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CTCA和冠状动脉造影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将32例患者CTCA检查结果与CAG对照。结果:所有患者中,CTCA显示轻度狭窄19处,中度狭窄14处,高度狭窄10处;CAG检查共发现轻度狭窄12处,中度狭窄9处,高度狭窄9处。结论:CAG可能低估冠脉病变,CTCA可能高估冠脉病变,两者结合能更为有效、准确的判断冠脉病变,但CTCA已成为医学影像学无法阻挡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64排MSCT冠状动脉成像对冠状动脉狭窄的评估价值。方法分析69例行64排MSCT冠状动脉成像和冠状动脉DSA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以DSA为金标准,评估MSCT在冠状动脉狭窄诊断中的价值。结果64排MSCT冠状动脉成像能够较好地显示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对于中重度狭窄诊断的正确率为96%,灵敏度为99%,特异度为88%,阳性预测值为96%,阴性预测值为96%。其中MSCT对于非钙化为主的斑块所致冠状动脉狭窄的评估与DSA具有较好的一致性(r=0.835),对于钙化为主的硬斑块所致管腔狭窄的评估价值有限(r=0.652)。结论MSCT冠状动脉成像能够较准确地评估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但钙化是影响评估准确性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冠状动脉造影术就是将导管经股动脉插入至主动脉根部进入冠状动脉入口,在此处灌注造影剂来显示冠状动脉血管径的大小,观察其阻塞和病变的情况。冠状动脉造影的操作技术基本上分为2种:Somes法和Judkins法。笔者观察1例Judkins法冠状动脉造影术患者,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4.
<正>因冠状动脉微血管不能被冠脉造影等检查直接观察到,因此一般是通过冠状动脉血流量来间接评估冠状动脉微血管的功能状态。任何原因导致的冠状动脉微血管结构和/或功能异常都可导致冠状动脉血流对血管扩张刺激的反应受损,其特征是冠状动脉血流储备(CFR)受损。研究证实,中医药对冠状动脉血流储备有改善作用,而中医药改善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CMVD)的研究日益受到关注,然而目前尚未有系统的总结与回顾。  相似文献   

5.
梁震峰  韩文宝  裴俊清 《河北中医》2012,34(7):1026-1028
目的观察中药冠心生脉丹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术后患者冠状动脉再狭窄的影响。方法将80例PCI术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4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冠心生脉丹。治疗6个月后复查冠状动脉造影,并根据临床症状判断冠状动脉再狭窄发生率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冠状动脉再狭窄发生率17.5%,对照组冠状动脉再狭窄发生率57.5%,2组再狭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低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87.5%,对照组总有效率67.5%,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冠心生脉丹结合西医常规治疗能够改善PCI术后患者临床症状,对冠状动脉再狭窄能够起到很好地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6.
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冠状动脉搭桥术亦称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是治疗冠心病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一般采用自体大隐静脉、乳内动脉或桡动脉作为血管移植物,根据搭桥支数的多少、长短来决定取血管情况。现将行CABG患者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198 7年Sigwart首先将冠状动脉内支架 (CASI)置入术应用于临床。此后经大量临床试验证实 ,支架置入术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并发动脉夹层或急性闭塞时可保持血管通畅 ,从而避免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ABG) ,减少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 ,大大增加了PTCA的安全性 ;CASI  相似文献   

8.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冠心病是临床常见病。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加支架术是治疗该病的有效手段之一。笔者对54例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给予积极护理配合,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64SCTCA)在诊断冠状动脉疾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60名患者64SCTCA的完整资料,与近期冠状动脉造影术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CAG发现92支血管有狭窄,64SCTCA发现98支血管有狭窄,冠状动脉CTA诊断狭窄的敏感性为94.6%,特异性95.9%。结论64SCTCA对于冠状动脉狭窄的评估具有一定敏感性和特异性,用于冠心病的临床筛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冠状动脉搭桥术是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重要手段,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我院自2006年8月-2008年12月共进行了16例全身麻醉,常温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效果满意,现将手术配合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冠状动脉造影术是目前唯一能直接观察冠状动脉形态的诊断方法,医学界称之为“金标准”。但由于它是一种有创性的诊断治疗技术,条件要求高,手术不慎可发生严重并发症、甚至引起患者死亡。我科于2000年起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及支架置入术共50例,成功率100%,无一例有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2.
冠状动脉搭桥术是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重要手段,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我院自2006年8月~2008年12月共进行了16例全身麻醉,常温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效果满意,现将手术配合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养生月刊》2021,42(6)
正提起冠状动脉,人们并不陌生,但说到冠状动脉的功能与特点,一般人却不甚了解。心脏的主要功能是通过动脉供血给全身各处,专门供血给心脏的动脉就叫作冠状动脉,因其形似帽子罩在心脏之上而得名。冠状动脉因为"近水楼台",向来是优先得到心脏供血的。  相似文献   

14.
李娜  戴小华 《河南中医》2014,34(1):60-61
目的:探讨冠心病中医证素与冠脉造影所反映的血管病变分布及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对180例经冠脉造影检查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进行中医辨证。结果:在180例冠心病患者中证素以血瘀、气虚、痰浊较多见;冠脉病变支以前降支(158例,87.8%)病变的支数最多;冠脉单支及双支病变支数气虚、血瘀、痰浊证较多见,且痰浊狭窄程度最高;三支或左主干病变支数痰浊、血瘀、气虚证较常见,且气滞狭窄程度最高;但总的病变支数中血瘀、气虚、痰浊较多见。结论:冠心痛不同中医证素与冠脉病变分布及狭窄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在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59例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患者进行检查,其中16例冠状动脉支架同期接受传统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术后1 a内支架变形1例,内膜增生1例,再狭窄1例;术后1~2 a支架内膜增生3例,再狭窄4例,闭塞1例;术后2~3 a支架变形1例,内膜增生1例,再狭窄2例,闭塞1例;术后3~5 a支架内膜增生3例,再狭窄5例,闭塞1例;术后5 a以上支架再狭窄1例。支架直径<3.5 mm时狭窄程度准确判断率为33%,支架直径≥3.5 mm时为79%。结论 64排螺旋CT可作为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随访观察和了解冠心病进展情况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6.
1定义 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老年人逐渐增多,另一方面,社会物质的丰富、人们饮食结构的不均衡,生活节奏的紧张使冠心病患者日趋“年青化”,冠心病的患病率和病死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常见病。因此,对冠心病的预防、诊断与治疗是亟待解决的公共卫生问题。  相似文献   

17.
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在临床广泛开展,需要护理人员密切的术前、术中、术后配合,认真做好术前、术后健康宣教,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发症,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正在成为21世纪我国心血管病领域的突出问题,其机制的研究尚未完全清楚。心肌声学造影等技术用于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的诊断。临床上尚缺乏对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的有效治疗方法。本文将从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的机制、诊断技术、分型及中西医治疗展开综述,旨在为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是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人实施的外科手术,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的简称,是治疗冠心病的常规手术。手术方法是移植人体其他部位的一段血管,将阻塞、狭窄的冠脉上下两端接通,重新建立血流通道,改善心肌血供,消除症状,延长寿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的特点、发病机制及造影术后期的并发症,以指导临床治疗与护理经验.方法:对本院2007年9月至2008年10月期间的84例接受冠脉造影检查的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住院期间进行有效地临床护理治疗.结果:无患者因严重并发症死亡;结论:认真细致有针对性的临床护理,可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危害,促进患者的病情稳定及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