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电针对兔胸髓背角神经元电活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俊岭  韩振京 《针刺研究》1993,18(4):267-270
在氯醛糖-乌拉坦麻醉的家兔上,分析了电针对脊髓 T_2-T_3背角神经元电活动的影响。结果为:1)电针“内关”后,31个背角神经元中有11个放电频率显著增加,4个显著减少,16个没明显变化;2)电针“足三里”后,28个神经元中仅有2个放电频率显著增加,14个显著减少,12个没有显著变化;3)在同一神经元上对电针“内关”和“足三里”都产生反应的6个神经元中,5个电针“内关”时呈兴奋性反应,而电针“足三里”呈抑制性反应,另1个对两者均呈抑制性反应;4)检查了18个神经元的感受野及生理学类型。这表明胸髓背角可接受来自“内关”和“足三里”穴区的信息,不同穴区有相对特异性作用。  相似文献   

2.
不同穴组电针对大鼠血压及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电针不同穴组对失血性低血压大鼠的血压、心率及植物性神经活动的影响。方法:雌性Wistar大鼠70只,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内关-大陵组、外关-阳池组、天枢-外陵组、大肠俞-气海俞组、百会-前神聪组、光明-悬钟组,每组10只。采用颈动脉放血法造成低血压模型,电针上述穴位30 min,记录颈动脉血压和颈-胸导联心电图,分析心率变异性(HRV)频谱的变化。结果:失血后,大鼠平均动脉压明显降低(与失血前比较P<0.05),心率变化不大。与对照组比,失血后15、30 min时电针内关-大陵组和光明-悬钟组,失血后30 min时电针天枢-外陵组、百会-前神聪组平均动脉压均显著升高(P<0.05)。失血30 min时,内关-大陵组和光明-悬钟组的升压作用明显优于外关-阳池组、大肠俞-气海俞组及百会-前神聪组(P<0.05)。失血后,HRV中低频带(LF)、低频带/高频带(LF/HF)比值、极低频带(VLF)明显增加;与对照组比,电针内关-大陵组和光明-悬钟组失血后30 min LF、LF/HF及VLF均明显降低(P<0.05),提示电针改善了交感/迷走神经的失衡状态。结论:电针不同的穴组对低血压大鼠的血压、心率及自主神经有不同的调节作用,"内关"-"大陵"和"光明"-"悬钟"的调节作用较强;这一作用有可能是通过调整自主神经的平衡而实现。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通过观察抑郁大鼠的行为学变化、海马内及外周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五羟色胺(5-TH)含量的变化,探讨电针对抑郁状态的治疗作用。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电针组和药物组,每组各8只。正常组不接受任何刺激;其余3组采用慢性应激刺激结合孤养建立抑郁模型。模型组不接受任何刺激,电针组每日应激刺激1 h后电针治疗,药物组每日应激刺激1 h后予百忧解灌胃。各组通过高架十字迷宫实验观察大鼠行为学变化,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大鼠海马内BDNF及5-TH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量大鼠外周血清当中BDNF与5-HT的含量。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进入开放臂次数比及处于开放臂时间比明显降低(P <0.05),抑郁模型造模成功;与模型组相比,药物组和电针组进入开放臂次数比及时间比明显增加(P <0.05);与药物组相比,电针组大鼠进入开放臂次数比更高(P <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海马BDNF、5-HT表达明显降低(P <0.05);与模型组相比,药物组和电针组BDNF、5-TH表达均明显升高(P <0.05);与药物组相比,电针组中BDNF与5-HT的表达都要稍高。ELISA结果显示,模型组外周血BDNF、5-HT含量明显低于正常组,组间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药物组和电针组BDNF、5-HT含量明显高于模型组,组间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抑郁模型大鼠BDNF及5-TH含量显著降低,而电针和抗抑郁药均可以有效提高大鼠海马内及外周血清内BDNF及5-TH含量,改善大鼠抑郁状态及行为活动,且电针效果更优于药物。  相似文献   

4.
