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李静  郑萍  罗秀锋  梁月香 《山东医药》2007,47(36):53-54
对56例房室结双径路(DAVNP)行慢径射频消融(RFCA),其中6例采取下位法拉线式消融术。54例患者一次射频消融成功,2例慢径消融后发现同时合并特发性室速行第二次射频消融术消融成功。56例患者中4例并发一过性Ⅰ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并发永久性Ⅱ度Ⅰ、Ⅱ型房室传导阻滞,1例并发气胸。认为DAVNP行慢径射频消融成功率高,相对安全。消融术中对于某些特殊情况如冠状窦口较大,横位心,青少年相对心腔较小等致His束与冠状窦口的解剖距离相对较短患者下可考虑应用下位法拉线式消融方式。  相似文献   

2.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慢径消融靶点定位的量化指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有效靶点和无效靶点的多参数分析以研究慢径消融靶点的综合判定方法.方法对80例房室结双径路慢径消融成功患者的634个靶点分为有效靶点组(n=184)和无效靶点组(n=450),分别测定冠状静脉窦口A波起始至希氏束H波的间期(Acso-H),希氏束远端A波起始至靶点A波起始的间期(AHIS-At)以及冠状静脉窦口A波起始至靶点A波起始的间期(Acso-At).测定靶点A波和V波振幅以及A/V值.将以上结果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有效靶点组与无效靶点组比较,除Acso-At两组比较无差异之外,其他各值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本文结果提示Koch三角大小的激动传导时间无明显差异,有效靶点位置A波振幅<2 mV,V波振幅>10 mV,A/V值<0.2,Acso-At≥0 ms是重要的参考量化指标,均提示靶点位于冠状静脉窦口附近三尖瓣环侧.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和总结快慢型房室结双径路患者临床心电图的表现及特征。方法 8例快慢型房室结双径路的诊断均经心内电生理检查证实。根据心电图、动态心电图、食管心房调搏及心内电生理检查等资料进行心电图特点的观察和总结,8例患者均进行了射频消融术的治疗。结果 8例患者心电图显示隐匿性房室结双径路的特点,同时还有以下几个特点:(1)100%伴有单次快慢型房室结折返性房早:(2)心动过速频率100-150bpm,相对较慢;(3)8例患者房室结前传曲线圆滑而无中断现象。射频消融术均获成功。结论 本文首次提出快慢型房室结双径路是一种隐匿性房室结双径路的概念,其具有较多特征性的心电图表现,注意这些特征对心电图及临床诊断有较大的助益,射频消融术是其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是以房室结双径路为基础的折返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大多数患者窦性心律时体表心电图的PR间期在正常范围。本文报道1例消融术前窦性心律时伴长PR间期的AVNRT患者,消融房室结慢径路后PR间期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射频消融房室结慢径对诱发Ⅰ型房扑(AFL)的影响,分析这2种心和人常之间的关系和探讨房室结慢径的本质。方法 21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患,分别于射频消融前后行心房程序电刺激恨AFL。结果 慢径消融前AFL恨率为90.48%,慢径消融后 诱发率为38.10%,较消融前明显降低。结论右心房后下部组织是AVNRT和AFL折返环路的共同部分,慢径是右心房后下部缓慢传导组织向房室结  相似文献   

6.
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房室给双径路所致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5例,全部消融成功,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射频消融时有明确成功指标,消融后经腔内导管及食道心房调搏均未诱发出室上性心动过速、无跳跃现象.随访4~16周均未复发.  相似文献   

7.
房室结双径路和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研究进展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罗瑞萍综述于世龙审校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是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最常见的类型之一。房室结双径路(AVNDP)被认为是发生AVNRT的基础。近年,随着心内电生理检查及导管消...  相似文献   

