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脑心通胶囊对冠心病高脂血症患者的脂联素及血管内皮功能的控制。 方法: 将80例患者随机按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加用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次,晚上睡前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脑心通胶囊,1.6 g/次,3次/d。疗程均为12周。检测治疗前后血清脂联素(APN)、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血清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血栓素(TXB2)及6-酮-前列腺素F-(1a)(6-Keto-PGF-1a),并检测血脂水平,进行心电图检查。 结果: 观察组降脂效果总有效率达95.0%,优于对照组的80.0%(P<0.01);观察组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80.0%,优于对照组的55.0%(P<0.01);治疗后观察组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水平均明显下降并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血清APN水平均升高,观察组上升更为显著(P<0.01);治疗后两组血清vWF均下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后NO均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ET-1均明显下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后TXB2 均下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6-Keto-PGF1a均上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 结论: 脑心通胶囊能升高冠心病高脂血症患者APN水平,抑制炎症反应,通过改善ET/NO和TXA2/PGI2比例、下调vWF水平正性调节血管内皮功能,从而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泻肺宁心汤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CPHD)急性期血管内皮功能和炎性因子的影响。 方法: 96例CPHD急性期患者随机按住院前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均给予抗感染、止咳、平喘、祛痰、利尿、抗心衰等对症治疗。 观察组加服泻肺宁心汤,1剂/d,疗程均为14 d。监测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分压(PaO2)和血氧饱和度(SaO2)等血气指标,测量肺动脉压(mPAP)和心肌做功指数(Tei指数),检测血浆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和白介素-8(IL-8)水平,记录主要症状、体征评分。 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75%,优于对照组的77.08%(P<0.05);治疗后观察组PaO2,SaO2高于对照组,PaCO2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mPAP,Tei指数及主要症状、体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ET-1低于对照组,NO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TNF-α和IL-8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 结论: 泻肺宁心汤能改善CPHD急性期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改善通气/换气功能,并降低mPAP,改善心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血管内皮功能,降低炎性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3.
六味五灵片治疗乙型肝炎肝纤维化42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六味五灵片治疗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及对单胺氧化酶(MAO)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影响。 方法: 84例患者随机按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两组采用常规治疗(如维生素、保肝类药物),并口服恩替卡韦,0.5 mg/次,1次/d,观察组加服六味五灵片,1.5 g/次,3次/d。两组疗程均为24周。进行治疗前后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MAO及TGF-β1检测,B超检查肝脾。 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0.5%,优于对照组的61.9% (P<0.01);治疗后观察组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氨酶(AST)及总胆红素(TBIL)水平较对照组低(P<0.01);观察组血清透明质酸(HA)、层黏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及Ⅳ型胶原(IV-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血清MAO,TGF-β1水平均明显下降,观察下降更为显著(P<0.01);治疗后观察组脾厚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六味五灵片能通过抑制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血清MAO和TGF-β1表达来抑制肝星状细胞的活化,从而阻止肝纤维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益气解毒软肝汤治疗乙型肝炎后肝硬化(代偿期)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 方法: 将76例患者随机按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两组采用保肝、抗病毒等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扶正化瘀胶囊,1.5 g/次,3次/d,口服。观察组益气解毒软肝汤,1剂/d,常规水煎分2次服用。疗程24周。检测治疗前后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计算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A/G)等肝功能指标,检测治疗前后血清透明质酸(HA)、层黏连蛋白(LN)、血清III型前胶原(PCIII)及血清IV型胶原(IV-C)等肝纤维化指标,采用彩超测定脾脏厚度和门静脉、脾静脉内径(DPV、DSV)和流速(VPV,VSV),检测治疗前后血清金属蛋白酶1组织抑制剂(TIMP-1)、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水平。 