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抗磷脂抗体综合征患者的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结果.为早期诊治、判断预后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神经科自2008年9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10例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抗磷脂抗体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0例患者男女比例3:7,症状以颅高压、肢体无力的较多,体征以锥体束征最常见.血清抗心磷脂抗体检出率较高,影像学检查以颅内多灶病变及静脉系统血栓形成多见.抗栓治疗或(和)免疫调节治疗,大部分患者症状得到改善.结论 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抗心磷脂抗体综合征女性更易累及,颅内静脉系统受累多见,抗栓及免疫调节治疗可获益.  相似文献   

2.
目的:报告以发作性头痛及眩晕、行走困难、认知损害为主要表现的抗磷脂抗体综合征1病例,探讨抗磷脂抗体综合征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方法:对本例抗磷脂抗体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现、神经影像学、实验室检查、组织病理学、治疗等情况结合文献复习加以分析。结果:抗磷脂抗体综合征主要临床表现为缺血性脑卒中或脑缺血发作、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等中枢动、静脉缺血事件,也可出现认知功能障碍等其他表现;抗磷脂抗体综合征诊断至少要求有一种抗磷脂抗体(抗心磷脂抗体、狼疮抗凝物、抗β2糖蛋白Ⅰ抗体)分别2次(间隔12周以上)均为阳性。本例患者极可能为抗磷脂抗体综合征中枢血栓性微血管病变类型。一级预防以抗血小板为主,二级预防以抗凝为主。结论: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的抗磷脂抗体综合征诊断主要根据临床表现和抗磷脂抗体检测,同时检测3种抗磷脂抗体可提高抗磷脂抗体综合征的确诊率。  相似文献   

3.
抗心磷脂抗体是抗磷脂抗体综合征的标志性抗体,与血栓形成和缺血性卒中密切相关。与抗磷脂抗体阴性的脑梗死患者相比,抗磷脂抗体阳性相关的脑梗死患者以青年女性居多,梗死部位多为多灶性,更容易复发,而且血管内膜内的斑块多为低回声斑块。抗心磷脂抗体与血脂、纤维蛋白原、肿瘤坏死因子水平均有一定相关性,并且抗心磷脂抗体滴度升高可能与患者自身免疫因素相关。在治疗上应以抗凝为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抗心磷脂抗体与脑梗塞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46例脑梗塞患者(脑梗塞组)和20例非心脑血管病患者(对照组)血清中抗心磷脂抗体(ACLA)。结果:在脑梗塞组中.阳性率41%,对照组阳性率15%,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脑梗塞ACLA阳性组和阴性组对比分析.ACLA阳性组复发性、多灶性与ACLA阴性组有显著性差异(P值分别<0.05和<0.01)。同时ACLA阳性组血小板聚集率、血粘度也明显高于ACLA阴性组(P值均<0.05)。糖尿病、高血脂、吸烟者ACLA阳性组与ACLA阴性组无明显差异。结论:抗心磷脂抗体是脑梗塞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抗磷脂综合征(APS)是一种系统性自身免疫病,以反复动脉、静脉血栓形成,病态妊娠,伴或不伴血小板减少,以及抗磷脂抗体(ACL)持续强阳性为主要特征.本文分析了经我科诊治的4例由抗磷脂综合征导致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系统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抗磷脂抗体综合征(antiphospholipid antibodysyndrome, APS)合并脑梗死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方法 对本例APS患者的临床表现、神经影像学、实验室检查及治疗等情况加以分析,并结合国内外相关的文献对其病因、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进行探讨。结果 APS的临床表现主要为血栓形成,可发生在全身任何组织器官,其中动脉血栓以脑动脉血栓形成较多见。该患者以急性脑梗死起病,脑血管造影见大脑中动脉及后动脉血栓形成,结合2次抗心磷脂抗体(anticardiolipinantibody, ACA)(间隔9个月)阳性及既往3次流产史,符合APS的诊断标准。结论 脑梗死是APS 的常见表现,尤其对于年轻女性发生脑梗死且合并不明原因流产时应考虑该病的可能性,应及时行抗磷脂抗体(antiphospholipidantibody, APL)检测,确诊后可给于抗凝、抗血小板聚集、激素等治疗。  相似文献   

7.
正青年卒中,主要是指45岁以下成人发生的卒中,占全部卒中的13. 44%,近年来发病率有升高趋势,其中抗磷脂抗体综合征被认为是青年卒中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1,2]。抗磷脂抗体综合征(antiphospholipid antibody syndrome,APS)也被称为抗磷脂-血栓形成综合征,是一种非器官特异性的抗磷脂抗体(APL)阳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APS多见于女性,临床表现多样,主要表现为动脉和(或)静脉血栓形成,习惯性自发性流产、血小板减少等症状[3,4]。现将我科收治的1例青  相似文献   

