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口腔鳞癌粘着斑激酶表达与颈淋巴结转移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 :探讨粘着斑激酶 (FAK)在口腔粘膜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特点及其与颈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FAK在口腔癌原发灶及颈淋巴结转移灶中的表达分布特点 ,并与颈淋巴结转移的发生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80例口腔癌原发灶均有FAK表达 ,口腔癌生长前沿区细胞的表达明显强于中央区 (P <0 .0 1) ,呈条带状分布 ;FAK在转移灶中的表达强度与原发灶前沿区细胞一致 ;口腔癌前沿区细胞FAK表达强度与颈淋巴结转移的发生呈正相关 (P <0 .0 5 ) ,而中央区FAK表达强度与颈淋巴结转移无关 (P >0 .0 5 )。结论 :FAK在口腔癌中的表达主要分布于生长前沿区细胞 ,参与癌细胞的侵袭性行为 ,与口腔癌颈淋巴结转移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与口腔鳞癌颈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通过蛋白酶谱法对口腔鳞癌(OSCC)癌组织,正常口腔粘膜组织及血浆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含量进行了研究,并与口腔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口腔鳞癌OSCC癌组织,正常口腔粘膜及血浆中均存在MMP-2,而OSCC癌组织及血浆中MMP-2含量升高与OSCC的颈淋巴结转移有关;OSCC癌组织中MMP-2含量高于正常口腔粘膜组织,结论:MMP-2可判断口腔鳞癌颈淋巴结转移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4.
采用MTT法和电镜观察,研究了绞股蓝总皂甙(GP)对人体口腔鳞癌颈淋巴结转移癌细胞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GP可换制转移癌的增殖,并对癌细胞内线粒体和粗面内质网有损伤作用。提示GP可用于口腔转移癌的治疗。  相似文献   

5.
基质金属蛋白酶-2与口腔鳞癌颈淋巴结转移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与口腔鳞癌颈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通过免疫组化法和蛋白明胶酶谱法对40例口腔鳞癌(OSCC)癌组织、正常口腔黏膜组织及血浆中(MMP-2)的表达和含量进行研究,并与口腔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OSCC癌组织、正常口腔黏膜中均表达MMP-2,而OSCC癌组织中MMP-2表达与正常口腔黏膜组织相比呈过量表达,MMP-2表达升高和活性增加与口腔鳞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无关,但与口腔鳞癌颈淋韦结转移密切相关。结论 MMP-2可作为判断口腔鳞癌颈淋巴结转移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口腔鳞癌中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和血管生成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巨噬细胞侵入及血管生成。结果 巨噬细胞记数及微血管记数在淋巴结转移组较无转移组增多(P<0.05);随病理分级的增加,巨噬细胞的侵入增加(P<0.05),微血管记数虽稍有增加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研究表明在口腔鳞癌中TAMs在淋巴结转移中可能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前哨淋巴结活检术是诊断cN_0口腔鳞癌患者颈淋巴结隐匿性转移的新手段,采用蓝色染料定位法、核素示踪法定位前哨淋巴结,对其进行病理学检查,可较精确地预测区域性淋巴结转移。该技术成功率达到 95%~100%,敏感度达到80%,阴性预测率达到100%,这对医生决定是否对患者进行选择性颈清扫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口腔鳞癌IV型胶原(col IV)和层粘连蛋白(LN)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了30例口腔鳞癌组织和5例人正常口腔膜组ColⅣ和LN的表达,并用病理图像分析软件定量分析了两者的表达程度;对ColⅣ和LN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进行了统计学分析。结果 ColⅣ和LN的表达部位相同,主要分布于口腔粘膜和鳞癌组织基底膜;正常粘膜ColⅣ和LN表达完整连  相似文献   

9.
