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薏苡附子败酱散出自<金匮要略>,由薏苡仁、附子及败酱草组成,具有振奋阳气、消肿排脓之功.本方临床常用于肠痈脓已成而未溃之病证,即西医学之急性阑尾炎、阑尾周围脓肿、慢性阑尾炎、腹内脓肿等.赵和平老师系湖北省名中医,擅用经方.笔者跟师学习多年,常见其以薏苡附子败酱散加味治疗带下、劳淋、慢性前列腺炎等妇科、男科疾病,收效显...  相似文献   

2.
熊才良 《河南中医》2003,23(1):17-17
患者余某 ,男 ,70岁 ,农民。因发现上腹部肿块伴疼痛、腹胀 1周就医。刻诊 :患者语声洪亮 ,体态丰腴 ,形气俱实。左上腹部可扪及一不规则之囊性肿块 ,推之不移 ,质中硬 ,压痛而拒按 ,苔黄厚腻 ,舌质暗红 ,脉滑数有力。血常规检查 :白细胞 15 .4× 10 9/L ,中性 0 .87,淋巴 0 .13,腹部B超提示 :左上腹部内壁可见一 6 .0cm× 2 .8cm× 3.4cm之炎性包块 ,诊断为上腹部脓疡。建议抗炎治疗后复查。因患者对多种抗生素过敏 ,遂求治于中医。询知其平素嗜好醇醴膏粱厚味之品。病因病机为饮食失宜 ,脾胃功能受损 ,滋生湿热 ,阻碍气机 ,初不在…  相似文献   

3.
报告了4例运用薏苡附子败酱治疗获效的病例,由此认为该方的应用指征为:阴证偏虚(病程迁延,抵抗力低下的状态);皮肤干燥,(未心是全身性的,仅是局部表现亦可)。另外,对无回盲部周围抵抗,放射性压痛者,该方亦有效。  相似文献   

4.
带下一词首见于《素问·骨空论》,为妇产科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以带下量、色、质、味发生明显异常为主要表现,而带下过多即是以量多为主要症状,又名白沃、赤沃.常合并有月经不调、闭经、阴痒、阴痛、不孕等症,笔者用薏苡附子败酱散治之,疗效确切,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王艳蓉  冯五金 《光明中医》2014,(8):1740-1741
薏苡附子败酱散出自张仲景之《金匮要略·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第十八》:"肠痈之为病,其身甲错,腹皮急,按之濡,如肿状,腹无积聚,身无热,脉数,此为肠内有痈脓,薏苡附子败酱散主之。"导师冯五金教授,系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硕士生导师,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其从医40余载,擅长治内外妇儿多科的疑难病症,笔者有幸跟师临证,亲聆教诲,受益颇多,  相似文献   

6.
患者余某,男,70岁,农民.因发现上腹部肿块伴疼痛、腹胀1周就医.刻诊:患者语声洪亮,体态丰腴,形气俱实.左上腹部可扪及一不规则之囊性肿块,推之不移,质中硬,压痛而拒按,苔黄厚腻,舌质暗红,脉滑数有力.血常规检查:白细胞15.4×109/L,中性0.87,淋巴0.13,腹部B超提示:左上腹部内壁可见一6.0 cm×2.8 cm×3.4 cm之炎性包块,诊断为上腹部脓疡.建议抗炎治疗后复查.因患者对多种抗生素过敏,遂求治于中医.  相似文献   

7.
薏苡附子败酱散治验二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薏苡附子败酱散源于张仲景《金匮要略·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第十八》,由薏苡仁、附子、败酱草组成。主要为肠痈脓已成而设,具有排脓消痈、振奋阳气之功。山东中医药大学陶汉华教授宗异病同治之旨,以此方随证化裁,用于内科多种疾病的治疗,获得满意效果,兹举验案二则。1克隆病  相似文献   

8.
丹毒是中医外科常见的疾病,多由血热火毒为患所致。目前虽无确切循证医学证据表明慢性肾脏病患者对于丹毒的易感性显著高于健康人群,但王耀光教授通过日常门诊观察,某些肾病病人或有过肾损伤史的患者多合并丹毒,且较无肾病的丹毒患者具有病程更长的特点,如不能及时有效治疗,预后不良。王师通过辨  相似文献   

9.
<正>薏苡附子败酱散方出《金匮要略》,由薏苡仁、附子、败酱草组成,原方用治肠痈脓成,现临床多用此方治疗慢性阑尾炎、慢性结肠炎等腹部疾病。笔者遵其方义,加以发挥,临床广泛应用于头面部多种疾病中,临床疗效确切,现记录如下,与同道探讨。1霰粒肿陈某,女,23岁,2013年9月23日初诊。患者十天前无明显诱因情况下出现左上眼睑近眼眶处红肿,按压疼痛。外院予口服阿莫西林及红霉素眼膏外用治  相似文献   

10.
1 临床资料 全部患者来自我院门诊及住院部。年龄 2 4~ 65岁。病程半年至十几年。全部为女性。均为慢性尿路感染。2 治疗方法 败酱草 30g、白花蛇舌草 30g、瞿麦 2 0g、扁蓄 2 0g、石苇2 0g、双花 30g、半枝莲 30g、连翘 2 0g、公英 30g、羊藿叶 1 5g、茴香 1 5g、桔核 1 0g、肉桂 1 0g、巴戟 1 0g、寸云 1 0g、附子 1 0g、薏苡仁 2 0g、甘草 1 5g。每日 1剂、水煎日 3次服。3 结果3 1 疗效标准 治愈 :无症状 ,尿沉渣镜下白细胞 <5个 /HP ,中段尿培养阴性连续 3次 ,1个月及半年复查均在正常范围内。3 2 结果 …  相似文献   