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体疗效为81.57%,优于对照组的60.52% (P<0.01);治疗后观察组ALT,AST,TBIL均较治疗前下降,并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ALB和A/G均上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观察组血清HA,LN,PCⅢ及IV-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DPV,DSV,VPV,VSV及脾厚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后观察组血清TIMP-1,TGF-β1,PDGF水平均明显下降,并低于对照组(P<0.01)。 结论: 益气解毒软肝汤具有护肝降酶、抗纤维化和肝硬化作用,作用机制可能与其降低血清IMP-1,TGF-β1,PDGF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通腑清胰方辅助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疗效及对肠黏膜屏障功能的保护作用。 方法: 64例SAP患者随机按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两组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通腑清胰方,胃灌注入,1剂/d,疗程10 d。监测血清D-乳酸、二胺氧化酶(DAO)、血浆内毒素水平及尿乳果糖/甘露醇(L/M)值;记录首次排便时间、腹痛缓解时间、腹胀缓解时间及肠鸣音恢复时间;检测治疗前后血清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检测治疗前后血浆血栓素B2(TXB2)和6-酮-前列腺素F1a(6-keto-PGF1a)水平;记录4周内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中转手术率,死亡率。 结果: 治疗后第5、10天观察组血清D-乳酸、DAO及尿L/M值均明显下降并低于同期对照组(P<0.01);两组血浆内毒素呈升高趋势,观察组在第5、10天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首次排便时间、腹痛和腹胀缓解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血清IL-6、IL-8及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TXB2水平低于对照组,6-keto-PGF1a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4周内观察组ARDS、MODS的发生率分别为12.5%、9.38%,均低于对照组的37.5% 和31.25% (P<0.05)。 结论: 通腑清胰方辅助治疗SAP,能减轻肠麻痹,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减轻炎性损伤,改善微循环,保护了SAP患者肠道黏膜屏障功能,降低肠道细菌、内毒素移位,从而降低了ARDS、MODS 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心痛逐瘀汤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小板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心痛逐瘀汤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血小板及改善血管内皮的功能。 方法: 将78例UA患者按住院前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氯吡格雷片,75 mg·d-1,1次/d,口服。观察组采用心痛逐瘀汤,1剂/d,常规水煎分2次服用。两组疗程均为8周。检测治疗前后血小板聚集率(MPAR),血浆血小板α-膜颗粒蛋白(GMP-140)、血栓素B2(TXB2)及血浆内皮素(ET)水平,检测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 结果: 观察组疾病疗效总有效率为92.3%,优于对照组的74.4%(P<0.05);观察组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82.1%,优于对照组的61.5%(P<0.05);治疗后观察组MPAR,GMP-140,TXB2 及E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全血黏度(高切、低切)、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聚集指数等血液流变指标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1)。 结论: 心痛逐瘀汤能改善血小板聚集率,抑制血栓的形成,改善微循环状态,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提高了疾病疗效和心电图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固肾定喘丸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控制。 方法: 将94例COPD(肺肾气虚证)稳定期患者随机按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两组均参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进行药物与非药物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固肾定喘丸,2 g/次,3次/d。疗程均为12周。监测治疗前后肺功能和呼吸肌疲劳指标(MIP),采用圣乔治呼吸问卷(SGOR)评价生活质量,采用BODE指数评价格疾病严重程度,记录肺肾气虚证治疗前后评分。 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用力肺活量(FVC),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l/FVC及MIP呈下降趋势,观察则呈上升趋势,并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后观察组呼吸症状、活动能力及疾病影响3个维度和SGOR总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FEV1,MMRC,6 min步行试验(6 MWD)及BODE指数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89.36%优于对照组的57.44%(P<0.01)。 结论: 固肾定喘丸能改善COPD(肺肾气虚证)稳定期患者肺功能,促进呼吸肌功能的恢复,减轻临床症状,增强患者活力,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更年灵汤治疗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MPS)(肝肾阴虚证)的临床疗效及对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影响。