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研究冠突散囊菌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萃取法对冠突散囊菌甲醇提取物萃取获得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3种提取物,并以维生素C(VC)为阳性对照,用清除二苯代苦味酰基(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测定法,对冠突散囊菌3种提取物抗氧化活性进行测定。结果:冠突散囊菌石油醚提取物清除 DPPH和ABTS+自由基半数清除浓度(IC50)分别为0.078,0.083 g·L-1 ,乙酸乙酯提取物IC50分别为0.21,0.13 g·L-1;正丁醇提取物对DPPH和ABTS+自由基几乎没有清除作用;3种提取物清除DPPH和ABTS+自由基的能力均比阳性对照VC(IC50分别为0.032,0.024 g·L-1)弱。结论:冠突散囊菌石油醚和乙酸乙酯提取物均具有抗氧化活性,且石油醚提取物活性较强。  相似文献   

2.
新疆鼠尾草总酚酸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目的:研究新疆鼠尾草总酚酸提取物和纯化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以40%乙醇提取和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分别制备得到新疆鼠尾草总酚酸的提取物和纯化物,以维生素C(VC)为对照,通过体外化学模拟方法测定新疆鼠尾草总酚酸提取物和纯化物的还原能力、对·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OH)和超氧自由基(O2-·)的清除能力,研究新疆鼠尾草总酚酸的抗氧化活性。结果:新疆鼠尾草总酚酸提取物和纯化物清除·DPPH自由基的作用50%清除浓度(IC50,分别为0.029,0.039 g·L-1)弱于VC(IC500.018 g·L-1);对羟基自由基(·OH)的清除作用(IC50分别为0.212,0.165 g·L-1)强于VC(IC500.356 g·L-1);对超氧自由基(O2-·)的清除能力(IC50分别为3.735,1.913 g·L-1)弱于VC(IC500.390 g·L-1),其纯化物还具有一定的还原能力。结论:新疆鼠尾草总酚酸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进一步开发贵州药用植物新资源,寻找更多天然抗氧化剂,该实验以黔产苗药"薄丈达"(bod zangd dak)为原料,利用60%乙醇等为溶剂,通过提取分离得到该药材中不同极性组分,以抗坏血酸为阳性对照,采用DPPH自由基(1,1-二苯基-2-苦肼基自由基)清除法评价苗药"薄丈达"中不同极性组分的抗氧化活性。结果黔产苗药"薄丈达"中不同极性组分的IC50依次为抗坏血酸(0.033 4 g·L-1)<乙酸乙酯部位(0.052 3 g·L-1)<总鞣质部位(0.054 9 g·L-1)<60%乙醇提取物部位(0.076 7 g·L-1)<正丁醇部位(0.110 g·L-1)<水溶性多糖部位(0.168 g·L-1)<水提取物部位(0.174 g·L-1)<萃取后水部位(0.226 g·L-1)<总多糖部位(0.645 g·L-1)。研究表明黔产苗药"薄丈达"中不同极性组分均有不同程度的清除DPPH自由基活性,这为进一步寻找其活性成分和研究抗氧化活性机制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马尾松等5种中药的乙醇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方法: 采用乙醇超声提取法获得各中药提取物,并以抗坏血酸(VitC)为阳性对照来考察其对超氧阴离子(O2-·)、羟自由基(·OH)、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DPPH·)的清除效果。 结果: 甘草、丹参、马尾松、当归、罗汉松对O2-·的抑制率分别为(浓度相当于原药材100 g·L-1):15.86%,11.68%,11.31%,7.88%,5.94%;在清除DPPH·的实验中各中药的IC50(g·L-1)分别为:丹参1.6,马尾松1.87,罗汉松3.11,甘草13.91,当归22.32;而在清除·OH的实验中各中药的IC50(g·L-1)则为:丹参1.6,罗汉松2.02,马尾松2.1,甘草2.77,当归4.03;而三大体系阳性对照的IC50分别为0.047,0.93,0.21 g·L-1结论: 5种中药乙醇超声提取物均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其中丹参、马尾松效果较好;但与阳性对照Vit C相比仍有一定差距。  相似文献   

5.
