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雷公藤所含萜类单体,如雷公藤甲素、雷公藤氯内酯醇、雷公藤内酯酮、南蛇藤素、扁蒴藤素具有独特的药理学作用,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上述五种萜类成分在炎症及免疫反应、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和肿瘤抑制等方面的药理学作用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本研究对上述五种萜类成分的药理作用及分子机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测定雷公藤属植物叶片中5种萜类成分的含量并比较差异,研究3个物种间的化学亲缘关系。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28批雷公藤属植物叶片中雷公藤甲素、雷公藤内酯酮、雷酚新内酯、雷酚内酯和雷公藤红素5个成分的含量,并进行方差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雷公藤属植物叶片中,雷公藤甲素、雷酚内酯和雷公藤红素的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雷公藤内酯酮和雷酚新内酯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运用系统聚类将28批雷公藤属植物聚为4类:第I类为东北雷公藤和昆明山海棠;第II类为雷公藤;第III类为雷公藤;第IV类为雷公藤和昆明山海棠。结论:雷公藤属植物叶片中部分萜类成分含量差异明显。东北雷公藤与雷公藤化学亲缘关系较远;昆明山海棠混在2者之间,与2者无明显区分。  相似文献   

3.
黄藤浸膏片为雷公藤药材经水煎煮的浓缩浸膏与雷公藤细粉制成颗粒压制而成的片剂。为本院验方制剂,具有祛风除湿,活血通络,消肿止痛的功效。雷公藤的化学成分复杂,含有生物碱、二萜、三萜和倍半萜类化合物等70多种,仅二萜类化合物就有雷公藤内酯醇、雷公藤乙素、雷公藤丙素、雷公藤酮、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简便、快速、灵敏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同时测定雷公藤饮片中雷公藤甲素、雷公藤红素、雷公藤内酯酮和雷公藤内酯甲的含量,为雷公藤饮片的质量控制与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色谱条件:Agilent ZORBAX Eclipse Plus C18(2.1 mm×150 mm,3.5μm)色谱柱,乙腈-0.1%甲酸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0.2 mL·min~(-1),柱温为35℃;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以正离子多反应监测模式进行检测,检测成分的离子对质荷比分别为:雷公藤甲素(361.1/145.1)、雷公藤内酯酮(358.9/143)、雷公藤红素(451.2/201.1)、雷公藤内酯甲(455.3/409.2)。结果雷公藤甲素、雷公藤内酯酮、雷公藤红素和雷公藤内酯甲分别在100~3000 ng·mL~(-1)、100~3000 ng·mL~(-1)、20~600 ng·mL~(-1)和50~1000 ng·mL~(-1)的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平均回收率为100.45%~102.74%,其RSD3.15(n=6)。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LC-MS/MS色谱法稳定可靠、简便易行,可同时检测雷公藤饮片中雷公藤甲素、雷公藤红素、雷公藤内酯酮、雷公藤内酯甲4种萜类成分的含量,可为雷公藤饮片及雷公藤制剂的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不同地区的雷公藤饮片成分含量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5.
雷公藤多甙中环氧二萜内醸化合物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柱层析方法将雷公藤多甙分为8个组分,经薄层层析检测出4个环氧二萜内酯化合物即雷公藤内酯二醇,雷醇内酯,雷公藤氯内酯醇,雷公内酯三醇,并从雷公藤多甙中提取分离出雷公藤内酯二醇结晶。建议用雷公藤内酯二醇的含量作为雷公藤多甙片的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6.