11.
12.
某男,33岁。3个月前曾因右下腹剧烈疼痛就诊于我市某医院,诊断为“急性阑尾炎”,经静点抗生素后症状缓解,近日又出现右下腹疼痛时作,活动后疼痛加重,患者再次就诊于首诊医院,医院建议手术治疗。患者因不愿手术而来我院要求服中药,初诊时舌暗红,苔白微黄,脉弦滑,遂予慧苡附子败酱散:慧苡仁50g,附子15g,败酱草50g,服药5剂后腹痛消失,复诊时患者诉既往有“五更泻”病史2年,此次服中药后“五更泻”的情况有所减轻,继服5剂,三诊时患者阑尾炎未再发作,五更泻的病情也明显减轻,遂予处方:惹苡仁50g,附子10g,败酱草30g,继服7剂,五更泻痊愈,随访半年阑尾炎及五更泻均未复发。由此启发了笔者之思路,又用薏苡附子败酱散治疗五更泻21例,均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3.
林娟 《光明中医》2013,28(2):402-403
薏苡附子败酱散是《金匮要略》中治疗肠痈的一首良方,主治肠痈内已成脓的病证,具有排脓消肿、振奋阳气之功。但笔者于临床中体会到该方对于非肠痈的其他阳虚寒湿的病证亦有显著疗效,现举2例,希望有助于临床灵活运用本方,扩大其使用范围,同时提高对中医理法方药的理解和运用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总结分析薏苡附子败酱散的组方、功效、临床应用及机制。薏苡附子败酱散不仅用于溃疡性结肠炎、阑尾炎等肠痈类疾病的治疗,还可用于支气管扩张、慢性前列腺炎、口腔溃疡、慢性湿疹、慢性盆腔炎、盆腔囊肿等疾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5.
薏苡附子败酱散出自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第十八》,云:"肠痈之为病,其身甲错,腹皮急,按之濡,如肿状,腹无积聚,身无热,脉数,此为肠内有痈脓,薏苡附子败酱散主之",原方主要用于治疗痈脓已成而尚未破溃之肠痈,即现代医学所说的阑尾炎早中期阶段.  相似文献   

16.
薏苡附子败酱散治疗慢性盆腔炎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盆腔炎是指女性盆腔生殖器官及其周围结缔组织、盆腔腹膜发生慢性炎症性病变。临床所见慢性盆腔炎患者多体质虚弱,正气亏损,临床表现为小腹冷痛或坠胀刺痛,经行腹痛加重,喜热恶寒,得热痛减,行走或久立加重,经行量少,色黯有块,带下量多,色白或黄,神疲乏力,腰骶冷痛,小便频数,婚久不孕,舌暗红,苔白腻,脉沉迟或沉涩。此证辨证为寒湿血瘀型,治宜温化寒湿活血通络,方宜仲景之薏苡附子败酱散加味,临床中笔者运用薏苡附子败酱散加味治疗常获显效。  相似文献   

17.
薏苡附子败酱散加味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中药灌肠和中药口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结果。方法:43例患者分为观察组23例,对照组20例,观察组薏苡附子败酱散加味水煎灌肠治疗,对照组上方口服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1.31%,对照组总有效率85.00%。结论:中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优于口服治疗。  相似文献   

18.
《金匮要略·疮痈肠痈浸淫病篇》曰:"肠痈之为病,其身甲错,腹皮急,按之濡,如肿状,腹无积聚,身无热,脉数,此为肠内有痈脓,薏苡附子败酱散主之."薏苡附子败酱散由薏苡仁、附子、败酱草组成,为治疗肠痈的一张名方.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王耀光教授多用薏苡附子败酱散治疗外科诸疾患[1],如丹毒、脐痈、带状疱疹、阴囊脓肿等疾病,临床上疗效明显,扩大了经方主治范围.笔者有幸侍诊于侧,受益匪浅,现总结王教授应用薏苡附子败酱散治疗疥疮一例,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19.
田化德 《河南中医》2006,26(12):12-12
2001年1月~2005年10月,我科对216例慢性泄泻患者以薏苡附子败酱散加味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216例均为门诊病人,其中男159例,女57例;年龄15~72岁;病程3月~10 a。所有病例均曾接受过西药或中药治疗。2治疗方法薏苡附子败酱散方:附子5~20 g,薏苡仁10~30 g,败酱  相似文献   

20.
输卵管积液在祖国医学中属症瘕、肠覃范畴,其生于胞官者称石瘕,生于胞脉者为肠覃,故肠覃类似临床所见的附件肿物。《内经》记载肠覃是“寒气客于肠外.与卫气相搏,气不得营,固有所系,癖而内著,恶气乃起,肉乃生。其始生也,大如鸡卵,稍以益大,至其成杯子之状……”。此段描述,恰是现代医学中输卵管积液的病理发展过程。笔者自1985年以来用《金匮要略》薏苡附子败酱散治疗输卵管积液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有完整病例52例,年龄19岁~29岁17例,30岁~39岁29例,40岁~49岁4例,50岁以上2例;未婚5例,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