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中医辨证施治乙型肝炎方法新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祖国医学认为乙型肝炎属于“黄疸”“胁痛”的范畴。乙肝发病与疫毒致病特性一致,具有传染性、流行性、症状相似、发病急、病情重等特点,因此疫毒感染应是乙肝发病的主要致病因素。乙肝病位主要在肝脾肾。疫毒湿热瘀郁,肝脾肾失养是其主要病理环节。根据病因病机将分其为湿热中阻证、肝郁脾虚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瘀血阻络证。治疗乙肝应以清化调养为大法,但尚须辨清湿、热、瘀的熟轻熟重,是脾虚还是肝肾虚,以及标与本的缓急轻重等等具体问题,灵活组方用药。具体而言有解毒逐邪、疏肝解郁、健脾化湿、活血化瘀、补益肝肾等治法。  相似文献   

2.
甘温除热法在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中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误区 目前中医界多认为慢性乙型肝炎的发病原因是湿热疫毒之邪入侵所致,对其病因病机多认为系湿热疫毒之邪侵袭人体,蕴积中焦,胶结不解,加之情志不舒、饮食不节、劳倦内伤等诱因,出现湿热中阻、肝郁脾虚、肝肾阴虚、瘀血阻络、脾肾阳虚等证型.  相似文献   

3.
中医认为,慢性乙型肝炎主要由湿热疫毒之邪入侵、正气亏虚、瘀血阻络以及多种因素共同致病引起,发病因素有七:湿热、肝郁、脾虚、气滞、血瘀、阴损、阳虚,然湿热是本病的主要发病原因,贯穿于整个病程的始终。临床辨证可分为5型,肝郁湿热型、肝郁脾虚型、肝郁气滞型、肝郁血瘀型、肝肾阴虚型。临床治疗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着手,采用专病专方、单味药治疗、中西医结合疗法,尚有针灸、穴位贴敷等特色疗法均可稳定病情,提高生活质量,减少或延缓肝纤维化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罗银星  蔡小平 《河南中医》2021,41(2):211-215
蔡小平教授根据原发性肝癌肝郁脾虚为本、瘀毒内结为标的基本病机,临证时以疏肝健脾化瘀解毒为治疗大法,创立了调肝散结方,在辨病的基础上进行辨证施治,随证加减.蔡教授提出,肝癌临床常见证型为肝郁脾虚证、瘀毒内结证、湿热内蕴证和肝肾阴虚证.肝郁脾虚证常用调肝散结基础方、逍遥散、六君子汤交替使用;瘀毒内结证属瘀阳毒者药用调肝散结...  相似文献   

5.
中医学认为湿热毒邪是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主要致病因素,脏腑功能失调而出现虚实错杂、本虚标实之候。病位主要在肝,涉及脾、胃、肾等。临床分型为湿热中阻型、肝郁脾虚型、肝肾阴虚型、瘀血阻络型、脾肾阳虚型,在辨证论治基础上,采用中医验方、专方加减、单味药物、中西医结合治疗等多种疗法综合治疗,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中医认为慢性乙肝发病机理主要为人体正气不足,外感湿热疫毒之邪,滞留体内导致肝郁脾虚,气阴两虚,瘀血阻络,病位涉及肝、脾、肾三脏.现谈谈我运用疏肝健脾补肾养血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体会.  相似文献   

7.
慢性乙型肝炎发病具有疫毒的性质和致病特点,乙型肝炎病毒具有嗜肝性,感染后常表现"湿热证",因此,湿热疫毒感染是其根本病因。"湿热"既具有湿、热二邪的原有特征,二者又阴阳相合,导致慢性乙型肝炎临床表现复杂多端、轻重殊异。湿热疫毒瘀郁,肝脾肾功能失司是其病机关键,病性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临床可分为肝胆湿热疫毒证、肝郁脾虚湿盛证、肝肾阴虚瘀热证3个证型,分别以龙胆泻肝汤、肝郁脾虚方、茵陈蒿汤合犀角地黄汤为代表方进行辨证论治,法随证转,灵活处方,不可偏执,勿犯虚虚实实之戒。  相似文献   