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 f.)系卫矛科雷公藤属多年生藤本植物的全株,其主要药理作用为抗炎症、抗增殖、抗肿瘤、抗生育等,对它的研究和利用几乎涉及了大部分医、药基础和临床学科[1]。迄今为止,从该属植物中提取到100余种活性成分,主要为生物碱类、二萜类、三萜类、倍半萜类及糖类[2],其中分离得到的单体大多具有抗炎和免疫抑制活性。近年来,研究发现雷公藤的疗效机制除了其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外,可能还与它能显著改善和修复细胞病变有关[3,4]。基于此,本文将以二萜内酯化合物中的代表性单体雷公藤内酯醇(Triptolide, T10,又名雷公藤甲素)对足细胞和肾小管上皮细胞保护作用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痹证中的许多类型在临床治疗中十分棘手 ,这或许是有毒理作用的部分中草药常常被选用于痹证治疗中的原因之一。本文拟对近十年来这几种常见有毒中草药在痹证治疗中应用方式及疗效作简单介绍。1 雷公藤及其制剂 雷公藤属卫矛科雷公藤属植物 (TripteryguimWilfordi;HooRf) ,含多种化学成分 ,有毒 ,传统不作内服用 ,因而绝大多数本草文献和各版药典中未予收载。对其有效成份认识不一 ,有文献报导为雷公藤内酯醇、内酯二醇、内酯酮等。比较一致的观点是雷公藤内酯醇 (也称甲素 )是治疗RA的有效成份 ,也是产生毒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对雷公藤悬浮细胞中萜类次生代谢产物的诱导效应,探讨脱落酸的毒物效应(Hormesis)。方法:雷公藤悬浮细胞继代培养10 d后,分别加入不同浓度(10μM,20μM,50μM,100μM,150μM,200μM,500μM)的ABA诱导,并设置空白对照组,每组生物学重复4次。分别采用HPLC和UPLC检测诱导后0 h和240 h的样品,测定悬浮细胞中雷公藤甲素、雷酚内酯、雷公藤红素和雷公藤内酯甲4种萜类成分的含量。结果:当ABA浓度为10μM和20μM时,诱导组与对照组无差异;50μM时,与对照组比较,雷酚内酯含量明显升高,雷公藤红素含量升高至2.4倍,雷公藤内酯甲含量升高至4.7倍;当诱导浓度超过100μM时,与对照组比较,除雷公藤内酯甲外,雷公藤甲素、雷酚内酯、雷公藤红素含量均显著降低。结论:ABA在10~500μM范围内对不同的雷公藤萜类成分影响作用不同,从整体趋势看,呈现为β曲线,符合Hormesis效应特点;50μM时ABA对雷公藤红素含量的积累有显著促进作用,为后期研究ABA影响雷公藤红素合成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甘草对雷公藤甲素与雷公藤内酯酮体内代谢成分的影响.方法:采用LC-MS/MS研究雷公藤甲素和雷公藤内酯酮单独给药及与甘草联合给药后在大鼠血浆中相应代谢成分,比较单独给药及联合给药后代谢产物种类和生成量的差异.结果:在雷公藤甲素单独给药组及其与甘草联合给药组的大鼠血浆中,均发现4个代谢产物:m/z([M+H]+)359,359,375,377,其中羟基氧化代谢产物(m/z359)生成量较大.在雷公藤内酯酮单独给药组及其与甘草联合给药组的大鼠血浆中,均发现代谢产物3个:m/z([M +H]+)375,397,413,其中羟基化代谢产物(m/z 375)生成量较大,在联合给药组的大鼠血浆中还发现1个单独给药组中没有的代谢产物m/z([M +H]+)413.联合给药组比单独给药组的各代谢产物生成量大.结论:雷公藤甲素和雷公藤内酯酮单独给药及其与甘草联合给药后,大部分代谢产物相同,其中氧化代谢产物为主要代谢产物.甘草可加速雷公藤甲素和雷公藤内酯酮的体内代谢,为阐明甘草对雷公藤的减毒增效作用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制备雷公藤提取物(ETW)固体分散体(ETW-SD),提高其体外溶出度。方法通过溶剂-熔融法,以聚乙二醇6000(PEG 6000)、泊洛沙姆188(F68)为载体制备ETW-SD。以雷公藤甲素、雷公藤内酯酮、雷公藤次碱、雷公藤红素以及雷公藤内酯甲为评价指标,通过体外溶出度、电子扫描电镜(SEM)、差示热量扫描(DSC)和X-射线衍射(XRD)对ETW-SD进行表征。结果 ETW-SD的最优处方为ETW-PEG 6000-F68(1∶2∶1)。与原料药相比,在60 min内雷公藤内酯酮、雷公藤甲素的溶出度分别提高了3.32倍,雷公藤次碱提高了2倍,而雷公藤红素和雷公藤内酯甲的溶出度均达到83%以上。  相似文献   

11.
