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观察慢性疲劳对大鼠肝脏功能的影响.方法 10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慢性疲劳模型组,两组又按周数(1,2,3,4,5周)各分为5个亚组,慢性疲劳模型组大鼠每日强制游泳2 h,模型各亚组造模前及造模最后1 d观测大鼠的力竭游泳时间,正常对照组大鼠除在疲劳模型组大鼠游泳期间给予禁食禁水外其他不作干预,实验结束后大鼠腹主动脉采血,检测肝功能相关指标: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胆红素(TBIL)、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结果 慢性疲劳模型组大鼠造模2周以后其力竭游泳时间显著减少(P<0.01),并随着造模时间延长至5周,大鼠力竭游泳时间有减少的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慢性疲劳模型组大鼠造模2周时血清AST出现升高(P<0.05),并持续到5周(P<0.01);大鼠造模3周时血清ALT出现显著性升高(P<0.05),并持续到5周(P<0.01);其他肝功能相关指标未见异常.结论慢性疲劳可造成大鼠肝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安全艾灸器艾灸五脏背俞穴对慢性疲劳模型大鼠的慢性疲劳表现以及行为学的影响。方法将30只SPF级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艾灸组,每组10只。艾灸组与模型组大鼠采用慢性应激即束缚大鼠的方法进行造模,艾灸组在造模同时进行安全艾灸器艾灸五脏背俞穴治疗,并进行一般状况观测及大鼠尾悬挂试验、大鼠旷场(开阔法)试验、大鼠力竭游泳试验。结果造模后模型组大鼠在规定的时间跨格数、直立次数均较空白组显著减少,力竭游泳时间显著缩短,尾悬挂不动时间显著延长(P0.05或P0.01),体质量增加缓慢,表明造模成功。安全艾灸器艾灸背俞穴可显著增加跨格数、直立次数,延长力竭游泳时间,缩短尾悬挂不动时间(P0.05或P0.01),体质量增加正常。结论安全艾灸器艾灸五脏背俞穴能减轻大鼠的躯体和心理疲劳,提高大鼠体力,对模型大鼠有抗疲劳作用。  相似文献   

3.
慢性疲劳大鼠模型的建立及其对肝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建立大鼠慢性疲劳模型,观察慢性疲劳对大鼠肝功能的影响。方法10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慢性疲劳模型组,两组又按强制游泳周数各分为5个亚组,慢性疲劳模型组大鼠每日强制游泳2h,慢性疲劳模型各亚组造模前及造模最后1d观测大鼠的力竭游泳时间,正常对照组大鼠除在疲劳模型组大鼠游泳期间给予禁食禁水外其他不作干预。实验结束后大鼠腹主动脉采血,检测肝功能相关指标: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胆红素(TBIL)、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结果慢性疲劳模型组大鼠造模2周以后其力竭游泳时间显著减少(P〈0.01),并随着造模时间延长至5周,大鼠力竭游泳时间有减少的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慢性疲劳模型组大鼠造模2周时血清AST出现显著升高(P〈0.05),并持续到5周(P〈0.01);大鼠造模3周时血清ALT出现显著性升高(P〈0.05),并持续到5周(P〈0.01);其他肝功能相关指标未见异常。结论大鼠强制游泳2周可造成慢性疲劳模型,并造成大鼠肝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细胞因子在慢性疲劳性疾病的治疗中起着关键性作用。本研究采用疲劳模型大鼠,通过观察温针干预前后IL-1β、IL-4、IL-6、IL-10、TNF-α、IFN-γ的变化,初步阐明温针对疲劳大鼠免疫反应的作用机制。方法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正常+温针组,模型组,模型+温针组,每组10只。模型组大鼠采用21 d负重(5%体质量)游泳方法制造运动性疲劳模型。温针组使用MLY-Ⅰ型蒙医疗术温针仪进行温针干预,选取2个穴位,每隔1天交替治疗1次。正常组不给任何处理,平行饲养。之后观察大鼠力竭游泳时间、水迷宫实验等行为学变化以及ELISA法测定IL-1β、IL-4、IL-6、IL-10、血清IFN-γ和TNF-α的含量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对比,模型组大鼠力竭游泳时间明显缩短,水迷宫总路程明显缩短。血清IL-1β、IL-6、TNF-α含量明显增加(P0.05或P0.01)。IL-10含量减少,但无统计学意义。和模型组相比,模型+温针组大鼠力竭游泳时间明显增加,水迷宫总路程明显变长。血清IL-1β、IL-6、TNF-α含量明显变低(P0.05或P0.01)。