8.
中医药治疗胆囊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振卿  桑艳 《光明中医》2007,22(5):15-18
阐述胆囊炎的病因病机是肝气郁结,瘀血停着,肝胆郁热,肝胆湿热,肝郁脾虚,肝阴不足.进行辨证论治;根据病机辨证出治则方药,肝气郁结其治则疏肝利胆;瘀血停着其治则活血化瘀;肝胆郁热其治则清热通腑;肝胆湿热其治则清利湿热;肝郁脾虚其治则健脾益气;肝阴不足其治则滋阴柔肝,对此病掌握了正确的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9.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病因病机与治疗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以下简称乙肝 )是临床常见病 ,临床治疗颇为棘手。中医药治疗乙肝具有独特的优势。兹不揣浅陋 ,就乙肝的病因病理及治法方药探讨如下。1 病因复杂 ,不可拘泥于一端乙肝病因较复杂 ,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学说 :1.1 毒邪学说湿热毒邪内侵是发生慢性肝炎的根本原因。湿热毒邪为患 ,壅滞于肝 ,则肝失疏泄 ,留阻于脾则脾失健运。湿热较盛 ,则病毒复制活跃 ,ALT明显升高 ,甚至血清胆红素升高。1.2 肝郁学说肝主疏泄 ,喜条达 ,肝郁则为病 ,肝气郁结是乙肝的基本病机。肝郁而气有余 ,横溢脾土则为肝郁脾湿 ;肝气犯胃则肝胃…  相似文献   

10.
祁元刚  孙利国 《新中医》2023,55(4):135-138
介绍经方在肝癌治疗中的应用。肝癌的基本病机为感受湿热毒邪,肝气郁结,肝失疏泄,脾失建运,痰浊内生,久病致瘀。肝郁、痰浊、湿热、瘀血相互影响,盘踞胁部,最终形成肝癌。在证型上主要可分为肝郁脾虚、肝热血瘀、胆热脾寒、阳虚水犯、邪热入血五种,亦有诸证并存者。临证常用经方有小柴胡汤、三黄泻心汤、黄芩汤、柴胡桂枝干姜汤、真武汤、半夏厚朴汤等,均宜灵活选用,随证施治。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的中医辨证分型情况。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和统计学分析方法,制定调查表格,对我院门诊及社区564例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证候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慢性疲劳综合征辨证分型以肝郁脾虚型,占19.50%;气阴两虚,占13.83%;气虚型,占12.06%;气血两虚型,占10.64%;脾虚痰湿型,占10.36%为主,其中以以肝郁脾虚型居多。结论: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基本病机是本虚,主要证型中又以肝郁脾虚型居首,在临床辨证施治时宜使用疏肝解郁,益气健脾的方药。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慢性乙型病毒肝炎中医证型与血清腺苷脱氨酶活性等指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与研究。方法:资料选自2013年2月-2014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乙型病毒肝炎病人76例,对其实验室指标与中医证候学进行分析,进而研究慢性乙型病毒肝炎中医证型与血清腺苷脱氨酶活性等指标的相关性。结果:与病人的肝郁脾虚证相比,谷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白蛋白、腺苷脱氨酶等指标均有明显上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肝胆湿热证、瘀血阻络证、肝郁脾虚证等慢性乙型病毒肝炎中医证型与血清腺苷脱氨酶活性等指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且谷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腺苷脱氨酶等指标可作为慢性乙型病毒肝炎病人治疗过程中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辨证分型法在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2年来收治的76例采用中医辨证施治法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临床资料。结果:主要分型有肝肾阴虚、肝郁脾虚、脾肾阳虚和肝胆湿热四种类型,通过辨证施治后,治愈42例,显效18例,有效12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4.74%;治疗后肝功能指标、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能够从病源出发,分析病因,采用针对性药物,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肝纤维化主要是由慢性肝病患者的病情逐渐恶化而形成的,如果得不到有效治疗,病情将逐步发展到肝硬化,甚至是肝癌,最终导致患者死亡。本文通过对病因病机,中医理论的整体概念、治疗未病思想及中西医治疗研究等方面的分析研究,来体现运用活血化瘀、清利湿热法对肝纤维化的肝郁脾虚、湿热证、瘀血证的治疗优势。  相似文献   