该文旨在研究口腔鳞癌患者基因诊断为颈淋巴结阳性的发生率及临床意义。方法:21例原发性口腔鳞癌患者,术中共取得495枚淋巴结。使用突变等位基因特异性扩增方法(mutant allele-specific amplification,MASA)检测其p53突变状况。结果:在476枚组织学阴性的淋巴结中.44枚通过MASA方法诊断为转移。在19枚组织学阳性的淋巴结中,基因诊断均为阳性。10例淋巴结病理阴性病例及11例淋巴结病理阳性病例中,分别有4例和9例基因诊断存在微转移灶。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磁共振成像(MRI)用于诊断口腔鳞癌病例是否存在颈淋巴转移的应用价值。方法选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口腔颌面外科2000~2005年首诊收治并经病理检查证实的口腔鳞癌病例48例,术前均行颈部淋巴结MRI检查及临床触诊检查。对照术后病理结果,计算MR/检查及临床触诊检查对颈部转移淋巴结检出的敏感率、特异率及准确率等。对两种方法进行比较。结果术前MRI对本组口腔鳞癌病例颈部淋巴结转移情况检查的敏感率、特异率及准确率均高于临床触诊,对口腔鳞癌颈淋巴结转移的术前评估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舌体鳞癌前哨淋巴结(SLN)的检测及其对颈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 用手术中注射蓝染料的方法,对21例未经治疗的舌体鳞癌颈淋巴结N0的患者手术中取SLN作快速冰冻病理检查,并与术后常规石蜡切片病理检查对照.观察冰冻病理检查前哨淋巴结转移与常规病理检查颈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及其对颈淋巴结转移癌的预测准确率。结果 21例中15例成功地显示SIN,且全部集中在Ⅰ、Ⅱ、Ⅲ区,21例中6例出现颈淋巴结转移且均为SLN转移,SLN活检对颈淋巴结转移的阳性预测准确率为6/6。结论 前哨淋巴结尤其是Ⅰ、Ⅱ、Ⅲ区淋巴结检测对判定舌体鳞癌CN0患者的颈淋巴结有否转移具有重要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2.
舌鳞状细胞癌区域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影响舌鳞癌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在预测颈淋巴结转移中的作用。方法 以106例舌鳞癌患者原始资料为基础,取病灶最大直径、肿瘤细胞分化程度、浸润方式及组织学恶性度分级为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原发灶直径及肿瘤细胞分化程度与颈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意义;而浸润方式及组织学恶性度分级与颈淋巴结转移有明显相关性。结论 舌鳞癌发生区域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是浸润方式及组织学恶性度分级。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检测巨噬细胞在口腔鳞癌原发灶、淋巴结转移灶中的浸润情况,探讨其在口腔鳞癌中的功能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分别检测CD68和CD34在42例口腔鳞癌、15例淋巴结转移灶和10例口腔正常组织的表达情况。结果:CD68在口腔鳞癌原发灶及淋巴结转移灶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而且在淋巴结转移灶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原发灶(P〈0.01)。同时CD34在肿瘤原发灶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淋巴结转移灶和正常组织(P〈0.01),而淋巴结转移灶和正常组织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巨噬细胞在口腔鳞癌原发灶和淋巴结转移灶中的浸润情况并不一致,在淋巴结转移灶中,巨噬细胞的功能可能与原发灶中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9(MMP-2,9)和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2(TIMP-1,2)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形式以及其活性与颈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原位杂交法(in situ hybridization,ISH)检测30例口腔鳞癌组织,口腔鳞癌转移细胞系GNM和人舌鳞癌细胞系TSCCa MMP-2,9和TIMP-1,2的表达;应用胶质酶谱法(zomography)分析上述标本MMP-2,9的活性以及应用体外侵袭实验检测两细胞系侵袭力的差异。结果:MMP-2,9和TIMP-1,2 mRNA 在肿瘤细胞和间质细胞均有表达;有转移鳞癌组织MMP-2,9,以及TIMP-1,2阳性率均高于无转移患者(P<0105), GNMMMP-2,9阳性率高于TSCCa;MMP-2,9活性在转移组明显高于未转移组(P<0105);GNM条件培养上清液中 MMP-2,9活性以及体外侵袭力均高于TSCCa。结论:MMP-2,9在口腔鳞癌转移中有重要作用,TIMP-1,2表达上升可能是肿瘤细胞与间质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索一种准确、实用的口腔鳞癌前哨淋巴结定位方法。方法 术前运用SPECT/CT同机融合显像技术对30例cN0期口腔鳞癌患者的SLN进行定位,术中对定位的SLN活检,术后比较SLN与颈淋巴清扫的病理结果。