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研究多排螺旋CT扫描及后处理技术在复杂骨折(尤其关节)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8例复杂骨折患者进行多排螺旋CT扫描后,通过CT图像后处理软件在工作站上进行后处理,就能得到扫描范围内骨骼的清晰图像,利用二维及三维图像可以清晰的观察骨折部位,并能够从不同角度观察骨折线走行、骨折移位、成角情况,根据显示的三维图像进行骨折分型及手术入路的选择。结果利用CT后处理技术所得的图像对骨折部位的显示、是否移位以及成角等情况与术中所见一致。结论多排螺旋CT及其后处理技术(二维及三维重建)显示骨折的图像清晰、直观地展示了解剖结构复的杂部位的骨折,使骨折线的部位、形态、骨折断端移位情况及相互之间的空间关系一目了然,可作为术前复杂骨折的重要检查方法之一,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
传统普通X线检查对于复杂骨折所提供的信息太少或不全面,随着多层螺旋CT(MSCT)广泛应用于临床,其在骨关节创伤方面的优势FI益明显,尤其是各个部位的复杂性骨折,近年来报道较多。笔者对我院2009年3-9月经MSCT及后处理技术诊断为复杂性骨折62例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其在复杂性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对隐性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在本院就诊的40例外伤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后处理技术重新建立图像。结果本组40例经X线片检查没有出现明确的骨折线,后经多层螺旋CT扫描,显示法(shadedsurfacedisplay,SSD)、多平面重组(muhiplanar reformation,MPR)以及曲面重组(curved planar reformation,CPR)重建图像发现35例患者骨折,阳性率为87.5%;其中8例肩胛骨骨折,15例肋骨骨折,12例股骨颈骨折。结论采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后处理技术检查隐性骨折安全可靠,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5.
多层螺旋CT对诊断眼眶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眼眶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20例眼眶骨折的患者多层螺旋CT常规螺旋扫描加重建图像分析。结果眶内侧壁骨折以横断面显示最佳,眶下壁骨折以冠状面及矢状面显示最佳,混合性骨折以冠状位图像显示最佳。眼眶骨折的直接征象表现有眶壁骨质连续性中断、粉碎骨折、眶壁骨质凹陷改变;间接征象有眶内眼肌肿胀,鼻旁窦腔内积液等。结论多层螺旋CT扫描加重建能减少误、漏诊,全面准确诊断眼眶骨折。  相似文献   

6.
目的在小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中,应用多层螺旋CT(MSCT)检查,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分析经过手术证实的40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多层螺旋CT检查资料,手术前均进行了心脏超声(US)检查。结果 MSCT、TTE的正确诊断率分别为96.2%、76.6%,误诊率分别为0.6%、2.5%,漏诊率分别为3.8%、15.8%。结论在小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中,能够MSCT检查了解患者的病理解剖形态,该方法的检出效果优于US,且不会对患者产生创伤,有着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诊断对隐匿性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 50例急性外伤患者均行X线摄片检查,多层螺旋CT检查、并行三维重建。结果所选病例X线平片均未显示明显骨折线,CT三维重建,均清楚显示骨折线。结论骨创伤性病变影像诊断中,X线平片是常规检查方法 ,但对隐匿性骨折的诊断存在局限性;CT检查,尤其是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对匿性骨折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王任棠 《北方药学》2013,(6):123-12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胫骨平台骨折诊断及分型的应用。方法:对102例(共144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进行诊断并分析,采用传统X线拍片与多层螺旋CT扫描进行检查。结果:传统X线片正确分辨率为112侧,准确率为77.77%。多层螺旋CT扫描正确分辨率为144侧,准确率100%。两者比较X2=36.000,P<0.001。患者进行手术后证实,多层螺旋CT诊断与术后符合程度为100%,X线诊断与术后符合93侧,准确率64.58%。两者相比具有显著差异,X2=61.9747。结论:多层螺旋CT对胫骨平台骨折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眼外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2例眼眶骨折的患者进行MSCT常规扫描加多平面重建(MPR)结果分析。