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英姿 《广西医学》2012,(12):1731-1732
目的探讨不同加奶速度喂养对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体重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97例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A组49例,出生第二天开始喂奶,每次0.5~1 ml/kg,生后10 d内每天增加奶量8~10 ml/kg,10 d以后每天增加25~30 ml/kg,达到160~200 ml/kg时停止增加奶量,并停止静脉营养。B组48例,出生后2 d内喂10%葡萄糖水,10 d内奶量20 ml/kg,10 d后20 ml/kg,达到140~160 ml/kg时停止增加奶量。观察两组喂养前后体重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A、B两组患儿出生时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喂养1个月后A组体重大于B组,胃潴留、呕吐、腹胀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B组(P均<0.05)。结论早期微量、缓慢加奶的喂养方式有利于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的体重增长,并能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肠内补充谷氨酰胺对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预防作用及对血浆胃动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01~2013—12间康华医院新生儿科收治极低出生体重儿4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干预组(n=20)和对照组(n=20),两组患儿入院后均按照早产儿管理指南给予常规治疗,干预组在生后24h内口服或鼻饲谷氨酰胺0.1/kg.次,Q8H,连续28天。观察两组患儿喂养不耐受症状,记录每日体重增长值,记录恢复出生体重所需日龄及达到全肠内营养所需时间。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开奶前,开奶后7d、14d两组患儿血胃动素水平,行组间对照分析。结果:干预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较对照组低(25.0%vs.55.0%),达全胃肠喂养及恢复出生时体重时间短[(18.7±2.8)d VS.(21.7±2.7)d,(12.1±1.3)dvs.(15.3±1.2)d],干预组生后7d,14d血浆胃动素平均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肠内补充谷氨酰胺可能促进极低出生体重儿血浆胃动素分泌,从而有效减少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喂养方式对极低出生体重儿(VLBM)生长发育及减少并发症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方法:将50例极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成两组,即经口胃管喂养组26例,经口十二指肠喂养组24例,观察两组患儿喂养的情况。结果:经口十二指肠喂养的患儿奶量达100ml/kg时间增加较快,热量达100Kcal/kg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较经口胃管喂养组缩短,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经口胃管喂养组。结论:极低体重儿出生后早期进行经口十二指肠喂养,较经口胃管喂养的进奶量、热能、蛋白质摄入量均明显增加(P<0.05);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缩短(P>0.05);同时降低了呕吐、胃潴留、腹胀、呼吸暂停、吸入性肺炎及NEC等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存活率及生存质量(P<0.05)。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初乳口腔滴注应用于超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4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92例超极低出生体重儿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以生理盐水口腔滴注,观察组以初乳口腔滴注,观察两组患儿喂养情况。结果两组患儿开始肠内营养时胎龄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儿开始经口喂养时胎龄、达到胃肠道营养时胎龄、完全不潴留时胎龄均较对照组小,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为21.74%,医院感染率为13.04%,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住院时间明显较对照组短(P<0.05)。结论初乳口腔滴注可缩短超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进程,降低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与医院感染率,缩短住院时间,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71例极低出生体重儿被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给予综合治疗,治疗组36例在此基础上给予口服益生菌,0.5 g、3次/d,连用21 d.结果显示,治疗组患儿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达完全肠内营养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1),但恢复出生体重的时间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采用益生菌可以降低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缩短其达完全肠内营养时间及住院时间,且应用安全.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医学》2017,(7):629-630
目的分析Ghrelin与配方奶粉喂养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发生情况的相关性。方法将在佛山市顺德区妇幼保健院院产科出生的85例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按照是否发生喂养不耐受分为两组,记录两组患儿体重恢复时间和全量肠内营养恢复时间。结果 FT组患儿喂养前的Ghrelin检测值显著高于F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T组患儿体重恢复时间和全量肠内营养恢复时间优于F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血浆中Ghrelin水平可以反映其经配方奶粉喂养后耐受情况的发生、发展,加强对该指标的监测有利于早产儿的喂养和体重恢复。  相似文献   

7.
朱丽丽 《现代医学》2023,(10):1470-1473
目的:探讨母乳在预防极低出生体重(VLBW)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以及相关健康问题的有效性。方法:纳入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VLBW早产儿142例,依据是否具备母乳喂养条件将患儿分为观察组72例和对照组70例。其中对照组患儿采取早产儿配方奶微量喂养的方式进行鼻饲,将10~20 ml·kg-1·d-1的奶量均匀分成6~8次,如能耐受则逐渐加量,大约在5~7 d内增加至20 ml·kg-1·d-1。观察组则采用纯母乳微量喂养方式。为避免出现母乳不足的情况,在喂养前指导患儿母亲收集母乳。除此之外,其余处理与对照组方案保持一致。结果:两组患儿的胎龄、性别、母亲年龄以及分娩方式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分析表明,对照组NEC、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完全肠内营养时间、住院时间均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早产儿配方奶,母乳预防早产儿NEC具有更好的效果,VLBW早产儿的喂养不耐受、完全肠内营养时间、NEC发病率及住院时间等情况均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8.
