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常见舌苔舌上皮细胞化学的定性定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运用显微分光光度技术对117例7种常见舌苔进行了舌苔上皮的细胞化学定位、定性、定量研究。结果分析:1、正常组G—6—PDH呈高度活性,LDH、MDH、ANAE、ACP均活性较强,—SH、RNA含量丰富,表明正常舌上皮细胞内氧化和合成代谢旺盛,尤以戊糖旁路活跃、酵解和溶解活性较强为其显著特点。2、各种病理舌苔在细胞化学变化上各有其特点:病理薄白苔各项指标均低于正常组;白厚苔G—6—PDH、LDH、MDH、ANAE活性较强,RNA和—SH含量增高而ACP活性相对低下;薄黄苔各项指标均高于正常组;黄厚苔ACP无明显变化,而其余各项显著增高;花剥与光剥苔均为MDH、G—6—PDH、ANAE活性减弱,RNA、—SH含量降低而LDH、ACP活性病理亢进,其中光剥较花剥苔变化更为明显。因此认为:舌上皮的细胞化学变化可能是不同病理舌苔形成的内在原因。3、对各项实验检测指标按中医辨证分组比较的结果与各有关舌苔的变化呈一致趋势,表明从舌苔辨别病证的寒热虚实是有其依据、价值和意义的。  相似文献   

2.
常见舌苔舌上皮细胞凋亡与bax、bc1-2基因表达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舌苔厚度变化与舌上皮细胞凋亡、bax、bel-2mRNA和蛋白质表达的关系。方法:运用TUNEL(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技术、原位杂交、免疫组化和图像分析技术。结果:与正常薄苔比较,剥苔bax基因过度表达伴随细胞凋亡增多,而厚苔bax基因低表达伴随细胞凋亡减少。bax基因表达水平变化趋势与细胞凋亡水平变化趋势一致。在各组舌苔中均未检测到bcl-2基因表达。结论:bax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可能是影响舌苔上皮细胞凋亡并导致舌苔厚度变化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常见舌苔舌上皮细胞凋亡与bax、bcl-2基因表达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舌苔厚度变化与舌上皮细胞凋亡、bax、bcl-2mRNA和蛋白质表达的关系.方法:运用TUNEL(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技术、原位杂交、免疫组化和图像分析技术.结果:与正常薄苔比较,剥苔bax基因过度表达伴随细胞凋亡增多,而厚苔bax基因低表达伴随细胞凋亡减少.bax基因表达水平变化趋势与细胞凋亡水平变化趋势一致.在各组舌苔中均未检测到bc1-2基因表达.结论:bax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可能是影响舌苔上皮细胞凋亡并导致舌苔厚度变化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常见舌苔舌上皮细胞凋亡情况及凋亡相关基因bax mRNA和蛋白产物,探讨舌苔厚度变化与舌上皮细胞凋亡、bax基因表达的关系.方法运用TUNEL(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脱氧尿嘧啶核苷三磷酸缺口末端标记)技术、原位杂交、免疫组化和图像分析技术.结果与正常薄苔比较,剥苔bax基因过度表达伴随细胞凋亡增多,而厚苔bax基因低表达伴随细胞凋亡减少.bax基因表达水平变化趋势与细胞凋亡水平变化趋势一致.结论bax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可能是影响舌苔上皮细胞凋亡并导致舌苔厚度变化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常见舌苔舌上皮细胞凋亡情况及凋亡相关基因bax mRNA和蛋白产物,探讨舌苔厚度变化与舌上皮细胞凋亡、bax基因表达的关系。方法:运用TUNEL(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脱氧尿嘧啶核苷三磷酸缺口末端标记)技术、原位杂交、免疫组化和图像分析技术。结果:与正常薄苔比较,剥苔bax基因过度表达伴随细胞凋亡增多,而厚苔bax基因低表达伴随细胞凋亡减少。bax基因表达水平变化趋势与细胞凋亡水平变化趋势一致。结论:bax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可能是影响舌苔上皮细胞凋亡并导致舌苔厚度变化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常见舌苔舌上皮细胞凋亡与fas mRNA和蛋白产物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舌苔厚度变化与舌上皮细胞凋亡、fas基因表达的关系。