8.
抗心磷磷抗体与脑血管病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抗心磷脂抗体(ACA)与脑血管病的关系,为脑卒中的预测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91例脑梗死(CI)、42例脑出血(CH)患者及30例健康者血清中的抗心磷脂抗体(ACA)进行检测。结果:CI及CH组ACA总阳性率、IgG型ACA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ACA阳性卒中容易复发,病灶常为多个。ACA在脑卒中发病一周内阳性率最高,且抗体分型与IgG型为主。结论:ACA是CI及C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癫(癇)患者血清和脑脊液中抗心磷脂抗体的测定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45例癫(癇)患者及43例健康人群血清和脑脊液中抗心磷脂抗体水平.结果 癫(癇)组血清和脑脊液中抗心磷脂抗体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χ2=36.42、35.73,P<0.01).结论 癫(癇)发作时患者血清和脑脊液中抗心磷脂抗体水平增加,癫(癇)患者存在自身免疫功能的紊乱.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狼疮性脑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发生、发展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53例狼疮性脑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按随机配对原则分层抽取53例同期住院治疗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而无脑病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差异,并进一步推断狼疮性脑病的可能危险因素。结果 神经系统症状中最为常见的分别是头痛38例(71.7%); 脑血管病24例(45.3%); 癫痫12例(22.6%); 狼疮性脑病组中血白细胞数升高、血小板计数减低、尿蛋白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抗核抗体(ANA)阳性例数低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LE患者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以及尿蛋白阳性与狼疮脑病有关(P<0.05)。结论 头痛是狼疮性脑病最常见的神经系统症状; 血白细胞数升高、血小板计数减少可能是SLE患者发生狼疮性脑病的危险因素; 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以及尿蛋白阳性可能与狼疮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1.
脑血栓病人抗心磷脂抗体的测定及治疗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ELISA法分别对137例脑血栓患者(除外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及高血脂等患者)和非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测定血清抗心磷脂抗体(ACA),阳性率分别为24%和1.45%,差异显著(P〈0.01),另外还发现ACA阳性与青壮年中风关系更为密切,结果说明ACA与脑血栓形成有关。并对其治疗方法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与自身抗体的关系。方法:测定100例精神分裂症及61例正常人血清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抗甲状腺微粒体抗体(TMA)、抗心磷脂抗体(ACA),抗脑抗体(ABAb)和抗胰岛素抗体。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各自身抗体阳性率均偏高,总阳性率为66%,有多种自身抗体者占46%,均明显高于正常人。结论:研究表明,精神分裂症与自身抗体之间存在内在联系,患者有自身免疫倾向。自身抗体在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机制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抗心磷脂抗体(ACA)是一种以血小板和内皮细胞膜上带负电荷的心磷脂作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常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及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1].相关研究[2]已表明,ACA与缺血性脑血管病有密切的关系,已被认为是独立于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和年龄等之外的一个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现就ACA与脑梗死的关系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心磷脂抗体与缺血性脑血管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测定血清心磷脂抗体(A-CL)的方法,研究A-CL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 建立心磷脂抗体的ELISA检测方法,对42例健康者和85例缺血性脑血管病、其他神经系统疾病患者血清A-CL(IgG,IgM)进行测定。结果 51例缺血性脑血管病中,11例A-CL IgG阳性,5例A-CL IgM阳性,脑出血及其他神经系统疾病均为阴性。结论 心磷脂抗体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抗心磷脂抗体与脑血管病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研究抗心磷脂抗体(ACA)与脑血管病的关系,为脑卒中的预测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91例脑梗死(CI)、42例脑出血(CH)患者及30例健康者血清中的抗心磷脂抗体(ACA)进行检测。结果CI及CH组ACA总阳性率、IgG型ACA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ACA阳性卒中容易复发,病灶常为多个。ACA在脑卒中发病一周内阳性率最高,且抗体分型以IgG型为主。结论ACA是CI及CH的危险因素,对脑卒中的预测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伴有抗心磷脂抗体(aCL)阳性脑血管炎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并提出其临床影像学诊断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5-08—2005-05收集的36例抗心磷脂抗体(anticardiolipin antibodies,aCL)阳性、拟诊脑血管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复习进行讨论。结果 36例患者中男性(69.4%)多于女性(30.6%),以20-32岁为主(80.6%),临床表现以头痛(50.0%)、头晕(50.0%)、偏瘫(72.2%)居多。所有病例均行MRI和MRA检查,MRI特异性改变脑梗死病灶位于皮层、白质和深部灰质,MRA结果显示受累血管为颅内大中型动脉的分支。治疗期间复查MRI可见病灶新旧交替,但病灶基本对称分布且为多发,病灶周围或靠近脑膜处有少量渗血.患者中41.7%(15/36)的MRA结果提示有大脑前中后动脉分支变稀疏.血管边缘毛糙不清,呈串珠样改变。5例行DWI检查者可见细胞性脑水肿改变。5例行DSA检查者可见颅内大动脉狭窄闭塞。所有患者均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临床症状缓解。结论 联合行MRI、DWI及MRA检查对该病的诊断具有独到的价值;结合临床特点,aCL阳性,排除大动脉炎、特殊病因及吸毒后血管炎患者应考虑伴有抗心磷脂抗体阳性的脑血管炎。  相似文献   