邓金金 《广东医学》2016,(Z2):73-74
目的:对极低出生体重儿的营养与支持治疗进行探讨。方法将极低出生体重儿5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数字奇偶法分为两组,每组25例,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行全静脉营养支持,研究组行早期微量喂养营养支持联合静脉营养支持;对比两组患儿喂养不耐受情况以及肠外营养监测、生长发育情况。结果研究组极低出生体重儿胆红素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肠胃营养达到标准的概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极低出生体重儿体重恢复至出生的时间以及达到完全胃肠喂养的时间比对照组明显缩短,体重增长的速度明显快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概率比对照组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极低出生体重儿早期微量喂养营养支持可提高患儿治疗效果,降低不耐受情况,减少黄疸发生,缩短其恢复至出生体重时间,对其生长发育起着促进的作用,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重力鼻饲法在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符合条件的80例极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均以常规方法插入胃管,根据病情需要用同一种配方奶喂养,观察组采用重力鼻饲喂养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鼻饲喂养方法.比较2组患儿在喂养相关指标、喂养相关并发症方面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的恢复出生体重时间、达全胃肠营养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呼吸暂停、腹胀、呕吐的发生率也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力鼻饲法较常规鼻饲可促进极低出生体重儿奶量的增加,有利于出生体重恢复,缩短达全胃肠营养时间及住院时间,减少喂养相关并发症,促进体重增长,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提出简单易行的静脉营养及合理喂养方法,以提高极低体重儿(出生体重≤1500g)营养维持水平。方法回顾性总结25例极低体重儿营养维持经验。结果本组出生体重在915~1500g,平均1362±158.78g。生后4~15d,平均9d起体重开始增加。每天增重19~46g,平均增重28.19±5.89g,超过了同胎龄儿宫内生长速度。存活率占本院同期极低体重儿的61%。结论掌握适当的开奶时机,尽早喂奶,必要时辅以静脉营养可降低与喂养有关的并发症,降低极低体重儿病死率,促进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1.
訾和平 《吉林医学》2013,34(13):2498-2499
目的:观察西沙比利联合开塞露早期应用于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效果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将52例出生体重<1 500 g诊断为极低出生体重儿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均采用鼻饲胃管喂养,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西沙比利0.2 mg/kg,3次/d,于喂奶前30 min喂入;开塞露2 ml,2次/d肛门注入,疗程为10 d。观察奶量增加速度、体重增加速度、胎粪完全排出时间;有无并发吸入性肺炎、胃出血、呕吐、腹胀。结果:观察组应用西沙比利联合开塞露后,体重增长速度快,奶量增加速度明显加快,胎粪完全排出时间早,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并发吸入性肺炎、胃出血、呕吐、腹胀等并发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西沙比利联合开塞露早期应用于极低出生体重儿能提高喂养耐受性,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观察吗丁啉、红霉素在治疗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困难的疗效,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40例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对喂养困难患儿口服吗丁啉混悬液,红霉素静滴;对照组给予减少奶量,延长喂奶时间,观察患儿呕吐、腹泻、粪便排出次数.结果:吗丁啉口服配合红霉素静滴能有效改善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困难.  相似文献   

13.
极低出生体重儿胃肠喂养不耐受的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奕怀 《中国全科医学》2005,8(22):1846-1847
目的研究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胃肠喂养不耐受的相关因素,总结有利于胃肠喂养成熟的因素。方法对新生儿监护室收治的极低出生体重且痊愈出院的33例婴儿的喂养相关因素和体重增长等情况进行调查。分为喂养不耐受和耐受两组,分析喂养不耐受的相关因素;并根据开始胃肠喂养时间的早晚分为早胃肠喂养组和晚胃肠喂养组,比较两组胃肠喂养的不耐受率及其他相关指标。结果33例极低出生体重儿胃肠喂养总的不耐受率为48%(16/33)。胃肠喂养耐受和不耐受组患儿的胎龄、出生体重、开奶日龄、胃肠道营养达418.4kJ·kg-1·d-1的日龄、开始经口喂养日龄及氨茶碱的使用率间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VLBWI的胃肠喂养不耐受率与患儿的胎龄、出生体重、开奶日龄等因素密切相关。早期微量喂养、缓慢加奶、谨慎禁食,可促进胃肠功能成熟,提高喂养耐受性。  相似文献   

14.
《右江医学》2016,(3):265-269
目的探讨早期母乳喂养对NICU住院早产极低体重儿生长发育及喂养相关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按喂养方式分为母乳组和早产奶组,前者开奶后即予母乳喂养,母乳量达100 ml·kg~(-1)·d~(-1)时加早产奶喂养,后者开奶后至出院前均予早产奶喂养,监测两组住院期间体重、身长、头围等指标的变化,比较两组早产儿生长速率、恢复出生体重时间、静脉营养应用时间、奶量达100 ml·kg~(-1)·d~(-1)的时间、住院天数、出院时宫外生长发育迟缓发生率及住院期间喂养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两组体重、身长、头围生长速率、恢复出生体重时间、静脉营养应用时间、奶量达100 ml·kg~(-1)·d~(-1)的时间、出院时宫外生长发育迟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母乳组喂养相关不良事件即喂养不耐受、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及感染发生率较早产奶组低,住院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母乳喂养组与早产奶喂养组生长发育相似,母乳喂养组更安全。  相似文献   

15.
