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许多致癌物、致突变物是以前致癌物、前致突变物形式存在,经体内代谢活化之后,才具有致癌、致突变作用。这些物质的代谢活化,有赖于哺乳动物微粒体内所含的各种酶的参与。目前,较多作者采用哺乳动物肝匀浆9,000g 上清液(即肝 S-9)对前致癌物进行体外代谢活化,研究化学致癌物的代谢过程、致癌原理和筛测环境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BudR的遗传学效应,本研究采用染色体畸变分析、微核测定和细胞分裂指数3项指标,对48例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利用渗入BUdR的培养方法来研究细胞动力学和微核发生率,以监测致癌物和致突变物,特别呈弱致癌物和弱致突变物,是不恰当的。  相似文献   

3.
作者通过观察已知,小鼠在常规进食状态下禁食四小时后,其内容物已排空80%以上。此时,已适于空胃灌服容量较大的实验物质。鉴于很多有待投用的实验因子(致癌物、可疑致癌物、抗致癌物、抗癌药物、毒物以及营养物等)是油溶性的,它们在胃内的滞留  相似文献   

4.
<正>加拿大研究人员19日公布的一份研究结果显示,某些工作环境常含有许多致癌物及内分泌干扰物,长期在此类工作环境中会增加女性患乳腺癌风险。这项研究由加拿大温莎大学的研究人员完成,并发表于在线学术期刊《环境卫生》上。研究表明,经常暴露在致癌物和内分泌干扰物含量高的工作环境下的女性,10年后  相似文献   

5.
环境中存在着许多化学致癌物,然而环境和大体内亦存在许多化学抗癌物。本文简要介绍目前关于化学致癌与抗癌物分类及其作用机理研究的有关近况。  相似文献   

6.
姊妹染色单体互换(SCE)技术在检测环境致突变物/致癌物中普遍应用。但检测前致突变物/致癌物时需加入代谢活化系统。常用的哺乳动物肝微粒体酶系统(S_9)作为外源激活酶并不能客观地反映物质在体  相似文献   

7.
医学问答     
小肠是对肿瘤形成具有高度抵抗力的唯一器官。虽然与小肠邻近的胃和结肠的肿瘤发生率高,而小肠本身作为摄入食物的通道,并长期与外界环境接触,且具有庞大的有生癌危险的表面积,但小肠肿瘤却很罕见,一般认为与以下因素有关: (1)小肠内容物的流体性质可减轻小肠与经口摄入的致癌物接触的强度。 (2)小肠内容物通过迅速,减少了小肠与任何摄入的致癌物的接触。 (3)已证实,结肠癌的发生与结肠内  相似文献   