8.
为揭示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复发的机制,对45例射频消融治疗成功的慢-快型AVNRT患者在消融术前、术后即刻及术后逾三个月行电生理检查。结果10例复发(复发组)。复发组术前心房早搏刺激时的最大心房-His束间期(A2H2max)较非复发组明显延长(413±60msvs311±110ms,P<0.01);两组术后即刻A2H2max较术前均明显缩短(P均<0.01);术后三个月复发组的A2H2max较术后即刻明显延长(356±93msvs298±96ms,P<0.05),非复发组则有进一步缩短趋势,两组术后三个月的A2H2max比较有显著性差异(356±93msvs222±73ms,P<0.005);非复发组术后三个月A2H2max较术前明显缩短(222±73msvs311±110ms,P<0.01),房室结前传文氏周期及有效不应期较术前明显延长(405±91msvs366±84ms,332±75msvs269±63ms,P<0.01及<0.0001),复发组消融术前后比较差异则无显著性。结果提示部分AVNRT复发可能与其房室结本身电生理特性有关,基础状态下A2H2max长的患者心动过速更易复发。  相似文献   

9.
射频导管消融改良房室结慢径路的方法学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价射频导管消融改良房室结慢径路的两种方法,对连续42例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分别采用下位法和后位法进行慢径路改良。结果总成功率97.6%,并发症率2.4%。认为;(1)下位法比后位法明显有效,但发生完全性心脏传导阻滞的危险性亦增加;(2)建议对年轻者(如≤55岁)优先采用后位法,对年长者可径用下位法,必要时可在消融电极心电图上保留较小的希氏束电位放电;(3)采用下位法时必须先以消融电极稳定记录到明确的希氏束电位后,再向下弯曲导管,以提高定位慢径路的准确性和减少心脏传导阻滞的发生;(4)放电中出现与窦性心律竞争的房室交接区性心律现象揭示消融有效,而出现房室交接区性心动过速则提示可能发生完全性传导阻滞。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 3例房室结双径路 (DAVNP)特殊现象 ,并经射频消融术证实。例 1:女性 ,5 6岁 ,因阵发性心悸 5年 ,行食管心房调搏检查。以S1 S2 程序刺激出现跳跃现象 ,S2 R2 跳跃延长10 0ms并诱发出室上速。室上速时V1 导联QRS波出现终末r′波 (实为P- 波 ) ,食管心电图 (ESO)RP-E 间期恒定且小于 70ms,同步记录的RP-E 间期与RP-v1 间期基本相等。室上速时部分时间表现为P -R间期恒定为 380ms ,R -R间期为4 0 0ms;部分时间呈长 -短两种交替的P -R间期 ,短P -R前传的R -R间期为 32 0ms,长P -R前传的R -R间期与无长 -短P -R交替时…  相似文献   

11.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AVNRT)其发生机制国内外文献报道不少 ,早在 6 0- 70年代电生理及解剖资料证实了房室结系统的双径路 (α、β通道 )的存在 ,并阐明了AVRNT发生机制主要是由传导速度快 ,不应期长的快径 (β通道 )和传导慢 ,不应期短的慢径 (α通道 )参与所决定 ,其特点是有“跳跃现象”和‘房性回波’[1] 。而以快慢径交替前传为电生理特征的房室结双径路却较少报道。本文2例患者在发生AVNRT后电生理检查时反复再现快慢径交替前传并行射频消融治疗获得成功 ,说明了房室结双径路仍存在其他一些特点 ,具备这些特点的患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无房室结双径路特性的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的电生理特点。方法:所有心动过速患射频消融前常规行心内电生理检查。结果:845例射频病人中325例为AVNRT,其中有21例患房室结功能曲线呈连续性,其电生理特征:希氏束图上心房回波(A)先出现,A波落在室波升支或其前,希氏柬不应期内刺激心室,不能提前夺获心房,射频消融后心房刺激时AHmax明显缩短。结论:伴连续性房室结功能曲线的AVNRT患心房刺激不表现房室结双径路的电生理特性,其消融终点初步定为:心房心室S1S1、S1S2刺激不诱发AVNRT;无AHvH传导曲线跳跃;房室结前传不应期明显缩短。  相似文献   

