鉴定白念珠菌为主要感染菌种,显色培养基和糖发酵试验两种鉴定方法对白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克柔氏念珠菌及光滑念珠菌均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女性较男性更容易感染念珠菌;CT、UU是念珠菌感染的高危因素;显色培养基是念珠菌初步鉴定一种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胎膜早破与支原体及沙眼衣原体感染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孕妇宫颈解脲支原体(UU)、沙眼衣原体(CT)感染与胎膜早破(PROM)的关系.[方法]选择PROM孕妇240例(观察组)和同期正常孕妇120例(对照组),比较两组UU和CT的阳性率及胎膜炎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宫颈分泌物UU阳性率45.0%显著高于对照组17.5%(P<0.05),CT阳性率30.0%显...  相似文献   

13.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1):2484-2485
选取2014年8月~12月生殖健康科门诊就诊的298例女性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史分成不孕症组及宫外孕病史组,运用试剂盒进行解脲脲原体、衣原体的培养及测定。结果 298例不孕症及宫外孕病史女性UU、CT总检出率66.11%,CT阳性率11.07%,UU阳性率55.04%,CT+UU阳性率9.73%;宫外孕组CT、UU及CT+UU阳性率均高于不孕症组(P<0.05);不孕症组中原发不孕组与继发不孕组UU、CT及CT+UU感染无统计学差异(P>0.05)。CT、UU感染与不孕症及宫外孕发生密切相关,不孕症及有过宫外孕病史的女性应加强UU、CT感染监测及防治。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解脲支原体(UU)和沙眼衣原体(CT)与女性继发性不孕相关性。方法:应用培养法和胶体金法分别检测1000例继发性不孕妇女宫颈分泌物UU和CT,同时选择200例健康已孕妇女作对照组。结果:研究组UU阳性率、CT阳性率、UU+CT阳性率分别为34%、28%、12%,对照组的分别为8%、4%、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性不孕组UU阳性率、CT阳性率、UU+CT阳性率分别为39.6%、22.9%、12.5%,继发性不孕组分别为42.3%、25%、9.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U和CT感染与女性继发性不孕症存在密切关系,应作为不孕症患者的常规检测项目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泌尿生殖道感染与不孕症的关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泌尿生殖道支原体、衣原体是引起非淋菌性尿道炎(NGU) 最常见的病原体,同时也是性传播疾病的病原体,它们不仅造成广泛的生殖系统感染并导致不孕,且发病率逐年上升[1] .为了解不孕妇女患者的沙眼衣原体(CT)和解脲支原体(UU)感染情况,本文利用荧光定量PCR 技术对128 例不孕妇女患者的宫颈分泌物进行CT 和UU 的检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解脲支原体和沙眼衣原体感染与孕囊枯萎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解脲支原体(UU)和沙眼衣原体(CT)感染对孕囊枯萎的影响.方法应用支原体培养和衣原体抗原免疫快速法对102例囊枯萎组(观察组)和86例早孕人工流产(对照组)宫颈分泌物进行UU和CT的检测.结果观察组宫颈分泌物UU和CT阳性检出率分别为36.2%和20.6%,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UU和CT复合感染率为19.6%,也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术后随访2年,UU和CT阳性组其输卵管妊娠的发生率升高.结论UU和CT感染与孕囊枯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解脲支原体(UU)和沙眼衣原体(CT)感染对孕囊枯萎的影响。方法 应用支原体培养和衣原体抗原免疫快速法对102例囊枯萎缄(观察组)和86例早孕人工流产(对照组)宫颈分泌物进行UU和CT的检测。结果 观察组宫颈分泌物UU和CT阳性检出率分别为36.2%和20.6%,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UU和CT复合感染率为19.6%。也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术后随访2年,UU和CT阳性组其输卵管妊娠的发生率升高。结论 UU和CT感染与孕囊枯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宫颈及盆腔解脲支原体、沙眼衣原体感染与输卵管性不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女性宫颈及盆腔解脲支原体 (UU)和沙眼衣原体 (CT)感染与输卵管性不孕的关系及其感染特点。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法对接受腹腔镜检查的 36例输卵管性不孕患者 (不孕组 )和 2 3例正常生育患者 (对照组 )进行宫颈分泌物和盆腔液体UU、CT检测 ;应用腹腔镜了解输卵管粘连及阻塞程度。结果 两组宫颈分泌物UU阳性率分别为 30 .6 %、8.7% ,两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宫颈分泌物CT阳性率两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两组盆腔液体UU、CT阳性率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不孕组UU阳性患者输卵管周围轻度以下粘连占 5 0 % ,但输卵管阻塞率为 87.5 % ,同组UU阴性患者输卵管周围中、重度粘连占 79.2 % ,输卵管阻塞率为 6 4 .6 % ,两组粘连程度及阻塞率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女性生殖道UU感染与输卵管性不孕相关 ;UU、CT感染症状隐匿 ,但输卵管腔损害明显  相似文献   

19.
毛源  王晶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33(19):2350-2351
目的 探讨江苏地区男、女性泌尿生殖道淋病奈瑟菌(NG)、沙眼衣原体(CT)及解脲脲原体(UU)感染特点及差异.方法 对7 064例疑似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1~<41)岁男性NG、CT单独感染率高于女性(P<0.05),小于51岁的女性UU单独感染率高于男性(P<0.05).各年龄段男、女性混合感染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男、女性不同病原体感染情况存在差异,应重视婚前、老年人群检测,对疑似病例应进行多病原体检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检测泌尿生殖系统感染患者尿液中沙眼衣原体(CT)、淋球菌(NG)、解脲脲原体(UU)感染状况,并进一步了解CT、NG、UU病原体在深圳市的感染情况,为临床诊治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采集疑似泌尿系统感染的609例患者(其中男305例,女304例)尿液,并选取其中108例患者同时采集尿液、分泌物,采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CT、NG、UU。结果 CT、NG、UU在分泌物及尿液中的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感染UU阳性率最高,为42.04%(256/609);CT+NG+UU感染患者感染率为0.33%(2/609);CT+UU感染是双重感染中最高,为2.63%(16/609)。男性患者CT、NG、UU感染率分别为:29.18%(89/305)、14.10%(43/305)、52.45%(160/305);女性患者CT、NG、UU感染率分别是:3.29%(10/304)、2.63%(8/304)、31.58%(96/304)。20岁者CT、NG、UU阳性检出率为64.00%,20~29岁者为63.16%,29~39岁者为63.34%,39岁者为75.00%。结论采用尿液和分泌物检测CT、NG、UU的检出率基本一致;CT、NG、UU的感染率后者明显高于前二者,混合感染以CT+UU感染率最高;男性患者CT、NG、UU感染率均高于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