结果眼眶内、外侧壁骨折以横断面显示效果最佳,眶顶及眶下壁骨折以冠状面及矢状面显示效果最佳,混合性骨折以冠状位图像显示效果最佳。结论 MSCT扫描结合MPR能减少眼眶骨折的误、漏诊,运用窗技术对周围软组织损伤的诊断也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及其后处理功能在骨折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6例外伤不确定胫骨平台骨折病例采用16排螺旋CT扫描并进行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重建(VR),评价有无骨折及骨折分型。结果46例疑诊病例中,确诊骨折41例,排除骨折5例。41例骨折中,单纯线性骨折20例,压缩骨折15例,骨折伴骨骺分离2例,复合型骨折4例。结论多层螺旋CT及其后处理功能在胫骨平台骨折诊断中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肘关节脱位并发骨折的多排螺旋CT临床表现。方法选择160例肘关节脱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进行X线片检查、多排螺旋CT检查。观察分析CT扫描图像、X线片,并以多排螺旋CT检查结果为金标准,综合评估X线片检查对肘关节脱位并发骨折的诊断效能。结果160例患者经过临床检查发现,右肘关节出现脱位症状患者62例(38.75%),左肘关节出现脱位症状患者98例(61.25%)。CT扫描图像显示:骨折患者144例(90.00%),未发现骨折患者16例(10.00%);144例骨折患者中,细小嵌插骨折患者8例(5.56%),骨碎块明显分离移位患者136例(94.44%)。160例患者中,最常见的骨折为尺骨冠突骨折,共94例(58.75%);冠突骨碎块大小为3~12 mm,平均大小为5.4 mm;依据ReganMorrey分型分为:Ⅰ型患者14例、Ⅱ型患者76例、Ⅲ型患者4例。第二常见的骨折为桡骨小头骨折,共84例(52.50%);桡骨小头骨折合并尺骨冠突骨折患者60例(37.50%);肱骨小头骨折患者66例(41.25%),其中撕脱骨折患者20例,凹陷性骨折患者46例;尺骨鹰嘴骨折患者10例,肱骨滑车性骨折患者20例。144例骨折患者中,多发性骨折患者80例(55.56%)。30例闭合性复位失败患者,在临床CT检查期间,肘关节一直处于脱位状态。X线片诊断肘关节脱位并发骨折的灵敏度为63%,特异度为97%,阴性预测值为84%,阳性预测值为90%。结论多排螺旋CT检查是针对于肘关节脱位并发骨折病症的最佳临床检查手段,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创伤性骨折中的诊断效果.方法 选择江门市新会区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创伤性骨折患者140例,均先接受DR平片扫描,随后为进一步确诊接受多层螺旋CT检查,并展开多平面重建、表面遮盖法重建以及容积重建等图像后处理技术,观察骨关节骨折的检出情况.结果 140例患者中,临床明确诊断出196处骨折,其中,DR平片检查出142例骨折,其检出率为72.4%;多层螺旋CT扫描及图像后处理检查出187处骨折,其检出率为95.4%,两组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13.005,P<0.05).结论 多层螺旋CT检查之后展开多平面重建、表面遮盖法重建以及容积重建等图像后处理技术对骨关节进行多角度、多方位检查,可以对微小的骨折病变进行有效、直观的观察,还可以提供骨折的立体图像,使影像检查准确率得到显著提高,降低了漏诊率与误诊率,是目前对骨关节创伤进行无创检查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3.
沈纪芳  朱玉春  王建良 《江苏医药》2012,38(3):318-320,24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尿路成像技术在泌尿系统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80例泌尿系统疾病患者行CT尿路成像检查,通过常规平扫、动脉期、静脉期、延迟期图像数据进行多平面重组法(MPR)、曲面重组法(CPR)、最大密度投影法(MIP)和容积成像法(VR)进行三维重组,对影像图像进行分析。结果 CT尿路成像技术能够清晰显示泌尿系统的整体结构和输尿管走行和周围组织的关系。80例中,泌尿系统结石46例,输尿管癌4例,肾盂癌1例,先天性发育畸形5例,输尿管炎性狭窄9例,输尿管瘘1例,输尿管息肉1例,盆腔内恶性肿瘤累及或术后侵犯7例,正常6例。MSCT尿路成像诊断特异性为100%(80/80),诊断准确率为95%(76/80);1例输尿管息肉和3例炎性狭窄误诊为输尿管癌,误诊率为5%(4/80)。结论 MSCT尿路成像图像清晰直观,可以作为早期确诊泌尿系统疾病的有效影像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肠系膜脂膜炎的多层螺旋CT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肠系膜脂膜炎的临床及MSCT表现。17例行增强扫描,8例经组织病理学证实,22例按CT标准及临床综合诊断。回顾所有CT资料,分析病变的部位、密度、强化程度、结节的大小、形态、边缘。结果30例主要累及小肠系膜,均有“肿块效应”,24例表现为小肠系膜的云雾状密度增高影,26例可见结节及“假包膜征”,21例可见“脂肪环征”。结论肠系膜脂膜炎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临床资料对肠系膜脂膜炎的诊断有较大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与MRA在主动脉夹层诊断中应用分析。