陈演江  肖德生 《陕西中医》1992,13(6):279-280
以清醒大鼠为对象,在静脉恒速输注胆盐维持胆汁池恒定的基础上,观察电针对胆汁流量的影响。结果:电针引起胆汁流量明显下降。用利血平耗竭儿茶酚胺后,电针使胆汁流量明显增加,预先作腹腔交感神经节摘除,电针效果与经利血平处理的实验组相似。但预先作迷走神经肝支切断,电针效果此提示:电相似。因对照组假手术与针使胆汁流量下降可能与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系统活动加强有关,而迷走神经可能不参与电针使胆汁流量减少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化合物48/80(Compound 48/80,C48/80)对正常和TRPV1敲除小鼠诱发的瘙痒反应及电针不同穴位对其的影响,明确针灸止痒效应及与TRPV1的关系。方法选用野生型C57BL/6小鼠(WT小鼠)和TRPV1敲除小鼠(KO小鼠)各30只,分为模型组、曲池组、血海组,连续两日分别于其颈部中央皮下注射C48/80,曲池组、血海组于第二日注射前给予电针治疗30min,观察电针干预前后瘙痒行为即搔痒次数/30min的变化。结果 C48/80能诱发WT小鼠和KO小鼠对注射处显著的搔抓反应,模型组WT小鼠第一日的搔痒次数为(180.69±79.00)次/30min,KO小鼠第一日的搔痒次数为(124.87±31.52)次/30min,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曲池、血海均能有效抑制此种搔抓反应(P0.01,P0.05),曲池组WT小鼠的电针前后变化率为49.66%,KO小鼠为35.66%,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海组WT小鼠为52.72%,KO小鼠为34.91%,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对WT与KO小鼠而言,穴位间止痒效应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RPV1参与C48/80诱发的瘙痒反应的产生,电针能明显抑制化合物48/80诱发的小鼠皮肤瘙痒反应,且TRPV1参与针刺效应的产生。  相似文献   

6.
张金梅  郭疗南 《针刺研究》1989,14(4):410-413
  相似文献   

7.
神经症(neuroses),旧称神经官能症。本病为一组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精神活动能力低下、烦恼紧张、焦虑抑郁、恐怖、强迫症状等。纵观近年来电针治疗神经症的临床与实验研究,可以发现,电针治疗神经症的作用机制是多途径的,这一方面体现了针灸治疗本类疾病的整体性、综合性调整作用的特点,但另一方面也提示其相关机理需要进一步的探讨。本文即以大鼠为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8.
5—羟色胺在电针抑制下丘脑诱发升压反应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Wistar大鼠35只,用乌拉坦(700mg/kg)、氯醛醣(35mg/kg)腹腔麻醉。电刺激下丘脑“防御反应区”诱发升压反应。用低频低强度电针足三里穴可抑制升压反应,电针抑制作用能被连续三天腹腔注射对氯苯丙氨酸(pCPA 100mg/kg/天)所阻断。微量注射5-羟色胺(5-HT)(2μg或4μg/0.5μl)于中缝隐核区内能降低基础血压和升压反应。若注射5-HT受体拮抗剂肉桂硫胺(4μg/0.μl)于中缝隐核区可阻断电针对升压反应的抑制作用.以上结果表明,电针足三里穴对“防御反应区”诱发的升压反应的抑制作用是有赖于中枢内5-HT的存在。中缝隐核区内5-HT受体激活可能在电针抑制防御性升压反应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电针不同穴位对高血压模型大鼠血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刺高血压大鼠不同穴位的降压效果,研究单穴降压的穴位特异性。方法:采用二肾一夹法造成高血压大鼠模型,随机分为偏历、合谷、曲池、阳池、消泺、外关共6组,分别行电针治疗20min,记录造模前、造模后(治疗前)、治疗后0min、10min、20min的血压,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曲池、合谷在电针治疗后即刻血压与治疗前血压相比有显著性变化(P<0.05,P<0.01),并与阳池穴在治疗后10~20min使血压下降趋于稳定(P<0.05,P<0.01)。偏历、消泺、外关三穴降压效果不明显(P>0.05)。结论:曲池、合谷、阳池单穴降压作用具有相对特异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电针治疗抑郁症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10只,模型组和电针组各11只,慢性应激法21 d造模。电针组选穴"百会"三阴交",以频率2 Hz、电流强度1 mA,行电针治疗20 min,每日1次。