15.
李芳  鱼涛  郭亚男  牟敬康 《陕西中医》2022,(9):1222-1225
目的:评价柴枳和胃胶囊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餐后不适综合征肝郁脾虚证的临床疗效及相关机制。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和安慰剂平行对照临床试验,纳入3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餐后不适综合征肝郁脾虚证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安慰剂组,每组15例。两组分别给予柴枳和胃胶囊和安慰剂柴枳和胃模拟胶囊,两组均饭后口服,5粒/次,3次/d,疗程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AS)、功能性消化不良餐后不适综合征单项症状VAS评分、疾病总体评价有效率(7点Likert)、尼平消化不良生存指数(NDI)、焦虑抑郁量表(HAD)、血清胃动素。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治疗应答率高于安慰剂组(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胃胀、打嗝、腹胀3项症状的消失率均高于安慰剂组(P<0.05)。治疗后试验组7点Likert总体评价应答率高于安慰剂组(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NDI评分低于安慰剂组(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安慰剂组(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胃动素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柴枳和胃胶囊可有效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餐后不适综合征肝郁脾虚证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改善焦虑抑郁状态,总体疗效较好,这可能与胃动素水平升高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逍遥散联合恩替卡韦治疗肝郁脾虚型慢性乙型肝炎(CHB)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00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恩替卡韦治疗,观察组给予恩替卡韦加逍遥散,比较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血清病毒载量、肝脏硬度及不良反应等相关指标。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的各项中医证候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2.00%高于对照组的76.00%(P<0.05)。治疗3个月后HBV-DNA转阴率观察组仍高于对照组,FS值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的HBV-DNA转阴率高于对照组(P<0.05),FS值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逍遥散联合恩替卡韦治疗,能有效改善肝郁脾虚型CHB患者的临床证候,促进HBV-DNA阴转,降低肝脏硬度,且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治疗抽动障碍的临床疗效,探讨其与IgE的关系。方法100例抽动障碍患儿通过中医辨证分为肝亢风动型、脾虚肝亢型、阴虚风动型,并给予相应中药治疗,同时检测抽动障碍患儿及正常对照者血清总IgE水平。结果通过辨证治疗,肝风亢动型总有效率为84.78%(39/46),脾虚肝亢型总有效率为90%(9/10),阴虚风动型总有效率为92.58%(38/44)。抽动障碍患者总IgE水平略低于正常对照组,二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辨证治疗抽动障碍在临床上有良好的疗效;其血清IgE水平略低于正常人。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运用疏肝健脾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150例患者随机分成疏肝健脾组与西医对照组,西医对照组采用健康宣教、根除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及抑酸护胃常规治疗,疏肝健脾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疏肝健脾方,6周为一个疗程。治疗前后行进行中医证候积分、并行内镜检查夹取溃疡周边黏膜组织行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PGE2)检测,所有患者进行了一年随访。结果:疏肝健脾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西医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疏肝健脾组内镜下溃疡愈合总有效率高于西医组的总有效率,两组治疗后溃疡黏膜组织中PGE2的表达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明显(P<0.05),但疏肝健脾组PGE2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西医对照组(P<0.05);疏肝健脾组一年复发率明显低于西医对照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结论:疏肝健脾法能改善肝郁脾虚型消化性溃疡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增加溃疡黏膜组织中PGE2的分泌促进溃疡愈合,从而提高溃疡愈合质量,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常规检验指标与慢性乙肝中医辨证论治的关系。方法:选择肝郁脾虚、肝肾阴虚两组中医证型慢性乙肝患者各30例,同时选择健康人30例标记为对照组。检测所有人的血常规,比较三组之间红细胞平均体积(MCV)、血小板计数(PLT)及血小板平均体积(MPV)等指标。结果:肝郁脾虚证与对照组相比,MCV、PLT、MPV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肾阴虚证与对照组相比,MCV、PLT、MPV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郁脾虚证与肝肾阴虚证相比,MCV、PLT、MPV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MCV、PLT、MPV与肝郁脾虚证与肝肾阴虚证成正相关。结论:慢性乙肝可造成血常规中MCV、PLT、MPV发生异常,与慢性乙肝中医证型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加减半夏泻心汤治疗脾虚湿热型慢性胃炎60例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门诊及住院的脾虚湿热型慢性胃炎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0例以加减半夏泻心汤为基本方加减治疗;对照组60例以常规口服三九胃泰。两组同服1个月,参照判定标准,比较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0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在改善胃痛、脘腹胀满、嗳气反酸和大便稀溏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加减半夏泻心汤用于脾虚湿热型慢性胃炎疗效显著,积极推广中医药治疗慢性胃炎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