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四川精神卫生》2012,(1):46-46
在精神分裂症早期,需要家属识别精神分裂症的早期症状,及时下决心去精神科就诊;在精神分裂症恢复期,一方面需要坚持服药,定期接受医生指导,二方面病人需要自身调适,需要家属护理,此时,病人和家属都需了解精神分裂症症状、治疗和护理。  相似文献   

2.
书讯     
《四川精神卫生》2012,(4):218+237+246+251+257
"精神病防治指南"在精神分裂症早期,需要家属识别精神分裂症的早期症状,及时下决心去精神科就诊;在精神分裂症恢复期,一方面需要坚持服药,定期接受医生指导,二方面病人需要自身调适,需要家属护理,此时,病人和家属都需了解精神分裂症症状、治疗和护理。黄朝阳编著的"精神病防治指南"一书以科普形式回答这些问题,该书共290问,由山西  相似文献   

3.
精神病患者的“家庭防治康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由于世界卫生组织WHO和世界精神康复学会WAPR的重视和大力推荐,对精神病患者实施“家庭防治康复”,是当前精神卫生领域及康复精神医学范畴内的一个重要探索方向,也是国内外专业学术论坛上热点议题之一。近年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精神分裂症治疗指南出台后,我院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抗精神病药物应用的演变情况.方法 采取整群入组法,调查我院2008年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抗精神病药物的使用情况,并与精神分裂症治疗指南出台前的2003年比较.结果 抗精神病药物的使用频度发生了显著变化,新型抗精神病药物的使用增多,临床药物治疗以单一用药为主.结论 治疗指南的出台,对临床用药起到了规范作用,抗精神病药的选择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精神病康复防治网络对男性复员退伍军人精神分裂症患者管理及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将烟台市散居在乡的274名男性复员退伍军人精神分裂症患者纳入精神病康复防治网络,于2007年1月-2012年12月进行为期6年的追踪随访。分别于纳入防治网络前、纳入防治网络3年后、6年后以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肇事肇祸危险性评估量表对其管理和康复效果进行评定。结果防治网络实施3年及6年后,患者的PANSS各项目评分及总分、SDSS总分、ITAQ评分与纳入防治网络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无4级和5级肇事肇祸危险性患者出现。结论精神病康复防治网络可能有利于改善男性复员退伍军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症状,提高社会功能,降低危险性。  相似文献   

6.
<正>精神病临床高危综合征是以精神分裂症为代表的精神病性障碍发作前的一个高风险阶段,因该诊断分类在重性精神病的预防中具有特殊价值,近30年来越来越受到全球精神卫生工作者们的关注[1]。《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于本期发表了《中国精神病临床高危综合征早期识别和干预——CSNP精神病性障碍研究联盟专家共识(2020版)》[2](以下简称《共识》),阐述目前中国精神科开展精神病临床高危综合征早期识别和干预工作的基本原则和纲要。这个共识发表,应当视为中国精神科发展的一个界碑性事件。  相似文献   

7.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中国卒中杂志》2006,1(8):575-582
1 人群高血压流行情况 高血压是一种古老的疾病,一百多年前Riva-Rocci发明了袖带血压计后医学界才对高血压的生理和病理意义有了认识.20世纪50~60年代开展了大量人群血压分布及血压与心血管病关系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研究,证实了高血压是引起心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研究高血压的流行特征,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确定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人群血压的分布接近正态分布.如何确定高血压和正常血压的分界点(cutoff point) 一直是高血压流行病研究的重点.从理论上讲,分界点的确定是人为的,但从临床角度看,这个点应该是能区别"有病"和"无病"的最佳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精神科"三无"精神病患者皮肤感染情况,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将2018年1月~2018年12月150例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三无精神病患者纳入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一般资料进行分析,观察患者皮肤感染具体情况,总结诱发患者皮肤感染的主要因素,并提出皮肤感染的处理对策。结果 150例患者中有35例存在皮肤感染,占23.33%,其中以疥疮感染占比最高,为45.71%(16/35),其次为疖、脓疮,占比28.57%(10/35);三无精神病患者皮肤感染与患者年龄以及季节密切相关,且患者发生皮肤感染有自身的因素,也与医院管理、工作人员护理操作等有关,对患者给予体格检查、原发病治疗等,能够有效防治皮肤感染问题。结论三无精神病患者易发生皮肤感染,应加强医院感染管理监控,对患者实施体格检查,明确患者皮肤感染风险,积极治疗原发病。  相似文献   

9.
我国历史上第一届由政府召开的"全国精神病防治工作会议",于1958年6月26至30日召开,他是由中央卫生部主持召开、江苏省承办,在南京市召开的。虽为全国性大会,但代表仅百人左右。  相似文献   

