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索科内护理质控小组在护理管理中的作用.方法 根据科室工作薄弱环节,本着“护理质量,人人有责“的原则,将科室成员划分为5个护理质控小组,即:基础护理小组、健康教育小组、护理文书管理小组、电脑收费管理小组、院感管理小组.适当指导,合理督查,公正评价,并予以精神及物质奖励.结果 护士长能集中精力进行宏观管理,提高了团队精神,培养了护理人才.结论 护理质控小组是临床护理管理的基层组织和执行者,能有效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质控小组在提高护理管理中的作用。方法以科室为单位分为8个质控小组,采用自查、互查、督查等方法对病区护理单元进行质量管理。结果自成立质控小组加强护理质量管理以来,护理质量上了一个新台阶,提高了患者满意率。结论质控小组对提高护理质量,持续质量的改进,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周瑞萍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0):4868-4869
质量是医院管理永恒的主题,作为质量世纪的今天,没有质量就没有医院的生存和发展。医疗护理质量是医院管理的核心,其护理质量控制是护理管理的关键。我院自200605起,在临床科室设立了护理质控员,成立了护理质控小组,加强了科级护理质量控制,在全院形成了护理质控网络。通过3a的实践及规范化管理,护理质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科室质控小组在护理环节质量控制中的作用。方法建立科内环节质控制度,成立科内质控小组,现定质控小组和质控员职责及要求,将护理质量监控重点,从终末质量前移至环节质量的管理,严把环节护理质量关。结果年度护理质量检查综合评分成绩、危重病人护理合格率及住出院病人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实施前。结论科室质控小组可大大提高病房护理质量和危重病人护理合格率,提高住院病人对护理服务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质量控制小组在手术室的应用效果.方法 手术室设立六个质控小组,通过建立科护士长—护士长—质控员—专科组长四级质控体系,进行系统、有效的全方位、全过程的护理质量控制.结果 质控小组实施后(2010年)与实施前(2008年)比较,科室发生护理不良事件下降70%,护理质量评分从84.59分提高到93.21分,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质控小组能促使质量管理的标准化、制度化,帮助提高管理效能和护理质量,增强专业发展活力.  相似文献   

6.
医院护理质量控制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通过改进质量控制措施,使护理质量管理工作更趋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方法:采取二级四层护理质控模式,即全院性质控——护理部质控和院级质量控制小组质控、科室质控——护士长质控和科室护理质控小组质控,对全院护理质量进行管理和控制,并建立积极的质量信息反馈制度。结果:通过多层次多方位的质量控制,各部门不断修订完善护理质量标准,真正落实以病人为中心的质量管理,使护理缺陷和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病人得到了高质量、高水平、低价位的护理服务,也为护理队伍储备了优秀管理人才。结论:二级四层质控管理模式是一种有效的护理质量保证体系,对提高护理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质量持续改进模式在儿科护理质量管理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对护士进行相关知识培训,将科室人员分成若干个护理质控小组,在质控中采用持续质量改进模式,分析比较质量持续改进模式实施前后科室护理综合质量、护理投诉及护理满意度的变化.[结论]运用质量持续改进模式,能提高护理质量和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改进急诊护理质量持续控制,探讨有效的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体系。方法:采取护士长质控和科室质控小组质控,对科室的护理质量进行全面、持续的管理和控制,并建立积极的信息反馈制度。结果:通过多方面、持续的质量控制,真正做到发现问题改进问题,从而达到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消除护理缺陷和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和管理水平。结论:护士长-质控小组模式是一种有效的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体系。  相似文献   

9.
建立科室三级质控体系全面提高护理质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调动护士质量管理的参与意识 ,提高科室护理质量。方法 :建立科室三级质控体系 ,即质控员—质控组长—护士长三级质控网络 ,每月开展科室护理质量的检查、讨论、分析、总结。结果 :质控体系能及时发现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及纠纷隐患 ,全面提高护理质量。结论 :科室三级质控能有效促进全员性、全面性、全过程性的质量管理 ,挖掘护士的工作潜能 ,是护理质量控制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索护理质控量化考评在临床护理管理工作的指导作用.方法 将临床护理质控指标量化,由质控小组每2个月对量化指标分科室进行考评,定期将成绩汇总、分析.结果 在2010年度全院临床科室的量化考评成绩中,基础护理、一级护理、健康教育及护理文书的书写四项指标为全院护理管理的薄弱环节.结论 通过护理质控量化考评明确临床护理工作的薄弱环节,促进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护士分层管理在防控护理风险中的应用效果,以合理配置护士资源,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或避免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方法按学历、职称、工龄、能级等将71名护士分为组长3名、小组长5名、副组长5名、组员8~12名,每班约10~17人,共4层,每个层级分别承担不同的风险防控任务,比较实施护士分层管理前后各类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结果实施护士分层管理后,护士技术操作、护理文书记录、不良事件、护理治疗、护理服务得分均明显高于分层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护士工作满意度也高于分层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ICU护士分层管理应用于护理风险防范可优化护士资源配置,提高护理质量,有效降低或避免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护理质量管理信息化的研究及效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马晓华  江文霞 《现代护理》2006,12(9):864-865
