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的病因、临床表现,加深对这种疾病的认识。方法对9例TOBS患者的原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现TOBS患者以中老年为主,病因及高危因素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高血脂等,临床表现多以突然眩晕或意识障碍起病,合并眼球运动障碍及瞳孔异常、运动障碍、偏盲,可伴有行为异常等。CT及MRI提示重要的特征是中脑或丘脑梗死合并其他部位梗死,如枕叶、小脑、颞叶。结论TOBS的诊断主要依赖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死因主要为脑疝,早期全面综合治疗可以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并探讨其短期预后的相关性因素.方法 收集32例诊断明确的TOBS患者临床资料,治疗30 d预后不良的相关性因素.结果 临床表现以意识障碍、瞳孔异常、眼球运动障碍为主; 磁共振弥散加权扫描( DWI) 能准确显示TOBS 梗死病灶部位及数目,磁共振血管成像(MRA)能直接反应椎动脉、基底动脉及大脑后动脉情况.受累病变的数量与预后不良相关.结论 TOBS临床表现多样,早诊断、早治疗对预后至关重要;受累病变的数量与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临床特点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治疗及预后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TOB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TOBS的临床表现多样,以眩晕、眼动及瞳孔变化多见,伴或不伴有意识障碍、偏盲、偏瘫等症状。部分患者有进展性加重,治疗以抗凝抗栓为主,预后差,病死率高。影像学特征:病灶分布于后循环支配区域,多见于丘脑、小脑、枕叶、中脑、聂叶底面。结论诊断TOBS应结合临床和影像,预后转归取决于发病后的就诊时间及病灶范围,超早期溶栓治疗应考虑为首选方案。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的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2014年3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闽东医院住院治疗的15例TOBS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结果TOBS患者以中老年男性多见,临床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眼球运动障碍、瞳孔改变,CT或MRI可以发现基底动脉顶端血管供血区双侧两处以上梗死灶,以丘脑、中脑多见。患者均行机械取栓、溶栓、抗凝等治疗,预后较好。结论 TOBS临床表现形式多样,病死率较高,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对5例TOBS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TOBS为急性起病,眼部症状、意识障碍是最常见的症状及体征,采取早期、个体、综合的治疗原则有利于预后.结论 TOBS临床表现及病因多样,及时全面合理的治疗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桥脑出血12例临床与CT检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经CT证实的原发性桥脑出血12例。高血压为其主要病因,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以眼部体征和各类型肢体运动障碍及面部与偏身感觉障碍为突出。其预后决定于血肿量大小、血肿部位、血肿横径及是否合并或可控制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7.
21例老年人基底动脉尖综合征临床及CT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老年人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的临床特征、头颅CT表现,以加深对该病的认识,避免误诊。方法 对21例60岁以上老年TOB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1例患者均以突发意识障碍为首发症状,能迅速恢复,但苏醒后睡眠过度7例(33.3%);均有眼球运动障碍,且难于恢复;均无明显的肢体瘫痪。8例(38.1%)记忆力明显下降。少见的症状是视觉障碍(14.3%)、幻视(9.5%)、偏身感觉异常(9.5%)。21例患者中主要基础疾病有高血压15例(71.4%)、心脏病13例(61.9%)、糖尿病9例(42.9%)。8例(38.1%)被误诊,发病第3~5天行头颅CT薄层扫描均能明确诊断。结论 TOBS临床表现多样、复杂;老年人突发眩晕、意识障碍,伴有眼球运动障碍,无明显肢体瘫痪时应高度警惕TOBS。发病第3~5天复查头颅CT并薄层扫对基层医院诊断TOBS是行之有效的方法。TOBS可能以脑栓塞为主;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是老年人TOBS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12例临床及影像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患者的发病年龄、发病形式、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以及预后.结果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常见眩晕、意识障碍、肢体不全瘫痪及眼球运动障碍等.影像学特征常为双侧、幕上、暮下多发性梗死灶,多位于丘脑、中脑、小脑等.本组病例治愈1例,好转7例,死亡4例.结论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诊断主要依据是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其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9.