方法:将86例MPS肝肾阴虚证患者随机按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两组均适当心理辅导治疗,进行膳食和运动指导。对照组采用口服坤泰胶囊,4粒/次,3次/d;观察组采用更年灵汤,1剂/d,常规水煎分2次服用。两组疗程均为12周。记录治疗前后Kupperman指数(KI)评分;检测治疗前后血清雌二醇(E2)、促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水平;检测治疗前后血浆β-内啡肽(β-EP)、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和5-羟色胺(5-HT)水平。结果:观察组疾病疗效总有效率100%,对照组81.4%,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KI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观察组K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病情轻、重程度分级较治疗前减轻(P<0.01),观察组病情轻、重程度分级比对照组轻(P<0.05);治疗后两组E2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观察组E2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FSH和LH水平较治疗前下降,观察组FSH和LH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β-EP,5-HT及IL-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更年灵汤能调节肝肾阴虚证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功能,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抑亢丸治疗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Graves病,GD)的疗效及对自身抗体和脂肪细胞因子的影响。 方法: 92例GD患者随机按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甲巯咪唑10 mg/次,3次/d,并根据甲状腺功能指标调整剂量。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抑亢丸,7.5 g/次,2次/d。疗程为12周。记录治疗前、治疗后4、8、12周主要症状、体征积分变化;检测治疗前后血清促甲状腺素(TSH)、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血清甲状腺素(T4)、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检测治疗前后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抗甲状腺微粒体抗体(TMAb)、检测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水平;检测治疗前后血清游离脂肪酸(FFA)、脂联素(APN)瘦素(LP)及抵抗素(ADSF)水平。 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5.6%,优于对照组的82.6%(P<0.05);观察组主要症状、体征积分在8周和12周下降幅度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TSH水平高于对照组,T3,T4,FT3,FT4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后观察组TGAb、TMAb及TPOAb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FFA,APN和ADSF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L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 结论: 抑亢丸能明显改善GD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其机理可能与降低GD患者自身抗体水平,调节异常免疫有关;抑亢丸还能调节GD患者脂肪细胞因子水平,从而改善GD患者改善异常的糖脂代谢。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补益强心片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 将68例CHF患者随机按住院前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两组均参照"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给予心衰一般治疗和西药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补益强心片,1.2 g/次,3次/d。疗程4周。评价治疗前后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和6 min步行实验(6 MWT),记录Lee氏心衰计分,采用超声心动图测定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心输出量(CO),以明尼苏达心衰生活质量调查表评估生活质量,检测血浆脑钠素前体末端(NT-proBNP)和抗利尿激素(ADH)水平。 结果: 观察组Lee氏心衰疗效总有效率为91.17%,优于对照组的73.52% (P<0.05);观察组心功能分级疗效总有效率为88.23%,优于对照组的67.64% (P<0.05);观察组治疗后Lee氏心衰积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并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后6 MWT均比治疗前增加,观察组增加更为显著(P<0.01);治疗后两组LVEF和CO均上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治疗后血浆NT-proBNP和ADH水平均比治疗前下降,并低于对照组(P<0.01)。 结论: 补益强心片能改善CHF患者心功能分级,提高LVEF和CO,增加患者6MWT,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患者血浆NT-proBNP和ADH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珍珠母超微粉蛋白、寡肽对小鼠镇静安眠作用。方法利用PCPA制造小鼠失眠模型,观察小鼠的自主活动情况,ELISA法测小鼠血中ATCH含量并计算脑及脑系数。结果阳性对照组、寡肽组小鼠的自主活动次数显著降低,小鼠血中ACTH的含量增加,但脑干系数无影响。结论超微粉寡肽类成分(MCP)镇静安眠活性最强,为镇静安眠主要活性部位,调节ACTH可能是其镇静安眠机制。  相似文献   

12.
蔚晓慧 《山东中医杂志》2003,22(10):585-586
简要论述了《老老恒言》中有关老年养生的思想和方法 ,认为饮食以调理脾胃为要 ,应注意饮食有节、五味调和、清淡为补 ;起居以养静为要 ,应注意调顺四时、起居有常、静养与导引相结合 ;养性以安命为要 ,应注意清心寡欲、修心养性  相似文献   

13.
