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对比远程监护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的心电图形(CM1对V1,CM5对V5)。方法:分别测量35例用户心脏远程监护仪iHolterCM1、CM5通道和常规心电图V1、V5导联的心率、QRS波振幅、QRS综合波电压代数和即R-(Q+S)、QRS波宽度、P波振幅、P波宽度、T波振幅、T波宽度、P-R间期、Q-T间期和Q-Tc等指标,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对于CM1通道和V1导联,心率、QRS波振幅和R-(Q+S)等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于CM5通道和V5导联,心率、QRS波振幅和R-(Q+S)等指标亦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远程监护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的心电图形一致。  相似文献   

2.
HC导联心电图对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的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HC导联心电图对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的诊断标准。方法:30例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的HC导联心电图,测量QRS波时限、形态、振幅、ST-T改变。结果:全部病例符合常规导联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诊断标准;HV_1导联QRS波大多数(86.7%)呈R波,只有少数(13.3%)呈rsR′波;AR3导联QRS波全部表现为主波向上且其比值R/Q≥2。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Duhenne muscular dystrophy,DMD)患者的心电图Q波改变。方法分析70例DMD患者心电图的Q波表现,以71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Ⅰ、Ⅱ、Ⅲ、avL、avF、V4、V5、V6导联的Q波改变。结果DMD组与正常对照组心电图的Q波时限均<0.03s。DMD组Ⅰ、Ⅱ、avL、V4、V5、V6导联Q波振幅的平均值分别为0.1756、0.1996、0.3846、0.4844、0.4087、0.3573mV,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明显加深(P<0.05)。结论DMD患者心电图Q波振幅明显加深。  相似文献   

4.
研究指出,海拔3 000 m以上的高原可引起许多医学问题[1,2],其中心电图表现包括Q波出现,P波高尖,Q—T波延长,T波增高,还可以引起电轴QRS电压之改变,这些已引起医学界足够重视而介于1 500—3 000 m海拔高原一般较少引起临床疾病,所以未引起重视。本文研究100例地处1 600 m海拔正常人心电图和:100例地处2 200海拔正常人心电图,试图寻找此两种海拔高度下,心电图时间指标R—R间期、Q—T间期、Q—T间期、QRS时限间之关系以及不同海拔面上述4项时间指标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HC导联心电图梗死部位异常Q波、ST段、T波的表现,以评价HC导联心电图对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的表达能力。方法:对20例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同步记录HC导联心电图和常规导联心电图,分析对比HR_3、HO、HL_3及Ⅱ、Ⅲ、avF导联异常Q波出现率、ST段偏移幅度及T波振幅。结果:异常Q波出现率HC导联为72.3%,ST段偏移幅度为-0.050mV~+0.125mV(+0.049mV±0.072mV),T波振幅为-0.200mV~+0.350mV(+0.130mV±0.207mV),与常规导联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HC导联心电图对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有明确的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6.
