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临终关怀和护理人员的死亡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综述临终关怀产生必然性的前提下,通过对临终关怀理念的阐述,旨在提出临终关怀的实施和护理人员死亡观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述及护理人员的死亡观及影响因素,得出我国护理人员在实施临终关怀时,仍存在死亡认识方面的观念差距。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传统文化视域和现行伦理、法律框架下,老年人临终关怀会遇到一系列的伦理冲突和难题:医疗保护中隐瞒病情与知情同意中告知原则的伦理冲突;中国传统孝道观念与尊重病人自主抉择权利的伦理冲突;临终关怀中的死亡商讨与传统死亡观的伦理冲突;选择临床积极治疗或临终关怀服务的伦理决策冲突;临终关怀的服务理念与传统医德观的伦理冲突.提出解决的对策为:应根据病人的心理状态和实际需要适当告知病情;关注病人意愿,尊重病人的自主权;推广有关生死关怀等相关的教育课程;开展死亡观教育和伦理引导,构建和普及科学的死亡观;医务人员要转变医疗观念,重视对临终老人的身心照护.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临终关怀的意义、现状及内在的伦理困境,具体有:死亡标准的变化让“临终”难以界定;患者的自主性对“关怀”要求不一;延长寿命与提高生命质量难以平衡。在此基础上,论述了临终关怀遭遇的慢性疾病增多,过度医疗及医患关系不和谐的医学困境,并提出了树立正确观念、实现临终关怀的对策,包括:管理者应树立服务意识,强化引导观念,营造和谐的人文关怀环境;医者应树立整体医学观念,把握善恶伦理尺度;大众应树立正确的疾病观和死亡观,推进临终关怀新理念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干部病房老年患者临终关怀期间存在与生命伦理学原则相悖的伦理困惑.通过树立正确的死亡观,使临终关怀伦理取向价值利益最大化;以换位思考的理性举措,使临终患者伦理价值取向权利人性化;用健康知识的灌输使患者家属走出公平伦理价值取向的误区,以帮助患者及其家属理清临终关怀期间伦理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5.
临终关怀是人道主义的新起点,是人生临终旅途的一个理想模式,但由于传统伦理观念和现实的影响,临终关怀的发展面临着一些问题的困扰,主要有:传统孝道、传统死亡观、医疗伦理环境、医学人道主义以及医护人员缺乏临终关怀知识等.通过讨论研究,探寻一条普遍性的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路径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死亡尊严是现代人在生命最后阶段的追求目标.临终关怀则是实现死亡尊严的途径之一.从临终关怀角度来讲,临终关怀的科学化、社会化、人性化都能较好的尊重人的生命价值和人格尊严,让其能在生命弥留之际带着尊严离去.正确地认识和实施临终关怀,在我国社会老龄化加快的形势下,对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护理大学生死亡观的现状,为有针对性进行临终关怀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护理大学生268人。结果不能正常谈论死亡话题的有21.3%,从来没有考虑自己会死亡和用不着考虑死亡的有12.9%;经常考虑死亡的占10.0%;对绝症病人不会处理的占74.3%;遇到挫折认为自杀也是好的路子的占4.9%。结论护理大学生死亡观浅显,要做好临终关怀教育必须得深入思考死亡的意义,建立积极人道的死亡观。  相似文献   

8.
梳理了临终关怀在我国本土化发展的情况,分析了当前我国临终关怀还存在传统文化对临终关怀的影响;公费医疗报销问题;临终关怀团队成员基本素质与临终关怀的照护水平不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开展死亡教育;重塑"孝道"观;明确责任主体,完善法律、法规;多方筹措资金,拓宽融资渠道;打造优秀的临终关怀队伍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现代死亡观包括现代的死亡标准、死亡现代方式、面对死亡的现代态度及死亡的现代处置,它与生态伦理所提倡的人与自然和谐性、公正性、可持续发展性等原则相辅相成,互为支撑,本文旨在以生态伦理背景阐述现代死亡观的合理性、必要性.  相似文献   