方法 189例主动脉夹层患者均经手术或血管造影证实,观察采用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与磁共振血管成像(MRA)、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检查诊断符合率。结果本组病例经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与磁共振血管成像(MRA)、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检查其中DebakeyI型68例,DebakeyⅡ型22例,DebakeyIlI型99例,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与磁共振血管成像(MRA)诊断主动脉夹层与手术或血管造影证实进行比较符合率100%。结论应用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与磁共振血管成像对主动脉夹层能够明确诊断;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避免了磁共振血管成像扫描时间长的缺点,并且降低了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患者的风险度;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是主动脉夹层的一种安全、快速、无创、有效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探讨多层螺旋CT 诊断小肝癌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期间59例确诊为小肝癌患者的CT资料.结果 病灶位于肝右叶39例,肝左叶18例,肝尾叶2例,共发现67个病灶.单发癌结节43例,多发癌结节16例,结节直径0.6~2.9 cm.CT 平扫检出率为62.69%,增强扫描动脉期、门脉期和延迟期检出率分别为79.10%、73.13%和61.19%.结论 螺旋CT增强扫描在小肝癌的诊断上具有很高的临床实用价值,有助于小肝癌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7.
何强  王翔 《江苏医药》2012,38(13):1552-1553,148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GIST的MSCT资料。结果 31例中,肿瘤位于胃部19例、小肠8例、结肠3例、肠系膜1例。病理诊断:7例良性GIST,8例交界性GIST,16例恶性GIST。主要CT表现为圆或类圆形肿块影,良性肿块边缘较清晰,恶性边界不清,部分边缘呈分叶状。平扫密度较为均匀。增强后肿瘤实质部分强化较为明显。结论 CT可作为GIST的常规检查方法,可对肿瘤进行准确定位,有助于判断GIST的性质,指导临床治疗和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糖尿病并非特异性肾周围脓肿的MSCT(多层螺旋CT)表现及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经临床治疗证实的非特异性肾周围脓肿患者的CT表现.11例患者首次CT检查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治疗后行CT平扫复查.观察病变部位、大小、形态、边界及强化特点,分析糖尿病患者与其它病因患者特点.结果 (1)11例肾周围脓肿中,右侧6例,左侧5例.病变包绕患侧肾脏,与患侧肾完全分界不清者4例,部分分界不清者7例,累及患侧腰肌、腹后壁3例.增强后病灶环状强化,其中大小均匀的多发小脓腔2例,以大单房脓腔改变为主边缘见小的脓腔5例,以多发不规则大的多房状脓腔改变4例.(2)6例糖尿病并肾周围脓肿患者,以多发不规则大的多房状脓腔改变4例,大单房脓腔改变为主边缘见小的脓腔2例.结论 糖尿病并肾周围脓肿MSCT表现较其它病因肾周围脓肿,病变范围大,周围组织受累重,内部分隔少.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诊断小肝癌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56例确诊为小肝癌患者的多层螺旋cT资料。结果病灶位于肝右叶36例,肝左叶19例,肝尾叶1例,共发现78个病灶。单发癌结节44例,多发癌结节12例,结节直径0.5-3.0cm。CT平扫检出率为61.5%,增强扫描动脉期、门脉期和延迟期检出率分别为87.2%、80.8%和74.4%。结论多层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小肝癌有典型特征表现且检出率高,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了更丰富、准确的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术前多层螺旋CT(MSCT)检查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结直肠癌MSCT结肠成像,观察原始横断面图像,应用CT仿真结肠镜(CTVE),多平面重建(MPR),表面阴影遮盖(SSD)和透明显示(Raysum)等图像后处理技术,进行综合判断,并与术后病理及临床随访结果对照。结果 MSCT对结直肠癌定位及定性符合率为100.0%;病理分型符合率为86.4%(19/22);对DukesA期诊断敏感性100.0%,特异性94.7%;DukesB期诊断敏感性100.0%,特异性92.3%;DukesC期诊断敏感性71.4%,特异性100.0%;DukesD期诊断敏感性及特异性均为100%。结论术前MSCT检查对结肠癌分期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