8.
环境中烟草烟雾已被环境保护署列为成人肺癌相关性致癌物质,但迄今尚无关于被动吸烟者体液或组织中肺致癌物及其代谢物检测结果的报道。研究对象为5例男性非吸烟者,接触由机器吸烟所形成的边流香烟烟雾,共进行2次实验,间隔为6个月,每次实验接触烟雾180分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肝癌与毒物代谢酶基因多态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贺菽嘉  覃甲仁 《广西医学》2002,24(10):1570-1574
原发性肝癌 (简称肝癌 )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至今其发生率和死亡率仍未得到控制 ,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研究表明 ,肝癌的发生是一个多因素的复杂的生物学过程 ,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所致 ,而个体的遗传背景在很大程度上可决定该个体患肝癌的危险性。  大多数环境致癌物在体内需代谢活化后才能转变为最终致癌物 ,通过形成 DNA加合物和有活性的中间产物 ,逃避正常的 DNA修复过程 ,激活癌基因。在癌变的始动阶段 ,毒物代谢酶基因的多态性在决定环境致癌物的效应中起关键作用 ,它决定了个体对环境中化学致癌物、致突变物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介绍一种测定人体尿液诱变性的方法。方法:将健康人外周血置于透析袋中于待测尿样中透析一定时间后进行血液培养,通过分析淋巴细胞姐妹染色单体互换频率(SCE)的变化来评价被测尿样潜在的致诱变性。结果:实验结果表明,透析过程不会引起SCE频率变化(3.14~3.24SCE/细胞,P>0.05,t检验),而吸烟者,环氧乙烷作业工人,接受化疗的肿瘤患者尿液可引起SCE明显升高(P<0.01,t检验)分别达到4.12~4.28SCE/细胞,4.51~4.69SCE/细胞,13.40~17.47SCE/细胞。结论:该方法在评价环境中诱变物/致癌物中具有一定的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了解接触焦炉逸散物职业性人群遗传效应的改变,从分子水平揭示焦炉逸散物的遗传毒作用.方法:对25名焦炉工和12名正常对照分别检测了血清P21和外周血淋巴细胞姐妹染色单体互换(SCE)率.结果:发现焦炉工P21水平(3 774.2)、SCE率(11.43)明显高于对照组P21水平(1 270.7)和SCE率(6.37);焦炉工中,炉顶工血清P21均值(4 377.5)高于其它工种(3 300.1),炉顶工SCE(13.51)明显高于其它工种(10.07);对焦炉工按是否吸烟进行比较,未发现组间P21和SCE有差异显著性.结论:提示焦炉逸散物具有较强的遗传毒理学效应,可提高机体癌蛋白P21水平和SCE频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人尿多胺改良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及其对恶性肿瘤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1)分析常规抗癌药物如,5-氟脲嘧淀(5-Fu)、长春新碱(VCR)、碳铂(Carboplatin)、顺铂(CDDP)、足叶乙甙(VP16)、放线菌素D(Act.D)、丝裂霉素C(MMC)等对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solid phase extraction-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SPE-HPLC)技术测定多胺的干扰;(2)采用SPE-HPLC,测定62例恶性肿瘤患者(36例可手术和28例不能手术之晚期肿瘤患者)及28例对照健康者尿多胺水平;(3)对比检查16例晚期肿瘤化疗患者及16例化疗中(初始阶段) 的患者和26例晚期肿瘤化疗前对照者的尿多胺。结果:可手术切除组与不能手术之晚期肿瘤组恶性肿瘤患者尿总多胺、Pu、Sm及Sd水平和Sd/Sm、Pu/Sm比值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或<0.01);晚期肿瘤化疗一疗程后尿总PAs、Pu、Sd及Sm水平均降低(P<0.05),而化疗初始悄总PAs、Pu、Sd/Sm及Pu/Sm比值呈一过性增高(P<0.05或P<0.01)。结论:采用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用于恶性肿瘤患者尿多胺检测结果表明:恶性肿瘤患者尿多胺在肿瘤细胞中生长中起重要作用,尿液多胺作为生物标志物,其SPE-HPLC法检测对于临床恶性肿瘤患者诊断与化疗效果的判断有价值。  相似文献   

13.
用植物SCE检测农药和食品添加剂的诱变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用植物姐妹染色单体交换(SCE)检测杀虫磺、杀虫双、杀虫环、杀菌剂NF133、吲哚乙酸、久效磷和氧化乐果7种农药和食用香精、食用色素等7种食品添加剂量的诱变性,并比较其诱变作用是事与对人SCE的诱变作用一致。方法:蚕豆、大麦和人外周淋巴细胞姐妹染色单体交换(SCE)。结果:发现7种农药都能强烈地诱导蚕豆、大麦和人外周淋巴细胞的SCE增加,而且诱发的SCE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而增加。食品添加剂中  相似文献   

