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观察。方法采取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2‐10—2014‐10收治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就诊顺序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辨证分型组和常规治疗组,常规治疗组给予常规药物并配合理疗治疗,辨证分型组在常规治疗组的基础上,采用不同辨证分型治疗,对治疗前后瞬目放射R1波潜伏期、面部残疾指数及治疗总有效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4周,2组瞬目放射R1波潜伏期、面部残疾指数(包括躯体功能FDIP评分和社会生活功能FDI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辨证分型组总有效率96.67%,常规治疗组总有效率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能够明显提高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小儿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小儿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病因、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2009年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儿8例,8例患儿头颈部影像学检查均为阴性,8例患儿均接受糖皮质激素和营养神经药物治疗。结果经过3个月的随访,8例患儿均治愈且无复发。结论小儿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病因与临床表现常不典型,糖皮质激素治疗具有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疗法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效果。方法采用患侧星状神经节阻滞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17例,观察其疗效并与20例常规治疗者比较。结果星状神经节阻滞组痊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可有效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相似文献   

4.
瞬目反射对周围性面瘫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瞬目反射(BR)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6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的常规神经电图(NCV)、肌电图(EMG)及瞬目反射(BR)检查结果.结果 在发病早期(1周以内)BR就表现出明显异常,异常率 100%,NCV、EMG异常率低.NCV、EMG在发病6~15d才表现明显异常.结论 BR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早期有重要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5.
面神经麻痹又称Bell麻痹,是神经科临床常见病,是指原因不明的急性发病的单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笔者对我院临床诊断为面神经麻痹的65例患者进行神经肌电图、瞬目反射检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大秦艽汤联合牵正散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应用大秦艽汤合牵正散口服治疗48例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1剂/d,分早、晚2次服,10剂为一疗程,连续服用2~3个疗程。结果痊愈36例(75%),显效9例(18.75%),有效2例(4.17%),无效1例(2.08%),总有效率97.92%。结论大秦艽汤联合牵正散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疗效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Bell麻痹的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引起面神经麻痹的疾病多达89种,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在耳鼻喉科门诊多见,其中Bell麻痹发病率最高,据东京大学耳鼻喉科门诊1987~1991年5年的统计,Bell麻痹占全部面神经麻痹的41%,Hunt综合征占15%。Bell麻痹原因虽不明,但因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Hunt综合征的预后比较好,自愈者不少。Bell麻痹治愈率约占70%。还有约30%预后不良,部分可残留联带运动和面肌痉挛等后遗症。目前大致可分为保守治疗和外科治疗。保守治疗:包括药物治疗、理疗、神经封闭及针刺治疗。1.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风池配合廉泉针灸治疗假性延髓性麻痹的疗效。方法62例假性延髓性麻痹患者分为针灸治疗组32例和内科对照组30例,内科组采用药物治疗加鼻饲饮食、静脉营养支持疗法,针灸组在此基础上采用风池配合廉泉针灸治疗,3个疗程后比较2组患者的疗效。结果针灸组和内科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0.6%和73.3%,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风池配合廉泉针灸治疗可提高脑卒中后假性延髓性麻痹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微波综合治疗面神经麻痹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07—2013‐08在我院治疗的面神经麻痹患者3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48例,对照组116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微波综合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药物综合疗法治疗,微波综合疗法包括微波治疗、中频脉冲电疗、自我按摩以及面肌功能锻炼,药物综合疗法包括药物治疗、自我按摩以及面肌功能锻炼,比较2组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2.3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2组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微波综合疗法治疗面神经麻痹疗效显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可广泛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通心络胶囊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治疗效果.方法 随机将126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病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常规治疗加通心络胶囊和单纯给予常规治疗.比较2组的治愈率和达到治愈或好转时的治疗时间.结果 通心络胶囊治疗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达到治愈或好转的治疗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 通心络胶囊用于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可以明显提高疗效和缩短治疗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针刀松解法治疗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50例面神经麻痹患者,用针刀松解法进行面部神经卡压点松解治疗,治疗1疗程后统计分析疗效.结果 150例患者中治愈108例,占72%;显效33例,占22%;好转9例,占6%;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 .结论 用针刀松解法治疗面神经麻痹有显著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周期性面瘫也称面神经麻痹,系茎乳孔内面神经、急性非特异性炎症导致组织水肿、受压、血循环障碍所引起,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针对急性期(即发病2周以内面神经麻痹患者的治疗尤为重要,如患者治疗不及时或不彻底将有可能遗留后遗症状.我科于2005-2008年在我院治疗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进行面肌训练和药物联合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又简称面神经炎或Bell麻痹,在脑神经疾患中较为多见,这与面神经管是狭长的骨性管道的解剖结构有关。一般在临床上多见为单侧面神经麻痹,而双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则非常少见,占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的0.3%~2%[1]。年发病率约为五百万分之一。本文报道2  相似文献   