结果 全组病例中,SPECT/CT同机融合图像对SLN定位的准确度为100%, 8例患者的前哨淋巴结和颈清扫淋巴结病理结果证实有癌转移,前哨淋巴结活检对颈部淋巴结转移状况评价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均为100%。结论 SPECT/CT同机融合显像技术可以在术前准确定位前哨淋巴结,客观评价cN0期口腔鳞癌患者颈部淋巴结的真实状况。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nm23-H1基因在口腔鳞癌区域淋巴结转移不同阶段的调控作用及影响。方法 利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技术,结合淋巴结转移和原发灶浸润分型的资料,分组对照研究nm23-H1基因在200例口腔鳞癌颈淋巴结转移不同阶段的表达情况。结果 淋巴结转移组nm23-H1基因阴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1)。N1期、转移仅累及1个淋巴结、Ⅳc型浸润,以及低分化肿瘤的患者,均有比其它患者明显增高的 nm23-H1基因的阴性表达率(P<0·01);转移至颌下或颌下-颈深上淋巴结平面者的阴性表达率,也高于转移到其它平面者(P<0·05)。结论 nm23-H1基因主要是通过干扰肿瘤实体内高转移细胞亚群的形成和初始转移的发生来调控口腔鳞癌患者的颈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临床颈部淋巴结阴性(Cn0)病例口腔鳞癌的隐匿性颈部淋巴结转移规律,及Cn0病例颈部的治疗原则.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患侧全颈淋巴清扫的194例Cn0口腔鳞癌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 Cn0口腔鳞癌总体隐匿性转移率为38.1%(74/194),转移灶最常累及Ⅰ~Ⅲ区,Ⅳ区转移率仅为1.5%(3/194),未见Ⅴ区转移. 110例Cn0舌癌中, 6例表现为转移灶直接累及Ⅲ区的跳跃性转移,未见Ⅳ区跳跃性转移;T3、T4期舌癌多表现为累及多个颈部分区的"弥散性"转移.结论 Cn0口腔鳞癌具有较高的隐匿性颈部淋巴结转移率,适合行选择性肩胛舌骨上颈淋巴清扫.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口腔鳞癌中D2-40及VEGF-C的表达特点,探讨VEGF-C在肿瘤淋巴管生成及淋巴结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将43例口腔鳞癌分为淋巴结转移组和无淋巴结转移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D2-40及VEGF-C的表达情况。结果:口腔鳞癌中的淋巴管主要分布在肿瘤边缘区(肿瘤间质)。癌组织中淋巴管密度及VEGF-C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组织(P<0.05),淋巴结转移组癌灶中淋巴管密度及VEGF-C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结论:口腔鳞癌肿瘤边缘区淋巴管与淋巴结转移相关,VEGF-C可能参与口腔鳞癌淋巴管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Wnt信号传导通路中Wnt1蛋白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中的表达水平,初步探讨Wnt1在OSCC淋巴结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0例OSCC中Wnt1的表达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5对OSCC临床标本和配对癌周组织中Wnt1的表达;通过实时定量PCR法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高、低转移潜能的HN-12和HN-4口腔鳞癌细胞系中Wnt1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生长曲线、划痕实验和Transwell法,分别检测重组蛋白Wnt1对2种细胞的生长情况、迁移能力和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24例淋巴结转移的OSCC中高表达Wnt1,16例未有淋巴结转移的OSCC中低表达Wnt1,Wnt1的表达在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转移细胞系HN-12较低转移细胞系HN-4在m RNA水平和蛋白水平上Wnt1表达显著增高;重组蛋白Wnt1,能够提高肿瘤细胞的生长、迁移和侵袭能力。结论:Wnt信号通路中的关键分子Wnt1在OSCC中有表达,且与淋巴结转移相关,为进一步探讨Wnt信号通路影响肿瘤转移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OSCC的DLN中DC的功能状态。方法:免疫组化标记OSCC的DLN和扁桃体组织中DC的CD1 a,CD83分子。统计CD1 a DC和CD83 DC的浸润程度,以及CD83 DC/CD1 a DC的比值。结果:CD1 a DC在OSCC的DLN中的浸润程度显著高于扁桃体组织(P<0.01),在鳞癌转移的淋巴结中显著低于未转移的淋巴结(P<0.01)。CD83 DC浸润程度在OSCC的DLN中明显低于扁桃体(P<0.01),但鳞癌转移的淋巴结与未转移者无显著差异(P>0.05)。OSCC的DLN中CD83 DC/CD1 a DC的比值显著低于扁桃体组织(P<0.05)。结论:OS-CC的DLN中,DC以不成熟DC为主,难以实现其激活T淋巴细胞反应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