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院外科近年来,行单纯的胆囊切除术中选择性的采取术前不置胃管、术中不缝合胆囊床、术后腹腔不置引流物的方法,获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自1986年12月~1990年12月实行胆囊切除术137例,选择腹腔无明显感染、胆囊无穿孔化脓坏疽的单  相似文献   

2.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囊管不夹闭20例报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囊管不能夹闭而行腹腔引流的可行性、适应症及方法。方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由于各种原因胆囊管不能夹闭而行腹腔引流20例,15例在胆囊管裂口部位填塞明胶海绵并喷洒医用生物蛋白胶。结果:5例无胆汁流出。15例术后上腹引流管每日引出100~300ml清亮胆汁,下腹腔引流管无胆汁引出,胆汁无腹腔扩散,2周后造影拔管,全部患者治愈。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因胆囊管游离解剖困难不能夹闭时,予明胶海绵及医用生物蛋白胶覆盖胆囊三角区并放管引流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我院自 1995年 8月~ 1999年 6月 ,对38例常规切除胆囊困难等情况采用不规则胆囊切除术 ,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38例 ,男 2 3例 ,女 15例 ,年龄 32~ 78岁 ,平均 6 2 5岁。 38例中 ,胆囊穿孔伴弥漫性腹膜炎 13例 ,急性化脓性或坏疽性胆囊炎 11例 ,胆囊炎伴胆囊结石 10例 ,胆囊息肉 3例 ,腹部闭合伤腹腔内出血 1例。全组择期手术 18例 ,急诊手术2 0例 ,切除胆囊困难或情况紧急 ,不允许按常规切除胆囊等 ,均采用不规则胆囊切除术。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 ,无严重胆瘘 ,无术后黄胆。 3例腹腔感染者 ,术前均为胆囊穿…  相似文献   

4.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结石落入腹腔的原因分析及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LC术中结石落入腹腔造成腹腔结石残留的原因,预防措施及处理方法。方法:对1995年5月-2001年5月所施行的2400例LC术中发生结石落入腹腔的15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400例LC中,结石落入腹腔156例,其发生率约为6.5%,随访1-6年,1例病人术后出现轻微腹痛,1月后腹痛消失;1例术后第3天出现低热,腹部不适,B超发现胆囊窝少量积液,有一粒结石残留,1周后出院,随访3月胗感腹痛,本组无腹腔感染,窦道形成,结论:胆囊被电凝钩分破或胆囊被有齿抓钳抓破。慢性萎缩性胆囊炎行胆囊大部切除时胆囊管胆囊侧钛夹脱落,自氍孔取出胆囊时胆囊被挤破是结石落入腹腔的原因,LC术中采用各种方法取尽落入腹腔的结石是预防腹腔结石残留的主要措施。LC术中未能全部取出的结石是细小结石或结石碎片,不必中转开腹取石,术后应密切观察随访,如落入腹腔的结石过大或数量过多。腹腔镜下无法找到时,应扩大主操作孔至2-3cm,伸入手指在腹腔镜下寻找结石,直至取尽结石。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五十岁,普查时发现胆囊结石三年。临床诊断胆囊结石 B 超复查。超声检查所见:胆囊区可见一增强弧型光带回声,伴声影,声像图似Ⅲ型胆囊结石而提示结石性胆囊炎。静脉胆道造影诊断:结合临床及超声考虑:结石性胆囊炎。手术所见:胆囊缺如,胆总管形态正常,肝腹腔面胆囊位置穿刺,无胆汁抽出,估计无肝内胆囊,手术探查证实非异位胆囊,为胆囊缺如。术后诊断:先天性胆囊缺如。  相似文献   

6.
1993年10月至1997年1月,应用电视腹腔镜进行胆囊切除术128例,无一例胆道损伤并发症。128例中有12例因Calot三角区严重粘连或胆囊完全萎缩或因既往手术史而致腹腔内广泛粘连而中转开腹,1例放置腹腔引流管,但24小时仅引出不足10ml淡血性液体,全组病例无一例胆道损伤,术中术后均未发生其他并发症,术后住院3天~7天,约10天可恢复正常工作,这一高新科技手术适应于腹腔和胆囊周围无广泛粘连的病例,其最大的优点是创伤小,疼痛轻微,胃肠道功能恢复快,康复时间短。  相似文献   

