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了解类风湿关节炎缓解期中医巩固治疗的疗效.方法:将96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经西医二联治疗诸症缓解后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一般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依据舌脉症象辨证分型,给予中药制剂口服治疗.结果:治疗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中药口服可预防类风湿关节炎的复发.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加味木防己汤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急性发作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类风湿关节炎急性发作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甲氨蝶呤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加味木防己汤治疗,2组均治疗2个月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关节压痛指数(TJC)、关节肿胀指数(SJC)、功能障碍指数(DI)、晨僵时间评分和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均0.05),且观察组下降程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味木防己汤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急性发作期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改善患者症状,且安全性高,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郭乃亮 《光明中医》2016,(24):3644-3645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辨证治疗急性期类风湿关节炎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照组给予单纯西医治疗,研究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中医辨证方法。两组急性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均持续治疗3个月为宜,记录其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急性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经不同方法治疗后,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91.11%)显著高于对照组(71.11%),数据对比P0.05(有统计学意义),提示研究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对急性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给予中医辨证联合西医治疗,可显著提高其临床疗效,有利于保障患者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肺心病急性发作期中医辨证施护的措施与疗效。方法:将86例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护理,观察组在西医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辨证施护,对比两组治疗结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3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42%,两组中医症候积分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改善,但观察组改善更为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心病急性发作期中医辨证施护效果,以中医理论为基础,应证制宜,可显著改善患者症状,疗效确切,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烧山火针刺法联合乌头汤合防己黄芪汤对类风湿关节炎急性发作(寒湿痹阻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类风湿关节炎急性发作患者9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措施;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增加烧山火针刺法联合乌头汤合防己黄芪汤治疗。连续治疗2周后,比较两组28个关节疾病活动度评分(DAS28)、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中医证候评分、临床疗效以及理化指标。结果 治疗后,两组DAS28、VAS、中医证候评分明显降低,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沉(ESR)、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明显降低,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烧山火针刺法联合乌头汤合防己黄芪汤辅助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急性发作(寒湿痹阻证),可促进症状和中医证候的改善,增加临床疗效,改善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病因、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2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60例类风湿关节炎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从中医学角度分析其病因,并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采用中医辨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显效13例,有效9例,总有效率为73.3%显著高于对照组40.0%,P〈0.05.结论:针对类风湿关节炎的病因进行中医辨证治疗能显著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缓解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温阳散寒益气通络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平均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给予自拟"通阳活络汤"加减治疗,连续治疗4周为1个疗程,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5.0%)明显高于对照组(80.0%)(χ^2=8.521,P=0.027);治疗后2组患者关节疼痛VAS评分、晨僵时间、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中医温阳散寒益气通络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可明显缓解临床症状、体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中药内服外敷治疗痛风性关节炎发作期20例小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外敷治疗痛风性关节炎发作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的40例痛风性关节炎发作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0例口服加味四妙散结合外敷如意金黄散治疗;对照组20例口服秋水仙碱片结合美洛昔康治疗.结果:两种治疗方法均能有效改善痛风性关节炎症状体征、血尿酸浓度、ESR、C-RP,在降低实验室指标方面,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口服加味四妙散结合外敷如意金黄散可有效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期病变,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医联合性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本院2009.1~2011.2期间60例类风湿患者采取分组治疗,中医联合组(30例)采用中药汤剂+针灸+外治+药酒的治疗方法,中药组(30例)单纯给予中药汤剂治疗。各组均8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比较疗效。结果:中医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80%),组间比较x2=4.315,P〈0.05,提示两组疗效存在显著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联合性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应根据不同中医证型辨证施治,其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藤枝酒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类风湿关节炎患者48例随机平均分成2组,治疗组24例,对照组24例。治疗组服用藤枝酒,对照组给予风湿圣药胶囊治疗,疗程均为8周。结果: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83%,对照组为87.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藤枝酒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丹参川芎嗪联合西药规范治疗痰瘀阻络型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5例符合1987年ACR的类风湿关节炎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口服西药+丹参川芎嗪静滴,对照组口服西药,治疗30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SDAI和 ESR、CRP、RF 、PLT、中医疗效的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30d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 SDAI、CRP及PLT优于对照组,P<0.01;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优于对照组,P<0.05。ESR、RF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丹参川芎嗪联合西药规范治疗痰瘀痹阻型的类风湿关节炎效果显著,可操作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三九中药冲剂对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46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4例,对照组22例,治疗组在原方案不变的基础上加服中药,两组共治疗8周,观察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及炎性活动指标等改善情况,并在2个月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控显效(54-17%)、总有效率(66-67%),与对照组临床控显率(18-18%)、总有效率(27-7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减轻关节肿胀、疼痛、改善关节功能、降低炎性活动指标等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中药能提高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桂芍知母汤联合新型免疫抑制剂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取随机方法分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采用桂芍知母汤联合来氟米特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来氟米特配合传统免疫抑制剂治疗;两组常规应用非甾类消炎药。结果:治疗组近期控制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桂芍知母汤联合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毒副作用小,耐受性好,近期控制率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4.