14 d后处死动物,通过免疫组化法测定5-羟色胺(5-HT)和乙酰胆碱酯酶(AChE)在海马区的积分吸光度(IOD)值。结果:造模后造模组与正常组比较,水平、垂直运动次数和糖水消耗量均减少(P<0.001)。模型组与正常组相比,5-HT和AChE的IOD值减小(P<0.05);电针组与模型组相比,两指标的IOD值明显升高(P<0.05)。结论:抑郁大鼠海马5-HT和AChE活性降低,电针可明显提高大鼠海马中5-HT、AChE的表达,从而发挥其抗抑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临床治疗胃病最常用的3个腧穴不同组合配伍的效应比较,选出最优的穴位组合。方法:将48只清洁级Wistar大鼠按析因设计随机分为8组,即模型组、足三里组、中脘组、内关组、足三里+中脘组、足三里+内关组、中脘+内关组、足三里+中脘+内关组。采用无水乙醇灌胃法制作急性胃黏膜损伤模型。除模型组外,其它组大鼠在相应穴位施以电针。电针治疗结束1 h后,取大鼠的胃黏膜组织,分别进行胃溃疡指数的计算、组织学观察,并运用透射电镜进行超微结构观察。结果:7个电针组与模型组相比,胃黏膜损伤指数和病理损伤积分显著降低(P<0.05)。足三里+中脘+内关组与其它6个电针组相比,两项指标降低更显著(P<0.05)。超微结构观察见模型组胃黏膜壁细胞、主细胞内线粒体肿胀,嵴排列紊乱、断裂,甚至溶解;各电针组胃黏膜细胞损伤程度减轻,足三里+中脘+内关组更为明显。结论:同时电针"足三里"内关"和"中脘"减轻胃黏膜损伤的作用优于其单穴或双穴使用,因而可作为治疗胃病的基本处方。  相似文献   

12.
电针不同穴位对大鼠子宫平滑肌电活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比较电针不同穴区对子宫肌电活动的影响。方法:共79只Wistar大鼠,包括40只正常未孕和39只已孕18~19 d的临产大鼠,用1.5%氯醛糖(50 mg/kg)和25%乌拉坦(420 mg/kg)混合液腹腔麻醉。前者随机分为对照、内关、合谷、三阴交组,每组10只;后者随机分为对照、内关和三阴交组,每组13只。腹壁切开后,于左侧中段子宫浆膜下埋藏一对针式不锈钢电极,记录子宫平滑肌肌电活动。电针取双侧"内关"合谷"三阴交",刺激参数为:频率2/15 Hz,强度1~2 mA,持续20 min。结果:1)在正常非孕鼠上,与对照组比,电针"三阴交"后,子宫肌电爆发波的频率及幅度、慢波的幅度明显增加(P<0.05);电针"合谷"对爆发波的频率有类似"三阴交"的作用;而电针"内关"穴后,爆发波的频率及幅度和慢波的频率明显降低(P<0.05)。与内关组比较,"三阴交"合谷"电针期间和停电针后0-5 min大多数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0.001)。2)在妊娠后期大鼠上,与对照组比,电针"三阴交"后,子宫肌电的爆发波频率和幅度及慢波的幅度增加(P<0.05)且持久;电针"内关"穴后,子宫肌电爆发波、慢波的频率明显减低(P<0.05);两组相比,爆发波的频率和幅度、慢波波幅电针期间和停针后许多时程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电针"三阴交"和"合谷"穴可兴奋子宫平滑肌的电活动,"三阴交"穴的作用更强,而电针"内关"穴则抑制子宫肌的电活动,不同穴位的作用具有相对特异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电针"三阴"穴对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大鼠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舍尼通组、电针组,每组10只。在皮内注射同种异体Wistar雄性大鼠前列腺蛋白提纯液,辅以双重免疫佐剂复制自身免疫性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大鼠模型。电针组、舍尼通组分别给予电针"三阴"穴和舍尼通药物灌胃治疗,连续治疗2个疗程(疗程间隔1d,共15d)。称取前列腺湿重并计算前列腺指数,光镜下观察各组动物前列腺组织形态结构,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动物血浆中CD4+、CD8+的百分含量。结果:各组动物前列腺湿重及前列腺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前列腺组织形态及结构受损明显,舍尼通组、电针组前列腺组织结构有不同程度恢复,但电针组更为显著。模型组血浆CD4+百分含量显著减少(P<0.01),CD4+与CD8+比值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舍尼通组血浆CD4+百分含量明显增加(P<0.05),电针组血浆CD4+百分含量及CD4+与CD8+比值明显升高(P<0.01,P<0.05)。结论:电针"三阴"穴能有效地调节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大鼠的细胞免疫应答反应,使全身免疫细胞CD4+数目增多,局部免疫能力增强,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14.
