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今年4月20日朱镕基总理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了《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01—2010年)》和《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年)》(以下简称新两纲),5月22日国务院正式发布两个纲要。到此,为时两年时间的编制新两纲的工作圆满完成。1 新两纲制定的背景和依据首先,新两纲的制定反映了我国一贯认真履行对国际社会的承诺。妇女发展、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越来越受到国际  相似文献   

2.
<正>2001年,国务院和江西省政府相继颁布了《中国妇女儿童发展规划纲要(2001-2010)》和《江西省妇女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同年吉安市政府也颁布了《吉安市妇女儿童发展规划(2001-2010)》。2010年是实施吉安市《两纲(2001-2010)》的第10年,10年来吉安市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坚持男女平等  相似文献   

3.
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们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实现《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和《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01—2010)》中提出的工作目标,提高全民素质,由于妇幼保健工作是国家对妇女儿童健康情况提供保障的一种方法,因此可提高出生人口的人口素质,同时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一些工作方法和程序也是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正>为落实卫生部贯彻《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和《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01~2010)》〔1〕实施方案具体要求,近10年来鄂州市卫生部门认真贯彻落实《母婴保健法及实施办法》,围绕"一法两纲"(即《母婴保健法及实施办法》、《鄂州市妇女发展纲要(2001~2010)》、《鄂州市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和"两低一高"(即降低孕产妇死亡率、降低婴儿死亡  相似文献   

5.
妇幼保健事业的又一个春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2001年是妇幼保健事业的又一个“春天”。这一年,朱镕基总理签署第308号国务院令,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实施办法》;国务院颁布了《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01~2010)》和《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在新世纪开始颁布和实施“一法  相似文献   

6.
丽江市实施“两纲”卫生保健工作中期评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詹会莲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17):2351-2352
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及人均期望寿命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为保障妇女儿童健康,发展社会生产力,2001年国务院颁布了<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01~2010年)>和<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年)>,为妇女儿童的健康提出了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7.
烟台市地处胶东半岛,有妇幼保健院(站、所)14所,开展妇幼保健工作的医疗保健机构共有184个;爱婴医院、爱婴卫生院140所,从事母婴保健技术服务的人员共有1289名。为加强全市妇幼保健工作,提高服务质量,进而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多年来,我们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以下简称“一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实施办法》,在落实《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01—2010年)》和《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年)》(以下简称“两纲”)方面作了大量工作,许多指标已提前达到了《纲要》规划的要求,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8.
《首都公共卫生》2014,(3):97-99
<正>国办发〔2014〕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14—2020年)》已经国务院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办公厅2014年1月28日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14~2020年)  相似文献   

9.
龚建华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29):4486-4488
<正>为继续落实《母婴保健法》及其实施办法要求的各项任务,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01~2010年)》、《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年)》、《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的妇幼卫生工作目标;降低孕产妇、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生殖健康需求,预防  相似文献   

10.
<正>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政府分阶段颁发了《中国妇女发展纲要》和《中国儿童发展纲要》,把加强出生缺陷防治作为重要的任务目标。1994年10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母婴保健法》,将出生缺陷三级预防纳入了法制化管理轨道。2001年8月国务院颁布《母婴保健法实施办法》。2005年,中国政府决定将9月12日定为"中国预防  相似文献   

11.
<正>孕产妇死亡率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指标,也是《两纲》的关键指标,孕产妇保健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提高出生人口质量,维护妇女健康的重要措施〔1,2〕。《合肥市妇女发展纲要(2001-2010年)》、《合肥市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年)》(以下简称《纲要》)  相似文献   

12.
《中国保健营养》2002,(1):56-59
为正确引导我国食物结构调整,促进食物生产和消费的均衡协调发展,改善营养结构,提高全民营养水平,增进人民身体健康,国家农业部、卫生部、科技部、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教育部、财政部等单位,编制了《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01—2010年)》。经国务院批准后于2001年12月6日向全国发布实施。《纲要》首次把食物与营养作为一个完整配套的全民健康系统工程公布于众,充分体现了国家对提高全民族人民健康水平和身体素质极大的重视和关切,也顺应了新时期全国人民追求营养和健康的民意趋势。  相似文献   

13.
国务院日前发布《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年)》(简称《纲要》),《纲要》围绕健康、安全、教育、福利等7个方面提出了儿童与健康、儿童与安全等4个发展领域的70项主要目标和89项策略措施。《纲要》规划了12个儿童与健康的主要目标,在优先保障儿童健康、强化儿童疾病防治等方面提出了15项策略措施。《纲要》的发布对全面提高儿童综合素质,培养造就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引领亿万儿童勇担新使命、建功新时代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正>《中国妇女发展纲要》、《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年)提出了新世纪前10年我国妇女儿童发展的目标、任务以及有关政策措施,是指导、规范和推动这一时期我国妇女儿童工作的行动纲领。今年是实施《中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达标的最后一年,  相似文献   

15.
国际社会将孕产妇死亡率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1〕。中国政府在《90年代中国儿童发展纲要》中向国际社会承诺:将孕产妇死亡率在1990年基础上下降1/2;在《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01—2010年)》中,又明确了"孕产妇死亡率以2000年为基数下降1/4"的目标。辽宁省孕产妇死亡监测结果显示,2000年孕产妇死亡率为27.8/  相似文献   

16.
<正>1994年国际人口与发展大会通过的《国际人口与发展大会行动纲领》定义生殖健康为人类生殖系统及其功能和运作所涉及的一切事宜的有关身体、精神及社会适应等方面的良好状态,而不仅仅指无病或不虚弱[1]。国务院于2001年5月发布的《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01-2010年)》中明确指出要  相似文献   

17.
吴维学 《健康大视野》2006,14(8):122-122
妇女儿童占人口的三分之二,他们的健康与发展关系到国家的稳定和发展,他们的进步与发展也将推动人类的进步和全面发展。新发布的《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01—2010)》、《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为促进妇女儿童事业的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政策保证,为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水平创造了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18.
1背景根据卫生部《关于做好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发展纲要中期评估工作的通知》精神,为了解掌握固原市农村初级卫生保健(以下简称初保)工作的实际情况,总结经验,分析问题,进一步推动《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发展纲要(2001—2010年)》(以下简称《纲要》)的全面落实,对《纲要》的实施进行了评估。  相似文献   

19.
农村妇幼保健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妇幼保健肩负着促进妇女儿童健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重要使命。国务院下发了《2001—2010年妇女发展纲要》和《2001~2010年儿童发展纲要》,江苏省下发了《2001~2010年妇幼卫生事业发展纲要》,明确了今后10年妇女儿童健康工作的目标与方向,对新时期我国妇女儿童健康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01年,我市《两纲》中涉及的妇幼卫生13项指标,特别是3项主要指标即孕产妇死亡率、婴幼儿死亡率、出生缺陷发生率分别为0、14.69‰、13.64‰均达到了《两纲》的指标。2004年孕产妇死亡率、婴幼儿死亡率、出生缺陷发生率分别为42.52/10万、8.22‰、9.64‰,孕产妇死亡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与我市的经济发展不相适应,  相似文献   

20.
为了实现《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01~2010年)》和《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年)》目标,2005年8月我市实施了“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消除新生儿破伤风”项目工程。现对咸宁市通城县近10年来的14例孕产妇死亡病例进行分析,以便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有效保障三级医疗保健工作,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