丁香苦苷不同给药途径的药物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并比较丁香苦苷单体两种给药途径在家兔体内的药物动力学过程,考察丁香苦苷单体口服后的绝对生物利用度。方法:家兔静脉注射丁香苦苷注射液和灌胃给予丁香苦苷水溶液,采集血样,固相萃取小柱活化方法处理血浆后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丁香苦苷血浆浓度,采用药动学软件3P97进行数据处理,确定药动学参数。结果:丁香苦苷静脉给药后在体内符合二室模型分布,其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如下:T1/2α为2.41min,T1/2β为15.38min。灌胃给药后丁香苦苷的药动学行为符合一级吸收二室模型,Cmax为17.91min,T1/2(α)为9.642min,T1/2(β)31.748min。绝对生物利用度为35.9%。结论:丁香苦苷单体经口服和静脉两种给药途径给药后,吸收和消除均较快。  相似文献   

14.
病性的变化和转化以及疾病的传变是中医病理学的2个核心问题。它们可分别从阴阳五行数学的公理1和公理2、3得到圆满的解释。病性变化,其症结在于主导属性明晰度的大小发生变化;病性转化,其症结则在于主导属性明晰度的正负号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5.
腹腔镜诊治不孕症5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诊治不孕症的临床意义和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8月—2009年1月入住我院的98名不孕症妇女,将其分为腹腔镜组和经腹手术组,比较两组术后妊娠情况。结果:输卵管粘连Ⅰ~Ⅲ级者,不孕时间要短于输卵管Ⅳ级的患者。腹腔镜组术后妊娠23例,其中临床正常妊娠18例,异位妊娠5例;经腹术组术后妊娠13例,其中临床正常妊娠10例,异位妊娠3例。两组输卵管粘连Ⅰ~Ⅲ级的妊娠率均明显高于Ⅳ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诊治不孕症临床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对中医学科建设与学科带头人培养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中医学术发展的历史沿革回顾,提出了中医药学科建设的总体构思,指出要发展一个大的一级学科,首先要有教育,这是发展学科的基础;其次是科研来提高教育水平,并指导临床;再次是临床;三者缺一不可。同时提出了学科带头人应具备的条件及如何培养学科带头人。  相似文献   

17.
程永 《天津中医药》2012,29(6):552-555
[目的]探讨肩周炎的经筋病机实质与治疗方法。[方法]从《黄帝内经》原文及现代相关文献出发,分析经筋与肩关节的生理解剖联系、肩周炎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结果]生理上,肩关节与手六经之经筋和足少阳、足太阳经筋相联属;病理上,分为"瘀沫期"、"经筋拘急期"、"筋结病灶形成期",但三病理过程相互杂揉与绞结;治疗上,宜遵循"以痛为俞"、采用粗银质针温针治疗,是解除瘀、沫、筋结病灶的重要手段与方法,临床疗效显著。[结论]认真探讨中医生理、解剖学,有利于中医理论的深入理解及拓展临床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18.
胡方林 《中医教育》2010,29(1):37-39
传统的闭卷考试不能很好地反映方剂学教学的效果,因此,我们试行了以多种形式相结合的考试改革,考试成绩由笔试、机试、平时3个方面组成。结果大大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教师教学水平,带动了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的全面进行。  相似文献   

19.
本文运用了竞争力理论与战略理论,分析了中药产业竞争力提升的环境与条件,提出了提升中药产业竞争力的三大战略目标、三大总体战略、四条战略举措及三个实施阶段与重点任务。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寻椎动脉型颈椎病针灸取穴规律。方法:检索CNKI、VIP,建立椎动脉型颈椎病针灸取穴数据库,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统计描述。结果: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针灸穴位共计72个,使用频次为1005次;所用腧穴归属为督脉、足少阳胆经、经外奇穴、足太阳膀胱经及足阳明胃经频次最多,其累积频率达82.29%;其中风池穴的频率为19.11%;夹脊穴的频率为17.13%;百会穴的频率为12.3%,三穴累积频率达64.28%。结论:针灸治疗本病,以疏通局部经络,调节阴阳气血,临床选取督脉、足少阳胆经、奇穴以及风池、夹脊、百会三穴治疗最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