相比模型组,正常+温针组血清IL-1β、IL-6、TNF-α含量明显偏低(P0.05或P0.01),IL-10含量明显偏高(P0.05)。结论运动性疲劳会导致体内血清细胞因子分泌异常,温针能对运动性疲劳大鼠体内异常分泌的细胞因子产生影响,调节紊乱的免疫功能,发挥抗疲劳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疲劳安口服液对慢性疲劳综合征大鼠脾脏指数及行为学的影响。方法:54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对照组,疲劳安口服液大剂量组、中剂量组、小剂量组,造模成功后分别给予质量分数9 g·L-1氯化钠注射液、疲劳安口服液不同剂量、人参皂苷汤灌胃治疗。14 d后观察行为学指标;处死大鼠,分离脾脏,计算脾脏指数。结果:与正常组大鼠比较,模型组大鼠脾脏指数显著降低(P0.01),而疲劳安口服液大剂量组、中剂量组与正常组及人参皂苷组均无显著变化(P0.05)。模型组大鼠找到目标区所用的时间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模型组敞箱实验水平及垂直穿格次数、力竭游泳时间、鼠尾悬挂不动时间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疲劳安口服液大剂量组、中剂量组大鼠找到目标区所用的时间、敞箱实验水平及垂直穿格次数、力竭游泳时间、鼠尾悬挂不动时间与正常组及人参皂苷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疲劳安口服液可升高慢性疲劳综合征大鼠的脾脏指数,降低大鼠找到目标区所用的时间,提高大鼠穿格次数、力竭游泳时间。  相似文献   

6.
慢性疲劳大鼠模型创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力竭游泳复合不同程度部分睡眠剥夺对大鼠的影响,探讨建立能较好模拟人类慢性疲劳发生发展的动物模型。方法:大鼠分为4组,第1、2、3组为模型组,分别给予力竭游泳复合部分睡眠剥夺20 h、16 h、12 h;空白对照组为第4组,实验持续13 d,每日记录模型各组力竭游泳时间并观察各组大鼠行为表现。各组大鼠在实验结束时腹主动脉采血,进行血生化测定。结果:第1组的慢性疲劳行为表现较明显,力竭游泳时间降低最明显(P<0.05)。第1组GLU、ALB明显低于其他3组(P<0.05),各模型组的TG均较空白对照组低(P<0.05)。结论:力竭游泳复合部分睡眠剥夺20 h产生的慢性疲劳效果较好,能够较好模拟人类慢性疲劳的发生发展。通过此方法制作的大鼠模型可作为慢性疲劳模型。慢性疲劳发生发展与机体能量代谢失衡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慢性疲劳综合征模型大鼠应用还阳参颗粒剂,探讨还阳参对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治疗作用。方法将90只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还阳参颗粒剂组,每组30只。通过慢性束缚联合冷水力竭游泳的方式来制备慢性疲劳综合征大鼠模型,造模持续2周,造模结束后正常组和模型组大鼠灌服0.9%氯化钠注射液,还阳参颗粒剂组给予中药灌服。2周后对3组大鼠的体质量、冷水力竭游泳时间和旷场实验跨格数进行测量和记录。结果造模前,3组大鼠体质量、冷水力竭游泳时间和旷场实验跨格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后,模型组和还阳参组大鼠的各项指标均低于正常组(P<0.05);给药后,还阳参组大鼠各指标均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还阳参可以明显改善慢性疲劳综合征模型大鼠的行为学指标,对慢性疲劳综合征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疲劳安口服液对慢性疲劳(CFS)模型大鼠行为学的影响,探讨疲劳安口服液对CFS模型大鼠的治疗效果及其作用机制,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复合刺激建立CFS大鼠模型,观察各组大鼠用药前后在水迷宫实验、负重力竭游泳实验、敞箱实验中的行为学变化。结果疲劳安口服液可显著延长模型组动物冷水游泳至力竭的时间,穿格次数明显增加,在水迷宫中找到目标区的时间明显缩短。结论疲劳安口服液可显著改善CFS大鼠的行为状态。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并探讨复方消疲悦意饮对实验性慢性疲劳大鼠行为学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8只)和造模组(16只),造模组复制慢性疲劳模型后再随机分为模型组(8只)和中药组(8只),中药组给予复方消疲悦意饮灌服.采用Open-Field法、鼠尾悬挂及力竭游泳实验评价所有实验大鼠的行为学变化.