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C57BL/6与BALB/c两种小鼠对脓毒症的反应能力.方法 C57BL/6小鼠和BALB/c小鼠各30只,分别随机分成假手术组与脓毒症组,每组15只.脓毒症组用盲肠结扎穿孔法(CLP)建立小鼠脓毒症模型.术后6h,每组随机选出5只,Bio-plex悬浮蛋白芯片系统检测其外周血IL-1β、IL-2、IL-4,IL-5、IL-10、GM-CSF、IFN-γ和TNF-α的浓度.剩余小鼠用于1周存活率分析.结果 两品系小鼠假手术组1周存活率均为100%.C57BL/6小鼠脓毒症组1周存活率为10%,BALB/c小鼠脓毒症组存活率为50%.C57BL/6小鼠脓毒症组的存活率显著低于BALB/c小鼠脓毒症组(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C57BL/6小鼠脓毒症组分泌的IL-4、TNF-α和IL-10明显升高.而BALB/c小鼠脓毒症组分泌的8种细胞因子较假手术组均未见明显增加.结论 C57BL/6与BALB/c两种小鼠对脓毒症的反应能力有差异,C57BL/6小鼠反应更敏感.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BALB/c和C57BL/6小鼠间的创伤反应差异现象.方法以BALB/c和C57BL/6两近交系小鼠为研究对象,采用冲击波所致全身冲击伤模型,观察伤后即刻、1、6、24、72 h的动物死亡率和肺损伤严重度的病理形态学.结果在相同的冲击伤条件下,BALB/c和C57BL/6小鼠伤后72 h内的死亡率和肺损伤严重度的病理形态学有明显差异,BALB/c和C57BL/6小鼠的死亡率主要发生在伤后1 h内,但在同系动物内雌雄之间的死亡率和肺损伤程度并无明显差异.结论 BALB/c和C57BL/6两系小鼠间存在对冲击伤的创伤反应差异现象,这当中异质性可能与两系小鼠在遗传背景上的差异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BALB/c和C57BL/6两品系小鼠的创伤耐受能力差异与热休克蛋白90(HSP90)的关系。方法观察在正常情况下和给予HSP90特异阻断剂格尔德霉素(geldanam ycin,GA)后,二品系小鼠在全身冲击伤(whole-body blast injury,WBBI)时的整体死亡率和大体变化。结果WBBI后,C57BL/6小鼠的总体死亡率低于BALB/c小鼠(P<0.05),GA处理后C57BL/6小鼠的总体死亡率无明显变化,而BALB/c小鼠总体死亡率随GA剂量增加而增大(P<0.05)。结论两品系小鼠的HSP90对GA敏感性不同提示HSP90的差异可能是C57BL/6小鼠具有较强的创伤耐受能力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目的:异基因骨髓移植后 2~3周向嵌合体小鼠体内接种MethA纤维肉瘤,观察肿瘤在异源嵌合体小鼠体内生长情况,研究引发抗肿瘤免疫反应 (GVT)时供体淋巴细胞输注 (DLI)的最佳时机和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反应情况。方法:BALB/c(H -2d)和C57BL/6(H -2b)小鼠用137Cs照射 2次 (间歇 4h)共 11Gy, 24h后经尾静脉注射这 2种小鼠的骨髓细胞 1×107, 进行同基因、异基因骨髓移植。照射后 21d,在各组小鼠皮内接种 1×106 个MethA肿瘤细胞,观察MethA肿瘤在同基因、异基因骨髓移植小鼠体内的生长情况。在另一实验中,在骨髓移植后 2周于C57BL/6→BALB/c异源嵌合体的皮内接种 1×106 个MethA肿瘤细胞,分别在接种肿瘤前 6d、当天和后 2d进行DLI,以DLI空白组为对照,观察DLI所诱发的GVT和GVHD。结果: MethA肿瘤能在两种异源嵌合体内生长且生长速度相当;接种在C57BL/6及其同基因骨髓移植体内的MethA肿瘤一过性生长,在 2~3周内被彻底排斥。在向C57BL/6→BALB/c异源嵌合体小鼠DLI的同时或 6d后接种的肿瘤的生长受到明显抑制,多数小鼠伴有明显的GVHD,以上两组各有 2只小鼠死于严重的GVHD;而荷瘤 2d再给予DLI则不能减慢肿瘤生长速度, 12只中有 1只小鼠出现轻微GVHD。结论:MethA肿瘤能在C57BL/6→BALB/c骨髓移植和BALB/c→C57BL  相似文献   

5.
