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我所见到的日本汉方医北京宣武医院(100053)龚玲关键词日本汉方医,国外中医在我初学日语的时候,日语教科书上把“中医”翻译成“汉方医”,我一直以为中医与汉方医是同义词,在自我介绍时曾说:“我是汉方医。”去年我受国家教委派遣赴日本东京大学留学一年,在...  相似文献   

2.
土家族"七"药用药特点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家族医药学是我国医药学的瑰宝,土家族医药具有独特的用药方法和药物名称,其中“七”药就是具有代表性的一种。一直以来,草医在组方时都以“七”药作为核心,足见其在草医中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同时也基于“七”药具有肯定而多样的疗效,现对土家族“七”药的用药特点进行探讨,为充分挖掘利用这一民族资源奠定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范行准先生《释医》一文,完成于1937年11月,见刊于《医史杂志》1951年3-4期合刊。从“医字造端于殴疠”,考证了巫、工、医的演变,并对“殴何以训恶姿”、“击中声”及医与候、疾之纠葛等作了较为系统的分析”[1],是篇可供借鉴的佳作,但也不乏可商或有待发挥的问题。鉴于范文见刊数十年来未见更为深入的讨论,故以该文为基础稍作补释,借以就正于读者。医从匚矢的意义与巫医驱疫医字的三大“部件”(医、殳、酉)中,医是讨论最多或最受关注的“部件”。范先生引罗振玉、王国维等说,均以甲骨文“”。“象矢著人腋下……知此亦疾字也…  相似文献   

4.
孔丘养生法     
孔子有疾,哀公使医视之,医曰:“居处饮食何如?”子曰:“丘某春之居葛笼,夏居密阳,秋不风,冬不炀,饮食不遗,饮酒不勤。”医曰:“是良医也。”  相似文献   

5.
古代中医传承师徒标准文献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的古代教育主张“有教无类”.人人皆有受教育的权利。但在医学教育则不同。古代中医教育一直是以师承为主流。而师承教育在择徒、拜师方面皆有一定标准。强调生命至重,而“士之才有厚薄”。故医非人人可学;崇尚“师严道尊”,若受师不卒,则使术不明,故医非人人可教。长桑君重人品,  相似文献   

6.
<正>中医学术语多数都具有久远的历史,术语的内涵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产生变化,这也包括了“中医”。“中医”既是核心术语又是核心术语部件,其英译规范对含有“中医”这一部件的术语的翻译至关重要。笔者从“中医”中文术语及其英译的多义性出发,查阅相关文献资料,运用历史术语学的工作方法对不同历史背景、语境下“中医”的概念内涵进行梳理分析,  相似文献   

7.
为医者,“精诚”为本,此非新语。早在唐代大医学家孙思邈就在《大医精诚》中开宗明义指出:“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不得恃已之长,专心经略财物。”此篇一直被世代医家尊为准绳,而今再论“医先至诚后学问”无非老调重弹,聊作时下医者针砭杏林,世人鞭策医道之言谈!  相似文献   

8.
清代刮痧专家郭志邃与《痧胀玉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早期医学文献无“痧”字可寻,最早见其字的是宋代张杲名著《医说》,元代危亦林的《世医得效方》也有“痧”证记载,明代张风逵《伤暑全书》载有“绞肠痧”一症,然关于治痧一直无专书论述。迨至清初,“痧病”流行渐盛,因南北地域与气候各殊,痧的名称因地而异。如北方日“青筋”;闽、广名“瘴气”;江、浙始称“痧”等,  相似文献   

9.
一、“中医”之名来自(周易)“中医”乃中国之医,这似乎是天经地义的。尤其是当西医传入中国之后,中、西医对称,就更肯定了“中医”即中国之医的名词解释。其实,“中医”并不是“中国之医”的简称,而是医与(易)理相结合的一个概念。以(周易)“中道”的原理治病,使之恢复阴阳平衡,达到祛病疗疾目的的医术,叫做“中医”。何谓(周易)的“中”?(周易)六十四别卦,每卦由两个经卦重迭而成,共分六天,其中二、五两支分别处在下卦和上卦的中位,用(周易)的语言就叫做“得中”。如果二是阴交“六二”,五是阳岔‘九五”,那便…  相似文献   

10.
王敬 《中医临床研究》2014,(27):I0002-I0003
中医临床有效但用实验方法证明无效,只能说明实验有问题近百年来,对中医的争论,一直都没有停止过,问题也一直没有解决。最开始提出问题的是梁启超,他的问题是:“中医尽能愈病,总无人能以其愈病之理由喻人。”最近那些主张要废医验药或废止中医的人只学了一点西医的皮毛,学识和经验两不足取。  相似文献   

