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目的总结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微小癌的临床特点及其诊断和治疗要点。方法回顾分析1993-01—2010-01手术治疗并病理证实的72例结节性申状腺肿合并甲状腺微小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该组72例,占同期手术治疗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的6.2%。术前彩超检查可疑恶性者占20.8%。术中快速冰冻检查诊断准确率为98.6%。病理类型以乳头状癌为主(93.1%)。手术方式主要是患侧腺叶+峡部切除+对侧腺叶次全/部分切除。结论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微小癌以乳头状癌为主,淋巴结转移发生率低。术中快速冰冻检查是诊断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微小癌的关键。对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微小癌不做预防性淋巴结清扫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2.
甲状腺微小癌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甲状腺微小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总结1993年12月~2002年1月53例术中及术后发现甲状腺癌的临床资料,其中甲状腺微小癌42例。结果 53例中2例合并对侧癌变,3例伴有颈淋巴结转移。术中冰冻切片诊断甲状腺癌35例,术后病理证实甲状腺癌18例。35例行一侧腺叶全切除加峡部切除术,7例加颈淋巴结清扫术,其余行一侧腺叶全切除和一侧或两侧腺叶次全切除。随访35例,时间2月~96月,平均46月,2例复发,无死亡。结论 甲状腺微小癌术前诊断率较低。微小癌应予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3.
甲状腺微小癌29例报告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探讨甲状腺微小癌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手术的切除范围。对14年间收治的29例甲状腺微小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前6例经纫针穿刺细胞学检查结合B超确诊。颈淋巴结转移为首发症状者10例。14例行一例腺叶全切加峡部切除术,9例加颈淋巴清扫术,5例行一侧腺叶全切加对侧次全切除术;1例行甲状腺全切并同侧颈淋巴结清扫术。29例中乳头状腺癌28例,滤泡状腺癌1例。术后随访1—12年,仅1例术后3年复发,无1例死亡。提示甲状腺微小癌恶性程度低,颈部淋巴结转移多见,手术切除预后好。  相似文献   

4.
甲状腺微小癌诊断和治疗:附52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析甲状腺微小癌的临床特征,并探讨其诊断及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分析2003—2008年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52例甲状腺微小癌临床资料。结果术后病理检查确诊甲状腺微小癌52例,其中术中冷冻切片发现30例,准确率57.7%,末发现22例。术前B超检查48例为实质性结节(92.31%),边界不清楚,4例为含液性病灶,19例(35.19%)有细砂粒样钙化;B超术前诊断甲状腺癌11例。38例行忠侧甲状腺叶切除加对侧甲状腺次全切除,3例双侧甲状腺全切除术,3例行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患侧全切除5例,3例加行一侧改良性颈部淋巴结清扫。27例cN1行中央组淋巴结清扫,转移半11/27(40.74%),其余25例cN0未探及中央组淋巴结而未行清扫。随访率96.2%,随访时间3个月至5年,无1例复发及死亡。结论(1)术前B超为首选检查。(2)对甲状腺微小癌,主张行患侧腺叶全切加峡部切除及对侧腺叶次全切除,并行中央组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微小癌的临床特征、诊断和行甲状腺全切术+Ⅵ区淋巴结清扫术的必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多灶性甲状腺微小癌病人的诊疗过程和随访结果。结果 23例病人术前均做B超检查,其中诊断为甲状腺微小癌2例(9.1%),可疑为甲状腺微小癌16例(72.7%),上述均为单一病灶;其中可疑癌灶术前行细针穿刺细胞活检8例(36.4%),细胞学检查诊断为甲状腺乳头状癌6例(27.3%);23例病人术中冰冻病理均诊断为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并结节性甲状腺肿,其中仅3例为双侧、多灶性微小癌(13.04%);术后石蜡切片证实23例均为结节性甲状腺肿并多灶性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多灶性为单侧3例(13.04%)。手术方法均为甲状腺全切术+患侧Ⅵ区淋巴结清扫,合并淋巴结转移15例(65.2%);术后均行促甲状腺激素抑制治疗,其中4例淋巴结转移病人行131I核素治疗。所有病人随访3~64个月,无局部复发或转移。结论术前B超检查、细针穿刺细胞学活检、术中冰冻病理检查有利于提高甲状腺微小癌的诊断率,但这些术前常规诊断方式及术中病理检查会明显低估和漏诊结节性甲状腺肿病人肿多灶性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多灶性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诊断有赖于术后石蜡切片病理检查。对合并结节性甲状腺肿的甲状腺微小癌病人应行甲状腺全切术加患侧Ⅵ区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 总结甲状腺微小癌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30例甲状腺微小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0例病例均行手术切除,其中24例(80.00%)术中冰冻切片证实,6例(20.00%)术后病理确诊。24例中,单侧甲状腺腺叶加峡部切除术加中央区颈淋巴结(VI)清扫术14例;双侧甲状腺全切7例;单侧腺叶、峡部切除术加同侧颈淋巴结清扫术3例。术后病理确诊的6例均采用一侧腺体大部切除。全组30例无手术死亡和术后并发症,随访未见肿瘤复发。结论〓单侧甲状腺腺叶及峡部切除是甲状腺微小癌手术治疗较理想的术式;有淋巴结转移者同时行功能性颈部淋巴结清扫术。  相似文献   

7.
