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四君子汤治疗脾气虚型胃肠病SOD、MDA变化的研究用四君子汤治疗60例脾气虚型胃肠病患者,观察治疗前后血清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值,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脾虚患者SOD低于对照组(P<0.01),而MDA偏高(P<0.01),治疗...  相似文献   

2.
用四君子汤治疗60例脾气虚型胃肠病患者,观察治疗前后血清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值,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脾虚患者SOD低于对照组(P<0.01),而MDA偏高(P<0.01),治疗后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提示:脾虚患者自由基清除能力下降,脂质过氧化反应增强,四君子汤能逆转此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3.
对采用补肾明目药治疗的37例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进行治疗前后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dismutase,SOD)活性检测。结果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血清SOD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治疗后显著改善(P<0.05),近似于正常组(P>0.05)。证明补肾明目药可显著改善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血清SOD活性  相似文献   

4.
自由基与黄腻苔的关系及清热化湿中药治疗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测定43例黄腻苔患者治疗前后血清MPA,SOD含量,并与20例薄白苔健康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黄腻苔患者血清MDA明显上升(P〈0.01),SOD下降(P〈0.05)。经用中药清热化湿治疗后,黄腻苔逐渐变薄变白,患者血清MDA下降(P〈0.01),血清SOD活性无明显变化(P〉0.05)。提示黄腻苔患者体内脂质过氧化反应增强,清热化湿中药能减轻脂过氧化反应。  相似文献   

5.
SOD,MDA测定对补阳还五汤治疗早期缺血性中风疗效评估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张道杰  吴玉生 《新中医》1996,28(5):59-60
用补阳还五汤治疗早期缺血性中风患者60例,进行了治疗前后SOD、MDA的测定,并与65例健康人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发现早期缺血性中风患者治疗前SOD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而MDA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从而提示早期缺血性中风患者机体清除自由基能力降低、脂质过氧化损伤增强;治疗后两者与治疗前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而与对照组相比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从而说明补阳还五汤可通过提高机体清除自由基能力、降低脂质过氧化损伤而达到治疗早期缺血性中风之目的。  相似文献   

6.
海石合剂对过敏性哮喘豚鼠SOD及MDA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绪  陈陶后 《天津中医》2000,17(6):32-33
目的:从实验角度探讨过敏性哮喘与氧自由基的关系,同时探讨海石合剂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机理。方法:采用卵蛋白致豚鼠过敏性哮喘的实验模型,设立正常对照组,海石合剂组,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血清SOD活力及MDA含量。结果:哮喘发作期豚鼠血清SOD活力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血清MDA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海石合剂组治疗后血清SOD活力回升,MDA含量降低,治疗前后比较(P〈0.05,P〈0.01),而空白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清SOD及MDA无差异(P〉0.05)。结论:过敏性哮喘豚鼠发作期机体氧自由基增多或/和抗氧化能力下降;海石合剂对氧自由基的清除作用可能为其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7.
冠心病痰证与超氧化物歧化酶及丙二醛关系的探析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通过对86例冠心病患者辨证分型后血清SOD及MDA水平检测分析表明,痰证组患者血清SOD水平显著低于非痰组(P<0.05)和正常对照组(P<0.01),而血清MDA含量显著高于非痰证组(P<0.05)和正常对照组(P<0.01)。提示SOD减少及自由基增高与冠心病痰证证型密切相关,自由基可能参与了痰浊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固龄煎剂对牙周炎患者龈沟液中SOD水平及牙周破坏指数的影响。方法 用RIA检测成人牙周炎(AP()25例47个牙牙周治疗前后、固齿煎剂治疗后6个月及1年患者龈沟液不SOD含量的变化并记录其牙周破坏指数PC、AL。结果 AP患者PD、AL高于正常(P〈0.01),SOD含量低于对照组(P〈0.01);牙周治疗后,患者PD、AL下降(P〈0.05),SOD水平上升(P〈0.05),但仍均高于  相似文献   

9.
张素芬  叶向荣 《中国针灸》1997,17(9):517-519
运用针刺手足阳明经为主治疗中风恢复期患者,观察了针刺前后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血清SOD及血清蛋白内源荧光的变化。结果表明:针刺有明显的抗氧化作用,使红细胞SOD、CAT酶活性提高(P<0.05,P<0.01),血清SOD活性提高(P<0.05),使血清蛋白的相对荧光强度降低(P<0.01),并使荧光峰值波长的蓝移得到纠正。  相似文献   

10.
应用丹参对24例冠心病患者进行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清中脂质过氧化物(LPO)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的变化,并与20例健康人作对照,结果显示:冠心病患者血清中LPO明显高于健康人(P<0.01),冠心病患者血清中SOD明显低于健康人(P<0.01);采用丹参治疗后,患者血清中LPO明显降低(P<0.01),而血清SOD则有较明显的升高(P<0.05)。丹参降低LPO,提高血清SOD活性的机理可能与抗血小板聚集、降低血粘度、改善心肌缺血、保护心肌细胞膜有关。提示丹参可作为一良好的外源性氧自由基清除剂。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大凡认真研读过《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脏腑理论的中医学者,都会因文中既提"十二藏",又述"五藏六府",以及将一个不具备"藏而不泄"之"脏"功能的"心包"列于脏位。将无"满而不能实","传化物而不藏"之"腑"功能的"三焦"给以腑名,而时有困惑。近年来,随着糖尿病患者,胰腺癌患者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等患者的大量涌现。胰腺和十二指肠作为脏腑功能的显现,越来越受到重视。笔者根据《内经》,关于脏与腑功能的界定标准,及现代解剖学,生化学所见,结合长期的临床实践之需求,提出了将人体"胰腺"取代无脏功能的"心包"以正其脏位。并将与胰腺有密切生理关系的十二指肠取代三焦,作为与胰腺相表里的腑。这样就将"五藏六府",正式升级为"六脏六腑"。即:肺与大肠、胰与十二指肠、心与小肠、脾与胃、肝与胆、肾与膀胱,以合《内经》"十二藏"之说。经过如此传承精华与守正创新,则可使《内经》的脏腑理论得以进一步完善。既符合了人体内客观真实的脏腑生理结构状况,而且对中医临床的脏腑辨证论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从现代生殖医学角度探讨“肾藏精主生殖”理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肾藏精、主生殖"理论是祖国医学藏象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人体生殖功能的基本认识。从现代辅助生殖医学理论角度出发,通过"人体生殖能力由肾精、天癸所主导;卵细胞的发生以肾精为基础,卵细胞的排出有赖于肾阳之鼓动;精子的发生以肾精为基础,精子的动力源于肾阳;子宫内膜容受性受肾精主控;胚胎质量及发育潜能由肾精决定"5个方面探讨了"肾藏精、主生殖"的理论,并为今后中医学生殖理论的研究拓展思路和空间。  相似文献   