目的: 考察银杏叶培养基经过冠突散囊菌发酵不同时间后乙酸乙酯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方法: 将冠突散囊菌接种于银杏叶培养基中分别发酵4,7,11,14 d后,真空抽滤得到滤液,利用溶剂分级萃取得到提取液,以未发酵银杏叶乙 酸乙酯提取液作为对照。结合酶标仪,通过清除DPPH(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ABTS 自由基,以及铁还原能力,比较不同发酵天数乙酸乙酯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 结果: 测定了不同天数银杏叶发酵液乙酸乙酯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发现11 d发酵液提取物抗氧化活性最强,DPPH半数抑制浓度(IC50)105.60 mg·L-1,ABTS IC50 102.09 mg·L-1更接近维生素C(VC)的IC50值,同时,11 d组铁还原实验的吸光度在不同浓度梯度下均为最大值。 结论: 初步确定银杏叶培养基发酵11 d后,发酵液中的抗氧化活性成分积累量最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神香草与大苞荆芥乙醇提取物不同极性部位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两种药材乙醇提取物依次用石油醚、二氯甲烷、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采用DPPH·自由基法、邻苯三酚自氧化法、铁离子还原法、羟基自由基法等方法,以维生素C(Vc)为参照,分别研究两种药材不同萃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并计算各组分的IC50结果:神香草和大苞荆芥乙醇提取物的不同萃取部分具有不同程度的清除自由基能力和还原能力,其中用DPPH法测得神香草各萃取部分半数抑制率(IC50)分别为:HCA(0.201 7),HCP(0.930 6),HCC(0.918 5),HCE(0.028 2),HCB(0.097 4),HCW(0.255 0)g·L-1;大苞荆芥各萃取部分IC50分别为:HbA(0.147 6),NbP(0.124 9),Nb(0.331 1),NbE(0.047 2),NbB(0.089 4),NbW(0.190 8)g·L-1结论:神香草与大苞荆芥均具有一定抗氧化活性,为进一步分离抗氧化的成分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7.
藿香与广藿香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藿香和广藿香的茎、叶提取物抗氧化活性,总多酚与总黄酮含量与抗氧化活性的关系,并分析二者药理药效是否具有可替代性. 方法: 采用DPPH法、ABTS法和FRAP方法进行研究. 结果: 发现总黄酮含量与抗氧化总能力有一定相关性(r=0.609 9).通过比较藿香与广藿香的抗氧化能力发现,广藿香乙酸乙酯部位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最强[IC50(79.6±3.14) mg·L-1],藿香乙酸乙酯部位清除ABTS自由基能力最强[IC50 (4.41±0.23) mg·L-1],广藿香石油醚部位Fe3+的还原能力最强[TEAC (1 822.99±1 141.13) μmol·g-1]. 结论: 广藿香与藿香均具有一定抗氧化能力,且差别不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阿育魏实不同提取物对酪氨酸酶活性和黑色素生成的影响。 方法: 以阿育魏实为材料,通过乙醇提取得到总提取物即醇提物,然后依次用石油醚、三氯甲烷、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得到相应的提取物。采用蘑菇酪氨酸酶多巴速率氧化法和NaOH裂解法研究了该提取物对酪氨酸酶的效应和黑色素上调率。 结果: 所得阿育魏实乙醇和乙酸乙酯提取物对酪氨酸酶激活作用较明显,对黑色素生成具有直接刺激作用,与对照品补骨脂和驱虫斑鸠菊相比,阿育魏实乙酸乙酯提取物IC50为(13.64±7.78) g·L-1,对酪氨酸酶激活作用优于临床治疗白癜风药物补骨脂[IC50 (21.18±2.88) g·L-1]。 结论: 阿育魏实乙酸乙酯提取物具有较好的体外酪氨酸酶激活及促进黑色素生成作用,可为临床治疗白癜风药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测定山核桃叶总黄酮苷元(TFA)及其主要单体成分——球松素查尔酮(PSC)的抗氧化活性。 