10.
通过审视安乐死的基本精神,重新思考安乐死在中国的实现途径。安乐死一词与中国的“善终”思想契舍,应结合中国的文化传统和基本国情,重拾安乐死的本意,通过死亡教育树立安乐死亡观,在全方位开展临终关怀事业的基础上,推进中国特色的安乐死进程。  相似文献   

11.
临终关怀之死亡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兰 《中外医疗》2008,27(24):145-145
本文主要介绍了临终关怀发展的必要性和提升现代人死亡观、树立自然归宿信念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164名护理本科生的死亡态度与死亡观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护理专业本科生是护理事业的新生力量,在未来的临终关怀事业中要承担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他们的死亡观以及对于死亡的态度直接影响他们对临终病人以及其家属的护理质量。为此,笔者进行了这项研究。对象与方法一、对象2005年本校护理专业本科生一年级125人,二年级71人,三年级66人  相似文献   

13.
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 死亡并不是悲剧,真正的悲剧是患者在临终前被冷落,失去关爱,没有精神上的支柱,所以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了临终关怀的重要性. 临终关怀改变了传统医学对于生命的理念,让医护人员重新审视医学的本质及人类生命的意义,有利于树立全新的现代医学观,促进医学科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对公益论、计划生育与生殖控制技术、传统死亡观—一“心死”论与浙型死亡观——“脑死” 论、临终关怀与安乐死等以上潜在的文化冲突作了详尽的剖析.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长治市某社区老年人健康状况及对临终关怀的需求情况,为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以及临终关怀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制的《长治市社区老年人健康状况问卷》和曾必云的临终关怀认知问卷,对长治市某社区60岁以上老年人的健康情况和临终关怀需求进行调查。结果:366名社区老年人中,患慢性疾病266人,占72.7%,各种慢性病中,发病率最高是高血压和冠心病;临终关怀的认知得分为(70.70±11.70)分,366名老年人中对于临终关怀了解的为93人,对于选取临终关怀地点,选择在家中有236人。结论:社区老年人发病率最高疾病是高血压和冠心病,临终关怀认知处于一般水平,社区工作人员需加强医疗基础设施建设,在社区开展死亡教育,满足社区老年人的养老需求以及就医需求,帮助老年人树立正确的死亡观。  相似文献   

16.
安乐死的问题不仅与医学、伦理学有关,还与人们的生命观和死亡观有着密切的联系。生命观与死亡观,是人们运用一定的世界观认识生命与死亡所产生的对生命与死亡的根本看法,它从根本方向上决定着人们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决定着人们对待安乐死的态度或看法。安乐死的各种矛盾和难题,必须随着人们对新的生命观与死亡观的认可和接受,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17.
中国临终关怀死亡选择的伦理争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中国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临终关怀事业得到了健康有序的发展,但由于受到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的影响,在临终者的死亡选择、姑息治疗等问题上存在着伦理两难。受中国传统死亡哲学的影响、传统孝道观的影响,又因为没有安乐死的立法支持,使得临终病人的死亡选择、姑息治疗受到了种种桎梏。建议在临终关怀中国化进程中既要尊重中国传统文化又要逐渐转变观念,尽量减少传统思想的束缚,既要聚集全社会力量又要加强专业化规范建设,加强人员培训,既要遵守现行法律,又要积极推动立法进程,提高临终关怀质量。  相似文献   

18.
开展临终关怀与死亡教育的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死亡是生命运动发展过程的必然归宿,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生存质量的关注.越来越多的人愿意接受临终关怀这种完整照顾的特殊服务。而与临终关怀相伴而生的死亡教育也日渐引起社会的重视和关注。因此加强死亡教育对推动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护理专业本科生是护理事业的新生力量,在未来的临终关怀事业中要承担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他们的死亡观以及对于死亡的态度直接影响他们对临终病人以及其家属的护理质量.为此,笔者进行了这项研究.  相似文献   

20.
临终关怀及其社会学意义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程琳 《医学与社会》1996,9(2):51-63
近几年来临终关怀的兴起,使人们对待死亡的方式拓宽了眼界。有的学者认为:临终关怀是使人们安乐地渡过临终阶段,而安乐死则是一种特殊的临终关怀,是临终关怀过程中可采用的一种方法。笔者试图对临终关怀的兴起与发展、内容与特点、社会学意义谈点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