雷公藤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苏维广  孟江 《辽宁中医杂志》2003,30(10):845-846
雷公藤 ,为卫矛科植物雷公藤的全株 ,又名黄藤、黄藤木、断肠草等。主产于浙江、江苏、安徽、福建等地 ,苦 ,寒 ,有大毒 ,归心、肝经。功效为祛风除湿 ,活血通络化瘀 ,消肿止痛 ,杀虫解毒。其药用最早收载于《神农本草经》 ,已有近 2 0 0 0年的应用历史。从雷公藤中提取出的化学成分有 70余种 ,主要成分为生物碱类、二萜类、三萜类、倍半萜类及糖。以二萜内脂类为主要活性成分。根据雷公藤化学成分的医药作用 ,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具有抗肿瘤活性的有雷公藤甲素、雷公藤乙素及雷公藤酮 ;具有免疫活性的有雷公藤三萜酸A、雷公藤三萜酸C、雷…  相似文献   

12.
雷公藤内酯醇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雷公藤内酯醇(triptolide,Tri;又称雷公藤甲素、PG-490),是从雷公藤中分离出的含有3个环氧基的二萜内酯化合物,外观呈无色针状结晶体,相对分子质量为360,分子式为C2OH24O6,在体内化学性质稳定,生理活性强,是雷公藤发挥免疫抑制作用的主要成分之一,其相关效价比雷公藤总苷高100~200倍[1]。相对雷公藤的其他单体而言,雷公藤内酯醇获得较易,全合成也已成功。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其药理作用机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本文综述了近20年来国内外的研究进展。1理化性质和结构特点雷公藤内酯醇为白色晶体,熔点(mp)226~230℃,不溶于水,溶于二甲亚砜、…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道从雷公藤茎和叶中分离出三种二萜内酯化合物,雷公藤内酯醇(Ⅰ),雷公藤内酯二醇(Ⅱ)和雷醇内酯(Ⅲ)。Ⅰ和Ⅱ是高活性的抗白血病化合物。  相似文献   

14.
李春杏  李太生  朱珠  谢静  吕玮 《中国中药杂志》2014,39(21):4159-4164
雷公藤化学成分复杂,为调研和概述雷公藤中主要已知单体成分的抗炎免疫调节活性和毒性以及药动学研究进展。作者检索了国内外近30年来关于雷公藤及雷公藤中单体成分药理学、毒理学和药代动力学研究的相关文献。研究证明雷公藤甲素等10多个成分具有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雷醇内酯、雷公藤碱戊、雷公藤内酯酮、去甲泽拉木醛更具有进一步药理学和毒理学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HPLC法检测雷公藤药材中雷公藤内酯醇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测定雷公藤药材中雷公藤内酯醇含量的方法。方法:雷公藤醇提物经中性氧化铝层析柱洗脱,采用HPLC法检测雷公藤内酯醇含量。色谱柱:PhenomenexLunaC18(4.6mm×250mm,5m);流动相:甲醇-水;梯度洗脱:0min(甲醇40%)-30min(甲醇50%);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18nm;柱温:35℃。结果:雷公藤内酯醇与其他成分分离效果良好,25~400μg·ml^-1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8.17%。结论:该方法准确、灵敏,可作为雷公藤药材中雷公藤内酯醇的定量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6.