赵健  熊克仁  侯良芹  龚鑫 《针刺研究》2004,29(2):145-148,93
目的 :观察电针对大鼠蓝斑 (locusceruleus ,LC)内一氧化氮合酶 (NOS)阳性神经元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还原型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脱氢酶 (NADPH d)法结合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 ,观察电针大鼠一侧“足三里”穴对LC内NOS表达的影响。结果 :电针大鼠一侧“足三里”穴后 ,同侧LC内NOS阳性神经元的数量增多 (P <0 .0 5) ,染色加深 ,细胞平均灰度值明显降低(P <0 .0 1) ;非电针侧较正常组无明显改变 (P >0 .0 5)。结论 :电针对大鼠同侧LC内NOS阳性神经元的表达有上调作用  相似文献   

15.
电针抗吗啡戒断大鼠胸腺细胞凋亡的实验观察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目的:观察电针对吗啡戒断大鼠免疫器官及胸腺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连续15d肌肉注射递增量吗啡,建立大鼠慢性吗啡成瘾模型,观察电针对吗啡戒断大鼠免疫器官胸腺、脾脏及其指数的影响,运用TUNEL法标记各组大鼠胸腺的凋亡细胞。结果:与正常组比,戒断组大鼠免疫器官胸腺、脾脏萎缩,重量下降(P<0.01),胸腺细胞凋亡率升高;电针组大鼠胸腺、脾脏萎缩减轻,重量上升(P<0.01),胸腺细胞凋亡率下降。结论:电针“足三里”穴具有保护免疫器官、抑制胸腺细胞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电针对抑郁模型大鼠行为活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电针及合用小剂量三环类抗抑郁药———氯丙咪嗪后抑郁模型大鼠行为活动的改善情况,探讨电针及针药结合的抗抑郁效果。方法:SD大鼠48只,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电针组、小剂量氯丙咪嗪(2.5 mg/kg)组、大剂量氯丙咪嗪(5 mg/kg)组、电针合用小剂量氯丙咪嗪(2.5 mg/kg)组。采用国际通用的不可预知的长期应激刺激制造大鼠抑郁模型。应激刺激14 d后,治疗组(包括电针组和不同剂量的药物组)在给予应激刺激的同时开始治疗。药物治疗每天1次,共给药14次。电针取“百会”、右侧“阳陵泉”,疏密波(疏波频率4 Hz,串长2.5 s;密波频率60 Hz,串长5 s),强度≤1 mA,持续30 min/次,隔天1次,共治疗7次。采用活动性测试和强迫游泳实验评判大鼠抑郁程度的改善情况。结果:造模成功后,大鼠在活动性测试中垂直和水平运动显著下降,强迫游泳中静止时间显著增加。电针和大剂量的氯丙咪嗪(5 mg/kg)均可以增加大鼠的垂直和水平运动,减少强迫游泳实验中大鼠的静止时间。电针与小剂量氯丙咪嗪合用可进一步减少静止时间,增加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结论:电针具有良好的抗抑郁效果,小剂量药物合用电针一方面可降低用药剂量,另一方面可进一步提高电针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电针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大鼠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的影响及其预防大鼠EMs的效应机制。方法建立大鼠EMs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电针组、COX-2抑制剂组、P450arom抑制剂组、去卵巢组,并设立假手术组。电针组电针血海、三阴交穴;COX-2抑制剂组采用塞莱西布胶囊生理盐水混悬液灌胃;P450arom抑制剂组采用阿纳曲唑片生理盐水混悬液灌胃;卵巢去势组切除双侧卵巢;假手术组和模型组捆绑固定并行生理盐水灌胃。