探讨抗性/易感小鼠DNA识别受体的组织表达差异与抗病性的关系。方法不同抗性品系小鼠感染ECTV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分析其组织的重要DNA识别受体差异表达谱。结果 TLR9、DAI、c GAS、RNA pol III和RIG-I这5个与DNA识别相关的受体在不同抗性小鼠组织中均呈广泛性表达,但鼠痘抗性小鼠C57BL/6品系的表达明显整体高于BALB/c小鼠;在ECTV感染后易感小鼠BALB/c品系的这些基因表达明显上调,而C57BL/6小鼠变化不大甚至下调。结论这种差异表达特征表明这些受体分子可能与小鼠的天然抗病力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感染泡球蚴的小鼠皮肤移植后免疫系统的变化对移植物的影响。方法采用小鼠尾部皮肤移植建立小鼠皮肤移植模型。将64只C57BL/6小鼠及64只BALB/c小鼠各随机分为4组,每组各16对小鼠,其中16只C57BL/6小鼠为供体,16只BALB/c小鼠为受体。A组:空白对照组(非同系移植不予以任何干预);B组:实验组1,以健康C57BL/6小鼠尾部皮肤移植至BALB/c小鼠(感染泡球蚴1个月后);C组:药物对照组,采用非同系移植加药物[西罗莫司(商品名:雷铂霉素)]干预,皮肤移植术后5d每日给予西罗莫司1.5mg/kg干预;D组:实验组2,以健康C57BL/6小鼠尾部皮肤移植至BALB/c小鼠(感染泡球蚴3个月后)。术后观察BALB/c小鼠尾部移植皮肤生长情况。每组留8只用于观察BALB/c小鼠术后尾部移植皮肤生存期,每组于术后3、5、7、9d4个时间点各取2只小鼠尾部移植皮片,用于观察小鼠尾部移植皮肤病理变化情况。结果 A、B、C、D组移植皮肤存活时间平均为(6.00±0.76)、(7.50±0.93)、(13.25±1.04)、(11.5±0.93)d。C组小鼠移植皮片存活时间较D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组移植皮肤存活时间较A、B组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织病理学检查:A、B组移植皮片均在术后1周左右发生明显的逐渐加重的急性免疫排斥反应,C、D组移植皮片的免疫排斥反应较A、B组轻。结论小鼠感染泡状棘球蚴后有利于同种异体移植皮片的存活,可以延长移植皮片的生存时间。该模型为研究感染泡球的免疫实验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实验平台,为进一步研究泡球蚴感染后机体免疫状态的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比较Tju103和CTLA4-Ig分别调节、诱导T淋巴细胞免疫耐受的作用.方法用经丝裂霉素处理的异基因正常BALB/c(H-2d)小鼠巨噬细胞做耐受诱导原,分别用Tju103和CTLA4-Ig体外训导、调节C57BL/6(H-2d)小鼠T淋巴细胞,通过增殖效应(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和杀伤效应(MTT法),考察经训导的C57BL/6小鼠T淋巴细胞分别对BALB/c小鼠和CBA(H-2k)小鼠脾细胞以及EL9611(H-2d)红白血病细胞的增殖效应和杀伤效应的改变.结果经Yju103调节后,C57BL/6 小鼠T淋巴细胞对BALB/c和CBA小鼠脾细胞以及EL9611红白病细胞的增殖反应和杀伤效应抑制作用明显,未能诱导对已接触抗原(BALB/c小鼠)产生特异性免疫耐受.经CTLA4-Ig孵育后,C57BL/6 小鼠T淋巴细胞对这三种细胞的增殖反应和杀伤效应抑制作用明显;对已接触抗原呈现免疫耐受,而对第三种抗原(CBA小鼠)和EL9611白血病细胞保持反应性.结论在特异抗原存在下,Tju103和CTLA4-Ig均能明显抑制异基因小鼠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性和杀伤效应,但Tju103诱导非特异免疫抑制,而CTLA4-Ig诱导特异免疫耐受,更适合于诱导移植免耐受.