结果:造模组造模后大鼠水平及垂直运动次数明显减少,力竭游泳时间缩短,鼠尾悬挂不动时间延长(P<0.05),给予复方消疲悦意饮灌服后以上各参数明显改善(P<0.05).结论:复方消疲悦意饮具有明显改善慢性疲劳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穴位埋线对慢性疲劳大鼠行为学及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HPA-axis)相关激素的影响。方法:采用悬吊冷水游泳复合应激的方法复制慢性疲劳大鼠模型,埋线组在造模的同时给予双侧肝俞、脾俞、肾俞埋线;通过morris迷宫实验、鼠尾悬挂实验、力竭游泳实验进行行为学检测;采用放免法检测下丘脑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CORT)的浓度。结果:(1)模型组大鼠空间学习记忆力下降、力竭游泳时间缩短、悬挂不动时间延长,下丘脑CRH、血浆ACTH和CORT浓度明显升高,与正常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2)穴位埋线对疲劳大鼠的行为学、HPA轴相关激素有良性调节作用,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穴位埋线能够抑制下丘脑CRH、血浆ACTH、CORT的过度分泌,以纠正异常的HPA轴功能,达到治疗CFS目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怡力康对抗运动性疲劳的作用及对运动性疲劳大鼠自由基代谢的影响。方法将72只健康大鼠按随机表法分为安静对照组、运动对照组、西洋参含片组、怡力康小剂量组、怡力康中剂量组、怡力康大剂量组,共6组,每组12只。采用游泳疲劳造模,同时分别给予纯净水、西洋参含片、怡力康(片)灌服,均每天1次,连续21d后检测各组动物游泳力竭时间、自由基代谢相关酶(SOD、MDA、GSH-XP)的活性。结果各游泳组大鼠SOD、GSH-XP活性显著高于安静对照组(P0.01),西洋参含片组、怡力康各剂量组高于运动对照组(P0.01);各药物组大鼠血清MDA含量低于安静对照组(P0.05或P0.01)。各游泳组大鼠力竭运动时间较安静对照组显著延长,怡力康各剂量组及西洋参含片组均优于运动对照组(P0.01)。结论怡力康能够提高自由基代谢相关酶(GSH-PX、SOD)的活性,降低血清MDA含量,提高机体对自由基的清除效率,从而提高机体抗疲劳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电针对不同时间段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大鼠缺血灶周围区星形胶质细胞谷氨酸转运体兴奋性氨基转运体1(excitatory amino acid transporters 1,EAAT1)、兴奋性氨基酸转运体2(excitatory amino acid transporters 2,EAAT2)的影响。方法:9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又分为1h、1d、3d、7d和21 d 5个时间段小组。采用热凝闭大脑中动脉复制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电针组给予电针“百会”、“大椎”穴治疗。每个时间段后分别取材,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大鼠脑缺血灶周围区谷氨酸转运体EAAT1、EAAT2的表达。结果:模型组EAAT1的表达在1,3d时较假手术组显著升高(P〈0.05,P〈0.01),随后持续下降;7,21d时仍显著高于同时段假手术组(P〈0.05,P〈0.01)。电针组EAAT1的表达于1h即开始增加,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1,3,7d及21d时,电针组EAAT1的变化趋势与模型组基本相仿,但均显著高于同时段模型组的表达(P〈0.01)。模型组EAAT2的表达在1h、1d、3d及7d时均高于同时段的假手术组(P〈0.01),电针组EAAT2的变化趋势与模型组基本一致,但在21d时仍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1),且在各时段均高于模型组的表达(P〈0.05,P〈0.01)。结论:电针可以提高大鼠脑缺血灶周围区星形胶质细胞谷氨酸转运体EAAT1、EAAT2的表达,从而增强星形胶质细胞灭活谷氨酸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电针手足阳明经穴对丙泊酚麻醉大鼠学习记忆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24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3组,即空白组(生理盐水+电针非穴位)、药物组(丙泊酚+电针非穴位)、治疗组(丙泊酚+电针阳明经穴);观察各组大鼠Morris水迷宫实验中学习记忆力的变化,同时检测大鼠海马区胆碱酯酶(AChE)和胆碱乙酰化酶(ChAT)活性变化。