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索大蒜素与β防御素3(HBD3)的关系及其在人体抗感染的免疫机制。方法:采用含大蒜素培养液(5 mg/L)培养肺癌A549细胞,通过RT-PCR、Western blot及免疫荧光染色等方法检测HBD3在不同培养时间后表达量的差别。结果:大蒜素作用第4小时HBD3的mRNA表达量增加,第12小时HBD3的蛋白表达量增加。结论:通过本研究可以推断,大蒜素除本身的杀菌作用外,对人体自身主动免疫防御能力的影响调节也是其发挥抗菌作用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小鼠生后不同时相海马以及丘脑组织中三叶因子3(TFF3)的表达。方法:取生后P0、P1、P3、P5、P7、P9、P11、P13、P15、P17、P19、P21、P23、P25、P27及成年昆明种小鼠全脑,参照小鼠脑图谱,进行石蜡包埋、切片厚6μm、H-E染色和TFF3免疫组织化学显色。另取不同时相小鼠海马组织液氮冻存,提取组织总RNA,RT-PCR检测TFF3 mRNA的转录水平。结果:TFF3在海马CA1、CA2、CA3、CA4及齿状回神经元的胞质与胞核中均有表达,随生后发育,胞质阳性信号增强,P15开始胞核呈阴性表达,且CA1~CA4区阳性神经元减少;丘脑内侧背核、外侧背核、缰内侧核、外侧膝状体背核、丘脑后核、丘脑腹后内侧核、外侧核、中央内侧核等也呈TFF3免疫反应阳性,且表达趋势与海马相似。随着个体的发育,P15后海马组织中TFF3 mRNA的表达量与P1~P13相比逐渐减少;海马CA2、CA3区TFF3平均光密度在P1~P15水平较高,P15最高,P15之后逐渐下降,成年最低。结论:小鼠海马和丘脑TFF3生后发育的变化,提示TFF3可能参与海马和丘脑各核团的发育。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大鼠β-防御素-2基因在肺组织表达的发育调控。方法:根据Genbank大鼠β-防御素-2的cDNA序列,设计一对特异引物。采用RT-PCR技术在大鼠不同发育阶段的肺组织总RNA中,扩增其特异cDNA片段,并进行DNA序列测定。借助Genbank中BLASI、程序,将从该cDNA序列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人的hBD-2和大鼠的rBD-1做相似性分析。  相似文献   

4.
探索人β防御素2(hBF)-2)和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共表达重组核酸疫苗对前列腺癌的免疫治疗。研究以pcDNA3.1为载体,构建重组质粒pcDNA3.1/PSMA和pcDNA3.1/hBD-2-PSMA.通过RT-PCR和免疫组化检测其表达。并免疫小鼠,进行血清中抗体检测.CD4^ 、CD8^ T淋巴细胞数目测定及CTL特异性杀伤作用检测。结果显示构建的质粒转染COS-7细胞后能表达目的基因,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转移生长因子-β(Transform Growth Factor,TGF-β)在胚胎的肝、脑室、和脊髓等组织器官中增殖和分化中的作用。方法:用51天的人胚胎行免疫细胞化学ABC法染色。结果:在胚胎第51天,肝、脑室、和脊髓等组织器官中均有TGF-β阳性细胞存在,不同器官其阳性细胞的数量、反应强弱和表达情况有差异。结论:TGF-B在人胚胎发育过程,肝、脑室和脊髓等组织器官的增殖分化起着自分泌和旁分泌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14-3-3是一类脑中丰富存在的蛋白质。在许多神经疾病患者的脑脊液中含量升高。最近的研究显示该蛋白相关于Parkinson病的病理过程。本研究采用RT-PCR法从小鼠脑中分离出编码14-3-3ζ亚型的cDNA片段,构建了基因重组质粒,分析了14-3-3ζ亚型cDNA在原核细胞中的表达并制备了基因重组蛋白。结果显示,RT-PCR扩增产物为738bp,编码245个氨基酸。重组质粒在原核细胞中的表达受IPTG诱导呈时间依赖性递增。纯化的目的蛋白在SDS-PAGE中的表观分子量为32kD,在Su-perdexS-200HR中的表观分子量为96kD。每升菌液可收获目的蛋白4.0mg。研究结果提示,14-3-3ζ亚型cDNA在原核细胞中高水平表达,基因重组蛋白易纯化可用于制备抗体和研究其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过表达Cl C-3基因对小鼠甲状腺结构及功能的影响。方法:以3月龄FVB小鼠为实验对象,研究野生型(WT)小鼠和Cl C-3转基因小鼠甲状腺结构及功能的差异。用q PCR、Westren blot和免疫荧光技术观察小鼠甲状腺Cl C-3的表达与分布;对小鼠日常活动进行行为学监测;ELISA检测小鼠血清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总甲状腺素(TT4)和促甲状腺激素(TSH)的浓度。结果:与WT组小鼠相比:Cl C-3转基因组小鼠甲状腺Cl C-3表达明显增多(P0.05);甲状腺表现为明显的增生,滤泡明显增大;体重减轻但摄食量增加(P0.05),毛发无光泽,行为活跃,易激惹;TT3、TT4明显增高(P0.05),但TSH变化不明显。结论:Cl C-3过表达可导致甲状腺组织增生,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本研究提示Cl C-3很可能参与了甲状腺激素的合成。  相似文献   

8.