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巨噬细胞的极化状态及IL-17在OB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小鼠同种异体原位气管移植模型模拟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病理改变。20~25 g清洁级C57BL/6,雄性,20只;IL-17基因敲除C57BL/6,雄性,10只;BALB/c雄性,10只,按体质量随机配对分为三组。正常C57BL/6(n=10)无手术对照组;实验组A:BALB/c(n=5)→C57BL/6(n=10)组;实验组B:BALB/c(n=5)→IL-17基因敲除C57BL/6(n=10)组。分别于术后第14、30天取出移植气管进行病理形态学检测。于术后第7、14、30天检测脾脏中巨噬细胞M1型巨噬细胞的标记CD86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接受气管移植的野生型小鼠中,M1型巨噬细胞的标记CD86随移植后时间的延长,逐渐下调;IL-17基因敲除受体组巨噬细胞表面CD86的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明显下调。BALB/c→C57BL/6组较对照组管腔明显狭窄,BALB/c→IL-17基因敲除组较BALB/c→C57BL/6组管腔狭窄明显减轻。结论巨噬细胞向M1方向极化与OB发生的病理过程密切相关,IL-17基因敲除明显下调小鼠气管移植模型体内巨噬细胞表面CD86的表达水平,并减轻气管移植物的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9.
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不同免疫缺陷小鼠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宿主免疫系统的功能状态在病毒的感染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实验观察了不同免疫缺陷小鼠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差异。方法使用六个品系的近交系小鼠,经乙醚麻醉后进行滴鼻攻毒,分析其在病毒感染后存活率、体重变化和肺组织病理改变的异同。结果感染H1N1病毒的6种小鼠在观察的14 d内,野生型的C57BL/6小鼠感染开始体重缓慢下降,感染后期有所回升,有半数存活;BALB/c小鼠和四种免疫缺陷品系小鼠感染病毒后体重随病情发展快速下降,死亡率均为100%。野生型C57BL/6小鼠感染初期为较弥漫的间质性肺炎,后期病变逐渐局限;BALB/c小鼠和四种免疫缺陷品系小鼠感染病毒后出现弥漫的中重度间质性肺炎,细支气管上皮有变性坏死,但炎症细胞明显少于C57BL/6小鼠。结论在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初次感染中固有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分别在感染的初期和后期起主要作用,宿主免疫系统的功能状态影响着甲型H1N1病毒感染和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约氏疟原虫感染早期小鼠免疫应答的差异性.方法:约氏疟原虫腹腔感染DBA/2、BALB/c和C57BL/6小鼠,制备薄血膜,姬姆萨染色,计数红细胞感染率;通过ELISA和Griess实验分别检测脾细胞培养上清中γ干扰素(IFN-γ)和一氧化氮(NO)水平.结果:感染第3 d之后,DBA/2小鼠的虫体血症水平显著低于BALB/c和C57BL/6小鼠;将疟原虫寄生的红细胞(PRBC)和脂多糖(LPS)或IFN-γ分别与3种感染第3 d小鼠脾细胞共同培养后,DBA/2小鼠脾细胞培养上清中的IFN-γ和NO水平明显高于BALB/c和C57BL/6小鼠.结论:约氏疟原虫感染早期,不同遗传背景小鼠在Th1型细胞免疫应答的建立和巨噬细胞活化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1.
