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寇冲 《内蒙古中医药》2010,29(11):49-50
目的:回顾性研究青年人胃癌的临床与病理情况,为进一步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选2005年1月1日-2008 12月30日的4年间我院青年人胃癌的患者共100例,对其临床分型与病理分类进行统计.结果:100例青年胃癌中,早期胃癌25例,进展期胃癌75例;病理分型中中低、未分化腺癌55例,粘液腺癌30例,印戒细胞癌8例,中分化腺癌5例,管状腺癌2例.结论:青年人胃癌临床表现特异性差、进展快,应引起临床医生的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青年人胃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2000年1月~2010年12月经胃镜(或手术)后病理确诊的青年人胃癌(≤35岁)52例就其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特点、病理分化程度等进行分析。结果:本组青年人胃癌52例,占同期收治胃癌的6.9%,青年人胃癌发病率女性明显高于男性,临床缺乏特征性表现,较早发生转移,容易误诊。组织病理学类型以低分化腺癌和粘液细胞癌居多,占82%。临床分期以胃癌的生长方式以Borramnn分型Ⅲ、Ⅳ多见(40例,77%)。结论:青年人胃癌并非少见,女性多见,临床缺乏特异性表现,病灶以胃窦部最多见,进展期癌占多数,形态以Ⅲ型最多见,Hp阳性率高。青年胃癌恶性程度高,早期诊断率低,误诊率高,预后差,临床晚期癌多,病理组织学分化差,胃镜及病理检查是诊断胃癌可靠、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青年人胃癌临床特点和病理特点。方法:对行胃镜检查并病理确诊的青年人胃癌(≤40岁)及中老年胃癌(〉40岁)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比较胃镜结果和病理特点在两个年龄段的差异。结果:青年人胃癌以胃窦多见,而中老年以胃底贲门为主。青年人低分化腺癌、印戒细胞癌、粘液腺癌发病率明显高于老年人。结论:青年人胃癌无特异表现,易误诊和延误病情。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青年人胃癌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收集我院2004年—2010年青年人胃癌54例作回顾性分析。结果青年人胃癌多发生在胃窦部,组织分型以低分化腺癌为主。结论青年人胃癌症状隐匿,误诊率高,分化程度低,预后差。应提高对青年人胃癌的认识,重视胃病检查,早期诊断及治疗,以提高其生存率。  相似文献   

5.
王军 《内蒙古中医药》2010,29(12):64-65
目的:分析探讨青年人胃镜活栓诊断为胃癌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对我院1998年至2009年经胃镜病理活检及手术切除后病理确诊的青年胃癌(≤35岁)标本共62例,对其临床特点、发病率、病理类型分期进行了总结分析.结果:青年胃癌占同期诊断胃癌患者4.2%,其发病年龄轻,发病率逐年上升,发病率女性明显高于男性,临床缺乏特征性表现,较早发生转移,容易误诊.组织类型以低分化腺癌、黏液细胞癌为主,组织分化程度低,恶性程度高,确诊后大多已属晚期,预后差.结论:对青年胃癌要提高认识,加强对其胃外表现和转移症状的认识,尽早诊断、治疗,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6.
我们自1992年2月~2002年2月期间诊治35岁以下青年人胃癌48例,临床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48例中,男22例,女26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35岁,平均28岁.有明确胃溃疡病史14例.病程(自觉症状到确诊)6个月以内21例,7个月~1年18例,1年以上9例.上腹部疼痛不适30例,消化道出血9例,上腹部肿块4例,消瘦贫血9例,恶心呕吐24例,腹水3例,锁骨上淋巴结肿大6例.肿瘤部位分布为胃体胃角部19例(39.58%),胃窦部15例(31.25%),胃底贲门部9例(18.75%),全胃2例(4.17%),残胃及吻合口3例(6.25%).Borrmann分型为Ⅰ型3例,Ⅱ型21例,Ⅲ型22例,Ⅳ型2例;未分化腺癌10例,低分化腺癌17例,高分化腺癌8例,粘液腺癌7例,印戒细胞癌5例,鳞腺癌1例.均经胃镜及病理活检确诊.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运用胃镜对胃部恶性肿瘤进行诊断的临床方法及意义。方法:对经胃镜检查以及病理活检诊断为胃部恶性肿瘤的221例患者的临床诊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胃癌病例中男女比例为3.69:1;平均发病年龄为60.13岁,胃恶性肿瘤累及部位以胃窦、贲门和胃体最为多见;胃恶性肿瘤分型中以Ⅲ型溃疡浸润型和Ⅱ型溃疡型为最多;病理组织学分型中腺癌及低分化腺癌为最多。结论:对胃部恶性肿瘤运用内镜进行临床诊断需要在熟练掌握病理特征的基础上结合相关的病理组织学活检结果,以提高胃癌患者的临床诊断率,及早开展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胃镜活检与外科病理学检查对胃癌诊断效果对比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疑似胃癌患者30例临床资料,患者均通过胃镜检查和病理学诊断。结果:外科病理诊断管状腺癌、黏液腺癌、乳头状腺癌、印戒细胞癌、低分化腺癌准确率均明显高于胃镜活检,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镜活检对于胃癌的诊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但是对于不同类型胃癌的诊断仍然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9.
产甲胎蛋白胃癌的临床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产甲胎蛋白胃癌 (AFPGC)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 2 0例AFPGC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AFPGC发生率占同期胃癌的 2 .4 % (2 0 / 82 5 )。多见于进展期胃癌 ,其中BorrmannⅡ型和Ⅲ型占 85 % (17/ 2 0 )。7例行手术治疗。病理上以低分化腺癌及管状腺癌为主。肝转移为AFPGC的显著特征 ,本组肝转移的发生率为 6 0 %(12 / 2 0 ) ,所有病例均有淋巴结转移 ,仅少数患者能行根治术 ,3a生存率为 10 %。结论 AFPGC预后差 ,是一组具有独特临床特征的高度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青年人(≤35岁)大肠癌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1月-2000年12月本院大肠癌手术患者787例,其中青年人66例(8.4%),再随机抽取中老年人(〉35岁)患者200例,分析两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结果青年组有家族史者18.2%(12/66),显著高于中老年组4.5%(9/200)(P〈0.01)。两组首发临床症状均以便血,粘液血便或排便习惯改变为多,发病部位以直肠最多。青年组低分化、未分化腺癌及粘液腺癌、印戒细胞癌占72.8%(48/66),显著高于中老年组27.5%(55/200)(P〈0.01),青年组中Dukes C、D期共83.3%(55/66),显著高于中老年组50.5%(101/200)(P〈0.01)。青年组共误诊29例,误诊率(43.9%),较中老年组高(23.0%)(P〈0.05)。青年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59.4%、18.8%和10.9%,均显著低于中老年组的92.0%、64.4%和62.2%(P〈0.01,P〈0.01,P〈0.01)。结论:(1)临床特点:青年人大肠癌占有一定比例,有家族史者较多,具有病理恶性度高、中晚期患者比例高,误诊率较高,预后差等特点;(2)误诊原因:客观上青年人耐受力强、病程早期症状不典型,易与其它疾病相混淆,主观上医师对青年人大肠癌重视不够,未作一些基本的常规检查(如直肠指诊、大便常规及隐血等)。  相似文献   