李晓明  薄双玲  郭敏 《解剖学报》2009,40(2):295-298
目的 观察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对体外培养孕12d小鼠肾组织中各期肾小体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孕12d母鼠随机分为体外培养对照组和施加不同浓度AngⅡ(10-9mol/L~10-5mol/L)组.应用体外培养、免疫组织化学及免疫荧光技术,观察各组肾组织培养2、4、6d后各期肾小体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 结果 AngⅡ能促进小鼠肾小体细胞的增殖,在一定范围内,AngⅡ浓度越大肾小体细胞增殖越明显,且与作用时间呈正相关;培养4d的肾组织比培养2d的肾组织增殖明显. 结论 AngⅡ对发育期小鼠肾小体细胞有促增殖作用,且此作用有浓度时间依赖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揭示慢性牙周炎患者血浆β-防御素-3浓度的变化,探讨其与慢性牙周炎患病危险性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慢性牙周炎患者作为牙周炎组,共78例.收集同期牙周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共40例.ELISA检测血浆β-防御素-3浓度.统计分析其与慢性牙周炎患病危险性的相关性.结果:协方差分析显示,牙周炎组血浆β-防御素-3浓度(87....  相似文献   

10.
人体β-防御素hBD-3的cDNA克隆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防御素是一类具有广谱抗微生物活性的小分子多肽,具有抗菌、抗病毒及杀伤肿瘤细胞的多功能效应,其效能强大,且至今尚未发现病菌株对它产生耐药性,有关防御素的基础和临床前应用研究已成为生物医学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深受医学界、药学界瞩目,尤其引人注目的是新近发现的β-防御素.已发现3种人体β-防御素,hBD-1是Bensch等[1]于1995年从肾衰患者血透析液中分离获得的;hBD-2是Harder等[2] 于1997年从银屑病患者病损上皮中分离获得的; 2001年,Harder等[3]又从人体鳞癣皮肤中分离获得hBD-3.有关hBD-1 和hBD-2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其调控已有许多研究报道[4],为开发新一类抗菌药物奠定了一定基础.hBD-3的发现为人体防御素的基础和应用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深入研究人体β-防御素hBD-3基因的表达及其调控机制,建立高效表达具有广谱抗菌活性的人体防御素的生物工程新方法、新技术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利用RT-PCR技术,成功克隆了hBD-3的cDNA片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揭示急性胆囊炎患者血浆β-防御素-3浓度的变化,探讨其与急性胆囊炎患病危险性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急性胆囊炎患者作为胆囊炎组,共82例,其中坏疽性胆囊炎15例,非坏疽性胆囊炎67例.收集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共50例.ELISA检测血浆β-防御素-3浓度.统计分析其与急性胆囊炎患病危险性的相关性.结果:t检验显示,胆囊炎组患者血浆β-防御素-3浓度(81.4±36.9)pg/ml显著低于对照组血浆β-防御素-3浓度(154.2±28.3)pg/ml(P<0.001),坏疽性胆囊炎患者血浆β-防御素-3浓度(64.2±24.1)pg/ml显著低于非坏疽性胆囊炎患者血浆β-防御素-3浓度(94.3±29.9)pg/ml(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浆β-防御素-3浓度是罹患急性胆囊炎(OR=0.483,95%CI=0.298~0.709,P<0.01)和坏疽性胆囊炎(OR=0.426,95%CI=0.239~0.648 P<0.01)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浆β-防御素-3浓度预测罹患急性胆囊炎(曲线下面积=0.824,95%CI=0.712~0.896,P<0.001)和坏疽性胆囊炎(曲线下面积=0.836,95%CI=0.723~0.904,P<0.001)有显著预测价值.结论:急性胆囊炎患者血浆β-防御素-3水平降低,可能是急性胆囊炎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揭示急性阑尾炎患者血浆β-防御素- 3浓度的变化,探讨其与急性阑尾炎患病危险性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急性阑尾炎患者作为阑尾炎组,共100例.