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0 毫秒
1.
目的观察替比夫定对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 45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分为替比夫定组24例,拉米夫定组21例,观察2组治疗不同时间点的生化指标、HDV-DNA水平及病毒耐药的变化。结果在替比夫定组,治疗后ALT、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胆红素及PTA均有明显改善(P0.01);治疗2周时HBV-DNA水平已有明显下降,4、12、24、48周时继续下降(P0.05);在治疗24、48周时分别有90.91%(20/22)及95.45%(21/22)的患者HDV-DNA阴转,分别有21.05%(4/19)及36.84%(7/19)的患者HBeAg血清学转换;在治疗48周时有1例YMDD变异4.17%(1/24)。在治疗2、4及48周时HBV-DNA水平的下降,治疗24、48周时HBV-DNA阴转率,替比夫定组高于拉米夫定组(P0.05)。结论替比夫定能快速有效抑制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HBV-DNA复制,使HBV-DNA水平迅速下降,明显改善肝功能。  相似文献   

2.
替比夫定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替比夫定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48周时的疗效.方法 8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0例,分别给予口服替比夫定600 mg/d或拉米夫定100 mg/d,持续治疗48周.观察治疗不同时间点患者的病毒学、生物化学指标、凝血酶原活动度(PTA)、Child-Pugh积分及病毒耐药等变化情况.结果 替比夫定组患者血清HBV DNA在治疗前为(6.52±1.33)log10拷贝/ml,在接受替比夫定治疗后2、4、8,12、24、48周时的下降值分别为(2.09±1.30)log10拷贝/ml、(2.83±1.22)log,o拷贝/ml、(3.23±1.27)log10拷贝/ml、(3.42±1.32)log10拷贝/ml、(3.65±1.30)log10拷贝/ml及(3.67±1.43)log10拷贝/ml.在24、48周时均有92.5%(37/40)的患者HBV DNA阴转.在治疗24、48周时,分别有30.0%(6/20)及35.0%(7/20)的患者出现了HBeAg血清学转换.在治疗48周时ALT、AST明显下降,白蛋白、总胆红素、PTA及Child Pugh积分等指标均有所改善(P<0.05),治疗48周时替比夫定组YMDD变异率为5.0%.治疗后24、48周HBV DNA水平下降值、HBV DNA阴转率替比夫定组高于拉米夫定组(P<0.05).结论 替比夫定能快速有效抑制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病毒复制,使HBV DNA水平下降,同时可以改善肝功能,且具有较低耐药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替比夫定与拉米夫定对比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疗效。方法检索2007年4月至2010年8月万方数据、维普资讯、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根据纳入标准、排除标准,对入选的6篇随机对照试验(RCT)的研究结果,采用RevMan5.0.2软件进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替比夫定能更显著地提高HBV DNA转阴率、HBeAg转阴率、HBeAg血清转换率和ALT复常率:相对危险度(RR)分别为1.39[95%CI(1.26~1.54),Z=6.45,P〈0.00001]、1.46[95%CI(1.16~1.84),Z=3.24,P=0.001]、1.47[95%CI(1.12~1.92),Z=2.77,P=0.006]和1.15[95%CI(1.09~1.22),Z=4.88,P〈0.00001];且降低耐药率:优势比(OR)为0.31[95%CI(0.20~0.48),Z=5.15,P〈0.00001];而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36,95%CI(0.84~2.20),Z=1.27,P=0.20]。结论采用替比夫定与拉米夫定对比治疗CHB患者,能更显著地降低HBV DNA,提高HBeAg血清转阴率、转换率和ALT复常率,降低耐药率,且不增加药物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替比夫定与拉米夫定在慢性乙型肝炎(CHB)抗病毒治疗中对肌酸激酶(CK)的影响。方法将参加007及015研究的52例患者随机分为替比夫定治疗组和拉米夫定治疗组,分别给予替比夫定600 mg/d和拉米夫定100 mg/d治疗104周。观察2组患者在不同时期CK的变化,并观察临床症状。结果在替比夫定组和拉米夫定组均观察到CK升高的现象,替比夫定组CK升高频率高于拉米夫定组(76%vs 44.4%),两组患者CK升高均没有出现症状。结论在应用核苷类似物抗病毒治疗过程中有可能出现CK升高。应用替比夫定治疗对CK影响大于拉米夫组,但多为1~2级(1~7×ULN)CK升高,且CK升高不是由于损伤心肌所致,常不伴随临床症状,不需要特殊干预,可以自行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替比夫定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48周的疗效及其预测指标。方法采用替比夫定(LdT)600 mg/d治疗78例HBeAg阳性CHB患者48周,从性别、年龄、ALT和HBV DNA基线、早期病毒学应答(治疗12周时HBV DNA转阴)为预测因素,分析其对治疗48周疗效的影响。结果性别、年龄与治疗8~48周时HBV DNA转阴无相关性(P〉0.05);5 ULN≤ALT≤10 ULN组治疗24、36及48周时HBV DNA转阴率高于2 ULN≤ALT≤5 ULN组(P〈0.05,P〈0.01);HBV DNA 106~105拷贝/ml组治疗48周时ALT复常率和HBV DNA转阴率高于HBV DNA〉107拷贝/ml组(P〈0.05);早期病毒学应答组治疗48周时HBeAg阴转率ALT复常率和HBV DNA转阴率也高于非应答组(治疗12周时HBV DNA≥500拷贝/ml)(P〈0.05)。结论 ALT、HBV DNA基线、早期病毒学应答可能可以作为预测替比夫定抗HBV疗效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替比夫定(LdT)对慢性乙型肝炎治疗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口服替比夫定。患者包括初次使用替比夫定患者21例和阿德福韦酯原发治疗失败后换用替比夫定患者16例两组。治疗前后测定基线HBVDNA水平、HBVM、肝肾功能、肌酸肌酶。结果两组患者治疗1月、3月、6月后ALT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两组之间治疗前后ALT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1月log值下降幅度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3月、6月后log值下降幅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次用药与更换用药在HBVDNA转阴和HBeAg血清转换方面在治疗6月内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替比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可迅速减少肝损伤和降低HBVDNA病毒载量,3、6月时初次用药降低病毒载量优于阿德福韦酯原发治疗失败后更换用药者。  相似文献   

7.