14.
对44名铅作业五年以上的女工及39名对照进行外周血淋巴细胞姐妹染色单体交换(SCE)及染色体畸变(CA)等检测,发现铅作业组SCE、CA、血铅、尿铅及尿粪卟啉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但畸变均甚微小且两组淋巴细胞经不同浓度丝裂霉素C诱发之SCE 率均呈显著相关,初步提示铅作业不致对正常机体造成明显的遗传毒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消化道肿瘤患者在化疗前后T细胞亚群总T细胞(CD3+)、T辅助淋巴细胞(CD4+)、T抑制淋巴细胞(CD8+)、CD4+/CD8+比值的变化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分析不同类型消化道肿瘤患者在化疗前后及对照组CD3+、CD4+、CD8+细胞百分率和CD4+/CD8+比值。结果消化道肿瘤患者化疗前CD3+、CD4+、CD4+/CD8+比例均低于对照组,CD8+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肠癌和胃癌患者化疗后CD3+、CD4+百分比较化疗前均增高,CD8+百分比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肠癌患者化疗后CD3+百分比较化疗前增高,CD8+百分比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CD4+/CD8+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检测消化道肿瘤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化疗前后的变化,对了解机体的免疫动态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甲氨蝶呤(MTX)的两种给药方式对宫颈癌Hela细胞生长的不同影响,以探索更好的给药方法。方法培养Hela细胞,设生理盐水对照组、常规化疗组(MTX 12 mg/mL,72 h)和节律化疗组(MTX2 mg/mL,12 h/次,72 h给药6次),分别用MTT法检测各组的细胞增殖改变,Hoechst 33342/PI双染色检测细胞凋亡和死亡情况,RT-PCR检测细胞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3的表达。结果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两个MTX化疗组Hela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增殖抑制和凋亡(P<0.01);与常规化疗组比较,节律化疗组Hela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和凋亡率更高(P<0.05),Hela细胞的死亡率更低(P<0.01)。RT-PCR结果显示,两个MTX化疗组Hela细胞中Caspase-3的表达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而节律化疗组Hela细胞Caspase-3的表达显著高于常规化疗组。结论甲氨蝶呤节律化疗比常规化疗对宫颈癌Hela细胞的抑制作用更强、毒性更小。  相似文献   

17.
①目的 探讨HBsAg健康携带者自然转阴后外周血淋巴细胞姐妹染色单体互换(SCE)频率的变化。②方法 用常规法培养外周血淋巴细胞并用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诱导SCE,用紫外线照射法制备SCE标本,对20例HBsAg健康携带者5年自然转阴后外周血淋巴细胞的SCE频率进行检测,同时将20例HBsAg阳性的健康携带者作为配对组,35例HBsAg阴性的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组进行SCE频率的检测。③结果 上述3  相似文献   

18.
This article is about the effects of interferon(IFN)on sisterchromatid exchange(SCE)frequencies induced by mitomycin C(MMC)and/or unscheduled DNA synthesis(UDS)induced by ultra-violet light(UV).The result shows that SCE frequencies in peri-pheral lymphocytes from 4 normal individuals and 3 patients withxeroderma pigmentosum(XP)treated with IFN before the additionof MMC were much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s.But after thetreatment of IFN followed by UV irradiation,no difference was fo-und between the UDS levels of the lymphocytes from 2 normal in-dividuals and 2 patients with XP and those from the controls.Thewriters deduce that IFN may have some effect of antimutation  相似文献   

19.
朱涛  谢红岩 《中原医刊》2011,(15):61-63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能否作为评判宫颈癌化疗近期疗效的预测指标,为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监测60例宫颈鳞癌患者及20例正常健康妇女血清中的VEGF水平(P〈0.01)。结果宫颈癌I期血清VEGF值低于Ⅱ期者(P〈0.05);宫颈癌患者术后血清VEGF表达较术前明显上升(P〈0.01),术后化疗后血清VEGF水平较术后明显下降(P〈0.01);宫颈癌I期患者术后化疗后血清VEGF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Ⅱa期、IIb期患者术后化疗后血清VEGF水平均低于术前(P〈0.05);宫颈癌1Ib期患者新辅助化疗(NACT)后血清VEGF浓度较NACT前降低(P〈0.05)。结论VEGF可作为预测宫颈癌化疗近期疗效和判断术后是否需要辅助化疗及化疗疗程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0.
检测15例单服卡马西平(CBZ)及15例服用CBZ加叶酸(FA)的癫痫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姊妹染色单体交换(SCE)频率,同时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其血清叶酸值,并与未服药癫痫对照组及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单服CBZ组的SCE频率较服用CBZ加FA组及对照组高,其血清FA值下降。提示CBZ可引起癫痫患者SCE频率升高、血清叶酸值减少,补充叶酸可有效防止CBZ引起的染色体DNA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