小鼠11个品系20个微卫星基因位点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利用PCR对近交系小鼠11个品系的20个微卫星基因座进行遗传检测,为实验室日常检测近交系小鼠的遗传背景提供一种分子生物学方法.方法用20个微卫星引物对11个品系近交系小鼠的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根据MMDBJ数据库信息,已知品系C3H、DBA、BALB/c和C57BL/6的多态性位点大小,由此可推知其他品系C57BL/6-Bg、C57BL/10、TA1、TA2、T739、M615和SCID的多态性位点大小.结果应出现的220条条带中有193条与预期的一致.结论利用这20个微卫星基因位点可以将11个品系的近交系小鼠区分开来,近交系小鼠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这些结果对于近交系小鼠的遗传检测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 通过气雾攻击产生气溶胶的感染方式对三个品系的小鼠分别进行感染,比较三个品系小鼠在感染过程中的感染差异,从而对三个品系小鼠流感模型的特点进行分析,为流感发病机制的研究及疫苗和药物的开发选择合适的感染模型提供参考。方法 选用A/Puerto Rico/8/34(H1N1)病毒株,采用气雾攻击的方法感染近交系C57BL/6、BALB/c和远交群 ICR三个品系的小鼠,每日称小鼠体重,肉眼观察小鼠状态,分别于感染后3d,7d,14d处死小鼠,取肺脏称其湿重,进行肺脏的病毒测定及病理观察。结果 三个品系小鼠均可感染,其中C57BL/6小鼠的存活率低于其他两个品系,3d 的肺指数和病毒载量均明显高于ICR小鼠(P<0.05),镜下病理结果显示较其他两个品系也更明显。BALB/c小鼠与其他两个品系小鼠相比,体重在后期的恢复最慢,存活率比 C57BL/6高但比ICR低;肺指数和病毒载量与其他两个品系相比没有显著差异;镜下病理改变相似,但弱于C57BL/6强于ICR。ICR小鼠的发病进程与其他两个品系小鼠基本相似,但体重、存活率、肺指数、病毒载量及镜下病理改变等指标均弱于其他两个品系。结论 三个品系小鼠均可建立流感气溶胶模型,但感染后的三个模型各有特点,在实验中可以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来选用合适的小鼠品系建立模型。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 比较了不同遗传背景小鼠对禽流感H5N1亚型病毒的致病敏感性,为H5N1禽流感模型制作和机理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近交系BALB/c、C57BL/6和封闭群ICR、NIH Swiss和KM Swiss共五个不同品系小鼠.每个品系实验动物30只,分接毒组20只,空白对照组10只,每组雌雄各半.病毒株为A/Goose/Guangdong/NH/2003(H5N1),经测定TCID50为10-4.875/mL.接毒组通过鼻腔接种0.1 mL病毒液,对照组接种正常鸡胚尿囊液.小鼠接毒后连续观察14 d,观察记录临床症状、体温、体重变化,对在实验期间死亡和实验14 d结束后仍然存活的小鼠均进行组织器官病理取材,进行RT-PCR病毒分离检测、HE染色及H5N1抗原特异性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①临床症状:H5N1禽流感病毒能感染五个品系的小鼠,引起呼吸急促等症状和一过性体重、体温下降.②死亡情况:小鼠在接毒后第1天即出现死亡,死亡的高峰期集中在接毒后第3~6天.五个品系小鼠死亡率存在差异,BALB/c为70%,ICR为50%,NIH Swiss为40%,C57BL/6为25%,KM Swiss为10%;③病毒分离:各组接毒小鼠在死亡后均进行了病毒分离,死亡小鼠的肺脏均分离到病毒,其他脏器未分离到病毒.④病理变化:实验期间五个品系死亡小鼠肺脏病理改变相近.大体观:死亡小鼠肺部淤血,呈暗红色,体积增大,局部肺组织实变.镜下观:死亡小鼠的共同病理改变为间质性肺炎,具体表现为肺泡腔及间质出血、炎性细胞浸润;间质增生,肺泡隔增宽;肺泡腔中见纤维素性渗出,透明膜形成.⑤免疫组化结果:在死亡小鼠的气管上皮细胞和肺巨噬细胞可观察到H5N1禽流感病毒阳性表达.结论 小鼠作为H5N1禽流感病毒模型具有普适性,不同品系小鼠感染鹅源H5N1禽流感病毒的临床症状、病程和病理变化与人禽流感病例相似.不同品系小鼠的死亡比例有明显差别,可以根据不同的实验目的,选择不同品系的小鼠制作H5N1禽流感动物模型.不同品系的遗传特性对禽流感易感性产生明显的影响,遗传背景可能与H5N1禽流感病毒感染应答机理存在联系:BALB/c和C57BL/6均为近交系,其中BALB/c小鼠的品系特征之一表现为干扰素产量低,接种H5N1病毒后表现为高死亡率(70%),而C57BL/6小鼠的干扰素产量高,接种H5N1病毒后表现为低死亡率(25%),提示不同遗传背景小鼠的干扰素水平与H5N1感染致死具相关性.为进一步研究H5N1禽流感病毒易感性相关基因以及其与宿主免疫反应的关系提供了一个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5.
