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由利尿剂或循环中儿茶酚胺增高所致低钾血症,可促发持续性室速或室颤,尤其在急性心肌缺血时。血中肾上腺素水平升高能降低血钾,可解释未用利尿剂的急性心肌梗塞者所发生的低血钾。肾上腺素引起低血钾与兴奋β_2受体有关,β阻滞剂能防止这种低钾血症。心律失常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时,低钾血症可消除药物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利尿剂的使用及其对血钾和尿酸的影响。方法选择年龄≥70岁的高血压患者713例,根据入选时患者服用降压药物的情况,分为3组:利尿剂组332例、非利尿剂组270例和未用药组111例,测定血钾、尿酸和其他生化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利尿剂组和非利尿剂组患者血压显著低于未用药组(P0.05)。与未用药组和非利尿剂组比较,利尿剂组患者尿酸、TG明显升高,血钾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利尿剂组低钾血症发生率明显高于非利尿剂组和未用药组(18.1% vs 10.4% vs 9.9%,P0.05,P0.01)。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中,使用利尿剂控制血压与使用非利尿降压药效果相似,但血钾水平低、低钾血症发生率高,血清尿酸升高;长期使用需注意血钾降低的防治。  相似文献   

3.
老年人长期服利尿剂时,容易引起脱水和电解质紊乱,一般认为低钾血症可使室性早搏增加,既使无症状者,但反复出现室性早搏的老年人,也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多数研究报告认为与降压利尿剂相关的低钾血症与室性早搏有关。但也有报告认为两者无相关性。目前尚未获得一致意见。Myers以长期住康复医院的老年人为对象,用随机双盲交叉法进行了研究。选择既往2年来无心衰史、服利尿剂至少一个月无异常反应的65岁以上慢性病住院的老年人37名(平均81岁)为观察对象。服利尿剂的高血压者18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患者出现低钾血症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消化科2015年1月-2016年10月收治的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患者中低钾血症的发生率为16.09%(126/783)。低钾血症发生的原因与利尿剂的使用、流失过多、摄入不足等有关,利尿剂的使用为主因,占所有患者的47.62%(60/126)。结论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患者病程期间易出现低钾血症,通过预防各种诱发因素,如加强血钾监测,重视饮食指导,合理补钾,能够有效预防和及时纠正低钾血症,促进患者顺利康复。  相似文献   

5.
低钾血症临床常见,流行病学的资料表明,住院患者中,约20%的人有低钾血症,而服用噻嗪类利尿剂的住院患者,低钾血症者又增加了10%~40%.而室颤成功复苏者中,高达50%的患者伴有低钾血症.严重低钾血症可引起恶性心律失常和心脏骤停,已引起临床医生的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6.
65岁以上老人约有五分之一使用利尿剂,因而利尿剂是引起老年人发生副作用最多的药物。每5名应用利尿剂的老人中就有1人发生低钠血症,这一严重副作用可引起衰弱、体位性头晕、低血压,意识模糊、暂时性偏瘫、跌倒及惊厥等。由于老年人肾脏储备功能减退,利尿剂可使肾前性尿毒症增加。利尿剂引起低钾血症有增加心律失常的危险性,但低钾血症能够加重心甙类药物的心脏毒性。缓发的代谢性副作用包括高尿酸血症,本病可导致痛风,尤其女性更为明显。利尿药可提高血清胆固醇浓度,但其作用短暂,尚无证据认为会增加心血管疾病  相似文献   

7.
<正>利尿剂指能够通过抑制肾脏对水、钠的重吸收,增加尿量的一类药物。肾病综合征(NS)的临床表现为水肿、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需要利尿消肿,因而利尿剂的应用非常普遍,但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的相互影响,以避免低钾血症、加重高脂血症和低血容量。各种利尿剂均有促进排钠利尿的作用,排钠能力与利尿效应一致,排钠能力与利尿剂在肾小管作用部位有关。按药效(即利尿能力)可把利尿剂分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使用含利尿剂的降压药对高血压患者血钾和尿酸的影响。方法将服用含利尿剂的降压药治疗的3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设为研究组,将服用不含利尿剂的降压药治疗的3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设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的血压、血钾和尿酸。结果两组患者的血压状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患者的尿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血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低钾血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含利尿剂和不含利尿剂的降压药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均可取得良好疗效,但含利尿剂的降压药物长期使用易导致患者血钾水平降低,尿酸水平升高,并发低钾血症。  相似文献   

9.
临床研究和实践证实利尿剂治疗高血压能有效降压和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为国内外指南一致性推荐的高血压初始和维持的一线药物。利尿剂(尤其是大剂量时)能够产生低钠血症、低钾血症、高血糖、高血脂和高尿酸血症等。现从利尿剂分类、作用机制、循证学证据、注意事项、联合策略及其临床证据和指南推荐等方面进行阐述,将有助于利尿剂在高血压治疗中定位的认识与应用。  相似文献   

10.
<正>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当今社会导致人口死亡的重要疾病。临床实践很早发现,AMI患者合并低钾血症比例升高,而利尿剂的使用只能解释部分患者的低钾血症;同时,合并低钾血症患者住院期间,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及死亡率也均增加。从20世纪70年代该问题首次见诸报道到医学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对AMI合并低钾血症的认识逐渐深入。本研究对近40年来AMI合并  相似文献   