方法 :运用TUNEL(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脱氧尿嘧啶核苷三磷酸缺口末端标记 )技术、原位杂交、免疫组化技术 ,观察正常薄白苔、病理薄白苔、厚苔和剥苔等几种常见舌苔的舌上皮细胞凋亡指数的变化和fas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薄苔比较 ,剥苔AI(凋亡指数 )升高 (P <0 0 5 ) ,而厚苔AI降低 (P <0 0 5 )。剥苔fas基因表达阳性率高于其他各组。结论 :舌上皮细胞fas表达水平与舌苔上皮细胞凋亡及舌苔厚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舌黏膜上皮bax,bcl-2基因表达与舌苔厚薄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舌黏膜更新代谢与细胞凋亡、bax/bcl-2mRNA和蛋白质表达的关系.方法:运用TUNEL(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技术、原位杂交、免疫组化和图像分析技术.结果:与薄苔比较,厚苔bax基因低表达伴随细胞凋亡减少;bax基因表达水平变化趋势与细胞凋亡水平变化趋势一致.在各组舌苔中均未检测到bcl-2基因表达.结论:bax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可能是影响舌苔上皮细胞凋亡并导致舌苔厚度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常见舌苔舌上皮细胞凋亡情况及凋亡相关基因bax、fas、 TGF-β3 mRNA和蛋白产物,探讨舌苔厚度变化与舌上皮细胞凋亡、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关系.方法:运用TUNEL(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技术、原位杂交、免疫组化和图像分析技术.结果:与正常薄苔比较,剥苔bax、fas基因过度表达伴随细胞凋亡增多,而厚苔bax、TGF-β3基因低表达伴随细胞凋亡减少.舌苔上皮细胞中促凋基因bax、fas、TGF-β3表达水平变化趋势与细胞凋亡水平变化趋势一致.结论:凋亡相关基因bax、fas、TGF-β3表达水平的变化可能是影响舌苔上皮细胞凋亡并导致舌苔厚度变化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几种常见舌苔蛋白质组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从舌苔蛋白质组探讨舌苔原理及其微观规律。方法:对以固相pH梯度等电聚焦为第一向、垂直SDS-PAGE为第二向的双向电泳技术中的关键因素与环节进行研究和实验条件的优化。并对其4组舌苔组织的蛋白质组进行分离,银染显色,凝胶扫描入计算机,linage Maater 2D Platinum软件分析比较电泳图谱。结果:建立并优化了蛋白质组学分析中的双向电泳技术,建立了蛋白质组研究中的图像分析体系,获得了分辨率和重复性均较好的双向电泳银染图谱;对4组舌苔组织的蛋白质组进行分离分析,发现凝胶中可检测的蛋白质斑点数分别为(1082±105)个、(1052±85)个、(1129±98)个、(1143±140)个;进一步的分析显示,病理薄苔组与正常舌苔组相比,有6个蛋白质点表达上调,8个为表达下调;厚苔组与正常舌苔组相比,有6个蛋白质点表达上调,7个为表达下调;剥苔组与正常组相比,有8个蛋白质点表达上调,7个为表达下调。结论:舌苔的蛋白质组学研究可以为中医临床辨证、中医疗效评价、中药药效学研究及中药新药筛选研究提供具有中医特色的微观指标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中药有效治疗慢性胃炎是建立在中医诊断明确的基础上,而舌诊对于慢性胃炎的中医诊断具有重要作用。以往基于研究者肉眼观察的慢性胃炎舌诊研究缺乏客观性,研究结果的精确度和重复性较差。因此,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慢性胃炎舌诊客观化研究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近年来,慢性胃炎舌诊客观化研究主要从患者的舌图信息特征和舌苔物质组分两方面进行分析。本文对这两方面近10余年的研究现状进行概述,指出了目前研究的不足,并提出了未来开展慢性胃炎舌诊客观化研究的方向和策略。  相似文献   

11.
本文运用显微分光光度技术对117例常见舌苔舌上皮细胞内乳酸脱氢酶(LDH)、苹果酸脱氢酶(MDH)、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H)、酸性酯酶(ANAE)、酸性磷酸酶(ACP)、核糖核酸(RNA)、巯基(-SH)等生物大分子活性物质的含量进行了定量对比分析,发现正常薄白苔、虚寒薄白苔及病理白厚、薄黄、黄厚、花剥、光剥舌苔在上述指标的变化上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从而提示舌上皮的细胞化学变化可能是不同病理舌苔形成的主要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12.
13.
14.