侯莹  李俊花 《工企医刊》2003,16(3):45-45
1 病历摘要患者女性,45岁,临床诊断肺心病,入院体检:BP10.7/6.7kPa,心率88次/min,听诊:心律快,律齐,无杂音。心电图Ⅱ导联连续描记示:二种形态的P波,一种为正常下传的窦性P波,窦性下传的P—R间期固定(0.14s),与QRS波群有固定关系,第二种为小而尖的P′波(图中△处)P′与QRS波群无固定关系,其频率缓慢,约34次/min,不规整。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律,心房脱节。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少年儿童心脏健康状况.方法对7~19岁少年儿童1 546名按年龄、性别分组,描记心电图并做分析.结果异常心电图检出率为4.59%,其中以心律失常(3.49%),QRS低电压(0.52%)和左室高电压(0.45%)多见.心律失常以Ⅰ度房室传导阻滞(Ⅰ度A-VB)(1.16%)、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IRBBB)(0.91%)和室性早搏(0.65%)居多.各项异常心电图检出率年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性别间则呈现QRS低电压女性多于男性(P<0.005);左室高电压男性多于女性(P<0.01).正常变异心电图检出率为17.79%,主要见于Tv1,分别大于Tv6、Tv5和Tv4,V1导联QRS波切迹以及S1S2S3综合征等.少年组检出率多于儿童组(P<0.05),男性多于女性(P<0.05).结论无异常临床表现的健康儿童中,存在着一定数量的心电图异常者,虽然大部分可见于无器质性心脏病变的正常人,但应积极寻找原因并给予定期复查.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右侧卧位对心电图后壁导联图形特征的影响。方法选择心电图正常者共80例(正常组)及后壁心肌梗死者68例(心梗组),分别采集两组人群仰卧位、右侧卧位15导联心电图,并做自身两种体位的对比。结果心梗组仰卧位、右侧卧位心电图形态无差异(p>0.05);右侧卧位时V7~V9导联Q波振幅大于仰卧位,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正常组右侧卧位V7、V8呈qR型者比仰卧位少(12.5%vs16.3%),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右侧卧位时V7~V9导联Q波振幅大于仰卧位,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无论是后壁心梗者或正常人,右侧卧位对后壁导联QRS的形态特征有轻度影响,但不影响诊断结果。采用右侧卧位描记后壁导联操作方便,对急性心肌梗死及其他危重症患者尤其有利。  相似文献   

9.
高潮 《现代保健》2012,(14):164-164
1病例介绍 患者,女,76岁。患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数年,以胸痛、心悸、气促5h人院。查体:体温36.5℃,血压130/75mmHg,心界不大,心率92次/分,心律齐,未闻及杂音。一般情况差。既往有缺血性心脏病。查心电图:各联均见宽大畸形QRS波群,V1、V2导联呈QS型,有P波,频率为92次/分,RI、aVL,QSⅡ、Ⅲ、aVF,STⅡ、Ⅲ、aVF导联呈弓背抬高0.1mV。QRS〉0.12s,V5、V6导联呈R型,V3、V4导联呈rS型,电轴左偏-36°。临床诊断: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小儿心电图对辅助临床诊断的重要意义,重视小儿心电图的检查。方法:使用日本光电生产的6511型单导心电图机及小儿胸导电极,常规描记12导联并加做V3R导联心电图。结果:正常小儿心电图2604例与异常心电图2396例的比率为1.09:1,各种异常心电图类型分别占异常心电图的比例:心律失常占43%,传导异常占4%,T波改变占34%,心脏扩大占10%,右室传导延迟占5%,短P-R间期占2%,QRS低电压占2%。结论:小儿心电图对早期发现小儿心肌炎、先心病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头胸(HC)导联右胸心电图在右心病变化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0例17~20岁体育院校健康学生的HC导联与常规导联右胸心电图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HC导联的P、QRS、T波振幅均明显大于常规导联,且HC导联的QRS形态在右胸多呈正向,有R波逐渐递增,S波逐渐递减的规律,T波多数正向高尖,而常规导联的QRS的形态多数为负向,且振幅小,ST段等电位人数多,且抬高的比下移的多.结论 HC导联在反映在右室的电位变化方向优于常规导联.T波高尖的占40%,反映了体育院校的学生的生理性心肌肥厚,是心室复极的表现.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HC导联心电图对预激综合征的表达能力。方法:对10例预激综合征作HC导联与常规导联P波振幅、P波及delta波出现率的对比分析。结果:HC导联P波振幅、P波与delta波出现率明显高于常规导联。结论:HC导联对预激综合征有良好的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13.