13.
房室结双径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是较为常见的心律失常。近年来,由于消融技术治疗AVNRT的应用,AVNRT发病机制以及房室结双径(DAVNP)的研究倍受重视。1906年Tawara首次描述房室结形态结构,认为居室结是心房肌和心室肌之间唯一的心电连接通道。1926年Scherf首先提出房室结折返系房室结“功能性纵向分离”所致,此后有人进一步提出房室结纵向分高形成双径[1]。60年代,Mendez等[2]利用离体的动物标本推倒房室结折返的形成是在结构分离的双径(α、β径即慢、快径)上完成的。70年代初,较多的临床研究亦观察到DAVNP的存在,并…  相似文献   

14.
房室结慢径消融后对快径前传不应期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房室结双径路(DAVNP)是形成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必须电生理基础,射频消融房室结慢径路是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安全、有效的方法.射频消融慢径路后有学者发现快径路前传不应期发生改变,本文对慢径路消融后快径路前传不应期改变,探讨慢径路消融后对快径路前传不应期的影响.1 资料和方法1.1 病例选择经电生理检查证实为DAVNP伴AVNRT患者44例,其中男性21例,女性23例;年龄15~77岁,平均年龄46.77±14.89岁;病史0.6~30年,均有反复发作室上性心动过速史.无器质性心脏病证据.合并房室结快径经消融者未选入.  相似文献   

15.
经股静脉途径行房室结慢径消融(RFCA)术后常需压迫止血、卧床制动等有可能引起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为此,我院从2007年始开展经上腔静脉途径行房室结慢径消融术,现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病例选择选择我院2007—2011年临床上有阵发性  相似文献   

16.
17.
射频消蚀房室结慢径过程中房室传导阻滞的预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选择性射频消蚀房室结慢径过程中,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仍为严重并发症。我们从小功率(10W)放电开始,根据放电时的反应,逐步增大放电功率或改换较为安全的放电部位。本组65例病人,64例消蚀慢径成功,无1例遗留房室传导阻滞的并发症。最大放电功率18±3.8W,中位数15W。消蚀慢径成功部位分布在从希氏束下方到冠状窦口附近这一相对较大的区域内。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的慢径消融终点与复发的联系。方法:534个慢-快型AVNRT患者行慢径消融治疗,观察A型终点(彻底消融慢径,房室结无跳无折)和B型终点(残留慢径有或无1~3心房回波,不能诱发AVNRT)与AVNRT复发的联系及对房室结传导的影响。结果:①A型复发5例(1.2%),B型复发11例(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A型终点房室结前传文氏周期(Wen-AVN)、快径前传有效不应期和房室结双径路(DAVNP)的跳跃增值缩短,B型快径前传有效不应期和房室结双径路的跳跃增值缩短,A型有效不应期的缩短明显大于B型。结论:A型终点的复发率明显低于B型终点;只要改变房室传导功能,不能诱发心动过速,B型终点仍然是有效、可靠的消融终点。  相似文献   

19.
对24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进行射频消融治疗,全部消融成功,其中多径路者6例,合并隐匿旁路者5例,随访9.5月仅1例有跳跃现象,但未能诱发心动过速;3例在消融过程中出现一过性P—R间期延长,但无1例遗留房室传导障碍。在描记希氏束波后下弯消融导管,希氏束波消失,A波、小V波大处消融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20.
射频消融房室结慢径时有效靶点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120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心内电生理和射频消融资料,发现消融成功的116例中,6例(5.1%)有效消融靶点位于希氏束与冠状窦口连线的前1/3段(A区),88例(75.9%)位于中1/3段(M区),22例(19.0%)位于后1/3段(P区)。2例在A区放电时发生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另2例消融慢径失败。提示,房室结慢径消融的有效靶点75.9%分布于M区,慢径改良时应首选M区作为放电靶点,这有望提高成功率减少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