13.
中医学从医疗经验的积累,升华为医学理论,肇始于《黄帝内经》。《黄帝内经》在战国至秦汉之际,引进墨家的"类"、"故"、"理"等逻辑理论和方法,解释中华民族长期与疾病斗争积累的医疗经验事实,预测未知的经验事实,使中医学从医疗经验知识的积累,转变为医学理论的建构。但《黄帝内经》并没有照搬《墨辩》的三物逻辑,而是根据自己学科的需要,改良了三物逻辑,广蓄博采,吸收了荀子的"举统类";韩非子"理"即客观事物的具体规律;《易传》的"一阴一阳之谓道"的思想,将"阴阳"贯穿于故、理、类中,矛盾是类的本质,故的根据,理的法则。使中医学的逻辑形态,根基于墨学的形式逻辑,发展成为由"阴阳"对立统一思维规律控制着的故、类、理的中国古代的辩证思维逻辑体系。  相似文献   

14.
《内经》是一部医学全书,它素被尊为"医书之祖",《内经》中的色诊学说,内容丰富,论述甚详,是望诊部分的中坚内容。通过对《内经》中色诊内容的整理,概述色诊内容,主要包括望色之神、望色之常、望色之异、五色主病、望色之位、望色之变等。  相似文献   

15.
从理论与临床两个方面,对胆心相关进行了探讨。认为胆与心是通过经络络属的,且生理相关,病理相因。这对于治疗时正确运用心病治胆,胆病治心,胆心同治的原则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从肝论治卒中后肩-手综合征36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从肝论治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分为治疗组36例,对照组35例,两组在神经内科一般治疗处理及基础康复治疗基础上,治疗组予柔肝理筋,化湿通络法自拟方口服,对照组予口服双氯芬酸钠肠溶片,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Brothel指数评分、上肢Fug-Meyer评分及水肿程度评分,共治疗8周。结果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Brothel指数评分、上肢Fug-Meyer评分及水肿程度评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两组治疗前后比较评分均有明显差异性(P0.01、P0.05)。结论运用柔肝理筋,化湿通络法,从肝论治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可改善患者的上肢关节疼痛、肿胀,痉挛状态,进而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黄芪对小鼠记忆力能力的影响。为临床推广和中医治疗记忆力障碍性疾病的优势提供有利的实验依据。方法:NIH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穴位注射组,归脾汤高剂量组,归脾汤中剂量组。穴位注射黄芪注射液后,皮下注射东莨菪碱造模。然后用跳台法、复杂迷宫趋食法小鼠记忆力行为,进行各组的对比观察。结果:造模后模型组小鼠记忆力能力明显差于正常组小鼠(P<0.05)。在小鼠“百会”、“内关”和“后三里”穴位注射黄芪注射液(0.05mL/只)对东莨菪碱所致小鼠记忆获得障碍有明显改善作用(P<0.05)。结论:穴位注射黄芪注射液能够改善东莨菪碱所致的记忆障碍。另外,还能显著增加小鼠体重。  相似文献   

18.
目的:唤醒广大中医工作者对睡眠呼吸障碍性疾病的认识和重视,从而投入到睡眠呼吸障碍性疾病的研究中来。方法:笔者将自己对该病的参悟,结合近十年来中医文献对于该病的概念、病因病机和治则治法等进行探讨。结论:中医研究睡眠呼吸障碍刚刚起步,尚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中医临床工作者对此应予以关注,探索出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案来。  相似文献   

19.
经脉线与非经脉线相关组织导热性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比较与经脉线和非经脉线相关组织的导热性有无不同.方法:应用红外热像仪系统,对40名健康成年志愿者进行观察.结果:在经脉线上的穴位或非穴位处加热,皮温反应可沿经双向扩展,长者几乎可以通达该经脉的全程;而在非经对照部位加热,皮温的反应仅限于局部,没有明显的扩散,更没有确定的方向.对前臂内侧经脉线和非经脉线的皮肤同时加热,皮温的反应沿经扩展的速度明显快于非经部位,随着加热时间的延长,逐渐形成了三条与古典手三阴经路线基本一致的红外辐射轨迹.结论:经脉线上相关组织的导热性较非经对照部位好,而且有明确的方向性,两者的物理学特性确有不同.  相似文献   

20.
陈云艳  陈雪梅  文娱 《光明中医》2011,26(4):830-831
目的防范调剂差错,杜绝药疗事故的发生。方法从药品、医生、药师、患者等不同方面,分析门诊药房容易发生调剂差错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结果确保患者用药安全、合理、有效。结论药学工作者在调剂过程中高度重视差错问题,积极采取相应的各种措施,就能减少差错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