方法: 采用柱层析法分离、富集山核桃叶中的总黄酮苷元及单体化合物球松素查尔酮;测定总黄酮苷元中总酚含量,通过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实验、铁离子还原/抗氧化能力(FRAP)测定法、抗脂质过氧化(LPO)实验、抗蛋白氧化羰基(PCO)生成实验,对TFA和PSC进行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结果: 富集的山核桃叶总黄酮苷元中总酚含量用没食子酸当量(GAE)表示为(283.75±10.82)mg·g-1;TFA和PSC 对DPPH自由基清除的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20.05±1.74),(11.66±0.61) mg·L-1,抑制脂质过氧化的IC50分别为(74.62±5.39),(24.38±1.24) mg·L-1,抑制蛋白过氧化的IC50分别为(174.29±11.26),(86.74±7.89) mg·L-1;TFA和PSC均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除了对铁离子还原力外,其他各项指标化合物PSC均显著强于TFA。 结论: 山核桃叶中含有较高含量的黄酮苷元,其富集的总黄酮苷元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已知成分大于50%,而球松素查尔酮是其主要药效物质,值得进一步开发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维吾尔特色药材牛舌草开展抗氧化和美白作用的研究。方法:95%乙醇提取物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得不同极性部位;200~6.25 mg·L-1,6个梯度浓度下,测定样品对DPPH(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的清除率、对弹性蛋白酶的抑制率和对酪氨酸酶的抑制率;评价牛舌草不同化学极性部位的抗氧化能力和美白作用。结果:在样品质量浓度为0.05 g·L-1时,牛舌草95%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和正丁醇萃取部位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87%,76%,高于其他部位70%以上,而接近于阳性对照维生素C(VC);在样品质量浓度为1.0 g·L-1时,对弹性蛋白酶的抑制率分别为50%,56%,接近于阳性对照熊果酸,而其他部位无活性;对酪氨酸酶抑制率分别为76%,44%,高于其他部位30%以上,且高于阳性对照VC。结论:牛舌草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和正丁醇萃取部位为牛舌草的高活性部位并显示出良好的抗氧化剂和美白作用,今后可作为天然抗氧化剂和美白剂加以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考察侧柏叶不同提取部位体外抑制胰脂肪酶活性和抗氧化活性。方法:对侧柏叶的醇提液、石油醚部位、乙酸乙酯部位、正丁醇部位、水部位采用体外抑制胰脂肪酶活性研究,并通过其清除1,1二苯基苦基苯肼(DPPH)自由基和Fe3+还原能力(FRAP)测定侧柏叶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作用。结果:侧柏叶提取物均有不同程度抑制胰脂肪酶活性,以乙酸乙酯部位效果最佳(IC50为26.09 mg·L-1),其次正丁醇部位(IC50为39.02 mg·L-1)和醇提物(IC50为98.20 mg·L-1),石油醚部位(IC50为188.27 mg·L-1)和水部位(IC50为325.28 mg·L-1)最弱。抗氧化活性依次为醇提液(DPPH IC50为7.59 mg·L-1,FRAP 4.40 mmol·g-1)乙酸乙酯部位(DPPH IC50为8.28 mg·L-1,FRAP 3.82 mmol·g-1)正丁醇部位(DPPH IC50为24.21mg·L-1,FRAP 1.77 mmol·g-1)水部位(DPPH IC50为27.53 mg·L-1,FRAP 1.38 mmol·g-1)石油醚部位。结论:初步确定侧柏叶抑制胰脂肪酶活性有效成分主要在乙酸乙酯与正丁醇部位,抗氧化及其相关成分主要在乙酸乙酯部位。  相似文献   

12.
弯管列当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弯管列当不同提取部位对DPPH(1,1-二苯基苦基苯肼)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及对H2O2诱导的人胚肾细胞系HEK-293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弯管列当70%乙醇粗提物,依次用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后,得到乙酸乙酯提取部位( gg1)、正丁醇提取部位(gg2)和水部位(gg3).用清除DPPH自由基法测试gg1,gg2,gg3的抗氧化活性.用H2O2建立人胚肾细胞系HEK-293细胞氧化损伤模型,用MTT法检测细胞活力,观察gg1,gg2,gg3对氧化受损细胞活力的影响.结果:DPPH实验的IC50从小到大依次为:gg1(0.042 9 g·L-1)<gg2(0.059 9 g·L-1)<Vc(0.0718 g·L-1) <gg3(0.330 3 g·L-1),表明gg1,gg2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研究结果亦表明弯管列当的gg1,gg2,gg3均能明显提高受损伤HEK-293细胞的活力,表现出抗氧化活性.结论:弯管列当以上各提取部位均具有一定的清除自由基、抗氧化的活性.  相似文献   

13.