微小乳头状甲状腺癌的内镜手术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平  李志宇  徐少明 《中华外科杂志》2008,46(19):1480-1482
目的 探讨微小乳头状甲状腺癌(PTMC)内镜手术治疗的可行性、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2006年3月至2007年9月经胸乳人路内镜下甲状腺手术16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中经术中冰冻切片检查报告为PTMC的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28例患者平均年龄35.2岁,女性27例,男性1例.术前诊断为甲状腺微小癌的12例,结节性甲状腺肿的16例.全部PIMC患者在内镜下行患侧甲状腺腺叶全切除+对侧腺叶次全切除+Ⅵ区淋巴结清扫术.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115±43)min.肿瘤最大径0.2~1.0 cm,平均0.56 cm.5例(17.9%)术后出现一过性声音嘶哑.无术后出血、皮下气肿、饮水呛咳以及低血钙的表现.术后病理报告均为PTMC.Ⅵ区淋巴结清扫数目2~10个,平均4.6个,其中13例(46.4%)淋巴结有癌转移.随访时间1~17个月,B超和ECT提示患侧甲状腺无残留腺体,局部无复发.结论 内镜甲状腺手术治疗PTMC是安全可行的,可作为PTMC手术治疗的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甲状腺癌患者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78例甲状腺癌术前B超检查均发现甲状腺内实性或囊实性结节,其中结节内伴微钙化灶者47例(60.3%)、具有丰富血流信号者59例(75.6%)。术中冰冻切片检查42例,阳性率为90.5%。术后病理报告乳头状癌60例(76.92%),滤泡样癌18例(23.08%),伴有区域淋巴结转移17例(21.79%),肿瘤浸润包膜13例(16.67%),其中侵出包膜外6例(7.69%)。手术方式主要采取患侧腺叶、峡部切除及对侧腺叶次全切除术。甲状腺癌局部或患侧叶切除术后行二次手术者3例。结论 B超检查提示甲状腺结节内微钙化灶及较丰富血流信号对甲状腺癌的术前诊断有重要提示意义,术中冰冻切片检查是确诊甲状腺癌的最佳方法,是降低误诊率、避免二次手术及手术并发症风险增加的重要措施。患叶+峡部+对侧大部切除是甲状腺癌的主要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9.
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4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PTMC)的诊治经验.方法 对42例PTMC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有25例临床查体未触及的PTMC经高分辨率甲状腺超声发现.19例行冰冻病理检查,其中14例经术中冰冻切片检查确诊;30例接受腺叶切除术,其中11例补充Ⅵ区淋巴结清扫,随访期间无复发.3例行甲状腺大部切除的多发病灶患者随访期间复发.对术后复发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为PTMC多灶性(P<0.05)和患侧甲状腺余留量(P<0.01).结论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起病隐匿,术前较难诊断.大多数临床未能触及的PTMC可经高分辨率超声检出并经术中冰冻切片确诊.手术为PTMC的主要治疗手段,对于颈侧区临床淋巴结阴性的PTMC患者施行腺叶切除加Ⅵ区淋巴结清扫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微小癌(TMC)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2000年1月至2005年1月间手术治疗的21例甲状腺微小癌病例的临床病理资料和生存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1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3例(14.29%)行患侧甲状腺叶切除、峡部切除术,14例(66.67%)行患侧甲状腺叶切除、峡部切除及中央区淋巴结清除术,3(14.29%)例行患侧甲状腺叶切除加峡部切除加同侧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术,1(4.76%)例行患侧甲状腺叶大部切除术.术前B超确诊8例,诊断符合率38.10%(8/21);术中冷冻切片确诊20例,诊断符合率95.24%(20/21).全部患者随访5-10年,对侧甲状腺及淋巴结癌复发1例,单纯淋巴结转移1例,无甲状腺癌相关死亡.结论:甲状腺微小癌行术前B超及术中冷冻病理检查能有效提高早期诊断率,手术治疗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明确不同固定器械在胫骨干不同骨折类型固定中的特点,以指导临床应用。方法:68例胫骨干骨折,行加压钢板螺钉、交锁髓内钉、单侧外固定架固定后,作临床疗效分析。结果:加压钢板固定组42例,感染5例,骨不连1例,平均愈合时间3.8个月;交锁髓内钉固定组13例,无感染及骨不连,平均愈合时间5.4个月;单侧外固定架组13例,骨不连1例,踝关节背伸受限3例,平均愈合时间4.5个月。结论:胫骨骨折交锁髓内钉固定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好,适用范围广,但要注意及时进行动力加压。加压钢板及外固定架固定应选择各自的最佳适应证,以达到理想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14.
15.
Operations were performed on 48 patients with aneurysms of the thoracic aorta, one of them had a rupture of aneurysm of the noncoronary sinus followed by the formation of a fistula between the aorta and the right atrium. The fistula was ligated by an access through the right atrium with good nearest and long-term results.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