11.
对《武威汉代医简》中“东海白水侯方”的文献进行研究,以探求其发源流转,发现其可能源自两汉“献方”活动,后由于疗效明确,一直流转后世;隋之前医著《素女方》中治疗“七伤”方,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中的“石韦丸”方,《千金翼方》中的“周白水候散”都是由其加减化裁而来,主治范围也有变化,说明了古老方剂的临床魅力。  相似文献   

12.
“医易同源”基本概念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辨析,认为易学中的易不能与占筮混同,“医易同源”中的“源”不是巫术,“医源于易”之“易”不是《易经》,医易关系的“医”专指中医学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3.
杨英豪 《河南中医》1997,17(5):317-317
漫话“医话”杨英豪河南中医学院(450003)主题词中医名词医话医话,即医家要说的话或有关说医的话。医话,是一种带有文学色彩的医学小论文。从现代中医药学术期刊所刊载的中医药学术论文看,不少期刊所设的“医苑杂谈”、“医林拾贝”、“医海漫步”、“诊余随笔...  相似文献   

14.
民族医熏蒸疗法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熏蒸疗法在南方民族医中应用广泛,虽其称谓和具体操作方法不尽相同,本文拟对苗、土家、布依、仡佬、水族医中有关熏蒸疗法的作用机理、称谓和具体操作方法简介如下。 1 熏蒸疗法作用机理探讨 在中医及民族医中均有与“熏蒸”或“熏洗”疗法相似的记载和说法,但其内涵往往不完全相同,名称也不统一。据不完全统计在中医文献中就有“熏法”、“蒸法”、“熏蒸”、“蒸气”、“气浴”、“洗”等的记载。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挽救中医”、“思考中医”甚至“消灭中医”、“批判中医”的言论时见于媒体。中医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众多学者以极大的热情和精力投入到中医的研究中来。对于数典、忘祖、蔑视和摧残传统优秀科技文化的狂妄言行,对于“消灭中医”、“批判中医”的鼓噪不可等闲视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中医,唯中国有,历史几千年,几千年一直“流落”民间,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初也未能进入医院、学校。少数中医诊所均为私人所办,行医人员属“祖传”或“拜师学艺”收徒培养。后来,毛主席提出了“中西医结合”、“西医要学习中医”、“中医要学习西医”,才逐步从民间收集中医人才,在医院建立中医科,学校开设中医课,后来由国家建立专门的中医学校、学院,开设中医院,自下而上建立中医研究机构,这样搞了近四十年,中医才踏入“前科学”的台阶,道路甚难啊!迄今为止,在医疗或教学部门也还有人不理解、不重视、看不起中医,说什么“草根…  相似文献   

17.
11.余虽不知医。而甚知医之难。且伤世医之陋。大都不识丁。人为之趋。运善觅钱。(P.213ler“人为之趣”一句,不知所云。按“越”乃“趁”之异体字,要属下为句。“人为之”三字应连上句。这样就句顺而义明矣。——…··徐虽不知医,而甚知医难。且伤世医之陋,大都不识丁人为之,起运善觅隼12.医和之论清源。推六气五味六疾。与黄帝素难书符合。其论盅惑之疾。女惑男风。落山刺义。周易精义。齐鲁之儒者。未有以过也。(P.445ler“女惑男风”和“落山刺义”二句,点得莫名其妙,使人啼笑皆非。考《左传》有文日:“在《周易》,女…  相似文献   

18.
“中医”一词出于《汉书·艺文志》,针对辞典书籍与医古文教材将“中医”释为“中等水平的医生”、“庸医”、“不治为中医”。首先中原方言“中”为“可也”,“中不中”为“好不好”。不服药为好医生;其次从《汉书·艺文志》原文语言环境是从“得中”、“失中”对比的医疗效果,重点提出看病要找好医生;再次从谚语的特点、作用,从古今人民看病所积累的经验教训(源于人们)总结出具有普遍性、教育性和口语性的谚语规诫或警策人们看病要找像历代名医那样的好医生。  相似文献   

19.
在浩瀚的中医药文献中,“医者,意也”一语屡见不鲜,为医者几乎无人不知晓。历来对“医”字的声训,可谓五彩缤纷。“医者,理也;理者,意也。”(《子华子·北宫意问篇》)“医之为言意也。”(《后汉书·方术列传·郭玉》)“医者,巫也。”(《广雅》)“医者,理也。”(《类经图翼·序》)“医者,易也。”(《医便》)“医者,依也。”(《时病论·医毋自欺论》)……其中以“医者意也”最为常见。  相似文献   

20.
心理疗法起源于中国古代,它的指导思想是祖国传统中医理论中的“人体生命整体观”,所以,古人提出的“上医医心,中医医形,下医医病”是符合治病求本原则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