藿香蓟挥发油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藿香蓟挥发油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用95%乙醇将藿香蓟挥发油配制成不同质量浓度(0.4,0.8,1.2,1.6,2.0 g·L-1)溶液,采用二苯代苦味酰自由基(DPPH·)法、2,2′-联氨-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ABTS+·)法和铁氰化钾还原法测定不同浓度挥发油的抗氧化能力.结果:不同浓度的藿香蓟挥发油对ABTS+·,DPPH·的清除能力及对铁离子还原能力强弱顺序为:2.0 g·L-1>1.6 g·L-1>1.2 g·L-1>0.8 g'L-1 >0.4 g·L-1,其中对ABTS+·的清除能力较强,最高可达64.63%,但对DPPH·清除能力较弱,仅为19.61%.结论:藿香蓟挥发油具有较强的ABTS+·清除能力和还原能力,但清除DPPH·能力较弱,同时其抗氧化能力均与其浓度有关,可作为天然抗氧化剂及功能性食品的开发资源.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体外抗氧化和还原活性评价实验,研究藏药雪灵芝乙醇提取物不同极性溶剂萃取部分的抗氧化作用。方法:用体积分数95%的乙醇回流提取雪灵芝粉末,浓缩的乙醇浸膏依次用石油醚、二氯甲烷、乙酸乙酯、正丁醇进行萃取,各部分分别配制成适当浓度的溶液,采用1,1-二苯基-2-苦基肼(DPPH)自由基法,2,2-连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磺酸-6)二铵盐(ABTS)自由基法和铁离子还原/抗氧化能力(FRAP)法分别测定各部分的自由基清除能力和铁离子还原力。结果:雪灵芝醇提物的4个萃取部分均具有一定的体外抗氧化作用,其中乙酸乙酯与正丁醇部分清除DPPH·,ABTS+·及还原Fe3+的能力均比二氯甲烷与石油醚部分强。结论:雪灵芝提取物清除能力与提取物样品浓度在一定范围内具有良好的量效关系,其中极性较大的乙酸乙酯部分和正丁醇部分的抗氧化活性及还原能力相对较强。  相似文献   

15.
新疆鼠尾草不同部位不同极性提取物抗氧化活性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研究新疆鼠尾草地上部分和根部不同极性提取物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新疆鼠尾草地上部分和根部药材的95%乙醇提取物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得相应的提取物和水层部分,将各提取物分别配制成适当浓度的溶液,以Vc为阳性对照,采用1,1-二苯基-2-苦基肼(DPPH)自由基法、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法和铁离子还原法分别测定各提取物的自由基清除能力和铁离子还原能力。结果:新疆鼠尾草地上部分和根部不同极性提取物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均强于阳性对照Vc,地上部分乙醇层清除自由基的能力(DPPH·法IC500.039 g·L~(-1),O-·2法IC500.130 g·L~(-1))强于根部乙醇层(DPPH·法IC500.160 g·L~(-1),O-·2法IC500.160 g·L~(-1))。对铁离子还原能力的强弱顺序为根部不同极性提取物Vc地上部分不同极性提取物。结论:新疆鼠尾草地上部分和根部不同极性提取物均具有较强抗氧化作用,地上部分可替代根部使用,为合理开发新疆鼠尾草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白及对“超级细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抑菌作用及活性部位.方法:规范提取白及乙酸乙酯部位、正丁醇部位、萃取后水部位、醇提后水煎液部位等4个部位,采用琼脂平板二倍稀释法测定以上4个部位对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及MRSA共6株病原菌的MIC;用白及乙酸乙酯部位以两种给药方式对小鼠进行预防给药,测定白及对MRSA感染SPF小鼠的保护力.结果:乙酸乙酯部位和正丁醇部位对受试病原菌均具明显抑菌活性,4个部位中尤以乙酸乙醇部位的抑菌活性最强,其MIC为0.065 ~0.26 g·L-1;且白及乙酸乙酯部位对MRSA感染小鼠有很强的保护作用,其中尤以ip0.5 g·kg-1的保护达到100%.结论:白及对MSSA和MRSA有明显的抑菌作用,乙酸乙酯部位是其主要的活性部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马甲子叶不同提取部位的抑菌作用,并筛选其有效部位。方法:系统溶剂法将马甲子叶提取为石油醚、三氯甲烷、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5个部位后,用纸片法考察不同溶剂部位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大肠埃希菌、沙门氏菌的体外抑菌活性,采用琼脂平板涂布法测定有明显抑菌作用的有效部位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石油醚、三氯甲烷和水部位无抑菌效果。乙酸乙酯、正丁醇部位对受试病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菌效果,其中正丁醇部位抑菌活性达显著性差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大肠埃希菌、沙门氏菌的MIC值分别为0.714,0.714,0.357,0.357 g·L-1。乙酸乙酯部位对4种细菌均具有明显抑制效果。综合抑菌效果比较:正丁醇部位乙酸乙酯部位水部位。结论:正丁醇、乙酸乙酯部位是马甲子叶的有效抑菌部位,是寻找新抑菌活性成分的基础,为后期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