凌其英  陈虹  李静  陈苹 《四川医学》2011,32(7):1026-1028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 I)生后早期合理的营养方法。方法 40例极低体重儿(VLBW I)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间断鼻胃管喂养,观察组采用间断鼻十二指肠喂养。用同一种配方乳喂养,观察两组患儿喂养1周的进奶量、胃储留、胃食管返流、误吸、呼吸暂停、腹胀、血糖、体重下降幅度、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平均每日体重增长、平均使用静脉营养液的时间。结果观察组患儿2例因肺出血分别于21h和35h放弃治疗,对照组2例因肺出血放弃治疗,1例死于呼吸窘迫综合征,其余患儿喂养后1周鼻十二指肠喂养组较鼻胃管喂养组平均进奶量显著增加(P〈0.001),体重下降幅度、恢复出生体重时间、每日体重增长、胃储留、胃食管返流、平均使用静脉营养液的时间有统计学意义(P〈0.001),腹胀发生有统计学意义(P〈0.05),误吸、呼吸暂停和低血糖发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十二指肠喂养为极低出生体重儿生后早期提供了合理肠内营养,减少了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早期微量喂养对低出生体重儿喂养耐受性的治疗效果.方法 48例低出生体重儿采用在静脉营养基础上加早期微量喂养(早期微量喂养组),于出生后6~12h开奶,按微量喂养从0.5 ~4.0 ml·kg-1·d-1开始;常规喂养组44例采用在静脉营养基础上,于生后48~72h或病情稳定后开奶,奶量从10~20ml·kg-1·d-1开始,并对2组患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早期微量喂养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喂养组(P<0.05).结论 早期微量喂养能刺激胃肠道的生长发育并促进胃肠功能成熟,减少可能发生的喂养问题,改变单一静脉营养的依赖性,较快地达到全胃肠道喂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渐进式喂养策略在极低出生体重(VLBW)早产儿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接收的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观察组以低能量密度配方奶(20 kcal/30 m L)开奶,奶量达到90~100 m L/(kg·d)时改等量的普通早产儿配方奶(24 kcal/30 m L)继续喂养;对照组以普通早产儿配方奶(24 kcal/30 m L)开奶及喂养,加奶方式与观察组一致。观察两组的NEC发生和喂养不耐受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出生时、出生后第1天、1、2周的胃动素及胃泌素水平。结果:观察组NEC和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VLBWI达全量胃肠道营养、恢复出生体重、总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肠外营养使用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生时、出生第1天、1、2周的胃动素及胃泌素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出生后的胃动素及胃泌素水平均呈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渐进式喂养能够有效降低极低体重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及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发生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发展性照顾对极低出生体重儿住院期间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将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100例成活的极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发展性照顾,比较两组极低出生体重儿的住院情况、生长发育、相关并发症等。结果两组极低出生体重儿的胎龄、出生体重、出生头围等差异无显著性(P>0.05);恢复出生体重的时间、达到全肠内营养时间、平均住院的天数均少于对照组(P﹤0.01);每日睡眠时间大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恢复出生体重后平均体重增长率、每周头围增长的速度、每周身长增长的速度均快于对照组(P>0.01);呼吸暂停、喂养不耐受、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早产儿视网膜病的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发展性照顾护理模式能加快极低出生体重儿的生长发育,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适合早产极低体重儿的喂养方式以及早期持续间歇微量喂养对极低体重儿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在NICU住院的48例早产极低体重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8例采用出生后24小时内开始持续间歇微量喂养,每天的奶量用微量输液泵持续间断注入;对照组采用常规胃管喂养法,两组喂养时间均直至患儿有吸吮和吞咽能力、能经口喂养后停止鼻饲。观察两组患儿对喂养的耐受情况及胎便排出时间,观察两组患儿血清胃泌素动态变化。结果:治疗组喂养耐受及胎便36小时内排除例数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血清胃泌素水平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早期间歇持续微量喂养是VLBWI简便而有效的的辅助喂养方法,能促进早产极低体重儿肠蠕动及胃肠激素的分泌,有利于胃肠功能的成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亲母初乳口腔滴注对机械通气下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影响。方法 方便选取2019年6月—2021年7月该院收治的极低出生体重儿60例,随机单双数法分为对照组30例,采用生理盐水进行口腔滴注,观察组30例,生后24 h开始初乳口腔滴注,对比两组生理指标、喂养及发育状况。结果 滴注前后两组患儿心率、经皮氧饱和度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开始肠内营养时间、经口喂养时间以及出现吸吮动作时间、完全肠内营养时间指标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931、8.260、7.778、58.445,P<0.05);观察组喂养时喂养不耐受(胃潴留、腹胀、腹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11、5.454、4.705,P<0.05);观察组新生儿常见疾病及并发症发生率6.77%显著低于对照组3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54,P<0.05);观察组新生儿出生后第7、14天胆红素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87、2.483,P<0.05);观察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