国外关于舌苔丝状乳头的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丝状乳头是舌苔的主要组成部分,对正常人舌丝状乳头的总体形态、上皮组织及乳头内微血管结构、黑毛舌丝状乳头的病理特征目前已有了清晰的认识,不同种类动物的丝状乳头形态结构差别很大,它们与人舌的相似程度是中医制作舌苔动物模型时应当考虑的内容。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检测厚苔舌上皮细胞凋亡情况及凋亡相关基因bax ,TGF - β3mRNA和蛋白产物 ,以期从基因分子水平阐明厚苔的形成机制。方法 运用TUNEL技术、原位杂交、免疫组化和图像分析技术 ,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 与正常薄苔比较 ,厚苔细胞凋亡减少 ,同时凋亡相关基因bax ,TGF - β3表达水平降低。结论 促凋基因bax ,TGF - β3低表达可能是引起舌苔上皮细胞凋亡减少从而导致厚苔形成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中医理论认为,舌诊是望诊的主要内容,临床上是通过观察病人舌质和舌苔的变化以诊察疾病的方法,是中医学独特的诊法之一。本文主要对中医舌诊的发展进行概括总结,并通过搜集整理大量文献资料,对舌象、舌苔微生态及其两者与疾病的关系进行归纳,旨在发现疾病与舌象及舌苔微生态之间的变化规律,为中医舌诊的研究找到新的方向与切入点。  相似文献   

17.
舌苔变化与凋亡相关基因分子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常见舌苔变化与舌上皮细胞凋亡情况及凋亡相关基因TGF-β3与fas mRNA和蛋白产物,探讨舌苔变化与舌上皮细胞凋亡、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关系.方法:运用TUNEL技术、原位杂交、免疫组化和图像分析技术.结果:与正常薄苔比较,剥苔fas基因过度表达伴随细胞凋亡增多,而厚苔TGF-β3基因低表达伴随细胞凋亡减少.舌苔上皮细胞中促凋基因fas、TGF-β3表达水平变化趋势与细胞凋亡水平变化趋势一致.结论:凋亡相关基因fas、TGF-β3表达水平的变化可能是影响舌苔上皮细胞凋亡并导致舌苔厚度变化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厚苔舌上皮细胞凋亡情况及凋亡相关基因bax、TGF-β3 mRNA和蛋白产物,以期从基因分子水平阐明厚苔的形成机理.方法:运用TUNEL技术、原位杂交、免疫组化和图像分析技术,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与正常薄苔比较,厚苔细胞凋亡减少,同时凋亡相关基因bax、TGF-β3表达水平降低.结论:促凋基因bax、TGF-β3低表达可能是引起舌苔上皮细胞凋亡减少从而导致厚苔形成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舌癌患者舌苔变化与舌脱落上皮细胞c—mvc基因mRNA表达改变的相关性。方法:取5组不同舌苔(薄白苔、白厚苔、黄薄苔、黄厚苔、无苔)表现的舌癌患者和正常人的舌背黏膜,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技术检测各组c—myc基因mRNA表达量。结果:荧光定量PCR检测c—mvc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与内参基因比)值为:正常对照组6.38023×10^-6,黄薄苔组3.88921×10^-5,白厚苔组1.50210×10^-5,无苔组2.07987×10^-5,黄厚苔组6、28951×10^-5,薄白苔组3、00206×10^-5。c—myc mRNA的表达水平从高到低依次为:黄厚苔组〉黄薄苔组〉薄白苔组〉无苔组〉白厚苔组〉正常对照组。结论:舌癌患者舌脱落上皮细胞c—myc基因mRNA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人.且黄苔组高于白苔组。通过观察舌癌患者的舌苔.我们可以初步估计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20.
张军峰  范媛  汪红  詹臻 《新中医》2007,39(8):67-69
目的:研究TGF-α基因在常见舌苔中的表达水平与舌苔形成的关系。方法:运用基因芯片和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检测TGF-αmRNA在常见舌苔中的表达水平。结果:基因芯片检测TGF-αmRNA在常见舌苔中表达水平具有显著性差异,TGF-αmRNA的表达水平从高到低依次为:黄厚苔>薄白苔>黄薄苔>剥苔>白厚苔>胎儿薄白苔。结论:TGF-α基因的表达水平可能是黄厚苔、黄薄苔和剥苔形成的重要因子,或者还有其他因素参与白厚苔和薄白苔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