收集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共100例.ELISA检测血浆β-防御素- 3浓度.统计分析其与急性阑尾炎患病危险性的相关性.结果:阑尾炎组血浆β-防御素- 3浓度(80.1±32.4)pg/ml显著低于对照组(151.3±27.0)pg/ml(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浆β-防御素- 3浓度(OR=0.492,95%CI=0.211~0.843,P<0.01)是罹患急性阑尾炎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浆β-防御素- 3浓度预测罹患急性阑尾炎有显著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0.824,95%CI=0.769~0.874,P<0.01),且判定血浆β-防御素- 3浓度<121.4 pg/mL,对预测罹患急性阑尾炎有83.0%的灵敏度和78.0%特异度.结论:急性阑尾炎患者血浆β-防御素- 3水平降低,可能是急性阑尾炎发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galectin-3在雌性小鼠生殖系统的表达情况,利用小鼠生殖道感染模型研究galectin-3在女性生殖道感染过程中的可能作用。方法:采用RT-PCR的方法初步鉴定小鼠生殖系统各组织中的galectin-3mRNA的表达水平,通过阴道黏膜注射LPS不完全弗氏佐剂乳液建立小鼠的生殖道感染模型,免疫组化对galectin-3蛋白在雌性小鼠生殖系统的表达进行定位分析。结果:在正常小鼠的子宫、阴道、输卵管及卵巢中都能够检测到galectin-3mRNA的表达。Galectin-3蛋白主要表达在生殖道黏膜的上皮细胞表面和子宫腺。经LPS刺激后,galectin-3蛋白在阴道、子宫颈及子宫体的表达水平提高(P<0.05),尤其是刺激后24h子宫颈中galectin-3的表达量增加最多(P<0.01)。结论:LPS刺激能增加小鼠生殖道中galectin-3的表达,galectin-3在生殖道抗感染中可能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层粘连蛋白 (Laminin ,LN)、纤维粘连蛋白 (Fibronectin ,FN)和整合素 β3 (Integrinβ3)在着床前早胚发育中的生物学作用。方法 :获取着床前不同发育时期的小鼠早胚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分别检测LN、FN和整合素 β3在早胚发育中的表达状况。结果 :LN、FN和整合素 β3广泛分布于 2细胞期至胚泡期胚的细胞表面。结论 :LN、FN和整合素 β3在小鼠早胚发育的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性别、环境以及不同的观察时间和检测指标对Shank3B~(-/-)孤独症模型小鼠刻板行为分析的影响。方法:录像记录不同性别成年Shank3B~(-/-)小鼠和同窝野生型(Shank3B+/+)小鼠在原始鼠笼和新鼠笼中的梳理毛发行为各2 h。将2 h划分为不同时间间隔后统计理毛时间以及理毛次数,计算平均每次理毛时间。采用多因素方差分析评估以上各因素对梳理毛发行为的影响。结果:(1)Shank3B~(-/-)小鼠理毛时间存在性别差异,雌性梳理毛发时间更久;相比于Shank3B+/+小鼠在新环境中理毛时间增加而言,环境对Shank3B~(-/-)小鼠理毛时间没有影响;(2)Shank3B~(-/-)小鼠理毛次数和平均每次理毛时间在不同环境和不同性别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Shank3B~(-/-)小鼠梳理毛发行为与Shank3B+/+小鼠存在显著性差异,环境对Shank3B~(-/-)小鼠梳理毛发行为影响不大。性别、不同的观察时间、不同的检测指标都对Shank3B~(-/-)小鼠梳理毛发行为有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microRNA-450a-3p(miR-450a-3p)对小鼠细胞增殖和胚胎发育的调控是否通过抑制Bub1基因的表达实现。方法:用萤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miR-450a-3p能否特异性结合于Bub1基因的3’-非翻译区(untranslatedregion,UTR);用Westernblotting和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miR-450a-3p对Bub1蛋白和mRNA表达;分别通过MTT、Hoechst染色、流式细胞术等分析miR-450a-3p对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mouseembryonicfibroblasts,MEFs)增殖、凋亡和细胞周期等生物学功能的调控;利用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检测miR-450a-3p对MEFs染色体数目的影响。