尤瑞克林治疗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脑干血管病.其发病机制为基底动脉尖端血循环障碍,导致突发意识障碍、瞳孔异常及眼球运动障碍等症状.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致残率高、死亡率高、预后差.2005~2007年,我们应用尤瑞克林治疗22例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患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孤立中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病因分型。方法连续回顾性纳入2013年12月至2017年1月间沈阳军区总医院收治的40例孤立中脑梗死患者,并对患者的一般资料及临床、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动脉供血范围及MRI影像学特点,将中脑梗死分为前内侧、前外侧、外侧及背侧梗死,分析各型患者的基线资料、临床表现、病因分型等的差异。结果 40例患者中,前内侧区梗死患者23例,前外侧区14例,外侧区1例,混合部位梗死2例。常见体征为构音障碍23例(57.5%),肢体和(或)步态共济失调18例(45.0%),眼球活动障碍和(或)上睑下垂15例(37.5%),肢体运动障碍14例(35.0%)。前内侧区梗死患者与其他部位梗死患者中枢性面(或)舌瘫(3/23比8/17)、眼球活动障碍(15/23比0)及病因分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40例患者中,短期预后良好38例(95.0%),预后不良2例(5.0%)。结论孤立中脑梗死主要表现为构音障碍、共济失调及眼球活动障碍。眼球活动障碍发生于前内侧区梗死。前内侧区梗死常见病因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小血管病变,而其他部位梗死病因常为大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11.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是由基底动脉顶端闭塞导致的以眩晕、突发意识障碍、眼动障碍、瞳孔改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其临床表现多样,误诊率高,治疗方面缺乏充分的临床证据。作者回顾性分析了1例以去大脑强直起病并接受静脉溶栓联合替罗非班治疗后获得良好神经功能预后的TOBS患者的病历资料,以期有助于加深临床医师对TOBS诊治的了解。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我院确诊8例TOBS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及颅脑CT、磁共振成像(MRI)所见。结果主要表现为昏迷、眼球固定、瞳孔散大、四肢瘫痪、双Babinski’s征(+)。颅脑CT和MRI特征同时有中脑、丘脑、小脑、枕叶2个或以上梗死病灶。结论TOBS预后不良,临床及早期颅脑CT或MRI检查是诊断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3.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由Caplan于1980年首先报道,是基底动脉尖部血循环障碍引起的临床综合征。本病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复杂,患者预后极差。2001年8月-2008年8月,我院收治TOBS患者21例。现将其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了解脾结节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提高对脾结节病的认识.方法 结合1例脾结节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文献复习,详细深入分析该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结果脾结节病病因不清,临床症状较少且轻微,影像学主要表现为脾肿大或脾多发性结节影,易与脾转移瘤相混淆;病理学主要特征是非干酪样坏死性上皮样肉芽肿.有全身症状及器官功能损害的患者治疗首选口服糖皮质激素.其预后与其病变初期的表现密切相关.结论 脾结节病罕见,易误诊,应予重视.  相似文献   

15.
孤立性眼肌麻痹病因分析(附266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孤立性眼肌麻痹病因复杂,主要临床表现为眼睑下垂和/或复视,检查可发现有眼球运动障碍及伴有瞳孔改变等体征,无其他神经系统异常。1977~2001年我院神经内科收治以眼肌麻痹为首发症状的患者2660例,现对其病因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快速病因诊断的检查顺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胼胝体梗死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以及预后。方法纳入胼胝体梗死患者11例,对其临床特征及头颅CT、MRI表现及预后等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胼胝体梗死的临床特点。结果胼胝体梗死患者中,梗死范围局限于胼胝体的局限病灶患者占27.3%,合并胼胝体外梗死的弥散性病灶患者占72.7%。胼胝体梗死患者临床可表现为失语、肌力减退、智能障碍、小便失禁、感觉障碍、意识障碍、共济失调、情感障碍等症状,病变除累及胼胝体外还多合并基底节区、额叶、顶叶、颞叶等部位梗死。随访1年,患者痊愈或症状改善为10例(90.9%),恶化1例(9.1%)。结论胼胝体梗死患者临床表现复杂多变,头颅MRI对胼胝体梗死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经积极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7.
垂体柄中断综合征(PSIS)是以不同程度的垂体前叶激素分泌缺乏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罕见疾病,其影像学特征为垂体柄缺如或纤细,常合并垂体后叶高信号异位、垂体前叶发育不良.目前病因仍不明确.鞍区动态增强MRI有助于明确诊断.各种垂体前叶激素替代是有效治疗手段.医生应加强认识、积极治疗,以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8.
帕金森病(PD)是一组以震颤、强直、运动迟缓和步态失调伴姿势不稳等运动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系统慢性变性疾病.除运动障碍外,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认知障碍、睡眠障碍、感觉异常等一些复杂非运动障碍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COPD患者合并意识障碍的原因分析附50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陆鸿雁 《临床肺科杂志》2010,15(11):1588-1589
目的探讨引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0PD)合并意识障碍的病因构成及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260例COPD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体格检查、血气分析、电解质、头颅CT、MRI等检查综合判断意识障碍病因构成,分析其特征。结果 260例COPD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50例,临床表现为失眠、烦躁、淡漠、兴奋,躁动不安、神志模糊,嗜睡、昏睡及昏迷等,其病因构成肺性脑病50.00%、低渗性脑病26.00%、脑血栓14.00%、药物不良反应10.00%。治疗意识障碍纠正46例,死亡4例:肺性脑病2例、低渗性脑病1例、脑梗死1例。结论 COPD合并意识障碍病因复杂,症状多样化,特异性不强,应实施针对性血气分析、血电解质、头颅CT等检查,提高诊断水平,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正>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RPLS)是一组多病因、多症状的临床综合征,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头痛、癫痫发作、视觉障碍、意识障碍、精神异常等,影像学上以大脑后部白质改变为主,预后一般较好,绝大多数患者神经系统损伤症状能够完全恢复,但治疗不及时,也可造成脑组织不可逆性损伤。本文就RPLS研究现状予以综述。1命名RPLS的概念最早在1996年由Hinchey等[1]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