蚁参蠲痹胶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和评价蚁参蠲痹胶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439例类风湿关节炎(证属肾脾两虚、寒湿瘀阻)患者分成两组,治疗组329例采用蚁参蠲痹胶囊治疗,对照组110例采用通痹胶囊+安慰剂治疗,两组每次服用4粒(通痹胶囊含3粒安慰剂),早、中、晚各1次,连服2月。治疗前及用药后每2周进行疗效评价,以主要症状、体征整体改善率、血沉(ESR)及C反应蛋白(CRP)的改善情况为判定标准评价疾病疗效,并以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及证候积分减少程度为判定标准评价中医证候疗效。同时对患者进行用药前后的三大常规、心、肝、肾功能、精液、脾脏等安全性检查,观察以上安全性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症状、体征及相关理化指标均有明显改善,其中试验组对疾病的有效率达86.7%、对中医证候的有效率达87.3%、中医症状总积分较疗前明显降低,且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蚁参蠲痹胶囊治疗组末见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通过两组治疗对比观察,发现蚁参蠲痹胶囊具有行气活血,通络止痛之功效,是一种治疗肾脾两虚、寒湿瘀阻类风湿关节炎的理想制剂,且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5.
陈海英 《中医临床研究》2010,2(24):43-43,45
目的:探讨中医活血化瘀结合西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将38例活动性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口服非甾体类抗炎和MTX,静脉滴注复方丹参注射液并口服非甾体类抗炎药和MTX,对照组口服活血化瘀中药.观察各组病人治疗后的症状体征缓解状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愈率分别为15.8%和5.3%,P<0.05,总体有效率分别为89.5%和68.4%,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组疗效果好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应用中药口服、穴位按摩治疗失眠症,通过结果分析,对比两组疗效差异。结果:治疗组50例患者有效率达9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结论: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失眠症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和易操作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确诊的RA患者120例,随机平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布洛芬及甲氨蝶呤治疗,治疗组加服中药独活寄生丸治疗,30 d为1疗程,3疗程后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自拟中药方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就诊之急性黄疸型肝炎平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茵栀黄,实验组加用自拟中药方。结果:对照组治愈率37.33%,总有效率为78.67%;实验组治愈率54.67%,总有效率为90.67%;两组患者在治愈率及总有效率方面,经统计学比较(P<0.05),实验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自拟中药方在茵陈蒿汤基础上给予对应加减,使方药更符合患者病症,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9.
接红宇  吴启富 《中医临床研究》2012,(24):58+60-58,60
目的:观察金关片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的临床疗效。方法:95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中医辨证治疗组(金关片组)47例,西医抗风湿治疗组48例。进行疗效对比。结果:金关片组与西药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7.7%、94.5%,中药组疗效略优于西药组,但在统计学中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金关片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不良反应小且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