替比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替比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 4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成替比夫定治疗组20例和拉米夫定治疗组24例,观察1年的疗效。结果替比夫定组治疗后3月、6月和12月时ALT复常率分别为50%、65%和85%,HBV DNA阴转率分别为45%、65%和80%,HBeAg阴转率分别为15%、30%和45%,HBeAb阳转率分别为5%、20%和35%,而拉米夫定组ALT复常率则分别为33.3%、50%和66.7%,HBV DNA阴转率分别为37.5%、50%和62.5%,HBeAg阴转率分别为8.3%、16.7%和25%,HBeAb阳转率分别为0%、8.3%和20.8%(P0.05)。结论替比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有较好的抗病毒疗效,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8.
为了进一步评价和比较替比夫定在初治或复治患者中的抗病毒疗效,我们对152例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了为期24个月的临床治疗观察,现报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收集2007年6月至2012年1月在山东大学附属济南传染病医院门诊或住院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资料,患者HBeAg均为阳性,符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版)》的诊断标准[1].分为复治A组、复治B组、复治C组和初治组.复治A组和复治B组均为阿德福韦疗效不佳或耐药的患者,用药时间最短8个月,最长40个月,平均30.5个月;复治C组为因干扰素疗效不佳或不能耐受治疗的患者,干扰素用药时间最短6个月,最长18个月,平均10.6个月;初治组未接受过任何抗病毒治疗和免疫调节治疗.  相似文献   

9.
王海燕  王煜  彭晓明  刘娅 《临床肝胆病杂志》2011,27(12):1320-1322,1326
替比夫定是一种新型的抗HBV作用的核苷类似物,其HBeAg血清学转换率高、起效早,耐药发生率低。了解替比夫定的药理作用,选择合适的病例进行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及时监测,根据第24周时患者的HBVDNA水平来指导后期的治疗,有助于达到长期抑制HBV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替比夫定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48周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队列研究方法,将93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分成三组,替比夫定(LDT)组32例,拉米夫定(LAM)组31例,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保肝对症治疗,疗程均为48周。观察治疗不同时间点患者的病毒学、生化学、凝血酶原时间(PT)、肝纤维化指标及Child—Pugh计分等变化情况。结果LDT组患者HBVDNA水平显著下降,HBVDNA转阴率优于LAM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24和48周LDT组患者血清HBeAg阴转率及HBeAg/抗-HBe血清学转换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Ⅱ、AST、TBil明显下降,肝纤维化指标改善,Child—Pugh计分下降,在24和48周,LDT组和LAM组较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DT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能有效、快速抑制病毒复制,改善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及Child—Pugh计分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前ALT、HBeAg、HBV DNA水平以及治疗12周时HBV抑制程度对阿德福韦酯(ADV)治疗52周患者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 98例HBeAg阳性成年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入研究.筛选时血浆HBV DNA定量≥1×106拷贝/ml,血清ALT水平1.5~10倍正常值上限(ULN).患者接受ADV 10mg/d,共52周治疗.定期随访,检测血清HBV标志物及HBV DNA.比较不同基线ALT、HBeAg、HBV DNA水平以及治疗12周时不同血清HBV DNA水平患者治疗52周时的疗效差异. 结果 ADV治疗52周时,血清HBV DNA<103拷贝/ml的患者,基线ALT>5 × ULN者(72.7%)高于ALT<2×ULN者(38.0%),P<0.05;基线HBeAg≤350 s/co者(66.7%)高于HBeAg>350 s/co者(30.2%),P<0.01;基线HBV DNA≤108拷贝/ml者(53.0%)高于血清HBV DNA>108拷贝/ml者(34.4%),P<0.05.52周HBeAg血清学转换率在基线HBeAg水平≤350 s/co者和HBeAg>350 s/co者分别为42.2%和7.5%(P<0.01).治疗12周时血清HBV DNA<103拷贝/ml、103~105拷贝/ml和>105拷贝/ml组患者,52周时血清HBV DNA<103拷贝/ml的比例分别为82.6%、57.1%和17.5%,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3组患者HBeAg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52.2%、25.7%和5.0%,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3组患者52周ALT复常率分别为100%、83%和75%,血清HBV DNA<103拷贝/ml组高于>105拷贝/ml组(P<0.05).相关分析显示,治疗52周时的血清HBV DNA水平及HBeAg血清转换与治疗12周时血清HBV DNA水平中度相关(P<0.01).