γ-干扰素在两种品系肺损伤差异性小鼠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γ -IFN是否和冲击波所致肺损伤差异性相关。方法 :BALB/C和C5 7BL/ 6近交系小鼠采用BST -Ⅰ型生物激波管致伤。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清和肺组织中中γ -IFN的含量 ,Northern杂交试验检测γ -IFN基因在肺组织的表达。结果 :两品系小鼠伤前血清和肺组织γ -IFN含量极低。C5 7BL/ 6小鼠血清标本中γ -IFN含量在伤后 1h显著升高 ,伤后 6h有明显下降。而BALB/C小鼠血清标本γ -IFN含量在伤后 6h显著升高 ,基本与C5 7BL/ 6小鼠伤后 1h水平相当。两种小鼠肺组织γ -IFN含量的变化趋势与血清标本的基本一致 ,不同之处在于伤后 6h ,BALB/C小鼠肺组织γ -IFN含量虽然有显著升高 ,但尚明显低于C5 7BL/ 6小鼠伤后 1h水平 ,而C5 7BL/ 6小鼠γ -IFN含量在伤后 1h和 6h持续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γ -IFN基因在两品系小鼠中的表达也具有明显的差异性 ,其变化趋势与肺组织中γ -IFN含量的变化相似。结论 :在相同冲击波作用下 ,BALB/C和C5 7BL/ 6小鼠γ -IFN表达呈现显著的差异性 ,提示它可能为这两种小鼠肺损伤差异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念珠状链杆菌(Streptobacilusmoniliformis,S.m.)实验感染昆明、C57BL/6J、BALB/c、ICR、NIH、DBA共6个品系小鼠,观察其对S.m.敏感性的差异。其中昆明、C57BL/6J两个品系在腹腔接种后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病理改变。昆明小鼠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92%和80%;C57BL/6J分别是80%和12%。昆明小鼠较之C57BL/6J小鼠起病急、病情严重,多数动物死于感染的急性期。其余品系的发病率为:NIH8%、BALB/c和DBA4%,没有动物死亡;ICR在接种后无任何临床病理改变。在实验感染后临床病理改变方面,昆明小鼠和C57BL/6J小鼠间有较大不同。昆明小鼠以末梢血管淤血、四肢尾部水肿、关节炎、截瘫、腹泻为主,而C57BL/6J小鼠则以注射部位和其它部位皮下脓肿、化脓性关节炎为主。本研究提示,中国昆明小鼠对S.m.敏感性最高,可以将其作为“哨兵动物”用于实验大鼠S.m.的常规监测;不同品系小鼠不仅对实验感染S.m.的敏感性不同,而且表现出不同的临床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17.
5种不同品系小鼠感染卫氏并殖吸虫后,对其进行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观察。结果表明,嗜酸性粒细胞在经历一个时期的升降变化后,均趋于正常水平。嗜酸性粒细胞反应强度,ICR鼠最高,Km鼠和BALB/C鼠次之,C57BL/6j鼠较低。嗜酸性粒细胞的变化在种系间存在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8.
鼠麻风杆菌(MLM)腹腔感染BALB/C和C57BL/6小鼠,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鼠脾重量增加,脾带菌量增多,肠系膜病变加剧;鼠脾细胞对伴刀豆蛋白A(Con A)刺激的增殖反应和产生白细胞介素2(IL 2)的能力进行性降低,BALB/C鼠尤为严重。感染90d时在经Con A活化的BALB/C鼠脾细胞表面未检出IL 2受体,同时发现感染鼠脾细胞可以抑制正常鼠脾细胞经Con A刺激产生IL 2和表达IL 2受体的能力。推测感染鼠脾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可能是该菌活化了抑制细胞,继而抑制T淋巴细胞合成和分泌IL 2和表达IL 2受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