7.
1993年10月至1997年1月,应用电视腹腔镜进行胆囊切除术128例,无一例胆道损伤并发症.128例中有12例因Calot三角区严重粘连或胆囊完全萎缩或因既往手术史而致腹腔内广泛粘连而中转开腹,1例放置腹腔引流管,但24小时仅引出不足10ml淡血性液体,全组病例无一例胆道损伤,术中术后均未发生其他并发症,术后住院3天-7天,约10天可恢复正常工作,这一高新科技手术适应于腹腔和胆囊周围无广泛粘连的病例,其最大的优点是创伤小,疼痛轻微,胃肠道功能恢复陕,康复时间短。  相似文献   

8.
1病例资料男,50岁。因间歇性右上腹痛10年、加重1周门诊以胆囊炎收住院。医技检查:血常规血红蛋白104 g/L,红细胞沉降率100 mm/h,甲胎蛋白、癌胚抗原阴性。B超检查示:胆囊体积稍增大,胆囊内可见小面积的胆汁液性透声暗区,透声欠佳;胆囊内有一12 mm×10 mm强回声类圆形团块,边界尚清,内部光点稍粗,无声影;另可见多个相连的丘岛状稍低回声,大小不等,紧贴于胆囊壁的腹腔侧,胆囊壁腹腔侧与腹腔分界不甚清晰,未见明显胆囊壁回声,改变体位并且拍击腰背部声像图无改变;胆囊壁肝脏面尚光整;彩色显示稀疏血流信号。考虑胆囊癌伴部分钙化可能性大,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经胆囊管汇入部切开行胆道探查、取石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 通过对17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采取切开胆囊管汇入部,探查、取石,术后间断缝合胆囊管切口,生物夹夹闭或缝扎胆囊管.术后观察腹腔引流量、肝功能变化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术后腹腔引流量(37±16)ml,无胆瘘发生,肝功能胆红素及酶学无明显升高,术后1周B超检查无腹腔积液,术后5个月随访B超检查无胆总管狭窄.结论 腹腔镜下经胆囊管汇入部切开行胆道探查手术安全、可靠,且对胆囊管结石嵌顿、胆总管较大结石及胆囊管较细的患者同样适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胆道系统疾病的体会。方法:对2003年9月-2007年4月连续收治的420例胆囊、胆道系统疾病实施小切口手术的临床观察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420例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的病人无一例因手术原因死亡;术后无残留小胆囊;无胆汁漏及腹腔脓肿,亦无伤口全层裂开及切口疝形成。结论:该术式损伤小、局部显露清楚、不易发生胆囊周围脏器损伤,可同时行胆总管探查术,特殊情况下可随时改变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1.
回顾性分析 86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行腹腔引流病例资料 ,无 1例发生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选择性放置腹腔引流管的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1310例LC治疗胆囊良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934例未放置腹腔引流管,恢复良好。296例放置腹腔引流管,大多引流出10~110 mL淡红色或淡黄色浑浊液体,无胆汁样引流液,术后48~72 h拔除,恢复好。5例引流出胆汁样液体,考虑存在胆汁漏,按胆漏常规处理,1例引流出暗红色血性液,考虑腹腔渗血,3例引流出大量淡黄色血清样液体,结合术前病史,考虑肝硬化腹水,观察48 h无出血、胆漏后拔除。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选择性放置腹腔引流管切实可行且必要,利于患者顺利康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初步探索改良经皮经肝胆囊镜入路制作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4只家猪为实验动物,在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后应用扩张器逐级将经皮穿刺道扩张,随后应用扩张球囊一次性将经肝入胆囊穿刺道扩张,扩张后立即置入可容纳胆囊镜通过的18F鞘管从而建立经皮经肝胆囊镜入路,最后通过鞘管留置球囊引流管牵拉引流.评估术中操作情况,观察动物对手术耐受情况,1周后拔除引流管,开腹观察腹腔内情况及经皮经肝胆囊入路愈合情况.结果 4只动物均顺利完成经皮经肝胆囊镜入路制作.尸检可见所有动物腹腔内无出血,无胆汁漏,腹腔脏器无粘连者3只、轻度粘连1只,穿刺局部肝脏与壁层腹膜之间紧密粘连.镜下可见肝脏窦道壁肉芽组织成熟,经皮经肝窦道愈合良好.结论 改良经皮经肝胆囊镜入路制作具有可行性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回顾性分析5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术中意外发现胆囊癌患者的临床特征、病理分期、手术及术后处理措施。方法常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取出胆囊并切开后怀疑胆囊癌(gallbladder carcinoma,GBC)者5例,继续腹腔镜下补做胆囊床、胆囊三角区系膜及淋巴结清除。结果术后病理检查4例为高分化腺癌,1例为中低分化腺癌伴淋巴结转移。术后3例行腹腔动脉灌注化疗,1例ERCP置管减黄治疗。随访6个月-3年,4例无切口种植、腹腔及远处转移,1例死亡。结论对腹腔镜下切除的胆囊怀疑为胆囊癌者行胆囊床、胆囊三角区系膜及淋巴结的清除是一种可取的办法。  相似文献   