10.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5高血压的治疗5.1治疗目标治疗高血压的主要目的是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血管发病和死亡的总危险。这就要求医生在治疗高血压的同时,干预患者检查出来的所有可逆性危险因  相似文献   

11.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3)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接上期)6特殊人群高血压的处理6.1老年人高血压6.1.1定义欧美国家一般以65岁为老年的界限。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学会于1982年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会议所定而提出的老年界限为>60岁。大量随机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精神病人社区康复与防治一体化对防止精神病人复发是重要措施之一。方法 采取点到线的管理方法,使患者复发率降到最低限度。结果 通过从点到线的管理,充分发挥医生,家庭在防治精神病人病情复发,恶化,衰退的作用。结论 防治一体化是目前防治精神病人复发的重要措施,是使复发率降到最低限度的可靠办法,也是精神病防治医生,在病人出院前的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13.
非典型抗精神病新药:帕利哌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帕利哌酮是一种新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是利培酮的活性代谢产物。本文对帕利哌酮(帕利哌酮缓释片及帕利哌酮棕榈酸酯)的作用机制、药代动力学、药物相互作用、临床疗效与安全性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4.
精神分裂症和双相障碍是两大常见的重性精神障碍,约占我国精神科住院患者的一半以上,给社会以及患者和家属带来严重的负担.尽管目前有多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可用于治疗这两类精神障碍,但可多维度改善患者症状、且安全性好的药物仍然是目前临床实践中未被满足的需求.鲁拉西酮是一种新近进入中国的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在国外可用于治疗精神分...  相似文献   

15.
精神分裂症和双相障碍妇女都可能服抗精神病药治疗,而抗精神病药对妊娠和哺乳有何影响,一直是精神科医生所关心的问题,本文综述了抗精神病药对妊娠和哺乳的影响。1高催乳素血症1.1机制抗精神病药强效阻断垂体前叶D2受体,迅速增加催乳素分泌,引起高催乳素血症(定义为血浆催乳素浓度〉20μg/L).1.2机率引起高催乳素血症的率利培酮最高(88%,记作90%),典型抗精神病药次之(48%,记作50%),  相似文献   

16.
进食障碍(eating disorders,ED)指以进食行为异常、对食物及体重和体型的过分关注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组疾病。在精神障碍中归类于“与心理因素相关的生理障碍”,是心身医学中常见的一类心身疾病,主要包括神经性厌食(anorexia nervosa,AN)和神经性贪食(bulimia nervosa,BN)。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进食障碍的患病率不断提高。然而,全国各精神专科医院具有进食障碍专业知识和治疗经验的专家严重不足,开设进食障碍专病门诊的医院也为数不多,开设进食障碍病房的医院更是寥寥无几,临床工作者缺乏关于该病的科学的治疗指南,导致进食障碍这一疾病存在识别率低、就诊率低、有效治疗率更低的情况。  相似文献   

17.
18.
血管迷走性晕厥在精神科是常见急症,自2002-06~2006-05本科记录到晕厥患者44例,最后诊断为血管迷走性晕厥24例,对24例患者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9.
199例情感性精神病患者,28例(14.0%)具有“一级症状”。本文资料显示有、无“一级症状”的情感性精神病人在首发年龄,发病次数、病程、治疗反应,近期预后等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而急性起病者“一级症状”频率明显高于慢性起病者(P<0.01);有阳性家族史者“一级症状”频率高于无阳性家族史者(P<0.01)。认为单以有、无“一级症状的存在作为鉴别诊断依据的观点是片面的。  相似文献   

20.
如果精神病是一种跨诊断的维度,精神病性症状的出现受动态变化的情境和情感因素左右,而后者又是可治疗的,那么目前精神科疾病的分类学和治疗研究的方法可能需要修改。迄今为此,无论在临床工作上还是在疾病概念上,占主导地位的方法是将精神病性症状置于精神分裂症的框架中。然而,终生患病率为1%的精神分裂症只代表了部分预后不佳的精神病谱系障碍,而后者发生更多,终生患病率为3.5%。因此,精神分裂症的研究结果可能反映了预后相关的机制,而非精神病和其他症状维度之间本质上的相关性。同样,常见的非精神病性精神障碍中高达30%的个体有阈下精神病性症状,他们会被归于精神病的跨诊断维度之下,这些精神症状还会影响临床严重程度和治疗有效性。上述发现也同样提示武断区分"精神病性"与"非精神病性"的做法妨碍了临床实践和研究。精神病学诊断手册可以借鉴跨诊断维度(包括精神病的跨诊断维度)的体系。引入跨诊断维度,则既能根据原则进行分类诊断(即疾病分组的特异性),又可结合个体特有的多维度综合评分(即个体特异性)。这样的益处在于促使人们思考在精神病理学中症状之间是如何动态地交互作用的,并思考社会环境是如何影响精神病理症状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