目的 探讨研究护理质量信息化管理的模式.方法按现代医院护理管理要求,针对护理人力资源管理、物资管理、护理人员技术档案管理、护理质量管理等4个方面提出管理设计方案,由计算机专家编制软件,在医院HIS系统上运行.结果加快了各类信息的传递,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护理风险和院内感染的风险.结论护理质量管理信息化提高了护理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减少由组织管理上的漏洞而引起的责任风险,从而降低护理风险.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护理巡查日志在护理质量控制中的作用.方法 在10个病区中,采用信封随机抽取5个病区作为干预组,从2012年1月开始护士长使用护理巡查日志,结合五查房每天对日常工作有重点的巡查,及时记录与反馈,每周对上周检查中存在的问题予以复查,护士长不在班时由指定的人负责质控并记录,科护士长对平时质控情况定期予以抽查.另外的5个病区作为对照组,护士长未使用护理巡查日志,采用传统的质量控制方法.比较两组的质量控制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组核心制度的执行情况、出入院护理质量、重患者护理质量、护理文件书写质量、消毒隔离质量、病房管理质量出现问题的次数分别为26,28,25,15,10,14次,分别少于对照组的52,48,40,30,23,28次,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11.93,7.45,4.87,6.32,6.17,5.86;P <0.05).对照组5个病区共出院6 259例,干预组出院6 347例,汇总全年不良事件,干预组发生不良事件的人次为32例(0.50%),明显少于对照组的73例(1.1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16.73,P<0.05).结论 巡查日志可以明显提高护理质量,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实施有效的人员管理,进一步提高呼吸科的护理质量。方法自2010年下半年起护士长对护士实施系统的管理模式,与2009年下半年同期的护理质量进行比较。结果呼吸科质控平均值由2009下半年的(86.45±4.32)分上升到2010下半年的(93.37±3.76)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86,P〈0.01);住院患者对护士工作满意度由2009年的93.82%提升到2010年的98.2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0.787,P〈0.01)。结论有效的人员管理能明显提升护理质量,只有管理好护理团队,才能使护理质量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5.
长期专职陪护人员心理状况现状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调查长期专职陪护人员的心理状况,探讨改善其心理状况的有效方法,提高护理质量.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陪护相关护理知识测试、基本护理技能测试、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对40名陪护时间大于或等于6个月(长期陪护组)和40名陪护时间小于6个月(短期陪护组)的专职陪护人员进行测评.结果 长期陪护组陪护人员基本护理技能测试得分、抑郁自评得分高于短期陪护组、二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长期专职陪护工作的人员存在抑郁情绪但基本护理技能较好,护士除了充分发挥优秀长期专职陪护人员的优势,协同护士做好病人的基础护理外,还应该关注其心理健康,教会陪护简单的减轻压力的方法,尽快提高整体陪护技能,更好地服务于病人.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PDCA在急诊护理质量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自2013年在急诊科护理质量控制中实施PD-CA模式,选取PDCA实施前的100例急诊患者作为对照组,PDCA实施后的100例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的护理质量。结果观察组在基础护理质量、病区管理、急救物品管理等护理质量方面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中患者、护士以及医生的护理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将PDCA模式应用于急诊护理质量监控,能够实现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有效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实行护理部跟班查房的做法与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护理部对全院护理质量的管理和控制除了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及各项工作质量考核标准外 ,更重要的是要了解各项制度和要求在临床各科室的落实情况。通过实行跟班查房制度 ,即由护理部主任、科护士长和护士长组成查房小组 ,定期到临床科室进行跟班查房 ,更全面的了解各临床科室护士长及护士完成工作的状况以及病人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从而对科室的护理质量做出客观确切的评价 ,对查房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加以改进 ,一些护士长好的管理经验得到推广 ,进一步提高了护士长的管理水平 ,提高了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 ,从根本上提高了护理质量及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护士分层次管理在精神科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四个封闭病房全体护士为观察对象,2008年3月~2009年2月采用传统管理方法2,009年3月~2010年2月采用护士分层级管理。比较护士分层管理前后病人满意度及护理工作质量考核情况。结果:实施护士分层管理后病人在基础护理、健康教育及专科护理三个方面8个项目满意度明显提高(P<0.01),且护理工作质量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实施前(P<0.001)。结论:实行护士分层管理,提高了病人满意度及护理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常规测量技术与多参数监护仪在生命体征监测中的优劣。比较两种方式所需基础护理服务时间及护理质量标准,方法:将32例监护病人按单双床号分别设为对照组(常规测量技术)和实验组(多参数监护仪)。统计两组基础护理服务时间和护理质量,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两组基础护理服务时间和护理质量,经X^2检验P<0.05。结论:多参数监护仪明显优于常规测量技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质控前移临床的前瞻性质量管理模式在静脉留置针应用及维护质量管理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某院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的12个住院病区,建立三级护理质控管理体系,由责任护士责任组长护士长组成三级质控网络,在静疗小组专业指导下进行静脉留置针应用及维护质量持续改进( QC)。比较QC活动前后输液工具应用情况和留置针维护情况。结果 QC活动后钢针的使用率由53.6%下降至3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099,P<0.01);留置针维护中胶布缠绕过多、敷贴卷边、穿刺点遮挡等不良现象发生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质控前移临床,各级人员分别承担相应的责任,提高了临床护士质量管理的参与意识,缩短了质控管理半径,并以临床实际问题为导向,从而提高了质控效率,留置针使用率及维护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