17.
1983年Harris等首次用放免法测定抗心磷脂抗体(ACA),并证明其和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并发血栓形成有关,近年又发现ACA和缺血性中风及高凝状态有关。本研究对70例缺血性中风患者血清ACA和狼疮抗凝物质(LAC)进行检测,部分患者同时检测抗凝血酶Ⅲ(AT-Ⅲ)和纤溶酶原活化抑制物(PAI),以探讨ACA与缺血性中风的关系及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背景:亲属肾移植后产生群体反应性抗体的频率如何,对术后移植肾功能和长期存活是否有影响,目前国内尚无相关报道。 目的:调查亲属肾移植后群体反应性抗体产生的频率,为预测亲属肾移植长期存活提供参考资料。 方法:纳入2005-03/2007-10收治的亲属肾移植患者54例,分别于移植后一两年内再次检测群体反应性抗体及血肌酐、尿素氮浓度。群体反应性抗体检测采用美国One lanmbda公司提供的酶联免疫吸附法筛选HLA-Ⅰ类、Ⅱ类混合抗原板。血肌酐和尿素氮检测数据由检验科提供。 结果及结论:54例亲属肾移植患者中有7例移植后产生了抗体,占12.96%。其中6例产生了抗HLA-Ⅱ类抗体,仅1例产生了抗HLA-Ⅰ,Ⅱ类抗体。在此7例患者中6例为初次肾移植,且肾移植前群体反应性抗体均阴性;1例为再次肾移植,移植前抗HLA-Ⅱ抗体阳性。1例具有抗HLA-Ⅰ+Ⅱ类抗体和2例高强度抗HLA-Ⅱ类抗体的患者血肌酐和尿素氮浓度均超过正常水平,而另外4例出现低水平抗HLA-Ⅱ类抗体的患者血肌酐和尿素氮浓度则在正常水平。结果提示,具有抗HLA-Ⅰ+Ⅱ类抗体和高效价抗HLA-Ⅱ类抗体影响亲属肾移植患者的肾功能,而低效价的抗HLA-Ⅱ类抗体并不影响亲属移植肾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抗心磷脂抗体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关系密切,本实验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抗心磷脂抗体与中青年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本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76例脑梗死患(<50岁39例,≥50岁37例),25例非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及15例正常人的血清抗心磷脂抗体(ACL抗体)进行测定。结果:<50岁的脑梗死患ACL抗体阳性率为35.9%,≥50岁的脑梗死患ACL抗体阳性率16.2%,<50岁的脑梗死患ACL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7.5%(P<0.05)。并且<50岁脑梗死患的ACL抗体阳性率高于≥50岁脑梗死患(P<0.05)。≥50岁脑梗死患ACL抗体阳性率与对照组无显差异。说明临床上无任何自身免疫疾病中青年脑梗死患与ACL抗体更密切相关。结论:本实验提示:ACL抗体是中青年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对中离梗死患应积极检测ACL抗体,提示除常规脑梗死治疗外,加入免疫抑制剂、血浆置换治疗有一定的积极意义。ACL抗体的检测为中青年脑血管病的一级预防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癫痫和热惊厥患儿血清抗心磷脂抗体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78例癫痫患儿,90例热惊厥患儿及80例健康对照组血清中抗心磷脂抗体阳性率水平。结果热惊厥组和癫痫组血清ACA—IgG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癫痫组血清ACA—IgG阳性率高于热惊厥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检测热惊厥和癫痫患儿血清中抗心磷脂抗体的变化对指导临床诊断、治疗和预防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