14.
银杏达莫治疗急性特发性面神经麻痹随机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银杏达莫治疗急性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62例急性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银杏达莫组31例及对照组31例,分别应用银杏达莫25mL及丹参注射液20mL静脉滴注,每天1次,连续治疗14d,两组均同时使用相同剂量的泼尼松、抗病毒药及维生素B族治疗。治疗后1、3和4周采用House—Brackmann分级法进行疗效评估。结果:治疗后3周银杏达莫组患者痊愈率为48.38%(15/31),改善率为25.81%(8/31),总有效率74.19%;丹参组患者痊愈率为25.81%(8/31),改善率为16,13%(5/31),总有效率41.94%。治疗后4周,银杏达莫组痊愈率为74.19%(23/31),改善率为19.35%(6/31),总有效率93.55%;丹参组痊愈率为45.16%(14/31),改善率为22.58%(7/31),总有效率67.74%。两组间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杏达莫治疗急性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好于丹参。  相似文献   

15.
周围性神经麻痹患者BAEP和EEG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9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进行了BAEP和EEG检查,其中男16例,女13例,年龄20~68.5岁,本组患者BAEP和EEG检查异常分别为41.4%和37.9%,提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有脑干和大脑皮层损害的亚临床表现存在,并对其异常原因作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6.
对29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进行了BAEP和EEG检查。其中男16例,女13例,年龄20~68.5岁。本组患者BAEP和EEG检查异常率分别为41.4%和37.9%,提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有脑干和大脑皮层损害的亚临床表现存在,并对其异常原因作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药薰蒸结合局部中药外敷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4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疗法,治疗组在常规西医疗法的基础上加用中药熏蒸结合局部中药外敷疗法。结果治疗组痊愈率90%,总有效率97.5%;对照组痊愈率42.65%,总有效率79.41%。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痊愈病例疗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熏蒸结合局部中药外敷综合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能提高疗效,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家族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以及电生理特点。方法:收集周围性面神经麻痹1家系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先证者及其哥行详细的电生理检查。结果:该家系3代20名成员中共有面神经麻痹患者5例,其中男3例,女2例;右侧面瘫2例,左侧面瘫2例,双侧1例;发病年龄8~31岁;4例多次反复发作;电生理结果示右侧面神经神经性受损;瞬目反射示传出型障碍。结论:面神经麻痹可表现为家族性,临床特点与散发患者类似,电生理无特征性表现。  相似文献   

19.
<正>面神经是混合性神经,由运动纤维、感觉纤维及副交感神经纤维组成,面神经麻痹可分为中枢性面神经麻痹和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其中单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临床常见疾病,病因主要有Bell麻痹、听神经瘤、头颈部肿瘤等;而双侧面神经麻痹(bilateral simultaneous facial palsy,BSFP)在临床较少见,依其病因通常分为先天性及后天性,本文就后天性非创伤性双侧面神经麻痹的病因及鉴别诊断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外伤性迟发性面神经麻痹1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外伤性迟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近两年来收治的12例外伤性迟发性面神经麻痹患的临床资料。患一般采用理疗、高压氧、激素、神经生长因子和中药等治疗。结果经随访6个月,12例典型面神经麻痹患保守治疗,均在两周至四个月时间内逐渐恢复。结论外伤性迟发性面神经麻痹有典型的临床特点,易诊断,经保守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