结果:miR-450a-3p能与靶基因Bub1的3’-UTR结合,在翻译水平抑制MEFs中Bub1的表达,然而其转录水平的表达却不受影响。miR-450a-3p通过下调靶基因Bub1的表达,抑制MEFs的增殖,促进细胞的凋亡;而且miR-450a-3p还能使大多数细胞停滞在G1/G0期,使细胞分裂受阻,导致细胞染色体数目异常。结论:miR-450a-3p能够调控靶基因Bub1的表达,抑制MEFs增殖,并最终影响小鼠胚胎的发育。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Xq体外培养孕12 d小鼠肾组织各期肾小体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应用体外培养、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及荧光标记技术,观察经不同浓度AngⅡ(0、1×10-9~1×10-5 mol/L)培养2、4和6d后小鼠肾组织中各期肾小体凋亡阳性细胞的表达.结果:AngⅡ能促进小鼠肾小体细胞的凋亡,其作用强度与AngⅡ浓度及作用时间呈正相关,尤其在高浓度、长时间时,凋亡更明显.结论;AngⅡ对发育期小鼠肾小体细胞有促凋亡作用,且此作用有浓度、时间依赖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构建小鼠β-防御素2(Mouse beta-defensin-2,mBD2)与柯萨奇病毒B组3型(Coxsackievirus B3,CVB3)VP1融合基因疫苗,并观察其对小鼠的免疫效果.方法:克隆mBD2基因,构建重组质粒pcDNA3/mBD2和pcDNA3/mBD2-L-VP1.将4~6周龄BALB/c雄性小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于股四头肌注射PBS(A组)、pcDNA3(B组)、pcDNA3/mBD2(C组)、pcDNA3/VP1(D组)、pcDNA3/mBD2-L-VP1(E组),每次接种剂量100 μg/只,3周免疫1次,共3次.每次免疫后第14天眼眶静脉取血,用微量中和试验滴定血清中和抗体效价.第三次免疫后第21天,每组随机取3只小鼠,制备脾淋巴细胞悬液,用CCK-8细胞计数法检测特异性CTL的杀伤活性;每组取3只小鼠以3LD50 CVB3病毒攻击,第7天取血处死,检测血清病毒滴度.结果:成功克隆了mBD2基因,构建了pcDNA3/mBD2和pcDNA3/mBD2-L-VP1两种重组质粒;D组和E组血清中和抗体滴度随免疫次数增加而提高(P<0.01);E组血清中和抗体滴度和脾细胞特异性CTL杀伤活性显著高于其他组(P<0.01),血中CVB3病毒滴度显著低于其他组(P<0.01).结论:pcDNA3/mBD2-L-VP1能诱导小鼠对CVB3产生较强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能有效抑制病毒在体内增殖.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3(SOCS3)在脓毒症小鼠肝脏和脾脏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盲肠结扎并穿刺术(CLP)制作小鼠脓毒症模型.检测肝脏和脾脏组织的SOCS3 mRNA及蛋门表达,采用RT-PCR检测组织中SOCS3 mRNA的相对含量,用免疫印迹方法测定组织中SOCS3相对蛋白含量.用SPSS统计软件对上述指标间的变化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脓毒症手术后SOCS3在肝脏内基因和蛋白表达量有升高趋势,但与对照组比较筹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OCS3在脾脏内的基因和蛋白表达在术后2 h迅速升高.至12 h达峰值.在肝脏和脾脏中SOCS3的基因表达和蛋白表达均正相关(r=0.353、0.731,P均<0.05).结论 CLP导致的脓毒症可以诱导SOCS3在小鼠肝脏和脾脏中表达增多,提示SOCS3在脓毒症后的免疫变化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维生素E对锰中毒小鼠学习记忆及海马区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0只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四组:对照组(CG)、维生素E组(VG)、锰中毒组(MG)、锰中毒加维生素E组(MVG),每组15只。采用腹腔注射氯化锰的方式制作锰中毒模型,Morris水迷宫观察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果:Morris水迷宫定位航行实验显示,CG、VG、MVG三组的逃避潜伏期比MG组明显缩短,空间探索实验中,CG、VG、MVG三组穿越平台的次数明显多于MG组。免疫组织化学实验中,MG组海马CA1区和DG区caspase-3的表达明显多于CG组,MVG组海马区caspase-3的阳性细胞数明显少于MG组。结论:维生素E干预可减少海马区神经细胞的凋亡,改善锰中毒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