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老年精神病患者关于跌倒的护理干预措施,预防跌倒的发生率.方法 对82例老年精神病患者住院一年内发生过跌倒的临床资料分析,针对跌倒原因从而制定相应护理干预措施.结果 老年精神病患者跌倒发生率为10%(8例),其中跌倒原因为自身和环境因素(31%),其次为药物不良反应(41%).结论 对老年精神病患者制定住院期间的护理干预措施,从而减少跌倒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谭晓彬 《华夏医学》2011,24(4):480-482
跌倒是一种突发的、不由自主的体位改变,导致摔倒在较低的物体(如地板、地面)上,不包括由于瘫痪、癫痫发作或外界暴力作用引起的摔倒。约有5%的跌倒会造成骨折,超过10%的跌倒会造成脑部损伤,软组织损伤或脱臼等[1]。老年人由于疾病等原因,器官功能减退,感觉迟钝,行动迟缓,反应能力差,住院期间由于环境的改变,  相似文献   

3.
目地:探讨高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防跌倒的护理方法.方法:收集128例高龄VBI住院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针对其临床特征,结合高龄患者的生理特点,从病区环境的管理、陪护人员的管理、患者本人的管理、护理人员的管理四个方面,对预防高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跌倒的发生采取护理干预.结果:与入院前比较,跌倒发生率有明显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四个方面对高龄VBI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有效降低了跌倒的发生率,保证了住院患者的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个性化护理干预在精神科封闭式病房防跌倒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本院637例患者作为参照组,636例患者作为观察组,两组给予不同护理。对比两组的跌倒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两组跌倒发生率、护理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个性化护理降低了跌倒发生率,提升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陈伟琼  毛楠 《河北医学》2011,17(4):523-525
目的:探讨对老年住院患者防跌倒的护理要点,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对24例老年住院患者的跌倒原因进行分析,同时制定出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临床实践.结果:经过临床实践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能降低老年住院患者的跌倒率.结论:通过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降低了老年住院患者跌倒率,保障了老年人住院期间的安全,改善了老年住院患者...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住院患者发生跌倒的相关因素,以探讨有效的预防措施. 方法回顾我院神经内科病房2006-2008年的8例住院患者发生跌倒的资料. 结果 老年患者、不良的外界环境等因素均为住院患者跌倒的因素. 结论 加强住院患者跌倒高危因素评估,增加护士安全管理意识,实施有效的防护措施,能有效的减少患者跌倒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患者跌倒的原因.方法 对11例跌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造成患者跌倒的原因有环境因素,病理因素和生理因素.结论 针对患者跌倒原因,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提高护理人员和患者的安全防范意识,提供安全的就医环境,医护程序是预防患者跌倒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急慢性中耳炎、鼓膜穿孔,是耳科常见多发病,以往多以抗生素等方法治疗,恢复慢,治疗较为棘手.近年来我院将耳鼻喉科微波治疗应用于耳科疾病的治疗中,治疗了310例各种类型的中耳炎、鼓膜穿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防跌倒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3年4月本社区出院脑卒中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出院指导宣教,观察组患者出院指导宣教和社区护理干预,在1、2、4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功能独立性评分、防跌倒知识知晓率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防跌倒知识知晓率、FIM评分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护理干预能明显提高脑卒中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耳科眩晕者跌倒有效防范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耳科接收的眩晕者86例,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收健康教育、心理护理、饮食护理、药物护理及应急护理。三个月护理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的跌倒情况。结果:观察组的跌倒率为0,对照组的跌倒率为44.18%,数据对比结果(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耳科眩晕者给予必要有效的护理措施,能有效降低患者跌倒的几率,提升患者跌倒防范的意识。  相似文献   

11.
易旭林 《中外医疗》2010,29(20):166-166
目的总结老年人住院期间的防跌倒护理。方法对跌倒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通过积极有效的防范,降低跌倒的发生率,保障老年人住院期间的安全,减少医患纠纷,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探讨护理干预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跌倒的影响。对126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进行跌倒评估,区别出高、中、低危群体并进行干预,提高患者对预防跌倒的认知水平;同时加强对易致跌倒环节的控制,改善住院防跌倒环境,给予运动指导、肌肉训练等措施,可有效预防和减少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跌倒。  相似文献   

13.
14.
高燕 《大家健康》2016,(3):268-269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精神病患者跌倒的影响.方法:该研究于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对在该院住院接受治疗的精神病患者进行了发生跌倒的危险因素评估,对其中高风险跌倒人群进行了护理干预,比较护理干预前后住院精神病患者的跌倒发生率.结果:在所有与精神病患者跌倒相关的因素中药物因素所占比例最大,占30.77%;其次是疾病因素,占26.92%.在护理干预后住院精神病患者的跌倒发生率(0.61%)明显低于护理干预前(1.60%),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 =4.67,P <0.05).结论:通过对住院精神病患者的跌倒原因进行具体分析后,实施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及健康教育,可以有效降低住院精神病患者的跌倒发生率,提高精神病患者的生活质量,缓解医患矛盾.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预防肿瘤住院患者跌倒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 将2011年入院的1815例肿瘤住院患者设为对照组,2012年入院的2134例肿瘤住院患者设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防跌倒措施,观察组采用防跌倒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结果 对照组患者跌倒发生率0.88%,观察组患者跌倒发生率0.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肿瘤住院患者中采用防跌倒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地预防肿瘤患者跌倒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陈彩云  李闺仪 《吉林医学》2012,33(28):6180-6181
目的:探讨防跌倒护理在眼科病房的使用。方法:使用广东省卫生厅编制的《临床护理文书规范》中的《跌倒护理单》对患者进行防跌倒护理。结果:2009年6月~2010年3月眼科患者中无人跌倒。结论:实行防跌倒护理,能使护理人员工作更规范标准,更具有人性化,能提高护理质量,减少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17.
张应芳  孙宝珍 《新疆医学》2011,41(4):117-119
跌倒是指患者突然或非故意地停顿,倒与地面或比初始位置更低的地方。老年人的跌倒问题已成为一个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1],2002年全球有39.1万人死于跌倒,≥60岁的老人占50%以上,≥70岁的老年人占40%。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跌倒的护理影响。方法:选择脑卒中偏瘫患者共118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中总的跌倒次数为3次,观察组跌倒发生率为5.1%;对照组患者总的跌倒次数为12次,对照组跌倒发生率为20.3%;观察组的跌倒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效的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有助于减少脑卒中偏瘫患者跌倒发生率,护理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脑卒中住院患者实施跌倒的预防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2012年5月~2013年4月在本科住院的脑卒中患者随机选择136例为干预组1,2013年5月~2014年4月随机选择脑卒中住院患者136例选为干预组2,2组均在入院后进行坠床与跌倒危险因素的评估,并实施相应的防跌倒护理措施,回顾性分析2组患者干预后仍发生跌倒的原因、后果、地点及时间等情况。结果:2组性别、年龄合并疾病及病情严重程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组1发生跌倒10例,干预组2发生跌倒3例,2组跌倒发生率分别为7.35%、2.21%,2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患者进行跌倒风险干预,落实相应预防措施,可以减少跌倒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为了预防和减少跌倒的发生,保障病人住院安全,降低护理管理风险.应用Morse跌倒护理评估表对住院康复病人进行跌倒评估,并实施个体化防跌倒护理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