结果:药物组大鼠第一象限路程和穿越平台区域次数显著少于空白组(P0.05),治疗组在这两方面均多于药物组(P0.05),治疗组与空白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空白组比较,药物组大鼠海马AChE活性上升(P0.05)、ChAT活性下降(P0.05);与药物组比较,治疗组AChE活性下降(P0.05)、ChAT活性上升(P0.05);治疗组与空白组间两者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电针手足阳明经穴可改善丙泊酚麻醉所致的大鼠学习记忆力减退,其机制可能与调节海马区胆碱能系统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艾灸疗法调节慢性疲劳(chronic fatigue syndrome,CFS)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悬吊冷水游泳复合应激的方法复制CFS大鼠模型,艾灸组在复制模型同时艾灸双侧肝俞、脾俞、肾俞;通过Morris迷宫实验、鼠尾悬挂实验、力竭游泳实验进行行为学检测;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下丘脑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orticotrophin releasing hormone,CRH)、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ACTH)、皮质醇(cortisol,CORT)水平。结果:①模型组大鼠空间学习记忆力显著下降、力竭游泳时间显著缩短、悬挂不动时间显著延长,下丘脑CRH、血浆AcTH和cORT、浓度显著升高,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与模型组比较,艾灸组大鼠的行为学变化显著改善,下丘脑CRH、血浆ACTH和CORT水平显著降低(P〈0.01)。结论:艾灸通过抑制下丘脑CRH,血浆ACTH、CORT的过度分泌,以纠正异常的HPA轴功能,达到治疗CFS目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以颈夹脊、腰夹脊为主穴的穴组对颅鸣症状的治疗作用及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颅鸣患者随机分为2组:电针组31例、前列地尔组31例。电针组采用电针颈夹脊、腰夹脊,头部阿是穴,配合风池、安眠穴治疗,30min/次,隔日1次,4周为1个疗程;西药组注射用前列地尔,2ml:10μg入壶,加250ml氯化钠注射液,1次/d,静脉滴注,7d为1个疗程。采用颅鸣分级评分、彩色经颅多普勒(TCD)检查进行疗效评估及对比。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颅鸣症状均有改善,电针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32%,西药组为77.42%。治疗后采用颅鸣分级评分、TCD检查评估,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比较结果显示电针组疗效优于西药组,评分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选用颈夹脊,腰夹脊加头针为主穴的电针治疗能明显改善颅鸣患者症状,疗效明显优于西药组。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电针夹脊穴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血清中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及白介素-1β(IL-1β)含量的影响。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五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夹脊组、电针内关组、电针阳陵泉组,每组8只。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的方法制备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测定血清中NO、ET、IL-1β的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电针内关组大鼠血清中NO含量明显升高(P〈0.05),电针夹脊组大鼠血清中ET含量明显降低(P〈0.01),电针夹脊组和电针内关组大鼠血清中IL-1β含量均明显降低(P〈0.01)。电针夹脊组改善ET含量作用明显优于电针内关组(P〈0.01)。结论电针内关穴能促进急性心肌缺血大鼠血清舒血管物质NO的释放;电针夹脊穴能抑制缩血管物质ET的释放;电针夹脊穴和内关穴均能抑制致炎因子IL-1β的释放。