11.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性溃疡与中医辨证分型关系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分析146例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溃疡病的证型特点。方法:对消化性溃疡患者进行分期、分型及舌象、脉象、胃镜观察。结果:脾胃湿热证、脾胃虚弱证多见于十二指肠溃疡,并多见于溃疡活动期,而肝胃不和证、胃阴不足证多见于消化性溃疡愈合期和瘢痕期。胃镜征象与中医各证型之间有密切联系,而溃疡各期与舌象、脉象之间也有密切联系。Hp阳性者以实证多见,在不同中医证型中分布例数依次为脾胃湿热证〉肝胃不和证〉脾胃虚弱证〉胃阴不足证。结论:消化性溃疡其分期、分型与胃镜征象、HP感染及舌象、脉象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食管支架置入术并发症及其处理措施。方法:对32例患者实施内镜直视下镍钛记忆合金涂膜返反流型白扩张式食管支架置入术,观察并发症的发生及处理。结果:32例支架置入术均获成功,术中出现胸痛不适及异物感15例(46.9%),支架移位3例(9.4%),呕吐9例(28.1%),支架堵塞8例(25%),出血5例(15.6%),经临床处理后,并发症均得到较好控制。结论:镍钛记忆合金涂膜返反流型自扩张式食管内支架置入术对治疗食管癌晚期食管狭窄效果好,绝大多数术后并发症轻微,积极预防和处理并发症可使该技术更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纤维电子胃镜在胃病中的检测价值。方法:将269例进行纤维电镜活检的标本,做成石蜡切片,HE染色,电镜下观察。结果:269例活检标本中,191例为慢性萎缩性胃炎,33例为慢性浅表性胃炎,9例为胃溃疡,4例为吻合口慢性炎症,4例为胃息肉,28例为恶性肿瘤(23例腺癌、5例重度不典型增生合并癌变)。结论:胃镜活检最常见的病理类型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恶性肿瘤常集中在胃窦幽门处,需引起临床注意。  相似文献   

14.
郑岳花 《中医药学刊》2014,(10):2533-2535
目的:探究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脾胃虚弱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资料选自2011年3月—2013年3月在本院经慢性浅表性胃炎确诊患者92例,随机选取辨证分型为脾胃虚弱型患者46例,予以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作研究组,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46例,予以三联疗法治疗作对照组,对两组的中医证候疗效、胃镜检测、Hp阴转率等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中医证候症状消失率≥30%,胃镜检测病灶消失率≥30%和Hp检测的阴转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胃脘痞滞、腹胀、嗳气、反酸、恶心等症状均有明显改善,且研究组的改善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不良反应和复发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脾胃虚弱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予以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成效显著,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平胃胶囊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效果。方法:140例经胃镜和病理确诊为CAG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70例,对照组给予多潘立酮,治疗组给予平胃胶囊。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4.28%,对照组71.4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幽门螺杆菌转阴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平胃胶囊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升清降浊法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61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1例,采用升清降浊法为主的中药汤剂口服;对照组30例口服奥美拉唑,20mg/次,2次/d。2组治疗8周后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积分及胃镜积分变化。结果:临床症状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32%,对照组为83.3%,2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胃镜积分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1%,对照组为70.0%,2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升清降浊法能改善反流陛食管炎患者临床症状及胃镜下病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腔灌注联合静脉化疗治疗胃癌的效果。方法:68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化疗组34倒(对照组),化疗联合腹腔热灌注(CHPP)并射频透热(RF)组34例(热灌组)。结果:热灌组有效率(65.5%)高于对照组(42.0%),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毒副反应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热灌注并射频热疗联合静脉化疗可明显改善胃癌的治疗效果,可以术后病人的生存质量和生存率。  相似文献   

18.
中西医结合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6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疗效。方法:与对照组对比观察,对照组采用激素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按中医分3型(3期)辨证施治。结果:治疗组60例,临床缓解29例,显效18例,有效8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1.7%;对照组50例,临床缓解11例,显效10例,有效19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80%。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