HPLC法检测雷公藤超声提取物中雷公藤内酯醇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雷公藤超声提取物中测定雷公藤内酯醇含量的方法。方法:雷公藤超声提取物经中性氧化铝层析柱洗脱,采用HPLC法检测雷公藤内酯醇含量。色谱柱:大连江申公司C 18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乙腈-水(25∶75);检测波长:218nm;流速:1.0m l.min^-1;柱温:30℃;结果:雷公藤内酯醇与其他成分分离效果良好,线性范围为0.96-11.52μg/m l(r=0.9997),平均回收率为97.82%。结论:该方法准确、灵敏,可作为雷公藤超声提取物中雷公藤内酯醇的定量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7.
雷公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hook.f)为卫矛科植物雷公藤的根、叶及花[1].其主要成分雷公藤碱、雷公藤次碱、雷公藤宁碱、雷公藤晋碱等生物碱,此外还含二萜类、三萜类、倍半萜类及卫矛醇、卫矛碱等,具有杀虫、消炎、解毒作用.近年来发现雷公藤在临床上对器官移植的排斥反应、自身免疫性疾病、肾病综合征、癌症等方面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雷公藤甲素(雷公藤内酯醇、triptolide)在雷公藤化学单体中是研究最多、机制阐述最清楚、生物活性最强、药效最明确、毒副作用最大的成分。由此,也成为雷公藤学界争议最大的议题。正是来自于它的极其稳定的生物活性机制,甲素对于多基因系列的诱导与抑制,对细胞周期的干预,是其药理作用与毒副作用的共同机制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雷公藤片中雷公藤甲素、雷公藤红素、雷公藤内酯甲、雷公藤定碱和雷酚内酯5种成分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的同时定量测定的方法。[方法]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LC-MS/MS)测定含量,使用Zorbax XDB-C18(2.1 mm×50 mm,3.5μm)色谱柱,流动相采用40 mmol/L甲酸铵水溶液和0.1%甲酸甲醇溶液梯度洗脱,采用正离子模式大气压化学电离源(APCI源)。检测成分的离子对质荷比分别为:雷公藤甲素(361.0/105.0)、雷公藤红素(451.2/201.0)、雷公藤内酯甲(455.3/409.7)、雷公藤定碱(884.4/856.5)、雷酚内酯(313.2/225.2)。[结果]雷公藤甲素、雷公藤红素、雷公藤内酯甲、雷公藤定碱和雷酚内酯的线性关系良好(r0.999),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5.67%、94.07%、101.90%、99.28%、101.92%,RSD分别为2.65%、5.17%、2.68%、2.65%、3.27%。[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LC-MS/MS分析方法稳定可靠、简便易行,可用于雷公藤片中雷公藤甲素、雷公藤红素、雷公藤内酯甲、雷公藤定碱和雷酚内酯5种成分的同时定量分析,为雷公藤片的质量评价和质量控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依托国家药品评价抽验项目,考察不同生产企业雷公藤多苷片及其中主要单体成分的抗炎及免疫抑制活性,为阐释该制剂的药效物质基础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以脂多糖(LPS)诱导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为体外炎症模型,并以一氧化氮(NO)分泌水平和分化抗原簇86 (CD86)表达水平为指标,明确雷公藤多苷片及其主要成分的药效作用。结果:实验发现,不同企业雷公藤多苷片均可拮抗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中NO和CD86水平升高,具有不同程度的抗炎及免疫抑制活性,但其药理活性与制剂中所含雷公藤甲素、雷公藤内酯甲不完全呈正相关,提示存在其他药效成分;单体实验发现,标准中含量测定项雷公藤内酯甲并无明显药理活性,而雷公藤甲素、雷公藤红素和雷公藤对醌B对RAW264.7细胞活力有显著影响,且均可抑制LPS诱导的NO和CD86水平增加,提示三者可能为雷公藤多苷片中主要药效成分。结论:雷公藤多苷片中的雷公藤甲素、雷公藤红素和雷公藤对醌B等成分具有一定药理活性,而质量控制成分雷公藤内酯甲活性较弱,建议进一步研究明确主要单体成分的量效关系,科学合理地规范该制剂的产品质量,保证临床用药的有效性、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