《rrjk》2017,(8)
目的:探讨急性肺栓塞患者早期心电图的变化情况。方法:研究时期为2013年8月至2016年12月,共选择患者77例,经临床确诊均为急性肺栓塞。在患者入院早期为其提供心电图检查,记录患者心电图的异常变化情况。结果:77例患者中发生心电图异常改变者共96.10%(74/77),其中20例(25.97%)患者具有Ⅰ导联S波振幅增加、Ⅲ导联T波倒置、Ⅲ导联Q波倒置;典型室上性心动过速者共52例,占比67.53%;V1-5倒置振幅增加高于V4者共13例(16.88%);电轴向右侧偏移者共23例,占比29.87%。结论:急性肺栓塞患者早期使用心电图检测后数据特异性较差,但由于该检测操作简便,可重复性较强,因此可作为临床诊断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心力衰竭患者血浆B型脑钠肽(BNP)与心电图QRS波时限及Tp-Te间期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院前急救心力衰竭患者150例,设为心力衰竭组,选择同期在本院健康体检中心体检的健康者75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浆BNP、心电图QRS波时限、Tp-Te间期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并分析血浆BNP与心电图QRS波时限及Tp-Te间期的相关性。结果心力衰竭组LVEF低于对照组,血浆BNP、心电图QRS波时限及Tp-Te间期均高于对照组(P0.05);心力衰竭组不同NYHA分级间LVEF、血浆BNP、心电图QRS波时限及Tp-Te间期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VEF异常组血浆BNP、心电图QRS波时限及Tp-Te间期高于正常组(P0.05);血浆BNP与心电图QRS波时限及Tp-Te间期均呈正相关(r=0.653,0.647,P0.05);心电图QRS波时限与Tp-Te间期呈正相关(r=0.621,P0.05)。结论院前急救心力衰竭患者血浆BNP与心电图QRS波时限及Tp-Te间期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创新Ⅰ导联左耳与右上肢连接方式对QRS波群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8月-2012年5月在笔者所在医院心电图室接受常规心电图检查的门诊和住院患者以及健康体检者共110例,每位受检者记录一份常规十二导联心电图和创新Ⅰ导联左耳与右上肢连接方式心电图,经统计学处理后对QRS波群进行分析。结果:标准Ⅰ导联和aVL导联波形变化明显,Ⅱ、Ⅲ、aVF导联波形相同,aVL导联和aVR导联波形相近,具体表现为:(1)Ⅰ导联呈波形极小的“rs”型,且多数情况下r/s〈1,少数情况r/s=1,即呈等电位线;(2)Ⅱ导联QRS波群时限、形态、振幅、方向不变同标准连接图;(3)Ⅲ和aVF导联波形同Ⅱ导联,只是振幅较标准图形增高1.5~6.2mm;(4)aVL导联和aVR导联波形接近,且avL导联负向波振幅较aVR导联深;(5)胸前V1-6导联QRS波群时限、形态、方向与标准图形相同,只是振幅高低有微小差异,可以忽略不计;(6)额面平均心电轴男性(90.69±6.58)°,女性(89.98±7.51)°;(7)以上各导联的变化男女性别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创新Ⅰ导联左耳与右上肢连接方式与标准十二导联图形相比,对QRS波群有一定的影响,但孙心电图总体的诊断结果影响不大,可以作为左侧上肢无法安置电极时记录心电图的一种临时补救方法,同样可以为临床提供心电图辅助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患者的心电图(ECG)特征性改变及诊断价值.方法 对35例AHCM患者的ECG及超声心动图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35例超声心动图示均有不同程度的心尖部肥厚伴心尖部心腔狭小;ECG均有特征性改变,主要表现为胸前导联(V3~V6导联)巨大倒置的T波0.2~0.3mV或以上,以V3~V5导联最为明显,并常伴左胸导联ST段压低0.05~0.40 mV,V3-V5导联R波振幅增高,均无异常Q波.结论 ECG特征性改变是AHCM的主要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间歇性完全性左束支阻滞( ICLBBB)和正常心室内传导时心电图(ECG)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ICLBBB患者的ECG,与正常心室内传导时QRS波振幅、QRS波时限和ST-T改变作比较,并作超声心动图检查及部分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 ICLBBB时与正常心室内传导时比较,QRSⅡ和V1~V6导联振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ICLBBB时QRS波时限为0.16~0.19(0.17±0.01)s,11例(73.33%)≥0.17 s;11例(73.33%)正常心室内传导时ST-T改变的患者中7例作CAG,6例阴性,1例左前降支近端50%狭窄.结论 ECG出现ICLBBB多见于中、老年患者,QRS波振幅明显改变多见于Ⅱ和V1~ V6导联,多数患者舒张和收缩功能减退,正常心室内传导时出现ST-T改变多为传导系统退行性改变.  相似文献   

18.