结论 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ADV治疗12周时血清HBV DNA水平对治疗52周的疗效的预测价值优于基线指标,治疗12周时血清HBV DNA<103拷贝/ml者,52周时能达到更佳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对慢性乙型肝炎(CHB)初治患者选择无交叉耐药的药物联合治疗是重要的策略[1-2].但联合用药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尚缺乏长期的循证医学证据,尤其是对于高病毒载量(HBV DNA>7 log10拷贝/ml)的CHB患者,尚鲜有报道.我们对64例高病毒载量HBeAg阳性CHB患者分别采用替比夫定(LDT)联合阿德福韦酯(ADV)与拉米夫定(LAM)联合ADV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初治联合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初治患者服用替比夫定的近期疗效。方法给予48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初治患者口服替比夫定治疗48周,观察患者应答情况。结果在治疗12周、24周和48周时,患者血清学应答率分别为22.9%、56.2%和64.6%,它们与基线ALT、AST和HBV DNA水平无相关;12周、24周、48周病毒学应答率分别为47.9%、85.4%、89.6%,与基线ALT、AST、HBV DNA水平无相关性(P>0.05),48周病毒学应答率高低与24周呈正相关(P<0.01);12周、24周、48周生化学应答率分别为47.9%、83.3%、95.8%,24周生化学应答发生与否与基线ALT、AST水平有相关性,发生生化学应答者治疗前ALT和AST水平明显高于未发生生化学应答者(P<0.05)。本组患者中有3例发生无肌肉症状的磷酸肌酸激酶升高(192~610U/L)。结论替比夫定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48周疗效满意,耐受性较好。  相似文献   

14.
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已积累了大量的临床数据,近期疗效良好,但是长期治疗易发生HBV变异和耐药[1].若能够在治疗的早期预测患者的远期疗效,将有利于对患者进行优化治疗.我们通过对拉米夫定治疗成人HBeAg阳性CHB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分析,以期探索实际有用的疗效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5.
我们使用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有1例患者血清HBsAg阴转,1例患者HBsAg血清转换,出现抗-HBs阳性,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前,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最重要治疗措施是抗病毒治疗.替比夫定为近年用于临床的核苷类似物,使用方便,安全性良好,已普遍得到临床医师的认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替比夫定和拉米夫定治疗e抗原阳性和阴性慢性乙型肝炎进行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 基于医疗保险角度开展药物经济学评价研究.依据慢性乙型肝炎的疾病进展规律,构建Markov模型,以GLOBE 2年临床试验结果为主要资料来源.另收集不同乙型肝炎相关疾病状态下的年医疗费用和生活质量评分情况.以增量成本效果比作为评价指标,并对分析结果进行灵敏度分析.结果 与拉米夫定相比,替比夫定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每延长1个质量调整生命年(QALY)多需的医疗费用在北京和广州分别为5403元、4916元.治疗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增量成本效果比在两地分别为28 239元/QALY和29 618元/QALY.根据文献报道的全国乙型肝炎相关疾病经济负担,与拉米夫定相比,替比夫定治疗HBeAg阳性和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每延长1个质量调整生命年多需的医疗费用分别为1282元和31 565元.结论 按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标准,替比夫定较拉米夫定治疗HBeAg阳性和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更具成本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在用替比夫定(LDT)治疗期间Th1/Th2型细胞因子水平的动态变化情况及其与治疗转归的关系.方法 收集接受LDT治疗的15例HBeAg阳性CHB患者在基线与治疗4、8、12、24、48周时的外周血,用流式细胞仪对其血清白细胞介素(IL)-2、-4、-6、-10,以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与干扰素(IFN)γ的表达水平进行动态检测;比较完全应答组,部分应答组、无应答组、病毒学突破组及各组在不同治疗时间点的Th1/Th2型细胞因子水平.对数据的统计学分析用重复测量设计方差分析与Spearman相关分析. 结果完全应答组的Th1型细胞因子水平高于部分应答组、无应答组及治疗中病毒学突破组;而Th2型细胞因子水平则低于其他各组,但各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完全应答组内IL-2、TNF α及IFN γ水平自服用LDT 12周起及其后各时间点较基线时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部分应答组内从服药24周起IFN γ水平较基线时升高(P<0.05);无应答组在服药48周时IL-6及IL-10水平较基线时明显升高(P<0.05);在病毒学突破组自服药24周起的IL-4水平及服药12周起的IL-6水平与基线相比,逐渐升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h1/Th2型细胞因子的活性平衡与LDT治疗HBeAg阳性CHB患者的转归有一定相关性,这可能与LDT治疗对CHB患者的免疫应答有一定程度的恢复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