治疗及对照处理2星期和4星期后处死各组大鼠,测量各组大鼠异位囊肿长、宽、高三径并计算平均值,取异位组织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并测定血清及组织中COX-2的蛋白水平与组织中COX-2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异位囊肿三径平均值的比较,模型组均明显大于其他各组(均P<0.05),电针组明显小于模型组(P<0.05),且比较4星期与2星期电针组可见其生长较缓慢,异位内膜趋于萎缩,部分上皮细胞坏死;电针组血清中COX-2水平、异位内膜组织中COX-2水平及异位内膜组织中COX-2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并随着疗程的延长效果更明显。结论电针可能通过调节异常升高的COX-2 mRNA水平,进而影响COX-2蛋白的合成,下调外周血和局部组织中COX-2的表达而预防大鼠EMs的发生与进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采用液质联用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探究电针抗抑郁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24只雄性WKY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电针组、假针组,每组8只。Wistar雄性大鼠8只设为对照组。电针组于“百会”“足三里”进行电针治疗,每次20 min,1周5次,连续治疗3周。假针组取穴同电针组,毫针不刺破皮肤,毫针与电针仪导线相连,但无电流通过。最后通过旷场实验、强迫游泳和新奇抑制摄食实验评价行为学改变;对照组、模型组和电针组大鼠粪便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系统分析代谢物及组成的变化,探究抑郁症核心生物标记物的代谢途径差异,以评价电针的抗抑郁作用机制。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在旷场试验中的直立次数减少(P<0.001),中央运动距离减少(P<0.05);强迫游泳的不动时间延长(P<0.001);新奇抑制摄食潜伏摄食时间增加(P<0.001)。与假针组相比,电针组在旷场试验中的直立次数增加(P<0.001),中央运动距离增加(P<0.05);强迫游泳的不动时间减少(P<0.001);新奇抑制摄食潜在摄食时间减少(P<0.001)。通过模式识别分析发现,WKY大鼠代谢产物发生显著差异,电针后的代谢产物也出现明显差异。对显著性差异代谢产物分析发现,甜菜苷在模型组中升高,在电针组中降低;环己基氨基磺酸酯、10-氢过氧-H4-神经前列腺素、15(S)-羟基二十碳三烯酸、地奥司明在模型组中降低,在电针组中升高。KEGG通路结果发现显著差异代谢产物主要参与了脂质代谢、氨基酸代谢、生物素降解与代谢等代谢途径。结论 电针能改变抑郁大鼠的抑郁样行为,可能是通过调节脂质代谢、氨基酸代谢、生物素降解与代谢等代谢途径发挥抗抑郁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9.
电针诱导大鼠脑缺血耐受作用的穴位特异性研究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目的:探讨电针诱导大鼠脑缺血耐受作用的穴位特异性。方法: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各10只,即空白组、戊巴比妥组、针刺肢体组和针刺“百会”组。最后一次处理24h后采用颈内动脉尼龙线线栓法致右大脑中动脉栓塞(120min)模型,观察再灌注后24h时神经功能损害并取大脑行TTC染色以测量脑梗死容积。结果:再灌注24h时神经功能损害评分及脑梗死容积。针刺“百会”组均明显小于其余3组(P均<0.05),针刺肢体组与两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电针“百会”预处理减轻大鼠神经功能损害程度明显优于针刺肢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