且的:探讨心电圈aVR导联中R波振幅变化在急性肺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0例急性肺栓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入院时、溶栓后进行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检查,观察aVR导联中R波振幅的变化。结果:溶栓后的RaVR变化所占比例显著低于溶栓前(P〈0.05);同时,溶栓后的SⅠQⅢTⅢ、SⅠTⅢ、SⅠQⅢ、TⅡ、QⅢ、SⅠ、ICRBBB变化所占比例也显著低于溶栓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后的RaVR振幅、肺动脉压均明显比溶栓前更低,P〈0.05。结论:心电圈aVR导联中R波振幅与肺动脉压变化有着显著相关性,其能反映肺动脉压水平,可为急性肺栓塞诊断提供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19.
我科对1980年至2 0 0 1年电击伤患者115例心电图进行分析。受检患者男性10 0例,女性15例,年龄15~4 5岁。心电图均采用日本光电产6 5 11型心电图机常规检。115例中,首检心电图异常者为6 4例(5 5 .6 % ) ,正常者为5 1例(4 4、4 % )。心电图异常主要表现为ST- T改变,Q—T间期延长,左心室高电压,心律失常(室性早波多见) ,束支传导阻滞。心电图异常分类:1不同程度的ST- T改变,2 2例(改变多以 、、av F、V4、V6导联中ST段有不同程度的改变,T波低平或浅倒置为主;2窦性心律失常16例(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不齐,窦性心动过速及窦房传导阻滞) ;…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诊断为煤工尘肺(CWP)并发肺心病同时并发冠心病的心电图诊断指标对比分析,以提供有意义的诊断指标.方法 对尸检病例中心脏病理诊断为CWP并发肺心病及CWP并发肺心病和冠心病,且有心电图资料者(42例)的心电图表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CWP并发肺心病(30例)的心电图QRS波额面平均电轴≥+90°、V_1导联R/S≥1和重度顺钟向转位(V_5导联R/S≤1)发生率分别为73.33%、56.67%、56.67%,肺型P波发生率为43.33%,Ⅰ导联R/S<1、S>1/2R与V_5导联S>0.5 mV发生率分别为63.33%、66.67%、70.00%,明显高于CWP并发肺心病和冠心病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上述指标较为敏感,可提高CWP并发肺心病的诊断.(2)CWP并发肺心病和冠心病者Ⅰ、Ⅱ、Ⅲ、aVF导联ST段下移>1 mm改变发生率为91.67%,V_(5~6)导联ST段下移>1 mm发生率为66.67%,Ⅰ、Ⅱ、Ⅲ、aVF导联及V_(5~6)导联呈T波倒置发生率都为41.67%,与CWP并发肺心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心电图出现QRS波额面平均电轴左偏>-30°,结合心电图V_(5~6)导联ST下移>1 mm呈恒定性改变,有助于对CWP并发肺心病和冠心病的诊断.结论 心电图QRS波额面平均电轴≥+90°、V_1导联R/S≥1、V_5导联R/S≤1、肺型P波、Ⅰ导联R/S<1、S>1/2R与V_5导联S>0.5 mV,是提高诊断CWP并发肺心病的敏感指标,心电图QRS波额面平均电轴左偏>-30°,Ⅰ、Ⅱ、Ⅲ、aVF导联ST段下移>1 mm和T波倒置,V_(5~6)导联出现恒定的ST-T改变,对CWP并发肺心病和冠心病的诊断有重要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