15.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道损伤诊治反思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1 病例资料 男,45岁.因反复右上腹隐痛不适2年余,门诊腹部B超提示胆囊多发息肉,入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术前检查无明显手术禁忌证,手术过程顺利,术后常规置肝下腹腔引流管,48小时后拔除.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中有关胆囊管的处理方法。方法自2001年9月-2006年8月对265例结石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其中胆囊管直径〉0.4—0.6cm20例,胆囊管内结石20例。在腹腔镜下行胆囊切除术分别用阶梯施夹法185例,大号钛夹20例,胆囊管内结石分钳自胆囊管近端将结石挤压入胆囊20例,放置腹腔引流管265例。结果265例无并发症发生,并全部治愈出院。结论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应用阶梯式的方法处理胆囊管,分钳将胆囊管内结石挤入胆囊的方法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7.
一次性乳胶手套代腹腔镜下碎标本取出收集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以其切口小、组织损伤少、治愈快等优点而被患者所接受,但当胆囊组织炎症、水肿、周围粘连严重,镜下手术时胆囊组织脆性增加,术者难以将完整的胆囊摘除,常常使碎块的胆囊组织掉入腹腔,腹腔镜组织钳又不易一一夹出腹腔,自2001年1月以来我们用一次性乳胶手套收集镜下碎胆囊组织和结石。1方法腹腔镜手术开始后,当有胆囊碎标本或结石掉入腹腔时,洗手护士将手套用盐水冲洗干净备用。术者将转换锥撤除并将其口稍开大,用腹腔镜专用大弯钳夹持手套的硬口边部,沿开大的转换锥口进入腹腔。在镜下助手将碎块标本或胆囊结石一一装入手…  相似文献   

18.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取胆囊标本时常因病人胆囊结石较大、胆囊多发性结石、胆囊壁增厚及可疑胆囊癌、胆囊炎性水肿等致标本取出困难,取出过程中导致胆囊组织碎裂,标本、结石掉入腹腔,污染腹腔及切口,延长手术时间甚至导致碎裂标本、结石残留腹腔引起各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胆囊结石合并全内脏转位1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临床资料陈路君 ,女 ,5 8岁。因反复左上腹痛 4 0年于2 0 0 2年 5月 2 7日入院。患者于 4 0年前反复出现左上腹痛 ,无寒热、黄疸。 3年前在当地医院B超检查发现胆囊结石及腹腔脏器转位。体查发现右位心 ,左上腹轻压痛 ,肝浊音区位于左季肋部 ,胃泡鼓音区位于右季肋部。胸透 :右位心。ECG :右位心。B超 :腹腔内脏反位 ;胆囊多发结石 ,胆囊炎。诊断为 :胆囊结石并胆囊炎 ;全内脏转位。完善术前准备后于全麻下行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先于脐下穿刺置 10mmTrocar ,插入腹腔镜探查整个腹腔情况 ,见肝脏及胆囊位于左上腹 ,胃、脾位于右上腹 ,…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防止结石腹腔残留的方法,以及结石残留是否导致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我院2000年1月至2009年12月LC术中结石坠入腹腔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结石残留病例进行术后随访,观察是否出现腹腔脓肿、腹腔包块、腹壁瘘、肠梗阻等并发症。结果我院共完成LC术9268例,术中发生胆囊破裂结石坠入腹腔478例,经反复冲洗、取石,发生结石腹腔残留仅48例,残留发生率0.5%;术后随访3月至10年,仅2例发生局部并发症。结论 LC术中胆囊破裂结石易掉入腹腔,多数经反复取石、冲洗能取尽,结石残留腹腔不会导致严重的局部并发症,不主张术中单纯为取石中转开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