11.
尽管已经证实低钾血症与卒中死亡率增加有关,但这种代谢异常是否会增加卒中发病率还不清楚。据最近的Neurology杂志报道,低钾饮食者和那些服用利尿剂的低钾血症患者的卒中危险性增高。 Green等在5600例没有发生过卒中的老年人中评估了钾与卒中危险性的联系,记录基础血钾水平、饮  相似文献   

12.
实验、流行病学和生理学的依据表明,心血管疾病患者长期应用利尿剂可致低钾血症和其他电解质紊乱。本研究回顾了健康人调节钾平衡的肾脏和肾外机制,强调应激相关激素的作用。确切的资料表明,在此类患者中,心电不稳和急性心脏损害致死均同低钾血症有关。因此,在心血管病患者中应当积极纠正低钾血症。  相似文献   

13.
已证实利尿剂,尤其是髓袢利尿剂,可引起镁离子丢失。虽然血清镁不一定降低,但可使各种组织细胞内镁浓度降低。低镁血症患者可发生猝死,饮用软水的地区猝死发生率亦较高。低镁血症与低钾血症一样,是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发生严重室性心律紊乱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Cogan E et al: Lancet Ⅱ(8361): 1249,1983(英文)] 过去3年来,作者在48例发生低钠血症者中发现12例系单为利尿剂治疗所致。这类利尿剂通常属噻嗪类或与其相关药物。无患者用作用于髓袢的利尿剂。保钾利尿剂可防止低钾血症,但不能防止重度低钠血症。作者研究提示在利尿剂诱发的低钠血症发病机制中,缺钾作用应特别强调。作者研究的对象均为老年妇女。16例患者中15例为利尿剂诱发的重度低钠血症,与之相比26例患者中9例为其他原因所致的低钠血症。低钠血症  相似文献   

15.
65岁以上老年人中约1/5服用利尿剂,因此利尿剂是老年人发生药物反应最常见的原因。其中最严重的副作用为低钠血症,服用利尿剂的老年人约1/5发生低钠血症。其它尚可出现无力、意识模糊、体位性头晕、体位性低血压、跌倒、短暂性轻偏瘫以及突发病等。老年人肾储备力减退,故服用利尿剂比年轻人更易诱发肾前性尿毒症。利尿剂对钾平衡的影响争论较多。有报道在服用利尿剂的20例老人中只有1例发生低钾血症,而  相似文献   

16.
药源性低钾血症及其防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钾是机体最重要的阳离子之一。血清钾浓度〈3.5mmol/L时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称为低钾血症。临床表现为易疲劳、四肢软弱无力伴有恶心、呕吐、腹胀、便秘等消化道症状。引起低钾血症的常见药物主要有排钾利尿剂、抗生素等。现将防治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近十年来,由于高血压得到有效控制,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有所下降.许多资料表明,利尿剂安全、有效,副作用小,可作为高血压的基础治疗.然而,近年有些学者对利尿剂的安全性提出疑问.由于担心使用利尿剂引起低钾血症而造成严重室性心律失常,起初主张大量补充钾盐和使用保钾利尿剂,以后又主张不使用或使用小剂量利尿剂.多重易患因素干预试验(MRFIT)的研究结果,提示高血压且有静息状态下心电图异常者大量使用利尿剂后猝死的危险性增高.尽管该试验  相似文献   

18.
正一、老年高血压要慎用利尿剂,特别是不宜单用传统利尿剂(如双克等)临床实践证明:老年人常用利尿剂,有多种毒副作用,易致低钾血症、高尿酸血症,及肝肾功能损害;还有体位性低血压、跌倒,头晕乏力,意识模糊,暂时性轻度偏瘫、惊厥和心律失常等,重则可危及生命。特别是患高血压和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老年患者,更要慎用利尿剂。如利尿剂过量或久用可因大量"脱水"而致缺血性中风:患有高血压、心脏病和肾脏病的老年人,常因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告长期口服噻嗪类利尿剂或保钾复合利尿剂老年患者的电解质的变化。方法:作者测定了年龄63~101岁197例患者的血清钾与血清钠;男性79例,女性118例。1/3是新近住入老年病房的患者,因心衰或高血压而长期口服噻嗪类利尿剂。所有患者在近期内不改变利尿剂的剂型、剂量和补钾。68例(35%)仅口服噻嗪类利尿剂,而41例同时补钾,其中18例与利尿剂同时口服,23例分开口服。129例(65%)口服噻嗪类与保钾利尿剂,其中93例口服氨苯喋啶—双氢克尿噻复合利尿剂(Dyazide),36例口服氨氯吡脒—双氢克尿噻复合利尿剂(Moduretic')。结果:每一利尿剂组平均血清钾浓度相类似,男、女总平均值为3.9±0.7mmol/1。13例(7%)发生低钾血症,血清钾低于3.0mml/1,其中7例口服复合利尿剂,4例补钾,2例单一口服噻嗪类利尿剂。此外仅有一例因口服moduretic发生高钾  相似文献   

20.
老年高血压病的常规治疗方法基本是使用利尿剂,如噻嗪类。某些医生更喜欢用减少排钾的氨苯蝶啶或氨氯吡咪。然而,这些药物治疗老年高血压有潜在的危险。由于丢失钠和钾出现低钠血症和低钾血症;此外这些药物大部分可诱发糖类不耐受和使血清脂类、血清尿酸等水平增高。另一方面,减少排钾的利尿剂可并发明显的电解质紊乱,尤其是高钾血症。茚磺苯酰胺(indapamide)是一非噻嗪利尿剂,其脂质溶解度比其它所有的利尿剂均高。或许因为这个特征,它能减低血管对内源性抗利尿激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