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蛛网膜下腔注射P物质(substance P,SP)在电针治疗局灶性脑缺血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将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9.0g/L氯化钠注射液(normal saline,NS)组、SP组、电针组和SP+电针组,每组各8只。采用大脑中动脉结扎(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复制局灶性脑缺血模型,NS组和SP组大鼠分别在MCAO后24h蛛网膜下腔注射NS和SP,在MCAO手术同时进行电针治疗,SP+电针组在电针治疗基础上于MCAO后24h蛛网膜下腔注射SP。以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riphenyl tetrazolium chloride,TTC)染色法测定脑缺血面积,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脑组织SP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SP组和电针组在MCAO后24h神经行为学评分显著降低(P〈0.05);SP十电针组神经行为学评分显著低于SP组(P〈0.01)。与对照组比较,电针组和SP+电针组脑梗死面积显著缩小(P〈0.01)。SP+电针组大鼠大脑皮质和海马中SP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蛛网膜下腔注射SP可增强电针治疗局灶性脑缺血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云南栽培的紫、白、黄3种色型玛咖对小鼠非特异性免疫、抗疲劳、耐缺氧功能的影响,评价3种色型玛咖的保健功效,为其保健食品开发及活性物质基础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环磷酰胺诱导免疫低下、负重游泳、常压缺氧模型,选用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负重游泳时间、缺氧耐受时间作为评价指标。结果:3种色型玛咖均能提高免疫低下小鼠的单核巨噬细胞吞噬能力(P<0.01);均能明显延长小鼠负重游泳时间(P<0.01或P<0.001),其中紫玛咖的延长率最高,黄玛咖次之,白玛咖最弱;紫、黄玛咖均能明显提高小鼠常压耐缺氧时间(P<0.001),紫玛咖的延长率最高,黄玛咖次之;结论:云南栽培的3种色型玛咖功效与相关文献报道的秘鲁玛咖相似,其中紫玛咖的作用最优,黄玛咖次之,白玛咖最弱。  相似文献   

19.
电针对慢性疲劳综合征病理节律的调整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电针对慢性疲劳综合征(CFS)病理节律的调整作用。方法:20例CFS患者与20例健康受试者进行对照,CFS患者采用电针肾俞、足三里进行治疗。应用时间生物学的研究方法对患者治疗前后以及健康受试者进行24h核心体温、心率、血压、唾液皮质醇和褪黑素的动态检测。结果:余弦法分析发现,健康组和CFS组治疗后各项指标都具有昼夜节律(P〈0.05);CFS组治疗前舒张压昼夜节律消失(P〉0.05),其余指标具有昼夜节律(P〈0.05),但CFS组治疗前昼夜节律振幅低于健康对照组,且核心体温、心率、血压和褪黑素峰值相位后移而皮质醇峰值相位超前;电针治疗后,CFS组振幅明显提高,峰值相位接近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CFS存在昼夜节律紊乱现象,电针对其具有良性调整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大鼠力竭游泳模型考察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YQFM)的抗疲劳作用。方法:50只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YQFM低、中、高(231.5、463和926 mg/kg)剂量组,每组10只。检测各组大鼠游泳时间、血清中葡萄糖、乳酸和尿素氮(BUN)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组织中的肝糖原、肌糖原含量。结果:力竭游泳后大鼠表现出一定的倦态和反应迟钝等现象,YQFM组症状不明显;与模型组相比,YQFM各剂量组大鼠的游泳时间均提高(均P<0.001);与模型组相比,YQFM组葡萄糖、Gsh-Px和MDA、SOD含量和组织中肝糖原、肌糖原水平显著升高(均P<0.001),乳酸、BUN水平显著降低(均P<0.001),均呈剂量依赖性。结论:YQFM可以显著改善力竭游泳大鼠的疲劳症状,补充其体内葡萄糖,减少乳酸堆积和糖原分解,并提高抗氧化活性物质等生化指标水平,对运动性疲劳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